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研發快訊 | 副睪脂肪

在我們之前建構的PPARγ低表達量小鼠具有體重減少及總脂肪組織減少現象。

有趣的是,我們發現脂肪組織減少的區域,主要是副睪旁脂肪組織, ...第十六卷第八期-2010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核內接受器PPARγ在區域性脂質分佈減少的機制周庭煜1,江滿津2,蔡佩珍3,蔡曜聲2,*1成功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2成功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3成功大學醫學檢驗生物技術學系[email protected],1787~1798,2009.國立成功大學標竿計畫《C001》近年來有關脂肪組織疾病,例如肥胖(obesity)和脂肪缺失(lipodystrophy)的疾病已漸漸被大家關注。

脂肪組織的異常增加,尤其以內臟(viscera)和腹腔內的網膜(omentum)的脂肪異常增加與第二型糖尿病、高血壓、血脂異常及心血管疾病有很大關聯。

另一方面,當脂肪組織異常缺失也被指出和胰島素阻抗、血脂異常有很大關聯,進一步可能會造成糖尿病、高血壓等併發症。

由此可知,脂肪組織儲存的區域和存積量的多寡與生理代謝疾病息息相關。

脂肪缺失是指體內儲存脂質的脂肪組織產生缺失的現象,並且和胰島素阻抗、糖尿病及血脂異常有很大關聯性。

PPARγ在轉錄因子的分類上,它是屬於核內接受器(nuclearreceptor)的子家族成員,配體(ligand)對PPARγ的結合,使得轉錄輔抑制子從而脫離,並促使轉錄輔活化子返回與PPARγ結合,結合到標的基因促進轉錄作用。

Thiazolidinedione(TZD)即是一類化學合成的PPARγ高親合性配體,目前臨床上應用於治療糖尿病。

PPARγ最主要表現在脂肪組織,並且PPARγ在調控脂肪細胞分化過程佔有樞紐的重要角色。

此外,PPARγ的活化會促進有關脂肪酸攝取的基因表現,並且在脂質代謝佔有重要角色。

在我們之前建構的PPARγ低表達量小鼠具有體重減少及總脂肪組織減少現象。

有趣的是,我們發現脂肪組織減少的區域,主要是副睪旁脂肪組織,而鼠蹊部脂肪組織則無異常減少現象。

因此,我們認為在PPARγ低表達量小鼠的副睪旁脂肪組織中的脂肪細胞具有不同的分化調控機制參與其中。

實驗結果發現,野生型及PPARγ低表達量小鼠,熱量的攝取、糞便中三酸甘油脂含量及體溫產熱並沒有差異。

PPARγ低表達量小鼠在副睪旁脂肪缺失下,也伴隨著血中高三酸甘油脂及高游離脂肪酸,過多異位性脂質累積在肌肉中及胰島素阻抗情形。

此外,我們發現具有PPRE且與調控脂肪酸、甘油攝取及三酸甘油脂合成有關的基因,aP2,AQP7,Glu4和PEPCK,在PPARγ低表達量小鼠的副睪旁脂肪組織,其表現量都有顯著降低,但在鼠蹊部脂肪組織則無明顯差異。

我們針對在脂肪分化過程中不同時期的轉錄因子做偵測。

PPARγ低表達量小鼠的PPARγ訊息核醣核酸及蛋白質表現量在副睪旁脂肪組織及鼠蹊部脂肪組織都大幅降低。

有趣的是,我們發現C/EBPα表現量,只有單獨降低在PPARγ低表達量小鼠的副睪旁脂肪組織,但在鼠蹊部脂肪組織則無顯著差異。

在體外實驗方面,PPARγ低表達量小鼠的副睪旁脂肪細胞,其累積的脂質含量大量降低,而鼠蹊部脂肪細胞累積的脂質含量,則無顯著差異。

我們也想探討在PPARγ低表達下,高脂環境下及PPARγ活化狀態下,對代謝調控的反應,於是我們施予老鼠高脂飲食(HF)及含有PPARγ配體成分的高脂飲食(HF-TZD)。

在給予HF及HF-TZD後,PPARγ低表達量小鼠的體重增長幅度依然較野生型小鼠低,並且副睪旁脂肪缺失的情形依然存在。

然而在HF-TZD飲食下,過多異位性三酸甘油脂累積於肌肉的情況卻有改善回來。

有趣的是,在HF-TZD飲食下,胰島素阻抗情況也回復至正常。

綜合以上所述,當PPARγ低表達下,C/EBPα表現下降似乎是決定PPARγ低表達量小鼠的副睪旁脂肪細胞分化能力降低的主因。

此外,在當PPARγ低表達下,及使給予TZD活化PPARγ,副睪旁脂肪缺失情形依然存在。

由此,由我們結果證明,PPARγ對於不同區域的脂肪組織中的脂肪細胞分化,具有不同調控機制。

近年來,對於不同區域的脂肪組織在生理代謝上不同的影響,已經漸漸被重視。

藉由實驗結果,我們推論在PPARγ低表達量小鼠中副睪旁脂肪組織的缺失,主要是參與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