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 拖 時間延伸文章資訊,搜尋引擎最佳文章推薦

1. 叫小孩「快一點」,是無效管教!拖拖拉拉時,父母最該説這句 ...

... 被喊「快一點」、寫作業更要被吼「快一點」,明明時間都不夠了,自己都不會著急,真的很想開扁!到底要怎麼教,才不會拖拖拉拉?其實,看文章您現在的位置:首頁1/看文章2/教養育兒文章3/教養新觀念4/叫小孩「快一點」,是無效管教!拖拖拉拉時,父母最該説這句話⋯...1 1有一位小學老師分享:”很好!我們班這次段考的前五名,只有一位是課後去安親班的”。

我聽完心有戚戚焉,跟我觀察孩子一路到高中是一樣的。

倒不是告訴家長不能送孩子去安親班,而是提醒我們,能主動學習的孩子,從小就在培養成功的特質,而被動又暫時的盯出的成績,不過是像煙火一樣,沒有培養到能力。

爸爸媽媽,能陪孩子到甚麼時候呢?值得我們思考~面對慢吞吞的孩子,急到開罵最沒效!早上送孩子上學,到了換鞋區,總是聽到家長們一直在說”快點!快點!你怎麼這麼慢呢?”,等到換了室內鞋,接著拖著牛步去清潔手,一會兒書包沒背好,一會兒外套忘記脫,不疾不徐,好像都沒有感覺。

我發現有些家長會急到開罵,孩子或許當下會快一點,但隔天又是同樣用溫吞的方式在進行,到底是氣質?還是有什麼問題?如何有效的引導呢?真的太多家長在問孩子動作慢吞吞的問題了,因為每天總是皇帝不急,急死太監!其實很有可能是氣質及感覺統合能力失調在作祟喔!一般來說,感官的處理能力不佳,跟學習及日常生活的處理有很大相關。

視覺整合能力不好,會讓孩子逃避寫作業這類的孩子找東西或整理東西會很慢,一雙鞋明明就在眼前,怎麼看就是看不到,那怎麼可能快得起來?文章分類文章分類選取分類家庭與親子  (122)得獎公告  (20)教材下載  (71)教養影音  (36)教養新觀念  (233)教養育兒文章  (709)最新文章  (554)最新活動  (82)熱門精選  (17)營養與健康  (216)社交與情緒  (218)育兒大百科  (304)親子學習趣  (123)最新文章兄弟姊妹為何老是愛吵架?原因及處理方法要知道!2021年6月29日看直播抽為什麼不能等一下作者親筆簽名書2021年6月29日面對孩子說謊,70%的父母都做錯2021年6月28日改掉小孩壞習慣,大人先換說話方式2021年6月25日追蹤天才領袖了解課程廠商合作成為教養LINE好友台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二段56號2樓(古亭捷運站7號出口)週一~週五AM9:00~PM9:00週六AM9:00~PM6:0002-23963177不斷告訴孩子你哪裡有錯,反而會讓孩子習得無助感罵小孩用錯情緒字眼,小心越罵越壞!Scrolltotop找課程看文章找商品問專家限時搶



2. 羅寶鴻:6歲以前關鍵期,培養孩子「守時觀念」不再拖|親子 ...

孩子早上上學、做事都會拖拖拉拉,要怎麼幫助孩子培養時間觀念,並讓孩子瞭解時間的寶貴? 羅寶鴻:6歲以前關鍵期,培養孩子「守時觀念」 ...



3. 孩子老是拖拖拉拉又叫不動?培養時間觀4方法

利用生理時鐘來記憶對嬰幼兒來說,每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吃和睡,時間到了就會肚子餓、想吃飯,下午、晚上時就會體力耗盡、想睡覺,但如果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說明。

我知道了0%首頁專欄部落客專欄孩子老是拖拖拉拉又叫不動?培養時間觀4方法作者:琦琦發表日期:2019-12-17收藏關鍵字:時間觀、教養還記得在小包2、3歲時,每次只要是玩樂都覺得時間太短,遊戲時間結束要收玩具時,甚至會讓他忿忿不平「為什麼!為什麼時間過那麼快?」有次還哭著說:「我要把時間打爛!」讓我聽了好氣又好笑。

也許很多孩子在被爸媽催趕著做什麼時,心裡都認為時間根本是最邪惡的大魔王吧? 時間對孩子來說原來是…… 時間對孩子來說很抽象,因為他們不清楚時鐘的意義與時間的重要性,只能靠感受。

時間無色無味也無形,孩子意識到它的存在時,先是看到日夜的差異、以及一日三餐、還有過生日時多一歲,或者看到爸媽婚紗照、媽媽懷孕和自己成長的照片等。

但比較難感受之處,就是短短幾小時內時間的推移,他們會非常疑惑爸媽所說的「時間過去了」,究竟是怎樣「過去」?如果正投入於自己熱愛的活動時,會更不解加上氣憤,認為時間的消失太快太沒道理。

而孩子上學後,如果沒時間觀念,讓爸媽最頭大的就是拖拖拉拉、三催四請、賴床遲到,日日上演皇帝不急急死太監的戲碼!究竟,要怎樣建立培養時間觀念呢?我們就先來了解孩子怎樣記時間,再來分享一些培養時間觀念的方法。

 原來孩子這樣記時間雖然孩子對時間的意義還很模糊,也不清楚如何掌握、安排時間,但不代表他們沒有概念,他們記時間的方式很簡單,就是用生理時鐘和事件順序來記憶。

 利用生理時鐘來記憶對嬰幼兒來說,每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吃和睡,時間到了就會肚子餓、想吃飯,下午、晚上時就會體力耗盡、想睡覺,但如果孩子在非正餐時間用餐,在不適合睡覺的時間睡覺,那麼就會打亂生理時鐘,進而沒有規律的時間概念。

利用事件順序來記憶當孩子稍微大一點較可以外出或是開始進入幼兒園後,會漸漸加入事件來記憶時間,像是每天下午午睡醒來可以去公園、假日會出去玩、平日白天要上學、晚上要讀繪本等,當每天都有確實執行要做的事情,孩子就會自然而然的建立事件順序與時間觀。

 培養時間觀4方法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可以先從建立規律作息開始,再進一步讓孩子感受時間長短、認識時鐘與星期等,等孩子進入小學時可漸漸練習自己安排時間,培養時間管理的能力。

 1.建立規律作息對小小孩來說,他們沒有時間概念,餓了就想吃,累了就想睡,我們可以先從滿足他們的生理時鐘為出發點,漸漸培養規律作息,例如:每天在固定時間餵奶、帶去公園放電、睡前讀繪本等,直到能與家中原有作息相配合。

(註3)孩子上幼兒園後,白天作息就會開始跟隨學校的安排;上小學後,對於低年級的孩子,協助他們建立「時間觀念」的最好方式,就是教孩子建立規律的生活時刻表,讓他們養成好習慣。

(註1) 2.善用計時器我們讓孩子認識時間,必須先藉助一些具體工具,比方計時器,這是他們能看得到、聽得到,也可以讓孩子感覺得到時間長短的東西。

我會跟孩子說:「我們來約定時間,在嗶嗶嗶之前要完成(結束)XXX事情(活動)。

」接著跟他「約定好遵守時間」,如果他做到了可以給予鼓勵,若沒做到也可先講好他必須面對的後果,然後說到做到。

回想過去面對小肉包吃飯的不專心、拖拖拉拉症頭,大概有1~2年的時間,也就是2~4歲時,在家我們幾乎天天使用計時器,每次設定30~40分鐘,視情況彈性調整。

但生病時就會暫停使用,而若他比較累、心情不好或者對這餐的食材比較不喜歡時,會設定時間稍微長一些,而不會硬性規定每次一定是幾分鐘要用餐完畢。

其他生活常規的訓練也依據類似原則來進行,計時器的使用也可搭配一些「增強」或「處罰」。

比如有遵守時間約定,就會獲得爸媽的獎勵及肯定;拖拖拉拉浪費時間,就會有所損失-少玩一個玩具、沒時間玩另一個遊戲、自己承擔遲到的後果等等。

漸漸地,孩子就能感知時間的長度,也意識到時間管理的重要。

 2.培養數字概念在教孩子認識時鐘之前,我們可以先培養寶包的數字概念,尤其孩子在2歲左右已經有數1、2、3的能力,爸媽也會在催孩子的時候,說出「我數到3,1~2~3」。

又或是買玩具等待結帳時,因為排隊人數多,可以讓孩子數還有幾人,藉此知道需要等待多久時間,以及



4. 孩子做事拖拖拉拉!爸媽老當催狂魔該怎麼解決?

可時間到了孩子沒吃完,又把牛奶雞蛋裝進食品袋,路上還要勸著餵幾口。

規定21:​30必須洗漱完畢上床睡覺。

眼看21:40了,孩子還在廁所裡磨蹭。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

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媽媽經更新於2020年04月14日03:01•發布於2020年04月14日02:11孩子做事拖拖拉拉、不乾脆,是讓很多父母頭疼的問題。

閒聊之際,就有好幾個媽媽抱怨:「每天催小孩吃飯、洗澡、睡覺,簡直要賠上半條命。

」一開學後更是要命!很多小朋友都是平時表現尚可,放連假後又原形畢露。

更別說那些剛從幼稚園升小一新生的孩子,絕對是磨蹭、拖沓的一群人群。

早餐,一碗麵條半小時才吃一半不到。

眼看上學就要遲到,把人急得心發慌!而且常常是你急小孩不急,一邊你連吼帶叫:「某某某,你給我快點好不好?五分鐘後我們再不出門,就得遲到了!為什麼你天天早上都這麼磨?!」一邊卻是「淡定小孩,依然異常平靜地慢慢的動作。

親子教養,家庭教育,拖延,磨蹭,拖拖拉拉,不乾脆晚上回家還有一場「硬仗」。

讓他自己洗個澡吧,洗著洗著就開始玩水。

焦心的你又忍不住一頓口頭連珠炮:「某某某,都幾點了你還在玩,趕緊洗完睡,你明天還想不想上學了?!」聽大家抱怨,我就想起了女兒以前也挺磨蹭的,好多事情都是我火燒眉毛了,她還無動於衷。

用隊友的話說:「妳們倆那會的畫面也太搞笑了,超有反差感。

」一個是頭頂懸著KPI績效的女主管,一個呢,慢悠悠沉浸在自己的「詩和遠方」”裡……直到有一天,我自己也受不了了,開始痛定思痛,總結反思找方法。

期間,在一次偶然的公開課程中,聽到某教授,用經濟學思維解讀孩子的磨蹭問題,覺得有新意又深受啟發。

這一年多實踐下來,也蠻有成效的,分享給大家。

小孩磨蹭又說不聽時,總是讓人很火大。

但我們冷靜下來後,回過頭去看孩子的磨蹭行為,會覺得很有意思。

比如,我以前特別煩女兒晚睡。

總擔心她早上起不來發脾氣,或者睡眠不足影響生長發育。

於是每天晚上,就跟在她身後跟催!洗漱、玩水要叫停,床上跳舞要叫停……我累,她也不開心!仔細想想,玩水也好、跳舞也罷,不都是孩子的天性嗎。

要是我不著急讓她準時睡覺,是不是還會欣慰於她玩水時的專注力,跳舞時的創造力呢?原來,讓我們火大的,不是孩子的磨蹭。

而是她分不清「想做的事」和「該做的事」。

沉浸在「想做的事」裡,耽誤了「該做的事」。

孩子的思路是:「我想玩水,我想跳舞,我想抓緊所有時間玩一玩。

」而不是:「我該睡覺了,否則明天上學會遲到。

」經濟學上把這叫做:「缺乏成本概念」。

親子教養,家庭教育,拖延,磨蹭,拖拖拉拉,不乾脆俗話說:世間一切,上帝早已暗中標好價格。

每個「想要」的背後都暗藏成本。

大人理性,因為我們清楚成本是什麼?做什麼事不做什麼事,分別會導向怎樣的結果?孩子任性,因為他們不清楚成本是什麼?沒有「我需要」的壓力,所以肆無忌憚地沉浸在「我想要」裡。

多數時候,我們會用警告口吻提醒孩子磨蹭的成本:你現在再不睡覺,明天起不來,遲到肯定被老師罵!再給你五分鐘,還沒吃完我就不管你了,待會去學校餓肚子!但更多時候,我們就像隻紙老虎,丟下狠話後,又忍不住插手幫忙解決問題。

我描述下自己以前經歷過的場景,大家看看是不是很熟悉:自己對自己賭咒發誓般講,時間一到就收餐。

可時間到了孩子沒吃完,又把牛奶雞蛋裝進食品袋,路上還要勸著餵幾口。

規定21:30必須洗漱完畢上床睡覺。

眼看21:40了,孩子還在廁所裡磨蹭。

於是,牙也開始幫忙刷了,衣服也幫忙穿了,有時還得抱到床上去。

後來我意識到,自己越界了,我把本該孩子承擔的成本,都攬到了自個身上。

她自然不會為自己的行為著急。

反而覺得我幫她做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

催得多了,孩子還煩,覺得是媽媽想控制我、指揮我。

於是我越著急,她越磨蹭,逐漸陷入到惡性循環裡。

理解到這點後,我開始改變策略:每次事前提醒,期間絕不反覆嘮叨,盡量讓孩子依實際狀況「自食其果」。

以早餐為例,飯前我會告訴她:「我們總共有20分鐘時間吃飯,鬧鐘響的時候,就必須出門,



5. 孩子拖拖拉拉很被動,駡了也沒感覺,父母該怎麼辦?

孩子拖拖拉拉很被動,駡了也沒感覺,父母該怎麼辦? ... 也可以適當的利用鬧鈴,​提醒孩子時間快要到了,避免他手忙腳亂。

... 我們會建議這些孩子進行一些兒童​發展的綜合評估,讓醫學專業來協助孩子發展,教養問題才可能 ...看文章您現在的位置:首頁1/看文章2/教養育兒文章3/育兒大百科4/孩子拖拖拉拉很被動,駡了也沒感覺,父母該怎麼辦?...有一位小學老師分享:”很好!我們班這次段考的前五名,只有一位是課後去安親班的”。

我聽完心有戚戚焉,跟我觀察孩子一路到高中是一樣的。

倒不是告訴家長不能送孩子去安親班,而是提醒我們,能主動學習的孩子,從小就在培養成功的特質,而被動又暫時的盯出的成績,不過是像煙火一樣,沒有培養到能力。

爸爸媽媽,能陪孩子到甚麼時候呢?值得我們思考~面對慢吞吞的孩子,急到開罵最沒效!早上送孩子上學,到了換鞋區,總是聽到家長們一直在說”快點!快點!你怎麼這麼慢呢?”,等到換了室內鞋,接著拖著牛步去清潔手,一會兒書包沒背好,一會兒外套忘記脫,不疾不徐,好像都沒有感覺。

我發現有些家長會急到開罵,孩子或許當下會快一點,但隔天又是同樣用溫吞的方式在進行,到底是氣質?還是有什麼問題?如何有效的引導呢?動作慢吞吞孩子的科學教育法太多的家長表示,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最讓他們感到無奈的是,整天就是在催促孩子,「快一點」、「上學來不及了」、「趕不上車了」、「活動開始了」,這些聲音每天充斥在育兒的真實環境中。

但孩子總是慢慢來,不動手,也不知道有沒有聽到,還相當的被動,非得要到大人生氣用吼的,孩子才會有一點點感覺,可是周而復始的情況,讓家長非常挫折!其實,很多孩子都有這一類的問題,但有可能是出自不同的原因,有些跟氣質、或發展有關,當然也有些跟教養有關。

引導孩子時,要先會分析孩子的行為,對症下藥,才能擬定有效的教養策略!【天生的氣質問題】氣質上屬於慢吞吞的孩子,通常不擅長規畫自己的身邊事物,有時候也比較沒有時間概念。

對這類的孩子,家長需要更多的耐心及包容,讓孩子對於日常生活的學習不挫折。

例如讓孩子收拾玩具時,如果他動作很慢,我們可以具體的跟孩子說「你先收完房間的桌面,再把床上的娃娃收好,接下來我就來陪你!」,也可以適當的利用鬧鈴,提醒孩子時間快要到了,避免他手忙腳亂。

如果孩子比較退縮內向,不敢動手去做,則可以讓孩子選擇他最想先處理的事情,切記不要對這類的孩子施加太多壓力,如一直問孩子「你為什麼還不做呢?」、「你到底在想什麼?」、「你有沒有聽到啊?」這些是孩子最害怕的語言!【動作發展的問題】在臨床上,我們也常發現有些孩子的動作發展有些遲緩,導致動作慢吞吞的現象,但這卻不容易被家長們發現。

例如肢體大動作發展慢,走路跑步的表現不好,耐力差,跟不上大人的腳步;動作及平衡的能力弱,上下樓梯慢吞吞;精細小動作發展差,穿衣穿鞋扣扣子,總是慢人家一拍!還有一些孩子從塗鴉時期就不喜歡運筆,導致幼稚園大班及學齡時期的符號及文字讀寫有狀況,寫起功課來也是慢吞吞!這一類的孩子,長久下來,會受限於能力的發展不好,自己變得比較沒有自信。

我們會建議這些孩子進行一些兒童發展的綜合評估,讓醫學專業來協助孩子發展,教養問題才可能一勞永逸!【專注力的問題】在專注力的評測中,經常發現慢吞吞的孩子,也有感官運用失調及不成熟的現象。

例如不能專心聽,導致教養語言無法輸入,媽媽吼叫一百次也是一樣。

另外一群是不能專心看,導致孩子不能注意細節,無法遵從步驟,要花很久的時間去完成被交代的任務。

這些專注力的問題,會越大越影響到學習的過程,導致學業跟不上,功課寫不完,該做的事情都做不完!這一類的孩子,應該常常來做一些大腦體操,讓大腦的聽知覺及視知覺更成熟,增加思考反應速度!如「聽到水果的名字拍一下;聽到交通工具的名字拍兩下;聽到動物拍3下」等,這類帶有感覺統合訓練功能的幼兒活動,會調整孩子由感官不成熟引發的動作慢吞吞現象。

【興趣動機的問題】孩子也經常因為被強迫學習沒有興趣的才藝,變得漫不經心,懶懶散散的。

家長其實都是怕孩子落於人後。

但對我這個學習大腦科學的人來說,我觀察到最多也最怕的是,全世界的家長一直不斷追求認知學習要提早進行,這樣反而會讓孩子不能適性發展,抹煞了他內在的動機及興趣,更糟糕的是培養出沒有創造力的下一代。

所以,當孩子越慢,其實也在提醒家長的腳步也要變慢,花點時間,觀察並傾聽孩子要的是什麼,一定就能打造更和諧的家庭生活。

感官的處理能力不佳,孩子就會慢吞吞真的太多家長



6. 孩子愛拖拖拉拉又叫不動!父母可以這樣教@ 凱特的簡易育兒術 ...

像凱特家是三代同堂的大家庭,因此小寶貝也跟堂姊妹同住,到了幼稚園放學時間,三個人就會玩在一起,也影響到吃晚餐時間,甚至連吃晚餐也都邊玩邊吃,常常一頓晚餐都 ...關閉廣告★凱特的簡易育兒術★用簡易的文章內容提供親子育兒教養跳到主文❤歡迎光臨凱特在痞客邦的小天地❤本部落格所分享的一切,為個人主觀心得及經驗分享~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部落格全站分類:婚姻育兒相簿部落格留言名片凱特的簡易育兒術用簡易的文章內容提供自身育兒經驗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04孩子愛拖拖拉拉又叫不動!父母可以這樣教凱特常常遇到很多爸爸媽媽會抱怨說孩子動作慢又愛拖拖拉拉,每次都要在旁邊催促,有時看不下去就乾脆幫孩子弄好,搞到最後都不知道是父母的事還是小孩的事,又擔心這樣下去孩子無法學會自己的事自己負責,真是讓父母傷透腦筋。

其實只要掌握一個主要原則先做應該做的事,再做想要做的事像凱特家的小寶貝是從大約2歲半開始,會放手讓她做一些簡單的生活自理,像是刷牙、穿衣服、穿襪子跟鞋子,初期2歲的孩子會想要證明自己長大了,有能力可以做很多事,所以很多事情大多都想要自己來,一開始如果還做不好,就會想要一直重複去做,但隨著練習次數多了,也熟能生巧了,慢慢的就會對其它事物感到好奇,什麼都要看什麼都要摸什麼都要問,再加上語言能力大躍進,話也越說越多,該做的事自然就會被延誤了例如像是洗好澡應該要趕快穿衣服吹頭髮,但小寶貝卻一直光著身體唱歌挑舞,這時凱特都會適時提醒說:「妳想要唱歌跳舞很好,但妳光著身體容易感冒,所以我們把應該做的事情做完,剩下的時間媽媽就可以好好欣賞妳的表演。

」吹風機當麥克風,浴巾就當表演服裝,就唱歌跳舞起來清楚告知孩子為什麼希望先把應該做的事情做完的原因,讓孩子能夠理解,千萬不能只是說:「就是要趕快穿衣服就對了!」,而或許孩子無法因為一次兩次的提醒就都會記得要做到,因此父母要多點耐心再三的提醒。

像凱特家是三代同堂的大家庭,因此小寶貝也跟堂姊妹同住,到了幼稚園放學時間,三個人就會玩在一起,也影響到吃晚餐時間,甚至連吃晚餐也都邊玩邊吃,常常一頓晚餐都需要花上1個小時才吃完(因為凱特堅持不追著孩子餵飯吃,都是讓孩子自己吃飯),後來凱特提醒小寶貝先做應該做的事,再做想要做的事,這個時間就是吃飯時間,妳越快吃完就有越多時間做妳想要做的事,但如果妳吃越久接下來就沒有自己的時間,妳想要哪一種方式呢?後來小寶貝當然會選趕快吃飯,而凱特也刻意將小寶貝與堂姊妹分開吃飯(畢竟孩子在一起吃飯就會一直聊天嘻笑,長輩還是有必要性的將其隔開),結果小寶貝只花了20分鐘就吃飽飯,剩下的時間當然就是自己的囉~當然如果孩子沒有遵守父母的規定在時間內將飯吃完,就不讓孩子繼續吃或是餵他吃,必須讓孩子知道父母言出必行說到做到,接下來就繼續去做原本應該做的事情,例如:洗澡。

假使孩子崩潰大哭或是耍賴都不可以心軟,想說消夜再給孩子吃一點餅乾或喝配方奶好了,一旦如此孩子知道父母言行不一(不要認為孩子還小不懂,其實現在的小孩越來越聰明),往後要孩子遵守父母規定就難上加難了。

而孩子如果有照做,接下來父母也務必遵守「先做應該做的事,再做想要做的事」,給予孩子時間做自己想要做的事。

只要父母給予孩子做自己想要做的事,孩子會更樂意遵守喔^^尤其上小學之後開始有回家功課,希望孩子能自動自發將作業完成,父母可以和孩子約定好,只要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功課,就可以給予小獎勵ex:看電視半小時~一小時、給予零用錢用來買自己喜歡的文具,相反的如果表現不好,處罰方式可以是扣除看電視時間、背英文單字或是背唐詩、扣零用錢。

但是如果有時間上的壓力,也務必跟孩子說明清楚。

像是有一次周末假日要和朋友一起出遊,必須在10點出門,結果早上一起床小寶貝就說想要玩玩具,這時凱特就會跟小寶貝用聊天的方式說明要出門的時間以及出遊的地點,以及想一想自己該做的事情有哪些,如果事情完成還有時間就可以玩玩具,但是如果時間已經到了就務必出門。

這麼做的用意有:1.提升孩子時間觀念-讓孩子認識時間同時學習看時鐘,以及還有剩下多少時間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2.教導孩子守時的重要-告知時間到了就是要出門,才不會讓對方等太久,假使今天角色互換,妳會希望對方遲到嗎?3.加強孩子自動自發能力-孩子為了能夠做自己想要做的事,就必須盡快將應該做的事情做完,才不至於拖拖拉拉導致時間浪費4-學習為自己負責-應該做的事情就必須自己完成,父母不可從旁協助5.培養孩子專注及自律-孩子為了達成能做自己想要做的事,一定會竭盡所能盡快地將該完成的事完成,如此一來就必須專心做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