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首例茲卡病毒境外移入北部男性泰國旅遊確診 | 茲卡病毒台灣

疾管署今天公布今年首例境外移入茲卡病毒感染症確定病例,為北部40多歲台灣籍男性,曾到泰國旅遊。

目前個案無症狀且已過可傳染期,同住 ...更多編輯台推薦新聞:國際梅琳達與比爾蓋茲離婚花22年摸索女性主義之路國際馬雅原住民長達數世紀受苦墨西哥政府正式致歉運動影片/NBA衛斯布魯克繳超級大三元21籃板創生涯新高產經報稅起跑全攻略一次看行動裝置成最大變革要角文化書評/讓蔣經國走下神壇與祭壇歷史課沒學的中華民國在台灣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

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browserdoesnotappeartosupportTraditionalChinese.WouldyouliketogotoCNA’sEnglishwebsite,“FocusTaiwan"?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

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Sedetectaqueelidiomaqueustedusanoeselcarácterchinotradicional.Porfavor,intenteentrarenlaPáginawebde“Español”好生活影像空間客戶頻道訊息平台FocusTaiwanフォーカス台湾上一頁聚焦政治國際兩岸產經證券科技生活社會地方文化文化+運動娛樂悅讀數位專題特派看世界影音新聞學院全球中央雜誌好生活首頁/重點新聞今年首例茲卡病毒境外移入北部男性泰國旅遊確診最新更新:2020/02/2516:49研究指出,成人感染由埃及斑蚊(圖)傳播的茲卡病毒會造成神經損傷。

(圖取自維基共享資源,版權屬公有領域) (中央社記者陳偉婷台北25日電)疾管署今天公布今年首例境外移入茲卡病毒感染症確定病例,為北部40多歲台灣籍男性,曾到泰國旅遊。

目前個案無症狀且已過可傳染期,同住家人也沒有疑似症狀。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防疫醫師林詠青下午在例行疫情週報時表示,一名北部40餘歲男性1月25日至30日與家人到泰國旅遊,2月6日至11日陸續因喉嚨痛、出疹、骨頭痛等症狀數度就醫,曾被通報登革熱及屈公病,但都陰性,但茲卡IgM抗體陽性,經檢驗於24日確診。

個案目前已無症狀且過可傳染期,同行家人都沒有疑似症狀。

地方衛生單位已針對個案活動地進行孳生源調查與清除,並給予「1+6原則」衛教。

林詠青表示,一般成人感染茲卡病毒後症狀輕微,孕婦感染茲卡病毒後可能導致胎兒小頭畸形或死亡,提醒孕婦及計劃懷孕婦女暫緩前往茲卡病毒流行地區。

茲卡以病媒蚊傳播,民眾如需前往疫情高風險區,應做好防蚊措施,如穿著淺色長袖衣褲、皮膚裸露處塗抹政府機關核可的防蚊藥劑、住在有紗窗、紗門或空調的房舍等。

離開流行地區後請落實「1+6原則」:暫緩捐血至少1個月、男女無論有無症狀,都應採取安全性行為(全程正確使用保險套)及延後懷孕至少6個月,並落實自主防蚊措施至少3週。

台灣自2016年迄今共確診25例茲卡病毒感染症病例,均為境外移入,感染地多為東南亞國家,分別為越南及泰國各6例、緬甸3例、菲律賓及馬來西亞各2例,印尼、新加坡、聖露西亞、聖文森及格瑞那丁、美國(佛羅里達州邁阿密)及安哥拉各1例。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訂閱感謝您的訂閱!2016、2017、2018、2019年茲卡病例數分別為13、4、3及4例。

依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疫情概況以及台灣與鄰國境外移入個案資訊,目前疾管署針對鄰近有風險之柬埔寨、緬甸、泰國、越南、菲律賓、新加坡、印度及馬爾地夫等國,旅遊疫情建議列為第二級警示(Alert),另孟加拉、寮國、馬來西亞及印尼等國先前曾有本土流行疫情,旅遊疫情建議列為第一級注意(Watch)。

(編輯:吳協昌)1090225茲卡病毒感染症小檔案茲卡病毒(Zikavirus)為黃病毒的一種,目前被認定為是由蚊子傳播的蟲媒病毒,最早是在西元1947年從烏干達的茲卡森林分離出來,台灣可傳播茲卡病毒的病媒蚊為埃及斑蚊與白線斑蚊傳播方式:主要透過蚊子叮咬,也可透過性行為、母嬰垂直、輸血等傳播潛伏期:約3~12天發病症狀:發燒合併紅疹、關節疼痛或結膜炎(紅眼)、頭痛、肌肉痠痛及後眼窩痛等;婦女於懷孕期間感染,可能產下小頭畸形等神經異常新生兒預防方法:目前沒有疫苗可預防茲卡病毒,也無藥物治療,避免蚊蟲叮咬是最主要的預防方法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延伸閱讀巴西研究:茲卡病毒也導致成人神經損傷影片/茲卡登革熱肆虐東南亞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