產前課題|台灣常規產檢的超音波次數是否為必要? | 孕婦 超 音波 次數

其實台灣健保在懷孕過程中免費提供十次產檢,只有第20週補助超音波檢查一次,其他如果每次產檢都照好 ...產前課題|台灣常規產檢的超音波次數是否為必要?你好!娘產前課題順勢生產2020-08-21在阿冠生小孩前,不,精準一點來講是認識順勢生產之前,我都以為定期回醫療院所照超音波產檢是必要的例行公事,把孕婦健康手冊(媽媽手冊)裡的格子蓋好蓋滿視為理所當然。

雖然說阿冠以順勢生產的方向做準備,但是通常都著重在生產過程的操作面,直到第十五週產檢時護理師問我要不要照超音波時,我才又回頭去關注這個環節。

⚑只要在每篇文章的拍手圖案點五下即可不花錢就贊助阿冠的創作,google與臉書帳號都可以直接註冊,謝謝您的支持!Contents為何要做超音波檢查?台灣照超音波現況與國外狀況沒有超音波的年代怎麼辦?現代超音波產檢是台灣孕婦的期中考醫病關係影響產檢內容生產醫療介入依據之一生育本能還給自己為何要做超音波檢查?在《溫柔生產》一書第96頁提到:若有併發症或其他懷孕問題,超音波提供珍貴的資訊,協助醫師做診斷。

無可否認,超音波是所有產前檢查中,最具成本效益、又最不具侵入性的檢查,的確具有某些令人信服的用處,如當胎兒實際大小與預估大小有差別時,可用來判斷胎兒的年齡;若胎兒為臀位則可協助胎兒翻轉;若陰道出血,則可觀察胎盤和胎兒;檢查是否有脊柱裂(spinabifida)、心臓病或顎裂;確認是否有多胎妊娠;若懷疑胎兒異常,如:胎兒成長遲緩,則可監測胎兒成長;確認靜止不動的胎兒是否還活著。

若懷孕時並沒有上述任何一項問題,那麼孕婦並不需要固定做超音波檢查。

儘管初步的研究並未發現任何使用超音波的副作用,但是並未有長期的研究確認超音波對胎兒的影響。

然而,目前已有研究顯示,做過一次或以上超音波檢查的孕婦,其結果並未比完全沒做過的孕婦好。

越來越多醫師每次產檢都使用超音波檢查,這並非明智之舉。

超音波檢查使用頻繁時,往往出現高比率的假陽性檢查結果。

除了能把初期超音波照片放在寶寶的相本裡之外,反覆照射超音波並不能保障一切。

在二〇〇〇年英國發表對所有醫療技術的調查裡,可以明顯看出這一點。

在超過一年以上的評估中,這項調查指出例行性的超音波檢查「對母親或胎兒都沒有任何好處。

」在台灣,除非是完全遵照生命流在過活的人,不然只要一有懷孕的可能性,即便是未來要找助產師在家接生的孕婦,也通常都還是會先找婦產科醫師檢查確認胎兒的狀況,狀況穩定後才有可能找助產師做產檢。

一來是保護未來的接生者(如助產師),畢竟這個年代也無法像古代這樣全憑緣分完全無介入了,或許還會被告不負責任傷害罪啊!二來像我是為了要確認著床位置是否正確。

懷小武前經歷過小三小四奇遇記,到了小武著床的時候其實已經有點麻痺了,真的已經覺得有緣分就是會來,無緣也強求不得。

但忽然想到曾看過胚胎如果著床在非子宮的位置還是會驗出兩條線的文章,因而決定先去檢查一下比較保險,如果真的不幸子宮外孕,至少早點處理對身體的傷害相對比較小。

雖然懷孕中期有幾次覺得不太需要照也不太想照,但醫師覺得照一下比較保險,那就尊重醫師,讓醫師有安全感也很重要的!最後,我觀察在台灣照超音波為產檢例行公事的大宗原因是因為大家都這樣做,就跟著這樣做啊!而且一定要照好照滿,也有人一次找兩間醫療院所同時進行的,認為這本來就是懷孕生產的固定流程,這樣的邏輯也連帶影響到育兒的照護(花錢)模式。

 台灣照超音波現況與國外狀況其實台灣健保在懷孕過程中免費提供十次產檢,只有第20週補助超音波檢查一次,其他如果每次產檢都照好照滿還不用付費的話,那都是醫院診所為了鞏固客源自己吸收費用的。

就這樣,台灣孕婦多數都是從第一次照超音波就一路照到分娩前一次的產檢。

在《迎向溫柔生產之路》一書第63-65頁裡提到各國的產檢內容,容我只取出超音波的部分做個簡單的整理,沒有實際(免自費)照超音波次數比台灣還多的國家,所以其他產檢項目的比例自然也不會多於台灣,有興趣的請翻閱書籍參考:美國兩次:第一次超音波約在10到12週,第二次超音波是18到20週,並以此衡量是否需要第三次超音波,超音波檢查由專門的超音波師進行。

日本全自費:初期是照陰道超音波,第12週才會開始照腹部超音波(因為書上沒特別提超音波次數,這是阿冠自己查的資料)。

加拿大兩次:第一次超音波是懷孕中期,第二次則是生產前,其餘產檢只有聽心跳問診。

法國三次:每月產檢一次,但超音波只有三次。

西班牙三次: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