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抗凝藥和抗血小板藥 | 血小板用途

Skiptomaincontent新聞及資訊>健康及藥物教育>健康專題>口服抗凝藥和抗血小板藥 口服抗凝藥和抗血小板藥引言薄血藥治療薄血藥的分類常見副作用和注意事項一般須知與你的醫生溝通抗凝血藥和抗血小板藥的貯存  引言血液凝固,或稱凝血,是血管受損時防止流血過多的重要過程。

血漿中的血小板和蛋白(凝血因子)共同發揮作用,在傷口表面會形成凝塊,從而止血。

不過,在沒有明顯創傷的情況下,血塊有時也會在血管內壁形成,或者不會自然溶解。

這些情況可以構成危險,因此必須作出準確診斷,並給予適當治療,包括使用薄血藥。

如你患有某種心臟病或血管疾病,或如你腦部血流不足,醫生可能會建議你服用薄血藥。

薄血藥可減少血塊在動脈和靜脈內形成,從而減低心臟病突發和中風的風險。

如你有稱為心房纖顫的心律不正、心瓣疾病,或有先天性心臟缺陷,都可能要服用薄血藥。

 ▲返回最頂  薄血藥治療薄血藥可分為兩類:抗凝血藥和抗血小板藥。

抗凝血藥藉干擾血液蛋白,以延長血塊形成的時間。

抗血小板藥則阻止血小板(一種血細胞)聚合而形成血塊。

兩類藥物都可有效阻止血塊形成或使血塊停止增大。

在香港,所有註冊抗凝血藥都屬醫生處方藥物,應嚴格遵照醫生的指示和建議服用。

有些抗凝血藥以口服劑型提供,例如片劑和膠囊,有些則只以針劑提供。

本港現有四種口服抗凝血藥,包括傳統藥物華法林,以及較新的藥物達比加群酯、阿哌沙班和利伐沙班。

抗凝血藥的藥效比抗血小板藥強,主要建議中風高危和心房纖顫的患者服用。

容易產生血塊的其他人士,例如深層靜脈血栓(血塊在雙腿靜脈血管中形成)或肺栓(血塊進入肺部)的患者,也可因抗凝血藥治療而獲益。

抗凝血藥的藥效比抗血小板藥強,主要建議中風高危和心房纖顫的患者服用。

容易產生血塊的其他人士,例如深層靜脈血栓(血塊在雙腿靜脈血管中形成)或肺栓(血塊進入肺部)的患者,也可因抗凝血藥治療而獲益。

除阿士匹靈外,本港所有註冊抗血小板藥都屬醫生處方藥物。

有些抗血小板藥以口服劑型提供,例如片劑和膠囊,有些則只以針劑提供。

低劑量的阿士匹靈是最常用的抗血小板藥,其他口服抗血小板藥還包括氯吡多、噻氯匹定、雙嘧達莫、普拉格雷和替格瑞洛。

低劑量的阿士匹靈建議用於預防首次中風,但阿士匹靈和其他抗血小板藥對預防復發性中風,也有重大作用。

如你曾患急性冠狀動脈綜合症(心臟病突發或不穩定型心絞痛),或裝有冠狀動脈支架,醫生也可能處方抗血小板藥。

 ▲返回最頂  薄血藥的分類抗凝血藥和抗血小板藥可根據其作用機理而作出分類。

抗凝血藥在凝血過程中,抗凝血藥干擾多種凝血因子,減慢有關的過程。

口服抗凝血藥可分為以下幾類:1)維生素K拮抗藥:可抑制依賴維生素K的凝血因子活化,而抑制凝血因子的程度是與藥物劑量有關。

香港現有的唯一維生素K拮抗藥就是華法林。

 2)直接凝血酶抑制劑:與凝血酶(凝血的中央控制因子)結合,減弱其活性,例子包括達比加群酯。

 3)直接因子Xa抑制劑:特別與凝血因子Xa結合,阻止該因子活化,例子包括阿哌沙班和利伐沙班。

  抗血小板藥抗血小板藥是指可減少血小板凝聚和抑制血塊形成的製劑。

血小板活化的過程涉及幾種血小板活化促效劑,包括凝血酶、血栓素A2和二磷酸腺苷,這些促效劑可放大血小板的反應,並刺激血小板凝聚。

口服抗血小板藥可分為以下幾類:1)環氧化酶I抑制劑:屬強效抗血小板藥,可抑制血小板環氧化酶,從而減少負責活化和凝聚血小板的血栓素A2的產生。

這類別主要例子是阿士匹靈。

 2)P2Y12受體拮抗劑a)噻吩並吡啶類:抑制依賴二磷酸腺苷的活化血小板途徑以發揮作用,例子包括噻氯匹定、氯吡多和普拉格雷。

b)三磷酸腺苷類似物:與P2Y12受體產生可逆的相互作用,從而抑制受體,防止二磷酸腺苷引發的血小板凝聚,例子包括替格瑞洛。

 3)磷酸二酯酶抑制劑:抑制腺苷的吸收和環磷酸鳥苷磷酸二酯酶的活性,從而減少血小板的凝聚性。

單獨使用磷酸二酯酶抑制劑時,抗血小板的作用不大,因此目前結合其他藥物使用,例子包括雙嘧達莫。

 ▲返回最頂  常見副作用和注意事項藥物類別 常見副作用 注意事項 抗凝血藥1.維生素K拮抗藥出血


常見健康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