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瘤-肝臟最常見的良性腫瘤 | 血管癌

在西方醫學文獻最早描述血管瘤是一位英國醫師,他觀察到這些病患絕多數都無症狀,病理研究也發現對正常的肝臟幾無影響。

大致上肝內血管瘤有兩種形態,海綿 ...首頁>>胃腸肝膽科>>衛教資訊血管瘤-肝臟最常見的良性腫瘤胃腸肝膽科資深主治醫師王蒼恩前些日子演藝界不太平靜,不是某某人又鬧誹聞,不是某某大牌要出新片,而是誰得了什麼病!從波霸得乳癌,某為超人氣女星接受手術,未婚年輕偶像已是末期,接二連三令人膽戰心驚。

除了女性乳房疾病外,肝臟也來插一腳。

話說金素梅住進另一醫學中心,原因就是肝臟裡有個腫瘤,雖然外界病情不十分明瞭,想必是惡性的吧!看似年輕健康的影界明星,居然會得此病!過去還有位歌手,薛岳因肝癌過世,以演驅魔道長出名的林正杰也因此疾辭世。

眾多媒體紛紛嚷嚷,如此怎叫一般民眾不擔心起來,一時間門診跑來了許多年輕人,希望檢查肝臟,尤其是那些B型肝炎帶源者,更多是在其他地方檢查,發現異常,惶惶終日寢食不安,來要求趕快治療。

其實肝臟裡的腫瘤,惡性的僅佔少部份,只因為台灣為B型肝炎高盛行區,慢性C型肝炎的比例也不低,導致肝癌的患者數目比例名列世界前茅,所以當檢查發現肝內有腫瘤時,醫師與患者首先想到的也是惡性病變,即使是良性病灶,也常在做過詳細複檢後方才能安心。

而肝臟裡最常見,又令人困惑的良性實質腫瘤是什麼呢?就是血管瘤!來認識它!也放下忐忑的心!在西方醫學文獻最早描述血管瘤是一位英國醫師,他觀察到這些病患絕多數都無症狀,病理研究也發現對正常的肝臟幾無影響。

大致上肝內血管瘤有兩種形態,海綿狀血管瘤(cavernoushemangioma)與血管內皮瘤(hemangioendothelioma),前者佔絕多數,成人小孩都可見到,後者主要發生在小孩,與皮膚的草莓狀母班雷同。

其發生率依各家研究報告有所差異,有人指出在所有肝內腫瘤的2-3.5%,但隨著儀器的進步與普遍性,發現率上升,真正比例應高於此。

至於為何有肝內血管瘤的生成?為何有人在成人後才生長呢?真正的幾轉、原因一如其他生命的疑問,仍然未知,但有一些理論被提出來。

有人以為是在出生時及具有的一些缺陷瘤,或異位的組織細胞,隨年紀增加而增長。

一些人以為是後天不明原因刺激而生長出來的。

一些醫學觀察發現女性荷爾蒙似乎與血管瘤的生成有關,有報告婦女服用避孕藥,或在懷孕時血管瘤急速生長或破裂的案例。

這也是為何肝內血管瘤的罹患率在性別會有所差異上,也是女性較易得到的原因之一吧!此外在年齡分布上,是以20-40歲居多數。

這些海綿狀血管瘤會不會有症狀呢?絕大部份人不會感覺不適。

其實這些人常是因其他原因,例如B型肝炎帶原者,膽結石等等接受檢查偶然發現的。

有文獻指出僅約百分之十幾的人會有不適,其中又以腹部腫脹,或者有硬塊的感覺最多,其它可能併有一些非特異性的毛病,包括噁心、脹氣、厭食、飽漲等,這些有症狀的血管瘤通常也較大,在四、五公分以上。

若是血管瘤裡發血栓,有時會有疼痛出現,曾有少數人發生破裂出血,但這都是極罕見的病例。

那這些血管瘤會不會有所變化呢?臨床上的觀察,雖說肝內血管瘤是個良性的病灶,還是約有百分之八至十的患者,血管瘤會有長大現象,但除可能引起症狀外,倒也無其它危險性。

曾有醫師連續追蹤患者好幾年,多數都沒問題,甚至有少數人的病灶還有縮小,對生命存活並無影響。

至於如何確定肝內的病灶是血管瘤,在台灣地區反而是最重要、最困擾的問題。

超音波檢查是最常被使用的工具,肝內血管瘤在超音波圖像上的表現,以高回音為主,尤其是較小的病灶,但隨著血管瘤的大小變化,也會出現低回音,混合型種種變化,增加了診斷上的困擾,但在較有經驗的醫師操作下,以及高比例具後增強現象判讀下,誤判的機會相對減少許多。

當超音波檢查無法肯定時,電腦斷層攝影或核磁共振造影就發揮了莫大的功用,當未注射顯影劑之前血管瘤通常是一個均勻低質度的病灶,給予顯影劑後會漸漸成強烈顯影,然後隨著時間又會逐漸消失。

血管攝影則直接將導管放置入肝裡的動脈,可直接觀察到注射顯影劑在血管內流動的情況,血管瘤裡血流相當慢,這是用來與肝癌作鑑別的主要依據,雖然說血管攝影檢查是種侵入性的檢查,但由於其診斷正確性相當高,必要時還是得依靠這項檢查來分別肝裡的病灶。

對於極少數經由上面幾種方法仍無法區分的肝內腫瘤,只好以直接抽吸,或者切片作細胞學檢驗來證實了。

過去認為血管瘤做這些細胞組織的檢查,有其危險性,但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