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臍和臍帶生命的見證 | 臍膨出臍疝氣

寶寶肚臍凸起來?臍疝氣 ... 看到寶寶的肚臍又凸又腫,新手爸媽都會嚇一跳,這就是「臍疝氣」。

這是因為有些寶寶,尤其是早產兒,肚臍下腹壁的 ...健康刊物肝病資訊第34期出刊日:2015-10-15返回上一層肚臍和臍帶生命的見證臍帶這條「生命線」在胎兒誕生後,基本上就「功成身退」了,留下肚臍這個疤痕,沒有實際作用,反倒是有些年輕人喜歡在上面穿環打洞,或是過度清洗摳破肚臍皮膚,引來感染危機。

  諮詢╱曹伯年(臺大醫院小兒部新生兒科主治醫師、臺大醫學院小兒科副教授)撰稿╱黃倩茹 前些日子,臺北市長柯文哲在市議會接受質詢,市議員陳彥伯提問:「肚臍的英文你知道嗎?」,醫界出身的柯文哲不假思索地回答「umbilicus」,唇槍舌戰、一來一往的畫面隨著媒體播送,「肚臍」,這個每個人皆有,卻少有人會特別注意的部位,突然火紅了起來。

 肚臍,是臍帶脫落後的疤痕,它的存在,證明了胎兒與母親曾經依靠臍帶緊密相連,可說是一段生命開始的見證。

肚臍本質上就是臍帶脫落的痕跡、疤痕,實際上沒有任何功能。

 母親懷胎時,以臍帶連接胎兒與母體,母親透過臍靜脈將養分、氧氣供給胎兒,並由臍動脈將胎兒體內的廢物排出。

寶寶誕生後,臍帶失去作用,醫師會在接近肚臍處夾上臍夾並剪斷臍帶,之後寶寶的臍帶會乾燥脫落,就留下「肚臍」。

 臍帶胎兒的生命線臍帶連接母體與胎兒,在母體端以血管、微血管和胎盤相連,進行養分、氧氣與廢物的交換;在胎兒端,臍帶連接血管進入胎兒體內。

 正常的臍帶有2條臍動脈和1條臍靜脈,扮演著胎兒「生命線」的重責大任,胎兒賴以生長發育和維繫生存,都憑藉臍帶的供輸。

有極少數的胎兒臍帶僅有1條臍動脈和1條臍靜脈,是所謂的「單一臍動脈」,這些胎兒有些容易合併有腎臟或其它泌尿系統異常的問題。

 在產前超音波檢查中,醫師可以從超音波影像中判讀臍帶的血流是否正常,除了單一臍動脈的問題,有些臍帶因為血管發育不良或其它與母親及胎兒相關的問題,例如母親有妊娠毒血症,會造成臍帶的血流供應異常,代表母體對胎兒的血流與養分傳輸不佳,胎兒生長狀態較差、較小,甚至會造成胎兒因腦部血液供應不良而造成白質軟化的現象。

如果發現這種情形,醫師會依情形評估,在適合的狀態下讓寶寶提早誕生。

 平均來說,臍帶大約50至60公分長,如果臍帶過長,除了臍繞頸的可能性外,當臍帶纏繞到四肢,也有可能造成肢體變形缺血的情況。

 肚臍和身體內部不相通寶寶誕生後,臍帶就會失去作用,相對地,寶寶體內與臍帶相連的血管也「功成身退」,退化成為身體內的韌帶,其中一條是肝圓韌帶,連接到肝臟;另外兩條是臍側韌帶,連接到膀胱附近,但是,肚臍本身是沒有開口的。

 肚臍乍看似乎有個深深的洞,讓人以為是否跟腹腔內相連?其實,肚臍和身體內部是不相通的,也就是說肚臍並沒有開口,而是一條死胡同。

 所以,肚臍可說是人體皮膚的一部分,只要以平常清潔皮膚的方式清洗肚臍,就可以了。

基本上肚臍是結疤的痕跡,難免會有色素沉澱,看起來黑黑的,不用刻意洗,也不要去摳,有些人為了想把肚臍洗乾淨,反而會摳到破皮、感染。

雖說肚臍與身體內部不相通,但一旦感染,如同皮膚破皮感染一樣,細菌還是可能影響到身體其他器官,尤其是與肚臍相近的腹腔,所以也不能不注意。

 新生兒臍帶照顧好避免發炎成人的肚臍已經沒作用,也無須特別照顧,但新生兒就不一樣了。

新生兒的「臍帶護理」是新手爸媽的必修課,必須注意清潔、保持乾燥,直到寶寶的臍帶脫落、完全癒合為止。

 如果發現寶寶的肚臍周圍看起來又紅又腫、臍帶潮濕有分泌物,表示臍部有可能有細菌感染發炎的跡象,這個時候就要立即就醫。

臍帶炎通常發生在出生1至2週的寶寶身上,如果是嚴重的臍帶炎,寶寶會需要住院打抗生素治療。

 另一個常見的寶寶臍帶問題是「臍息肉」。

有些臍帶脫落不完全,會有息肉的殘留,這時醫師可以使用醫療用硝酸銀做局部燒灼處理,或是用綁繩處理讓息肉脫落。

 寶寶肚臍凸起來?臍疝氣看到寶寶的肚臍又凸又腫,新手爸媽都會嚇一跳,這就是「臍疝氣」。

這是因為有些寶寶,尤其是早產兒,肚臍下腹壁的肌肉不夠強壯,當寶寶腹部用力、哭泣時,腸子就有可能把肚臍往外頂出來,而形成「臍疝氣」,也就是新手爸媽看到的凸肚臍。

大部分寶寶的臍疝氣會在6個月內消失,通常不會造成寶寶不舒服,一般是不需要特別處理的;不過若滿1歲臍疝氣還沒痊癒,就可能會考慮開刀處理,不過發生的機率非常低。<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