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部莫名長小肉團竟是腫瘤作祟 | 台大骨腫瘤權威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骨科部醫師謝向傑表示,手部腫瘤可分為軟組織腫瘤與源自骨頭的腫瘤,吳男罹患的腱鞘巨細胞瘤是第二常見的手部軟組織 ...關於SNQ認證優質產品認證醫護機構一起愛健康消息與活動活動看板焦點話題線上民調好康推薦影音中心認證申請專區回列表全部分類(472)新聞室/產業動態(100)生醫新知(52)專家解惑(56)營養師的健康吃法(39)要愛不要癌(38)防疫面面觀(53)樂齡族(38)孩童寶貝(19)過敏一族(18)心血管與代謝症候群(28)愛美有理(19)寵愛毛小孩(12)手部莫名長小肉團竟是腫瘤作祟發表者SNQ推廣中心日期2019-04-25一名吳姓男子左手小指莫名長出一坨小肉團,上班打電腦都會摩擦到,且越長越大,對必須長時間編寫程式的吳男已造成干擾,就醫後確診為腱鞘巨細胞瘤,並接受手術切除。

▲吳男因手指腱鞘巨細胞瘤嚴重影響工作,決定切除。

(此照非吳男之手;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提供) 良性腫瘤會變大造成疼痛台大醫院新竹分院骨科部醫師謝向傑表示,手部腫瘤可分為軟組織腫瘤與源自骨頭的腫瘤,吳男罹患的腱鞘巨細胞瘤是第二常見的手部軟組織腫瘤;好發於30至50歲族群,常見於掌心側的指間關節,成因還沒有定論。

雖是良性腫瘤,但許多病患的腫瘤卻會逐漸變大,造成疼痛及功能喪失,甚至影響周邊的關節及組織。

治療主要以切除為主,仍可能有高達50%的復發率。

          ▲左手第五指表皮樣囊腫(紅圈處)。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提供)  手術切除仍有50%復發率謝向傑說,軟組織腫瘤中最常見的是腱鞘囊腫,好發於年輕病患,常見的位置是手腕背側,成因一般認為是慢性刺激引起的結締組織退化;表皮樣囊腫是手部第三常見的腫瘤,成因是患部受過穿刺傷,導致表層的角質組織滲入皮下,經年累月後這些組織發展成類似表皮的角質囊腫。

至於骨腫瘤部分,內生性軟骨瘤雖是良性骨腫瘤,卻可能造成骨質破壞,最終導致骨折。

若有病理性骨折,需考慮腫瘤刮除及骨移植手術。

謝向傑說,骨樣骨瘤是第二常見的手部骨腫瘤,約占所有手部骨腫瘤的10%。

特色是好發於青少年,有夜間疼痛的現象,使用消炎藥可改善。

謝向傑提醒,大部分的手部腫瘤可藉由病患的病史、理學檢查及X光檢查獲得初步診斷,但仍有少數病患有罹患惡性腫瘤的可能,即便是保守治療,仍應定期追蹤。

▲手腕處腱鞘囊腫(箭頭所指處)。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提供) 來源:自由時報 記者王駿杰/新竹報導  2019-04-25 -------------------------------------手部莫名長小肉團竟是腫瘤作祟 〔記者王駿杰/新竹報導2019-04-24〕一名吳姓男子近期手部莫名長出一坨小肉團,導致上班打電腦都會摩擦到,最近這個肉團越來越大,對長期雙手需放在辦公桌編寫程式的小吳而言已造成干擾,只好向醫院求助,確診為手部腫瘤。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骨科部醫師謝向傑表示,因手部組織的深度較淺,多數病患可輕易發現手部的腫瘤。

該部位腫瘤可分為兩類,一類是軟組織腫瘤,另一類是源自骨頭的腫瘤,據統計,有9成以上的手部腫瘤是良性,少數才是惡性。

謝向傑指出,大部分的手部腫瘤可藉由病患的病史、理學檢查及X光的檢驗,獲得初步診斷,不過,腫瘤千變萬化,即使有些做了高階影像學檢查(核磁共振)仍難以確定。

謝向傑說,軟組織腫瘤中的腱鞘囊腫(ganglioncyst)是最常見的手部腫瘤,好發於年輕病患,常見的位置是手腕背側,成因一般認為是慢性刺激引起的結締組織退化,該腫瘤為一囊狀構造,內含液態膠狀物質,若沒有造成特別不適,可以保守治療;如果造成疼痛或功能障礙,可考慮以細針抽吸或是手術切除,不過,細針抽吸有較高的復發率。

另種腱鞘巨細胞瘤(Giantcelltumoroftendonsheath)是第二常見的手部軟組織腫瘤,好發於30至50歲族群,常見於掌心側的指間關節,會逐漸變大,治療主要以切除為主,但仍可能有高達50%的復發率。

表皮樣囊腫(Epidermalinclusioncyst)是手部第三常見的腫瘤。

成因是因患部受過穿刺傷導致表層的角質組織滲入皮下,經年累月後這些組織發展成類似表皮的角質囊腫,治療仍以切除為主。

骨腫瘤部分,如內生性軟骨瘤(Enchondroma),雖是良性骨腫瘤,但它可能造成骨質破壞,最終導致骨折。

在多發性的病患,有高達30%的可能性變成惡性的骨肉瘤或軟骨肉瘤,對於沒有症狀的病患,可以規律追蹤及保守治療;若有病理性骨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