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從容呼吸 | 呼吸運動定義

但總要有個標準化去定義如何算是達到運動耗竭或力竭,這裡介紹實驗研究上常進行的最大攝氧量測驗。

【最大攝氧量測驗】. 在實驗室 ...健身知識2020/12/29呼吸順了,人不煩了!創造從容呼吸《關於訓練我想說的是…》《關於訓練我想說的是…》撰文:趙彥銘(路跑/游泳教練、運動傷害防護員、體適能運動指導員)   今年2020臺北馬拉松的slogan標語是「DARETOBREATHE」#勇感呼吸,筆者剛參加完這場號稱〝年底大拜拜〞的台灣熱門國際賽事,這次就來好好說說呼吸這個有趣的議題。

正所謂呼吸順了,人不煩了,好成績就跟著來了,如何創造從容般的呼吸,讓我們接著看下去!   一般成人在體溫正常的安靜狀態下,每分鐘的呼吸次數介於12至20次,當人體開始從事運動行為時,呼吸將會發生改變,隨著運動強度逐步的增加,伴隨而來的就是喘氣的到來。

而每個人對於運動刺激的反應又各有不同,長期缺乏心肺訓練的人,甚至會因容易喘的這種不舒服,變得更加不喜歡運動,導致體能萎縮的更快,變成一種惡性循環。

   筆者萌生過一種思維模式,如果撇除個人體能上的差異,只單純著重在找出造成喘氣的由來,針對原因去做最好的排除手段,是不是能讓運動變得更平易近人?換個方式說,是否大多數人都做了無效的呼吸?   游泳運動,大家都知道它和陸上運動最大的差異除了運動行進姿勢上的不同,還有一樣就是呼吸,人無法在水中呼吸,必須經過憋氣吐氣並配合泳姿做換氣吸氣的動作,同樣都是從事體能活動,游泳當然也是會喘的,但它無法像陸上運動想吐就吐、要吸就吸,必須針對喘氣反應衍生出另一種獨特的應變模式。

由於筆者長期從事游泳教學,在自己從事游泳訓練與執教說明上下了不少苦功,對於運動中該如何呼吸也有自己的經驗與見解,分享給出來給大家參考看看。

   不知道大家有無嘗試過運動到真的沒辦法再繼續下去的經驗,也就是學術上提到的運動耗竭或運動力竭,單純心理上不想繼續下去其實並不算數,還得搭配生理上的極度付出才能成立,光想像就能明白是極其虛脫的狀態。

但總要有個標準化去定義如何算是達到運動耗竭或力竭,這裡介紹實驗研究上常進行的最大攝氧量測驗。

  【最大攝氧量測驗】  在實驗室中進行最大攝氧量的測驗時,經常要判定受測者是否已經衰竭,以作為攝氧量是否已經達到最大值。

其判定標準包括:1.運動負荷持續增加下(可以是跑步機的速度越來越快或腳踏車的功率越來越高),身體攝氧量以達平原,增加率不超過每分鐘150ml、不變、甚至下降2.每分鐘的換氣量大於100公升3.心跳率達到最大預測值=(220-減去年齡)的正負10次/每分鐘以上4.呼吸交換率(二氧化碳產生量除以攝氧量,VCO2/VO2)大於1.15.運動後的靜脈血中乳酸>8.0mmol6.RPE(運動自覺量表)>17/20或CR>7/107.主觀的疲勞、衰竭和無法繼續運動測驗  通常達到標準判定的其中三個,即斷定該測驗的受測者已達到最大運動的水準,測量到攝氧量的最大值即為「最大攝氧量」。

透過這個測試也可以了解,隨著運動強度的提升,換氣量逐步上揚,二氧化碳相對的也會增加,而這個換氣量的增加,目的是為了什麼?是在補進什麼還是在排除什麼呢? 【呼吸中樞與二氧化碳感受器】  還記得筆者以前在國體讀研究所時,在課堂上學到了二氧化碳感受器,順著融合自己的教學經驗繼續研究呼吸這檔事。

人的呼吸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隨意呼吸,是指可以隨著意識自主性的控制深吸深吐與閉氣;另一部分為非隨意呼吸,則是人體自動進行維持生理上必須的換氣所做的節律性呼吸,是由延腦與腦幹所組成的呼吸中樞掌管,而它受到兩個化學感受器的反饋,一個是在腦幹、另一是在頸動脈體的位置,這兩個化學感受器最主要偵測的就是二氧化碳的濃度。

 【運動時的喘氣是在排除濃度增加的二氧化碳】  運動強度增加時之所以會變喘,是因為體內的的二氧化碳濃度增加,並不是缺乏氧氣。

一般來說,只要是在正常大氣壓力下所做的呼吸,不管運動強度多激烈,大氣中的氧氣量絕對夠人體使用,如果真的達到「缺氧」的地步,是會直接暈倒的,因為腦部氧氣供應不足時可是會直接暈過去。

「運動到很喘很想呼吸」的慾望其實是來自於體內的二氧化碳濃度太高,被化學感受器偵測後反饋給呼吸中樞,促使身體提升換氣量,而換氣量的上升主要訴求是要排除二氧化碳,並不是想要吸進更多的氧氣,因為這個時候大氣給予的氧氣依然是夠用的。

 【韻律呼吸亦是鼓勵排除二氧化碳】韻律呼吸操作方式:步驟一:先以立泳(踩水)立於水中,口鼻露出水面,以嘴吸飽氣,身體重心往下入水步驟二:入水後嘴巴緊閉、鼻子吐氣,待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