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帕病毒引发下一次大流行?科学家警告:致死率是新冠病毒的 ... | 尼帕病毒

马来西亚养猪户感染尼帕病毒的第一批记录病例,也发现了同样的情况。

尼帕病毒(NiV)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对人类最危险的病毒之一,没有可用 ...健康界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文章总阅读健康领域优质创作者查看TA的文章>评论尼帕病毒引发下一次大流行?科学家警告:致死率是新冠病毒的75倍2021-02-2211:11来源:健康界原标题:尼帕病毒引发下一次大流行?科学家警告:致死率是新冠病毒的75倍科学家警告称,尼帕病毒(Nipahvirus)引起的脑肿胀疾病的致死率,估计是新冠病毒的75倍,并可能成为下一波大流行的“导火索”。

科学家指出,果蝠携带的尼帕病毒是一个潜在的严重问题。

流行病防范创新联盟(CEPI)的疫苗研发主任梅勒妮·萨维尔(MelanieSaville)博士告诉TheSun,要为下一个导致数百万人死亡的“大灾难”做好准备。

此前,他们发表了一份关于人类面临最可能暴发人畜共患疾病的风险增加的报告。

人畜共患疾病,是指一类从动物跳到人类身上的疾病。

报告指出,随着城市化侵蚀自然动物栖息地,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冲突也日益加剧。

马来西亚养猪户感染尼帕病毒的第一批记录病例,也发现了同样的情况。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说法,尼帕病毒(NiV)是一种人畜共患病毒,可以通过蝙蝠或猪等动物,或通过被污染的食物传给人类,还可以直接人传人传染。

感染病毒的人会患上从无症状(亚临床)感染到急性呼吸道等疾病,甚至致命的脑炎、脑水肿。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还列举了许多症状,包括发烧、呕吐、头痛、定向障碍、癫痫发作,甚至昏迷。

报告还指出,症状通常出现在接触病毒4-14天后。

尼帕病毒(NiV)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对人类最危险的病毒之一,没有可用于治疗此种感染的药物或疫苗。

它有长达45天的潜伏期,这意味着人们在患病前可能会传播一个多月,而且它具有在物种间“杂交”的能力,突变率也非常高,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具传染性的变种。

尼帕病毒最早于1999年在马来西亚被记录下来。

自那以后,这个东南亚国家再没有发生过疫情。

从2001年开始,孟加拉国也报道了这种情况。

世卫组织报告说,该国几乎每年都会暴发这种病毒。

国际卫生组织还指出,柬埔寨、加纳、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达加斯加和泰国由于发现了这种病毒的天然宿主,主要是狐蝠(Pteropusbat)物种,因此存在感染的潜在风险。

以前在亚洲部分地区记录的疫情引起关注,因为其死亡率在40%-75%之间波动变化。

相比之下,据帝国理工学院的研究报道,新冠的死亡率只有大约1%,这使得尼帕病毒的暴发可能更加危险。

尼帕病毒(NiV)只是已知的260种具有流行潜力的病毒之一。

肯塔基大学(UniversityofKentucky)分子和细胞生物化学系主任丽贝卡·达奇(RebeccaDutch)博士补充说,虽然目前这种疾病没有在全球暴发,但它是周期性发生的。

我们只能期待更多。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责任编辑: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大家都在看推荐阅读免费获取今日搜狐热点6秒后进入搜狐首页今日推荐进入搜狐首页意见反馈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