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鼠疫歷史?推薦回答

作者:廖亦武

  2008年5月12日,四川大地震發生,廖亦武開始逐日撰寫《大地震記事》,在《民主中國》連載,數家中文網站轉載,影響廣泛。他先後去都江堰、聚源鎮、紫坪鋪、映秀、安縣、北川等地震重災區實地採訪,這是一個地震中的底層社會,老天爺讓他必須給後人留下記錄。對他在地震期間的行蹤和文字,美國《巴黎評論》、《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芝加哥評論》,法國《世界報》、《解放報》,英國BBC,日本《朝日新...

作者:[美] 邁克爾·金奇

瘟疫曾給我們的生命健康和物質財富帶來巨大的威脅。羅馬帝國的覆滅與天花有關,三次鼠疫大流行奪走了無數人的生命。在人與病原體之間,有一場幾乎與生命本身一樣古老的曠日之戰。人體免疫系統評估“盟友”和“敵人”的屬性,與致病菌和病毒在一場永無止境的戰鬥中拼個你死我活。面對瘟疫(傳染病)這種波及範圍廣且不斷升級的挑戰,疫苗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功,拯救了無數生命,給我們帶來了預防致命疾病、健康生存的希望。 ...

作者:遲子建

《候鳥的勇敢》是一本傷逝之書;一則人與自然與愛的讚誦之歌 第七屆茅盾文學獎得主——遲子建最新中篇小說 當代小說家Ⅱ‧王德威 專文推薦   過了凜冽的寒冬,南下的候鳥就要北歸了。也不知什麼時候起,東北瓦城裡的人像候鳥一樣愛上了遷徙。冬天到南方避寒,夏天回到瓦城消暑。對於候鳥人來說,他們的世界總是春天的。能走的和不能走的,已然在瓦城人心中扯開了一道口子。   每到此時,金甕河候鳥自然保...

作者:孟久成

《武連德在哈爾濱》:在中國歷史上有這樣一個人:幾乎以一己之力推動中國歷史車輪的轉動卻鮮有人知;雖沒有扁鵲華佗的絕世醫術卻拯救民眾於水火;雖沒獲得諾貝爾獎,卻成為第壹個被諾貝爾提名的華人——這個人就是無雙國士武連德。   《武連德在哈爾濱》一書詳細介紹了武連德在哈爾濱與鼠疫鬥爭的全過程,再現了當時哈爾濱的風貌、民俗以及人們在瘟疫中苦苦掙紮的眾生百態。   歷史不容忘記,與鼠疫鬥爭的過程,就是哈...

作者:洪子誠

這本書中的文字,大多是洪子誠老師讀一些作家作品的感受,但是會延伸到讀作品時,洪子誠老師所處的環境,閱讀動機、心情和方法等的討論;也就是讀者和閱讀對象建立怎樣的關系的問題。這也是取名《文學的閱讀》這個書名的原因。文集包含了洪子誠老師對於新詩的閱讀,像北島、牛漢、商禽、張棗、許世旭、紀弦、梁秉鈞、牛漢、周夢蝶的詩歌閱讀經驗,也包括對文學的閱讀,像巴金、契訶夫、《鼠疫》的閱讀經驗,等等。從其中,我...

作者:(美)珍妮·吉耶曼

歷史上國家作為戰爭手段曾多次使用生物武器:德軍曾以炭疽菌和鼻疽菌毒殺敵對國的馱畜;日本的細菌部隊曾在中國的土地上散播鼠疫和霍亂;現代的恐怖主義分子也利用生物武器制造混亂,炭疽菌信件重新點燃人們對人造瘟疫的恐慌。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中,生物武器的威力堪與核武器相比,然而其研制和使用卻比核武器更加簡便和隨意。《生物武器:從國家贊助的研制計划到當代生物恐怖活動》揭秘各個大國鮮為人知的生物武器研究的歷...

作者:張秀蓉

臺灣近代醫療公共衛生建設的基礎奠定於日本殖民統治時期, 本書即為研究此段歷史寶貴的第一手史料。   《日治臺灣醫療公衛五十年》蒐集、譯註日治臺灣醫療、衛生的重要史料及文獻,是研究日治臺灣醫療公衛史極其重要且必備的書。   本書共分三部分:第壹部,譯註日治時期臺灣醫療公衛參與者、見證者──堀內次雄、丸山芳登共同撰寫之〈臺灣醫事衛生年表〉,記述當時醫療、醫學教育、傳染病防治及公共衛生……等...

作者: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

  環境中各類型微生物無所不在,除人類作為食品醫藥所用以外,同時亦可能透過食物、飲水、空氣等媒介,導致各類型感染疾病與健康症狀。近來由於全球化與人口密集化之世界趨勢發展,更使疾病傳播擴散之速度日益提升。  以最具公共衛生威脅之空氣或飛沫傳染疾病為例,中世紀改變歷史甚鉅之黑死病鼠疫及天花,近年來由於醫療技術及防疫政策發展,已為記憶陳跡,然而2003年所爆發之SARS,由於致病原一時未明與空氣傳...

作者:弗雷德.瓦格斯

最初的過錯,第一次謀殺。幽靈大概都是從這類事情衍生出來的。   「三叉耙」是巨人,是魔鬼,是地獄來的海神波賽頓。舉起三叉武器插入腹部,一刺斃命,在被害人身上留下一排三個紅色窟窿。   「要殺人,至少得對其他人有熱情,能被捲入他們的風暴之中,甚至對他們所象徵的事物著迷。殺人必須有關係上的變質、有過度的反應,以及與他人的過度混淆。在這種混淆下,另一人不再是原來的他,而是能夠以犧牲者來對待的物體。...

作者:弗雷德.葛拉茲奧

誰說偷懶的人不會成功? 這是一個「不做事,卻能成就任何事」的祕密,只有少數人知道! 為什麼老闆可以去打高爾夫,員工卻在加班? 因為成功不是操勞換來的,吃苦當吃補,只是自欺欺人。 本書揭露成功者的聰明「偷懶」法, 因為偷懶,阿基米德、愛因斯坦、布拉姆斯和費曼才能名留青史; 因為偷懶,我們才有了吸塵器、影印機、營養穀片和阿拉伯數字「0」! ◎美國名作曲家 伯恩斯坦說:「絕大部分的時間,我都是躺著...

作者:黃秀如

  對個人來說,移動不但是基本需求,更是一種慾望的呈現。在安土重遷的時代,移動有各種不同的面貌與定義:出門、出差、旅行、遷徙、漫遊、流浪、朝聖、移民,但是,這些不同的面貌與定義在近兩百年來日益混合。  二十世紀的最後十年,冷戰結束,使人類的移動第一次真正達成了全球化;網路的興起,使人類的移動第一次真正超越了軀體的限制。二十一世紀的第三年,戰爭的烽火再起,SARS的病毒形同瘟疫,於是,我們發...

作者:(美)約書亞·S.盧米斯

在人類歷史上,一場場重大的傳染病疫情塑造並反覆運算了我們所依託的社會,是改變世界發展軌跡的一股重要力量。本書聚焦影響人類歷史最為深遠的十場傳染病:鼠疫、天花、瘧疾、肺結核、斑疹傷寒、黃熱病、霍亂、大流感、脊髓灰質炎和愛滋病,通過講述傳染病發生的歷史背景,疾病的症狀、統計資料和發病原理,導致的致命後果,以及推動社會發展的來龍去脈,呈現了傳染病與人類發展的歷史脈絡、宗教傳統、社會動態和科技創新的...

作者:肖水源、劉愛忠

下一次的瘟疫來臨前,您準備好了嗎? 瘟疫是有週期性的,本書讓您深入了解瘟疫的歷史,更讓您知道人類對抗瘟疫的歷程,面對下一波瘟疫的到來,我們該如何因應? ※西元165年至180年,羅馬發生鼠疫,導致帝國1/3的人口死亡。 ※西元1347年至1352年,西歐流行鼠疫,導致2500多萬人喪生。 ※15世紀,歐洲開始流行天花,在中世紀的歐洲,幾乎每5個人中就有1人因患過天花留下瘢痕(麻臉)。法國國王...

作者:(日)飯島涉

本書是東亞地區較早自覺以醫療社會文化史的理念和方法探究中國疾病史的開創性研究。通過廣泛利用方志、海關報告、地方檔案和報刊等資料,系統地梳理了晚清民國時期發生在中國(包括港台)的鼠疫以及霍亂等重要傳染病,對近代中國引入和實施衛生行政的過程進行了頗為全面的分析,並在近代中國社會文化轉型的脈絡中,探究了衛生制度化對於中國近代化的歷史意義。飯島涉,日本東京大學文學博士。歷任大阪市立大學文學部助手,國...

作者:(英)弗雷德里克·F.卡特賴特,(英)邁克爾·比迪斯

弗雷德里克·F.卡特賴特、邁克爾·比迪斯著的《疾病改變歷史(第3版)》是一位醫生和一位歷史學家合作的成果,它給廣大讀者提供了豐富且易於理解的知識,向我們講述疾病是如何在過去留下深刻的印記。例如,腺鼠疫和其他疾病對古代和中世紀世界造成的影響;亨利八世和「恐怖伊凡」的梅毒也有同樣的后果;天花對征服墨西哥的影響;霍亂對拿破侖大軍的覆滅和血友病對俄國沙皇統治垮台所起的作用。討論的其他話題還有熱帶病在...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