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科室 介紹?推薦回答

作者:鄧津華

拋開「宗親關係」的模糊論述, 回歸帝國擴張的歷史脈絡,一解清代如何建構起臺灣的想像地理!   一直到清代初期,中華帝國一直視臺灣為遠隔於海外的丸泥小島;但時間來到十九世紀末葉,臺灣卻已成為帝國眼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這兩百年間,大清帝國的人們對臺灣的印象到底歷經了怎樣的轉變?   本書從清代所留下的殖民旅遊書寫、地誌圖像為中心,透過文人筆下對臺灣風土民情、自然景象,及原住民描寫的再現...

作者:吳敏顯

  具有百年以上歷史的醫院所流傳的一些故事,透過生動有趣的敘述手法,讓大家對這一所早年曾被稱為「宜蘭人的大病院」,能夠做一回顧和了解。全書三十七篇文章中,提供了七十餘則故事。總共九萬餘字、六十幾張圖片。

作者:許紀霖

  過去十多年,中國經濟快速增長,成為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大國。中國的崛起,是否具備富強和文明?本書先從中國的歷史背景及地理文化講解中國的天下主義;然後從啟蒙主義說起,闡述文化和文明的區別,並指出建立文明社會所需的自由主義,從而深入講解中國建立文明 社會所需要的政策和制度。 作者簡介 許紀霖   華東師範大學紫江特聘教授、歷史系博士生導師、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現代思想文化研...

作者:徐新

  近現代猶太民族在華散居的歷史,始於中國門戶被西方列強以武力打開的19世紀後半葉,不到一百年間,便有約四萬名為了尋找商機或避難地的猶太人,從世界各地先後來到上海、香港、天津、哈爾濱等中國的新興城市,在商務、房地產、服務與製造業、文化藝術以及政治等各領域都有亮眼的表現。雖然猶太人踏上中國土地的年代可追溯至千年以前,但這段猶太人與近現代中國的百年歷史,代表了兩大民族第一次直接的來往,也是世界猶...

作者:汪德邁

  「法國第一儒」汪德邁追尋中國「異托邦」獨一無二的文化基因   2015年,汪老應邀去敦煌看石窟。 晚間散步,石窟、沙漠和天際作伴。汪老說:「我為書和寫活着。若上天繼續給我光明,我將寫一本小書《中國教給我們什麼?》。」—金絲燕   作者簡介 汪德邁(Léon Vandermeersch)   1928年生,法蘭西學院銘文與美文學術院通訊院士。從事甲骨文、中國古代政治制度、中國思想...

作者:明道大學中國文學學系

權德輿與唐代贈序文體之確立/ 蔣 寅 李觀的古文及其對韓愈的影響/葉國良 韓愈走進潮州方志—以《永樂大典》所載潮州方志的記事為範圍的考察/陳金木 再論柳宗元的山水游記/何沛雄  略論柳宗元「永州八記」之修辭技巧/韋金滿  「制從長慶辭高古」—論元白制誥文之「駢體散文化」/陳鍾琇 再說《李娃傳》兩題/倪豪士  論沈亞之學韓得失/兵界勇  羅隱《讒書》探析/李建崑 雜論宋代的山水游記/李貞慧 北...

作者:

在「中國再起」的過程當中, 中國的對外行為是反映崛起大國的一般姿態? 還是帶有其獨特的文化與歷史特色?   對於研究當代國際關係的學者而言,最為重要的課題就是中國的再起(Resurgence of China),並試圖回復其歷史上的優越地位。要瞭解中國大陸的對外行為,固然需要國際關係學者發展科學理論,也需要歷史學者提供史識史才。臺灣具有結合這兩個學科以深入探究中國大陸對外行為根源的獨特優勢...

作者:徐泓

  明代是一個「多重性格」的時代和「多元結構」的社會,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評價很不好的王朝,過去的歷史學家在評論明代歷史時,都指出這個王朝的許多缺點;然細究明代在中國歷史的長河中,卻也留下不少輝煌的成果,唯有堅守歷史學工作者的職業倫理,才能在評價明代的歷史地位時,得到和而不同的共識。   近年來,各大學與中央研究院大力推動明史研究,明史遂為中國史教學與研究的重心,而明史的教學與研究也日漸多樣化...

作者:房文齋

  1957年,農曆丁酉,中國廣大知識份子,捧出赤誠的心,以主人翁的姿態,獻計建言,勇除「三害」。夢想讓祖國更興盛,執政黨更完美。熟料,耿忠的話音未落,引蛇出洞的「陽謀」,破土而出。忠言頓成毒鴆,獻誠盡是狼心。鐵冠加頂,名入另冊。醜惡的異類,從此墮入苦難的深淵。鄙視勞役,長達二十二年。骨堅者忍辱偷生,苦命者銜恨而去……   本書記載的,都是作者房文齋不堪回首的親身經歷,以及那些才華橫溢、卻無...

作者:狄百瑞

  狄百瑞就中心宋明理學的傳統討論中心思想中的自由主義特質。書中論及新儒學「學以為己」的個人自發色彩,其強調自得,相互激勵等價值的教育思想,以及明代知識分子自任於天下的責任感,認為黃宗羲正代表了這種自由主義特質的新綜合。在最後一章中,狄百瑞並討論這種自由思想在當代中國所遭遇的困境。 作者簡介 狄百瑞(William Theodore de Bary)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梅遜講座教授...

作者:林滿紅

  "本書討論中國對白銀的需求如何與十九世紀前期拉美人民的獨立運動以及其他世界經濟變化交互影響,從而使中國從清初的鼎盛走向了近代的衰落。   在討論十九世紀上半葉中國白銀外流的影響之外,亦關注其對思潮起伏的影響。在經濟史與思想史之間,若干前輩學者曾探討思想對經濟的影響,而本書特別觸及:當經濟對十九世紀上半葉中國人的生活形成特別嚴峻的挑戰時,知識人如何在傳統中國累積幾千年的知識倉庫中,尋求不同...

作者:明道大學中國文學系

  本書收錄明道大學「唐宋學術思想國際研討會」十五篇文章。會議中所發表的論文,會後經發表者與評論人交互研討之後,修訂檢討交付專家審查,以審慎謹嚴的態度集結成書,並名之為《唐宋學術思想研究論集》,以彰顯學術研討會的具體成果,亦以茲作為明道大學中文系暨國學所唐宋學研究叢書系列的第三部重要著作。

作者:梁庚堯

本書內容兼顧各時代的社會特色與貫穿時序的整體脈絡, 為深具敘事特色的中國社會史教科書。   本書起始於新石器時代華北、華南農業村落的興起,結束於近代中國的社會變遷,以社會組織與社會結構為重心,討論中國歷史上相關的重要問題,以明瞭其延續與變遷。   探討的問題諸如:農業村落的興起與土地制度、租佃制度的演進;封建社會、門第社會、科舉社會出現的時代背景,及士人、士族、士紳的社會角色;古代氏族...

作者:李歐梵

  對於專業或非專業的讀者來說,李歐梵教授的這本新書都是了解中國文化不可錯過的精彩讀本。他選擇了心目中最能代表中國文化傳統的六個面向─英雄本色、政教道統、江河歲月、飲食男女、魑魅魍魎、魂兮歸來,並在每一面向中選取一二篇代表性的古今經典文本,從文學、音樂、電影、藝術等角度暢談他對中國文化理解與感受。   李教授在中外古今的廣闊視野之下講解中國經典,融匯數十年眼見學識,旁徵博引、不落窠臼,加上...

作者:布洛薩

  本書作者布洛薩試圖理解,為何在當時膾炙人口的暢銷書所提到的「中國甦醒」的歷史氛圍中,傅柯的作品為何、且如何廣泛地「掠過」華語世界。   當傅柯突破當時的方法論與認識論規範往前邁開一步時,亦即當他嘗試要去中心並且轉向亞洲,而轉向的目的不是為了輸出其思想產品而是為了透過亞洲「他者」來檢驗其產品時,為什麼他選擇了日本而非中國……必須說的是,中國或整體而言的華語世界,至少在傅柯明白曉暢的表述中...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