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精蟲症—成大之臨床與研究 | 無精蟲

簡言之,阻塞性無精蟲症就是指在精蟲排出的管道系統中有阻塞或缺損的異常,而非阻塞性精蟲症就是指整個精道系統沒有問題,而是睪丸的造精功能出現異常。

首頁學會照片集sdact聯絡我們EnglishBulletinAboutOrganizationPublicationsHealthEducationMemberOnlineSubmissionAnnualMeeting學會出版品研討會大會手冊首頁>學會出版品>學會出版品>>學會出版品字體:小.中.大分享:標題:無精蟲症—成大之臨床與研究來源:成功大學醫學院副教授成大醫院泌尿部主治醫師林永明醫師早男性不孕症與無精蟲症  在男性醫學的領域中,男性不孕症是一項相當複雜的學科。

會導致男性不孕的因素很多,而且有近1/4的男性不孕屬於原因不明,基因的問題一直被認為是主要的原因之一。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男性的生殖能力在近二十年內正逐漸衰退中。

但至今對於男性不孕的治療仍有瓶頸,到目前為止仍然沒有積極有效的藥物可以提昇睪丸的造精能力。

  1992年,當不孕症的治療進入單一精蟲顯微注射(IntracytoplasmicSpermInjection,ICSI)之後,解決了許多精蟲稀少症男性的問題。

因為只要憑藉著一隻精蟲,就有機會以ICSI人工生殖科技強迫受精,而達到懷孕的目的。

1993年以後許多的ICSI寶寶就已陸續誕生。

但是在男性不孕症的患者中,仍有百分之十五至二十是屬於無精蟲症。

亦即,在患者所射出的精液中找不到任何精蟲。

很顯然的,他們無法直接利用ICSI技術達到受孕的目的。

  造成無精蟲症的原因至今仍未完全明瞭,但一般均相信是多種原因所造成的。

精道發炎、先前不當的手術外傷、高溫、先天解剖構造異常、成人腮腺炎、青春期發育不良、隱睪症、睪丸扭轉、荷爾蒙異常、輻射照射、染色體╱基因異常等,都是可能的原因。

  無精蟲症可分為兩大類,即阻塞性無精蟲症與非阻塞性無精蟲症(或分泌性無精蟲症)。

簡言之,阻塞性無精蟲症就是指在精蟲排出的管道系統中有阻塞或缺損的異常,而非阻塞性精蟲症就是指整個精道系統沒有問題,而是睪丸的造精功能出現異常。

以取精手術治療阻塞性無精蟲症之成大經驗  倘若患者是阻塞性無精蟲症,那麼他就會有很大的生育希望。

這些患者的睪丸都能製造正常的精蟲,只是精道"阻塞",不能順利藉由射精排出體外。

若能藉著精道重建手術"打通"阻塞部位,那一切問題都可迎刃而解,與一般正常生育男子無異。

若無法進行重建手術(如兩側無輸精管症),也可以藉著取精手術配合ICSI技術達到受孕的目的。

根據我們從1996年到現在的經驗,大部份的患者無法進行精道重建手術,而必須採取精手術。

1997年起,我們在國內首創以經皮下副睪丸針刺取精術(PercutaneousEpididymalSpermAspiration,PESA),以簡單、安全、便宜的方式幫患者取精。

經過100例的累積經驗後,我們比較傳統顯微副睪取精手術(MicrosurgicalEpididymalSpermAspiration,MESA)與PESA之利弊。

結果顯示,不同原因造成的精道阻塞,應該採取不同的取精手術方式。

例如,患者若是屬於先天性無輸精管症,PESA取精較不具侵襲性,且成功率高。

但若是患者是廣泛性副睪丸阻塞,MESA會較合適。

從此對於取精手術的適應症,我們有了一個較明確的準則可以做為依據。

根據成大醫院前100例取精手術的經驗,這類患者每次取精做試管嬰兒的懷孕率是45%。

成功治療非阻塞性無精蟲症困難案例之成大經驗  相較於阻塞性無精蟲症,非阻塞性無精蟲症的治療就顯得比較棘手。

通常這些患者的睪丸較小,睪丸造精功能不良。

大部份患者只能憑藉睪丸切片取精,配合精蟲顯微注射才能達到受孕的目的。

根據比利時Tournaye醫師的報告(1997),這些患者接受取精手術時,成功找到精蟲的機率是50%,而懷孕率大致在20%左右。

我們在成大前100例非阻塞性無精蟲症的經驗是:取精的成功率約40%,而懷孕率約15%。

  1997年時,我們治療一位成人腮腺炎後睪丸的男性。

由於兩側睪丸都已經很小,FSH值偏高,睪丸取精手術前,我們完全沒有把握。

但是確實在睪丸內找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