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者的感染症及防治 | 象皮病香港

東亞諸國:香港、日本、韓國、澳門都極為安全。

... 非洲、中南美-絲蟲病:這是寄生於淋巴腺、淋巴結的疾病,嚴重時會引起象皮病及乳糜尿(牛乳狀的尿液)。

 一般性感染:1.呼吸道感染疾病:上呼吸道感染症,流行性感冒及肺炎。

2.飲食感染引起的疾病:食物中毒、霍亂、傷寒、寄生蟲感染、A型肝炎、小兒麻痺及旅行者腹瀉症。

3.昆蟲或動物煤介的疾病:登革熱、病毒性出血熱、黃熱病、日本腦炎、瘧疾、非洲昏睡病、回歸熱、黑熱病、血絲蟲病、斑疹傷寒、鼠疫(腺鼠疫、肺鼠疫)及狂犬病。

防治:避免蚊蟲叮咬,使用驅蟲劑或蚊帳。

.瘧疾的預防:因多種抗藥性惡性瘧流行地區的擴大及增加,瘧疾的預防越來越困難。

.藥物預防:抗藥性惡性瘧疾以外的瘧疾可用氯奎寧(Chloroquine)及Primaguine。

抗藥性惡性瘧改用Pyrimethamine-Sulfadoxine(Fansider),Doxy-cycline,Mefloquine,Proguanil。

4.性行為傳染病:淋病、梅毒、單純庖疹、愛滋病。

.防治:最佳預防方法是避免性接觸,不得已情況下必須使用保險套。

.愛滋病(AIDS)防治:避免消毒不完全之注射、輸血、血液暴露或性行為。

5.旅遊者腹瀉症:輕者可自癒,症狀嚴重者需就醫。

若到衛生較差的地方旅遊,要避免食用未煮熟的之食物、未削皮之水果或未煮沸之水,包括冰塊。

瘧疾流行現況:一、東亞諸國:香港、日本、韓國、澳門都極為安全。

二、東南亞:除新加坡外,幾乎所有國家都有危險,只是限於程度上的差別而已。

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及緬甸都需仔細留意。

三、中亞諸國:印度、尼泊爾、巴基斯坦、孟加拉、不丹、阿富汗、伊朗,還有斯里蘭卡、馬爾地夫鳥,此區之所有國家都列入危險之列。

四、西南亞:科威特、巴林尚屬安全。

但阿曼、伊拉克、沙烏地阿拉伯、土耳其等國都需小心。

五、非洲:非洲之埃及、利比亞、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摩洛哥等地的大都市皆十分安全,其他地區少去為妙。

非洲大陸的其餘部份皆劃為流行區,需要十分周全的防範辦法。

另外在大陸之外的塞昔耳群島、聖赫那島,則不受此病的威脅。

六、北美、歐洲:十分安全。

除墨西哥之外。

七、中南美洲:智利、烏拉圭境內毫無污染,其他只要留在都市內才有保障的國家有巴西、巴拉圭、秘魯、委內瑞拉、阿根廷。

其餘的國家都需小心防範,西印度群島中只有多明尼加共和國及海地較危險。

八、大洋洲:澳洲、紐西蘭、斐濟、大溪地、關島、新喀里多尼亞等地,幾乎全部都安全無虞。

唯巴布亞新幾內亞及所羅門群島不可疏忽。

若進入流行地區時務必出發前開始用抗瘧疾特效藥。

(如氯奎寧等防瘧藥物)海外疾病盛行狀況:一、大陸、東南亞-A型肝炎:此病普遍在世界各地發現,但衛生較差的國度情形較多。

潛伏期半個月到兩個月,開始會全身疲倦、噁心嘔吐、發燒、食慾不佳,數天後出現黃疸,可能轉變成嚴重的肝炎。

預防的方法是避免飲用生水、多洗手。

出國前可先接種免疫球蛋自注射,尤其是A型肝炎病毒抗體陰性反應的遊客。

二、波羅洲-日射病(熱帶病):想前往熱帶地區的民眾必須要有基本概念。

日射病是在酷熱式高溫的日射下,運動或勞累引起,症狀是食慾不振、疲倦、口渴、頭昏眼花,甚至嚴重到皮膚濕冷,肌肉抽筋等程度。

治療的方法是喝鹽水、運動飲料、移至陰涼處休息,必要時輸液療法等。

預防之道即和中暑一樣,宜避免直接曝曬、多喝開水或加一點鹽份,減少排汗過多等。

三、歐洲、北極-腦中風:對高血壓病人來說,寒冷是一大殺手。

在寒冬的夜晚出外行走,或在無暖氣設備的低溫房間更衣,都較容易發生腦中風。

因此,高血壓患者在出國前最好先控制血壓,或隨身準備降血壓藥劑。

老人預防低溫症(Hypothermia),冬季溼疹(Eczemahiemalis)及凍瘡(Pernio)產生。

四、非洲、中南美-絲蟲病:這是寄生於淋巴腺、淋巴結的疾病,嚴重時會引起象皮病及乳糜尿(牛乳狀的尿液)。

五、新幾內亞-瘧疾、蟲咬:熱帶和亞熱帶地區仍有瘧疾的足跡。

此病分為間日瘧、三日瘧和惡性瘧,有預防性藥物可服用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