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百病毒是什麼?為什麼專家說它比新冠病毒可怕? | 病毒

新冠肺炎讓全世界草木皆兵,又有新的病毒來襲,而且比新冠病毒還厲害?這種病毒叫立百病毒,不僅人畜共通,且致死率最高達75%。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我知道了天下網路書店康健好書雜誌訂閱康健雜誌訂閱每日報首頁看文章醫療新冠肺炎/武漢肺炎新冠病毒還沒走,更厲害的立百病毒又來犯?病毒專家憂人畜共通更易突變傳播收藏圖片來源/Shutterstock瀏覽數25,0712021/02/01·更新日期2021/02/01·作者/張淑芬編譯·出處/康健編輯部放大字體新冠病毒還在肆虐,外國媒體又報導警告另一種病毒─立百病毒可能引發下一波大流行,而且立百病毒人畜共通,比新冠病毒更容易傳播。

到底立百病毒是什麼樣的病毒,它對人類真有迫在眉睫的威脅嗎?包括英國衛報等多家歐洲媒體報導指出,英國和荷蘭政府資助的獨立組織「藥品普及基金會(AccesstoMedicineFoundation)」,點名立百病毒(英文:Nipah)是下一個可能引發大流行的傳染病種,理由包括:潛伏期更長(有病例顯示長達45天才發病)傳染物種更多種(豬、馬、羊、狗、貓等)傳播途徑更直接(直接接觸病毒,或吃下受污染的食物)感染立百病毒會引發嚴重的呼吸道症狀、腦炎,致死率最高可達到75%。

讓專家憂心是,目前尚無有效的藥物或疫苗,可治療或預防立百病毒。

外國媒體的這則報導,引起不少人恐慌,但仔細看報導,到目前為止,全世界近幾年內並沒有任何地方已經發生罹病病例,上一次有病例是在孟加拉,但那也已經是2011年時候的事情。

連病毒專家都怕 立百病毒從蝙蝠傳給動物、傳給人 立百病毒的自然宿主是蝙蝠。

人類感染立百病毒,多半是接觸蝙蝠和生病豬隻等動物的分泌物或排泄物。

人傳人主要是透過接觸感染患者的分泌物及排泄物。

我國疾管署的資料顯示,台灣至今不曾出現立百病毒的通報病例。

(推薦閱讀:蝙蝠為什麼這麼神奇 身上有百毒卻百毒不侵?)廣告立百病毒初期的症狀和流感很像,包括咳嗽、喉嚨痛、疼痛和疲勞等,嚴重時會導致腦炎或癲癇,致死率從40%到最高的75%。

立百病毒第一次傳出疫情是在1998年的馬來西亞,當時有100多人喪命。

專家研判,當時森林野火和乾旱破壞蝙蝠的棲息地,蝙蝠遷移到養豬場附近的果樹,導致病毒從蝙蝠經由豬隻傳給豬農,疫情一發不可收拾。

孟加拉和印度也傳出過立百疫情,孟加拉從2000年後的10年間爆發11次,造成150人喪命,傳染的源頭,可能和喝了被蝙蝠尿液污染的椰棗汁有關。

立百病毒無對應療法 病毒專家憂:一旦爆發恐難收拾泰國朱拉隆功大學醫學院研究員、曼谷紅十字會新興傳染病中心主管蘇帕蓬(SupapornWacharapluesadee),進行蝙蝠等各項動物病原體的研究超過10年。

她和團隊在去年初新冠病毒疫情爆發前,首先在泰國發現武漢境外的第一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讓泰國當局得以及時防堵疫情。

蘇帕蓬的研究生涯中,抽檢過的蝙蝠多達好幾千隻。

寄宿在蝙蝠身上的立百病毒可能引發的疫情規模與嚴重性,讓她憂心忡忡,「目前還沒有任何療法可治療(立百病毒),它的致死率是很高的。

」蘇帕蓬說,根據疫情發生地的醫療條件,立百病毒的致死率從致死率從40%到最高的75%。

廣告柬埔寨巴斯德研究所(InstitutPasteurduCambodge)的病毒學家VeasnaDuong研究蝙蝠和立百病毒的關係,同時比對柬埔寨、孟加拉、印度和泰國蝙蝠的生活習性,他發現居民和蝙蝠幾乎是混雜共處,大幅提高人類接觸病毒的風險。

以柬埔寨來說,居民採買的市場內,就有蝙蝠棲息在大樹上,樹下就聚集了攤販。

兩個物種之間的距離愈近,人愈容易接觸到帶有病毒的蝙蝠排泄物,「這讓蝙蝠身上的病毒更容易突變,導致病毒的大流行。

」然而蝙蝠對自然生態而言,是相當重要的存在,牠可以協助植物授粉繁殖,還能抵制病蟲害。

在尋求傳染病防治對策時,消除蝙蝠絕對不是選項。

(推薦閱讀:沒有蝙蝠,我們可能活不下去)流行病的預防與治療 目前只能靠藥物世界衛生組織WHO列出16種高風險傳染病名單中,目前有醫療組織和藥廠投入治療研究的只有6種,其中新冠病毒的相關藥品和疫苗研發計劃就多達63種。

而我國疾管署列為法定傳染病的SARS、MERS、裂谷熱病毒(Rif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