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人類錐蟲病 | Trypanosomiasis 中文

非洲人類錐蟲病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跳至導覽跳至搜尋維基百科中的醫療相關內容僅供參考,詳見醫學聲明。

如需醫療服務或可靠意見,請諮詢專業人士。

非洲人類錐蟲病AfricanTrypanosomiasis同義詞昏睡病在血液塗片(英語:Bloodfilm)中的椎體蟲形態症狀第一階段:發燒、頭痛、痕癢、關節痛[1]第二階段:失眠、意識模糊(英語:confusion)、共濟失調[2][1]常見始發於感染後1–3星期[2]類型錐蟲病[*],被忽視熱帶病肇因舌蠅屬所傳播的Trypanosomabrucei(英語:Trypanosomabrucei)[1]診斷方法Bloodsmear(英語:Bloodsmear)、腰椎穿刺[2]藥物潘他密汀、蘇拉明、二氟甲基鳥氨酸[1]預後未經治療可致命[1]盛行率11,000[3]死亡數3,500[4]分類和外部資源醫學專科Infectiousdisease(medicalspecialty)(英語:Infectiousdisease(medicalspecialty))ICD-9-CM086.5DiseasesDB29277、13400MedlinePlus001362eMedicine228613PatientUK(英語:PatientUK)african-trypanosomiasis非洲人類錐蟲病AfricanTrypanosomiasisOrphanet3385[編輯此條目的維基數據]非洲人類錐蟲病(法語:Trypanosomiasisafricain;英語:Africantrypanosomiasis)或稱昏睡病、嗜睡病(英語:sleepingsickness),是一種由布氏錐蟲(英語:Trypanosomabrucei)[5]引起的寄生蟲病,在人類或其他動物中均有發生。

有兩種寄生蟲可感染人類:布氏岡比亞錐蟲(英語:Trypanosomabruceigambiense)(學名:Trypanosomabruceigambiense,簡稱:T.b.g.)與布氏羅得西亞錐蟲(英語:Trypanosomabruceirhodesiense)(學名:Trypanosomabruceirhodesiense[6],簡稱:T.b.r.)[6]。

在昏睡病報告病例中,布氏岡比亞錐蟲引起的病例佔98%[6]。

這兩種寄生蟲都是由嗤嗤蠅叮咬傳播的,在農村地區最為常見[6]。

在疾病發展的第一階段,起初會有發熱、頭痛、發癢與關節痛的症狀[6],這是從被咬後的一到兩周開始的[2]。

幾周或是幾個月之後,疾病的第二階段開始,這一階段伴有意志模糊、協調性變差、身體麻木與入眠困難[6][2]。

診斷是通過在血液塗片(英語:Bloodfilm)中或是淋巴結液中找到寄生蟲做出的[2]。

通常需要腰椎穿刺來辨別疾病是處於第一階段還是第二階段[2]。

為預防嚴重疾病的發生,通常要將處於患病危險的人群使用布氏岡比亞錐蟲(英語:Trypanosomabruceigambiense)血液測試進行篩選[6]。

若能在疾病早期,即在神經性症狀發生之前進行診斷,治療較為容易[6]。

使用噴他脒或蘇拉明在疾病的第一階段進行治療[6]。

對第二階段的治療,應使用二氟甲基鳥氨酸或結合使用硝呋噻氧(英語:nifurtimox)與二氟甲基鳥氨酸以治療布氏岡比亞錐蟲(英語:Trypanosomabruceigambiense)[2]。

雖然美拉胂醇(英語:melarsoprol)對兩種寄生蟲都有效果,因其嚴重的副作用,通常只被用於布氏羅得西亞錐蟲(英語:Trypanosomabruceirhodesiense)[6]。

該疾病常發生於撒哈拉以南非洲的部分地區,該地區的36個國家中,有七千萬人有着感染風險[7]。

在2010年,它造成了9,000例死亡,與1990年的34,000例死亡相比,有所下降。

[8]據猜測,現有的感染人數為30,000人,2012年新增加感染人數為7,000人[6]。

80%以上的新感染病例發生在剛果民主共和國[6]。

在近代史中,該疾病共爆發了三次:一次是從1896年至1906年,發生在烏干達與剛果盆地的爆發,另外兩次在1920和1970年,發生於多個非洲國家[6]。

其他動物,例如牛,也可能攜帶該寄生蟲並且被感染[6]。

症狀和體徵[編輯]非洲錐蟲病症狀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叫做血液-淋巴(hemolymphatic)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