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脂的篩檢方法 | 血脂測量

... 膽固醇(HDL- C)<35mg/d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135mg/dl需轉介至醫院進行確診. 篩檢對象. 20歲以上民眾. 篩檢間隔. 至少每五年進行一次血脂測量 ...高血脂回上層選單                                    篩檢方法smalldefaultbig分享:首頁>疾病專區>疾病預防館>高血脂>篩檢方法撰寫人員:許書華|審查醫師:洪惠芳醫師2014/09/02篩檢工具血中膽固醇過高,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子,尤其造成粥狀動脈硬化後會增加腦梗塞的機會;血液中的三酸甘油酯(TG)過高,雖然與心血管疾病較無直接關係,但卻是急性胰臟炎的主要危險因子。

若能提早發現血中脂質代謝異常而加以治療,可降低其併發症的發生。

美國的衛生主管機關即建議20歲以上成人作例行健康檢查時應包括血脂檢查。

目前的篩檢工具主要以空腹抽血之血清資料為主,來判定膽固醇、三酸甘油酯等指標是否正常。

(丁予安等,2003)»»我想要參加基隆市社區闔家歡健康檢查»» 篩檢政策從預防醫學角度而言,利用血脂質做為心臟血管疾病篩檢指標通常有兩種策略:高危險群策略及大規模族群策略。

目前我國成人健檢採用大規模族群介入的策略,並且對於高危險群持續的追蹤。

在台灣建議20歲以上民眾應定期接受高血脂篩檢;由於40~49歲族群是高血脂發生率開始增加變快之族群,故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鼓勵40歲以上民眾多利用政府每3年1次免費成人預防保健服務,並且進行早期發現高血脂早期介入治療;65歲以上則參考有冠心症危險因子(吸菸、高血壓、糖尿病、有心血管疾病)者定期接受高血脂篩檢;75歲以上者則無證據顯示其效益。

(丁予安等,2003)目前台灣地區治療高血脂症的規範,即是參考個案之總膽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及危險因子狀態,綜合上述篩檢策略建議如下:(丁予安等,2003)建議篩檢標準如下:篩檢工具透過抽血篩檢篩檢程序進行社區式大規模篩檢,如總膽固醇(TC)≧240mg/dl、三酸甘油酯(TG)≧200mg/d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35mg/d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135mg/dl需轉介至醫院進行確診篩檢對象20歲以上民眾篩檢間隔至少每五年進行一次血脂測量資料來源:丁予安、何橈通等,高血脂防治手冊-國人血脂異常診療及預防指引,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2003。

 篩檢流程依照基隆現行之闔家歡健檢中之高血脂篩檢流程如下:參考文獻:闔家歡健康複篩之20歲以上【血脂異常個案轉介流程】,基隆衛生局,2009年 篩檢效益高血脂篩檢的主要支持證據在於找出高血膽固醇個案後,可藉治療來降低血膽固醇而減少冠心症的機會。

一項藥物臨床試驗的報告指出,經5.4年藥物治療後,4444名受試個案減少了42%冠心症的死亡率,以所有死因來說則降低了30%死亡率。

(丁予安等,2003)由於高膽固醇是引起心血管疾病主要的危險因子,在經過標準化之後,若能降低一個標準差,估計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

在基隆市社區闔家歡篩檢所得的實際篩檢資料可得知,在男性方面:30~39歲可降低死亡率14.5%、40~49歲可降低死亡率12.1%、50~59歲可降低死亡率17.6%、60~64歲可降低死亡率12.6%;在女性方面:45~49歲可降低死亡率20.7%、50~59歲可降低死亡率15.7%、60~69歲可降低死亡率16.1%、70~79歲可降低死亡率9.9%。

相關整合性研究也發現,在經過2-5年的治療後,每降低1%的膽固醇,可降低2-3%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不過相關文獻顯示非心因性死因在治療之後的成效上有待後續追蹤,所以社區脂質異常篩檢整體成效仍有待長期追蹤評估。

(丁予安等,2003)                參考文獻1丁予安、何橈通等,高血脂防治手冊-國人血脂異常診療及預防指引,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2003。

2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整合式篩檢工作指引129-134頁。

3闔家歡健康複篩之20歲以上【血脂異常個案轉介流程】,基隆市衛生局,2009。

      延伸資訊認識高血脂高血脂的風險評估高血脂的危險因子高血脂的治療方式相關連結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