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發燒異常出血和貧血?當心骨髓化生不良症候群 | 骨髓化生不良症候群發燒

骨髓化生不良症候群常見症狀和貧血雷同,所以容易被忽略,導致延誤就醫,因而造成急性白血病,遺憾終身。

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林東燦理事長 ...保持登入忘記密碼登入還不是會員嗎?註冊會員E-Mail送出返回登入頁密碼設定成功,請使用新密碼登入 |首頁食安健康常常莫名的發燒?出現貧血情形,自行補充鐵劑和葉酸後症狀仍未見改善?身體容易有各種出血狀況,例如鼻出血、皮膚黏膜出血和牙齦出血?當心!可能是罹患骨髓化生不良症候群(以下簡稱MDS)。

骨髓化生不良症候群常見症狀和貧血雷同,所以容易被忽略,導致延誤就醫,因而造成急性白血病,遺憾終身。

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林東燦理事長表示,MDS屬於骨髓造血系統的疾病,由於細胞老化或基因突變等原因,使骨髓幹細胞無法製造正常的血液,導致造血功能異常。

常見症狀為貧血、頭暈、無力、疲倦、體力變差、嗜睡、活動易喘等現象。

好發年齡為60歲以上的老年人,且男性居多,但因人種基因不同的關係,在台灣平均好發年齡可能提早為50到60歲,甚至有許多病患是小於40歲的。

日前一位37歲上班族誤以為時常感冒,只是工作太累所引起,病情惡化昏倒送醫後才發現是MDS作祟!馬偕紀念醫院血液暨腫瘤科張明志醫師提醒,當貧血症狀長期無法改善時,要儘早至血液科做詳細檢查,切勿盲目補鐵、食補,而導致延誤就醫,造成疾病進展為急性白血病之遺憾。

張醫師也強調,MDS需以骨髓穿刺與切片檢查來進一步鑑別風險的程度,但許多患者認為抽骨髓是抽龍骨水,誤認會造成半身不遂或傷及神經系統等錯誤觀念;其實抽骨髓的風險相當低,僅需要局部麻醉,過程大約只需10分鐘,也無需禁食,感染風險也低,因此呼籲病患應在醫師的建議下應接受骨髓檢查,才能及時確診,給予適當的治療。

台大醫院內科部周文堅醫師表示,根據新版國際預後評分系統(IPSS-R),醫師會依據病患的檢查狀況來打分數,再依據評分,將病患分為成不同風險族群。

周文堅醫師指出,雖然非常低與低風險族群進展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機會低,存活期也可能長達10年以上,但仍不能忽視疾病帶來的生活影響;非常高風險族群的存活期大約僅剩不到一年,且進展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機會也較高,但是透過治療,病患仍有可能提升存活率。

10月25日是「MDS世界關懷日」,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特地在10月23日下午於台大景福館舉辦「迎戰不良骨髓健康未來相隨」講座,期望能傳遞更多的疾病資訊,讓民眾可以更加瞭解,並且建立正確的治療觀念,減低骨髓化生不良症候群造成的危害。

貧血白血病抽骨髓Tweet【最難治療的癌症】發燒、瘀青、骨頭疼痛都是「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症狀台灣醫:中壯年患者有增多趨勢2021/04/2009:54白血病高致命性卻常被誤診成感冒台灣醫:若有「四」大症狀應盡速就醫2020/11/0917:59台大醫院獨家利用AI計算骨髓抹片細胞 台灣技術領先全球2019/12/2414:12每14人有1人海洋性貧血帶因者醫籲重視孕前檢查2019/04/3014:52老人頭暈、疲勞、骨疼當心血液癌症找上門2018/06/2715:06更新時間:2021-05-0702:33GMT+08:00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