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出血 | 產後大出血治療

[病因] 引起產後出血的原因主要有子宮收縮乏力、胎盤因素、軟產道裂傷和凝血功能障礙。

... [治療] 治療原則為針對原因迅速止血、補充血容量糾正休克及防治感染。

 婦產科教室   ObstetricsandGunecology產科 妊娠異常 - 產後出血        胎兒娩出後24小時內出血量超過500ml者稱產後出血。

產後出血是分娩期嚴重併發症,居我國目前孕產婦死亡原因的首位,其發生率占分娩總數的2%-3%。

產後出血的預後隨失血量、失血速度及產婦體質不同而異。

若短時內大量失血可迅速發生失血性休克,嚴重者危及產婦生命,休克時間過長可引起腦垂體缺血壞死,繼發嚴重的腺垂體功能減退。

應重視產後出血的防治。

[病因]引起產後出血的原因主要有子宮收縮乏力、胎盤因素、軟產道裂傷和凝血功能障礙。

其中以子宮收縮乏力所致者最常見,占產後出血總數的70%-80%。

    1.子宮收縮乏力影響產後子宮肌收縮和縮複功能的因素均可引起產後出血。

常見因素有:    (1)全身性因素:產婦精神過度緊張,臨產後過多使用鎮靜劑、麻醉劑;產程過長或難產,產婦體力衰竭;合併急慢性全身性疾病等。

    (2)局部因素:子宮過度膨脹,如雙胎妊娠、巨大胎兒、羊水過多,使子宮肌纖維過度伸展;子宮肌纖維發育不良,如子宮畸形或合併子宮肌瘤等,可影響子宮肌正常收縮;子宮肌水腫及滲血,如妊高征、嚴重貧血、子宮胎盤卒中,以及前置胎盤附著于子宮下段血竇不易關閉等,均可發生宮縮乏力,引起產後出血。

    2.胎盤因素根據胎盤剝離情況,胎盤因素所致產後出血類型有:    (1)胎盤剝離不全:多見於宮縮乏力,或胎盤未剝離而過早牽拉臍帶或刺激子宮,使胎盤部分自宮壁剝離。

由於部分胎盤尚未剝離,影響宮縮,剝離面血竇開放引起出血不止。

    (2)胎盤剝離後滯留:由於宮縮乏力、膀胱膨脹等因素影響,胎盤從宮壁全部剝離後未能排出而瀦留在宮腔內,影響子宮收縮。

    (3)胎盤嵌頓:由於使用宮縮劑不當或粗暴按摩子宮等,引起子宮頸內口附近子宮肌呈痙攣性收縮形成狹窄環,使己全部剝離的胎盤嵌頓于宮腔內,影響宮縮引起出血。

    (4)胎盤粘連:胎盤全部或部分粘連于宮壁不能自行剝離為胎盤粘連。

全部粘連時無出血,部分粘連時因胎盤剝離面血竇開放以及胎盤滯留影響宮縮易引起出血。

子宮內膜炎症或多次人工流產導致子宮內膜損傷,是胎盤粘連的常見原因。

    (5)胎盤植入:由於子宮蛻膜發育不良等因素影響胎盤絨毛植入子宮肌層者為胎盤植入,臨床少見。

根據植入面積大小分為完全性與部分性兩類,前者因胎盤未剝離不出血,後者往往發生大量出血。

    (6)胎盤和(或)胎膜殘留:部分胎盤小葉、副胎盤或部分胎膜殘留于宮腔內,影響子宮收縮而出血,常因過早牽拉臍帶、過早用力揉擠子宮所致。

    3.軟產道裂傷子宮收縮力過強,產程進展過快,胎兒過大,接產時未保護好會陰或陰道手術助產操作不當等,均可引起會陰、陰道、子宮頸裂傷,嚴重者裂傷可達陰道彎隆、子宮下段,甚至盆壁,形成腹膜後血腫或闊韌帶內血腫。

過早行會陰後-斜切開術也可引起失血過多。

    4.凝血功能障礙較少見。

包括妊娠合併凝血功能障礙性疾病以及妊娠併發症導致凝血功能障礙兩類情況。

前者如血小板減少症、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重症肝炎等在孕前業已存在,為妊娠禁忌證。

後者常因重度妊高征、重型胎盤早剝、羊水栓塞、死胎滯留過久等影響凝血功能,發生彌散性血管內凝血。

凝血功能障礙所致的產後出血常為難以控制的大量出血。

[臨床表現及診斷]產後出血的主要臨床表現為陰道流血過多,繼發失血性休克、貧血及易於發生感染。

臨床表現隨不同病因而異。

診斷時注意有數種病因並存引起產後出血的可能,明確病因以利及時處理。

    1.子宮收縮乏力常為分娩過程中宮縮乏力的延續。

由於宮縮乏力,患者常發生產程延長、胎盤剝離延緩、陰道流血過多等,出血多為間歇性陰道流血,血色暗紅,有血凝塊,宮縮差時出血量增多,宮縮改善時出血量減少。

有時陰道流血量不多,但按壓宮底有大量血液或血塊自陰道湧出。

若出血量多,出血速度快,產婦可迅速出現休克表現,如面色蒼白、頭暈心慌、出冷汗、脈搏細弱、血壓下降等。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