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腎衰竭 | 腎衰竭

尿液檢查發現輕微蛋白尿及腎小管細胞,並無血尿或膿尿;腎臟超音波結果也為正常。

因此,我告訴他很可能是濫用消炎止痛成藥造成的急性腎衰竭,只要停藥不再 ...亞東院訊電子報第158期(2013年1月)  『急性腎衰竭』及早診治不需長期洗腎腎臟內科張嘉峰醫師       林先生38歲,輕度肥胖的上班族,平常應酬多又沒時間運動,有高血壓病史但沒有規則服用降血壓藥物。

二週前因痛風發作,曾自行至藥局購買成藥服用。

最近三天發現泡沫尿、小便量變少與全身倦怠,故下班後到公司附近某醫學中心求醫。

血液生化檢查為腎功能呈異常(尿素氮51mg/dl,肌酐酸2.6mg/dl),根據病歷記載病人六個月前腎功能正常(尿素氮16mg/dl,肌酐酸0.9mg/dl)。

醫師發現他的腎功能急速降低,尿量突然減少,很可能是急性腎衰竭,所以建議立即住院作腎臟切片檢查,希望能找出急性腎衰竭的原因,若延誤檢查與治療則可能導致長期洗腎。

病患因為家住新北市,考量住院期間家人能就近照顧他,於是到本院腎臟科門診就治,希望安排住在本院作腎臟切片檢查。

經由病史詢問,二週前痛風發作,當時他服用的是複方含非類固醇類的消炎止痛藥(NSAID),每天三次,每次一粒。

再由初步理學檢查發現生命跡象皆正常,只有兩側下肢輕微水腫。

尿液檢查發現輕微蛋白尿及腎小管細胞,並無血尿或膿尿;腎臟超音波結果也為正常。

因此,我告訴他很可能是濫用消炎止痛成藥造成的急性腎衰竭,只要停藥不再服用,不需要腎臟切片檢查,再抽血追蹤腎功能,一般是有機會恢復的。

在一個月後重新抽血,腎功能恢復正常(尿素氮BUN/肌酐酸Cr:18/1.0mg/dl),尿量也漸漸恢復,水腫消退。

至於痛風的部分,應該首先從減重與飲食控制做起,若尿酸仍高則需長期藥物控制,就能避免急性發作而必須服用止痛藥。

     一聽到「腎衰竭」三個字,很多人都很害怕。

所謂的腎衰竭是指腎臟因故失去其正常功能,若是事件的發生時間很短很突然,我們稱之為急性腎衰竭。

其實急性腎衰竭和慢性腎衰竭非常不一樣,大部分的急性腎衰竭在早期診斷出原因和耐心配合醫師治療之下是可以恢復正常的。

什麼時候要懷疑急性腎衰竭呢?  通常尿量減少、泡泡尿或下肢水腫會讓人想到腎臟可能出了問題。

其實尿毒急性升高的影響,以噁心、嘔吐等腸胃道症狀來表現也不少。

另外,虛弱無力、意識不清、心律不整、呼吸困難或血壓改變也有可能。

腎臟主要負責水分、酸鹼電解質的調節和廢物毒素的排出,功能繁多而精細。

這也難怪腎臟突然壞了,症狀千變萬化。

但一般人以為急性腎衰竭的尿量一定會減少,其實不一定,端看腎臟受到破壞的構造位置與嚴重程度而定,所以有些人能排水但是不能排泄廢物毒素。

急性腎衰竭最常見的原因是什麼呢?  是腎臟血流灌流不足引起後續的缺血性腎小管壞死。

例如:病人因為嘔吐或腹瀉太厲害,造成脫水,有可能引起急性腎衰竭。

另外,因為心衰竭、嚴重低血壓休克、敗血症或其他腎毒性毒藥物,也可能使腎臟血流不足。

因為脫水、低血壓或藥物引起的急性腎衰竭在早期診斷治療之下,幾乎都可以恢復正常。

因此藥物最好在醫師指示下使用。

切勿自行服用成藥或來路不明之藥物。

使用藥物以後,如果有異常症狀,應立即就醫檢查或詢問。

      其他常見的原因為腎小球疾病、間質性腎病、或泌尿道阻塞。

大多數泌尿道阻塞的原因和位置可以由超音波、經靜脈腎盂攝影找到,例如:腎結石、神經性膀胱無力或攝護腺疾病。

至於腎小球疾病合併有血尿與腎性高血壓,則必須倚賴腎臟切片檢查才能確定,而且越快越好,這種情形不建議拖延觀察。

 急性腎衰竭要如何治療呢?  首先要維持酸鹼和電解質的平衡,並且給予充足的水分保持腎臟血流灌流。

最重要的是找出造成急性腎衰竭的因素加以矯正治療。

例如:補充體內水分、提升血管內血液容積、停用不必要的藥物等等。

如果治療無法改善狀況或者有生命危險,則可藉由暫時性血液透析(俗稱洗腎)治療,析出多餘的水分、電解質與尿毒,待腎功能逐漸恢復後,就可終止透析治療。

此時要注意的是不能讓血液透析機器過度脫出人體水分,否則腎臟灌流不足引起長期的缺血性腎小管壞死,尿量與腎功能無法恢復會導致終身洗腎。

      急性腎衰竭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