茲卡病毒感染症Q&A(含懷孕婦女注意事項) | 病毒

茲卡病毒(Zika virus)為黃病毒(黃病毒科、黃熱病毒屬)的一種,是一個有包膜、二十面體、單股正鏈RNA病毒,長度約為10,794個鹼基,最早在1947年於烏干達 ...首頁第五類法定傳染病茲卡病毒感染症宣導素材茲卡病毒感染症Q&A(含懷孕婦女注意事項)茲卡病毒感染症Q&A(含懷孕婦女注意事項)宣導素材宣導素材茲卡病毒感染症Q&A(含懷孕婦女注意事項)茲卡病毒感染症Q&A(含懷孕婦女注意事項)茲卡病毒感染症Q&A(含懷孕婦女注意事項)茲卡病毒感染症Q&A(含懷孕婦女注意事項)多媒體海報單張手冊茲卡病毒感染症Q&A(含懷孕婦女注意事項)FacebookLine列印取得短網址回上一頁取得短網址×網址複製關閉複製全部展開什麼是茲卡病毒?茲卡病毒(Zikavirus)為黃病毒(黃病毒科、黃熱病毒屬)的一種,是一個有包膜、二十面體、單股正鏈RNA病毒,長度約為10,794個鹼基,最早在1947年於烏干達茲卡森林中的彌猴體內分離出來,依據基因型別分為亞洲型和非洲型兩種型別。

茲卡病毒主要經由斑蚊傳播。

最後更新日期2016/5/27什麼是茲卡病毒感染症?茲卡病毒感染症(Zikavirusinfection)是感染到茲卡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傳染病。

潛伏期通常為3至7天,最長可達12天。

典型症狀為發燒合併紅疹、關節疼痛或結膜炎(紅眼),有時也有頭痛、肌肉痠痛及後眼窩痛等症狀。

依據流行地區監測資料顯示,曾有病例出現神經系統(如急性多發性神經炎,Guillain-Barrésyndrome,GBS)或免疫系統(如特異性血小板低下性紫斑症,IdiopathicThrombocytopenicPurpura,ITP)併發症,近期有愈來愈多的研究結果顯示,這些神經異常與感染茲卡病毒有關。

目前已知婦女於懷孕期間感染茲卡病毒,可能產下小頭畸形等神經異常新生兒。

最後更新日期2017/4/5什麼是小頭畸形?小頭畸形是依據新生兒的年齡、性別及出生時妊娠期之生長曲線,頭圍小於第3個百分位(3rdpercentile),且與身長、體重不成比例,經專科醫師評估為小頭畸形,或在出生後頭部停止發育的一種疾病,在胎兒則為超音波檢查頭圍小於3個標準差者(SD,standarddeviation)。

小頭畸形是一種罕見疾病,通常每6,200-8,500名新生兒中,會有一名新生兒罹患小頭畸形。

如果小頭畸形伴有腦發育不良,則小頭畸形新生兒可能會有發育障礙。

評估新生兒是否有小頭畸形的方法是在出生24小時後測量嬰兒頭圍,將測量值與生長標準對照。

最後更新日期2017/4/5感染茲卡病毒會有什麼症狀?典型的症狀是發燒(通常是微燒)、紅疹、關節痛(主要是手和腳的小關節)或結膜炎等,其他常見症狀為頭痛、後眼窩痛、肌肉痛、食慾不振、腹痛及噁心等。

依據流行地區監測資料顯示,曾有少數病例出現神經系統(如急性多發性神經炎,Guillain-Barrésyndrome,GBS)或免疫系統(如特異性血小板低下性紫斑症,IdiopathicThrombocytopenicPurpura,ITP)併發症,近期有愈來愈多的研究結果顯示,這些神經異常與感染茲卡病毒有關,目前已知婦女於懷孕期間感染茲卡病毒,可能產下小頭畸形等神經異常新生兒。

最後更新日期2017/4/5茲卡病毒感染要怎麼治療?目前感染茲卡病毒並無抗病毒藥物可治療,建議依症狀給予支持性治療,並讓病患獲得充足的休息,可用乙醯氨基酚(Acetaminophen)解熱劑解除部分不適感,使用抗組織胺解除病患因為丘疹而造成的搔癢,並補充足夠的水分,通常在感染後一週左右就會自行痊癒,但如需退燒,請勿使用阿斯匹靈(Aspirin)或任何非類固醇消炎劑(Non-steroidalanti-inflammatorydrugs,NSAIDs)。

最後更新日期2016/5/27茲卡病毒感染確診後,是否要做後續的追蹤檢查?個案確診後,應做以下追蹤採檢:1.血液:個案經檢驗確定感染茲卡病毒後,則後續採檢以間隔7日為原則,血液檢驗結果分子生物學核酸檢測為陰性,則停止追蹤採檢。

2.精液:如果病患可提供精液檢體,則可採集發病後8週之檢體進行分子生物學核酸檢測。

惟不論是否有進行精液之檢驗,病患均應採行安全性行為(例如使用保險套)至少六個月。

最後更新日期2017/8/24感染到茲卡病毒後,有哪些事項需要注意?確定病例的防疫有以下措施:1.防蚊隔離:病人發病當天至發病後7天,或血液病毒核酸檢驗陰性之前,應避免被病媒蚊叮咬,住處應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