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標:9種子宮問題全剖析 | 子宮積水原因

子宮腔積水的症狀因人而異,未停經的病人可能有痛經,少數人平時下體會有一點出血,如果是停經後的婦女則不會有症狀。

檢查方式為照超音波。

子宮腔積水(積血)可能會造成 ...主標:9種子宮問題全剖析子宮是孕育胎兒的搖籃。

不過當子宮生病了,妳是否留意到「她」所發出來的警訊?許多子宮問題都是以痛經、月經紊亂、異常出血、腹痛等症狀來表現,建議一旦有異常症狀時,應盡早請醫師診治,及時找出病因與問題所在。

子宮肌腺症子宮肌腺症為受到經血刺激所引起的肌肉層發炎。

蕭聖謀主任表示,子宮肌腺症的症狀為月經來時,下腹部靠中央處疼痛、經血量較多,有些人會因此而貧血,醫師會給予口服止痛藥與黃體素等來改善症狀、或是裝設子宮內投藥系統等;不過若是想要根治,則仍須仰賴手術。

倘若子宮肌腺症比較嚴重的人,假使已無生育需求,可以考慮切除子宮。

許多人常將子宮肌腺症與子宮肌瘤混淆,其實有子宮肌瘤的人大多不會有痛經的症狀。

子宮肌腺症患者的年齡多為30、40歲以上,往往以前不曾有痛經症狀,年紀較大時突然開始痛經,一旦停經後又不會再疼痛。

其實不是所有患有子宮肌腺症的人都必須做醫療處置,要依據症狀對患者生活所造成的影響而定,如果貧血與痛經的程度很嚴重,建議採取醫療處置,否則症狀會愈來愈嚴重。

子宮內膜增生蕭聖謀主任說明,根據病理切片,子宮內膜增生可分為4種情形,分別為:簡單型、複雜型、簡單型合併細胞異常、複雜型合併細胞異常。

簡單型中1%的人以後會患有子宮內膜癌、複雜型中3%的人以後會患有子宮內膜癌,簡單型合併細胞異常的人有8%以後會患有子宮內膜癌、複雜型合併細胞異常的人則有29%以後會患有子宮內膜癌。

正因為子宮內膜增生的人以後有罹患子宮內膜癌的可能性,所以一旦發現後建議必須定期追蹤。

倘若合併細胞異常,建議切除子宮比較安全。

身材肥胖、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慢性不排卵的人皆為子宮內膜增生的高危險群。

子宮內膜增生的症狀為月經來的時間特別長(超過7天以上),加上與自己過往的經驗比較,經血量增多、甚至貧血,不過不會有痛經的症狀;有些人則相反地很久才來一次月經,經期不規則。

雖然好發於40歲以上的女性,不過仍有少數年輕女性有子宮內膜增生的問題,所以無論年齡,一旦經期紊亂、不規則(無論是月經超過3個月沒來或是一次來超過7天),皆建議必須就醫檢查。

當醫師照超音波,懷疑是子宮內膜增生時,就會以子宮內膜採樣來進行確診。

蕭聖謀主任提醒,女性應保有日常生活多運動的習慣,因為運動有助於促進排卵,不容易造成內膜增生,因此比較不會罹患子宮內膜癌。

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內膜異位症為常見的子宮病症。

顧名思義,子宮內膜理應長在子宮腔,一旦子宮內膜生長在其他地方,就是子宮內膜異位。

如果子宮內膜長在卵巢內,也就是俗稱的巧克力囊腫(原因不明,可能與經血逆流有關)。

症狀與治療方式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症狀包括痛經(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患者每個月常會痛經4至5天。

如果是巧克力囊腫,則疼痛的位置為下腹部疼痛),其他症狀則為有些人性交或排便、解尿時疼痛,不過有些人則不會有症狀。

隨著年齡增長,子宮內膜異位症可能會愈來愈嚴重,停經後會獲得改善。

確診方式為照超音波,再採病理化驗。

緩解方式為服用止痛藥或避孕藥;如果太過疼痛,應採腹腔鏡手術處理。

不孕症患者,手術處理後懷孕的機率可能會提升。

當卵巢上有巧克力囊腫,一旦囊腫超過4公分以上,建議以手術切除,以免囊腫日後可能將卵巢撐破並導致腹膜炎。

蕭聖謀主任指出,巧克力囊腫大多為良性,少數人則可能會癌變、與卵巢癌有關,因此建議定期追蹤,每年都要照一次超音波。

雖然子宮內膜異位症會使不孕的機率增加,但是若能成功懷孕,由於孕期沒有月經,其實反而有助於改善子宮內膜異位症。

當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程度比較輕微時,如果正好懷孕了,建議先不用處理。

子宮肌瘤子宮肌瘤是相當常見的婦科問題。

大多數的人都不會有任何症狀,少數人會經血量增加或痛經(依據子宮肌留所生長的位置而定,倘若生長在子宮內膜下,月經來時經血量會增加、貧血或疼痛;不過如果肌瘤生長在較靠外側的地方,就不會有經血量增加的症狀。

可能因為肌瘤太大壓迫到膀胱而導致頻尿、或壓迫到大腸而較易引起腹脹)。

一旦確診,建議定期做超音波追蹤檢查。
<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