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種走路異常警訊!孩子常跌倒、撞到東西,背後原因別輕忽 | 小朋友 跌倒 看什麼科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說明。

我知道了0%首頁育兒寶貝健康8種走路異常警訊!孩子常跌倒、撞到東西,背後原因別輕忽作者:戴筠|發表日期:2021-01-01收藏關鍵字:育兒、生長發育、健康、走路、跌倒小孩常撞倒桌椅、無緣無故跌倒,身上動不動就青一塊紫一塊,該不會有什麼毛病吧?我們邀請職能治療師剖析8種幼兒走路異常的原因,並分享6種挑選童鞋的訣竅,一起保護孩子的腳! 孩子在學步期的動作控制、協調及平衡能力尚未成熟,走路搖搖晃晃很正常。

平常只要多到戶外活動,讓孩子練習在草地、泥地、石頭地等不同平面走路,跌倒的情形自然就會改善。

不過,如果孩子常在平坦、無障礙或干擾的環境跌倒,或總是在相同情境跌倒(例如一站起來就會跌倒),就要有警覺,最好就醫檢查。

3歲以上跌跌撞撞恐髖關節發育不良台大醫院兒童發展評估及療育中心職能治療師李易臻表示,學步期的異常跌倒有可能是視力出問題、肌肉力量不足、平衡能力不佳、感覺統合異常等。

如果孩子在學步期出現異常跌倒的表現,可以到小兒眼科、小兒復健科或小兒骨科就診,請醫師診斷是否要轉介兒童職能治療師或物理治療師。

而由於孩子也可能會利用跌倒尋求大人的關注,或單純因為搞笑、好玩、調皮做出跌倒的舉動,就醫前最好先觀察一段時間,排除以上狀況再帶孩子去看醫生。

如果孩子已經會走路(年紀在3歲以上)卻還是時常跌倒,有可能是長短腳、O型腿、走路內八、下肢肌力弱、踝關節韌帶鬆弛、髖關節發育不良、感覺統合異常、動作控制不佳、雙側協調差或平衡能力不佳。

以下羅列8種常見因素給家長參考:延伸閱讀:養成良好坐姿,訓練下肢肌張力,揮別「W型坐姿」8種幼兒走路異常原因1.視知覺異常視知覺異常的孩子可能會因為無法拿捏與眼前物體的距離或誤判物體的大小而絆倒或踩空。

2.本體覺異常本體覺異常的孩子無法有效掌控軀幹及手腳擺盪的位置及幅度,常會因為腳抬得不夠高、步伐不夠大、腳板離開地面的角度不對而跌倒;也會因為無法配合手扶梯移動的速度,出現無法踏上階梯的狀況。

由於無法調整身體因應環境,即使面對完全一樣的情境,下次依然會摔跤。

3.前庭覺異常前庭覺異常的孩子走路擺盪的幅度比一般人小很多,上下樓梯只能兩步一階,即使做最簡單的體操也容易頭暈不適,無法處理身體快速移動的狀態。

4.肌力/肌耐力不足肌力不足的孩子無法調整走路的力道,跨步時常會因為「太用力」或「不夠用力」突然往前衝或軟腳。

耐力不足的孩子走沒多久就容易累,常會向父母討抱。

5.動作控制不佳動作控制不佳的孩子無法流暢邁步,走路姿勢僵硬如同機器人。

6.雙側協調差雙側協調能力差的孩子無法交替跨步走路,走路時總是同手同腳。

7.平衡能力不佳 走路需要單腳站的能力。

平衡能力不佳或兩隻腳的平衡度不同(一腳強一腳弱)會讓身體左右不平衡,容易跌倒。

Tips.3歲以上的孩子必須有單腳站5~10秒的能力,這是穩定走路的基本條件。

8.髖關節發育不全髖關節發育不全指的是髖關節的碗型結構發展過淺,導致大腿骨頭偏離原有位置。

習慣用W型坐姿的孩子,髖關節韌帶會被拉得越來越鬆,擴大走路左右搖晃的幅度,影響軀幹控制的穩定度。

這類型孩子的跑步姿勢通常會明顯異常。

延伸閱讀:寶寶髖關節篩檢,你也能自己來!老是把頭往前傾也可能是病理徵兆要判斷孩子跌倒碰撞是否異常,除了上述表現,還可以透過下列幾種狀況來觀察;倘若孩子走路時總是頭往前傾、在熟悉環境仍容易絆倒或跌倒、走路時明明聽到大人提醒、看到大人指點前方有障礙物,卻還是被絆倒,就可能是病理性的徵兆,必須就醫診斷治療。

防止孩子跌倒掌握6大選鞋訣竅鞋子的尺寸會影響步態的成熟度,從學步期開始就要讓孩子穿合腳、止滑、包覆性高、支撐力足的鞋子。

以下提供6個挑選童鞋的小撇步給爸媽參考:1.鞋底厚度0.5~1公分,鞋跟厚度0.5~1.5公分。

2.試穿時留意孩子的腳是否出現壓痕、預留適當空隙(但不要刻意買大一號的鞋子)。

3.新鞋穿一段時間須觀察孩子的腳跟、腳踝有無厚繭,適時更換合腳的鞋。

4.襪子可降低鞋子帶來的摩擦與局部壓力,替孩子穿鞋前一定要先幫他穿上襪子。

5.學步期不要讓孩子穿包覆性差的涼鞋、拖鞋或娃娃鞋。

6.每半年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