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生拒絕上學延伸文章資訊,搜尋引擎最佳文章推薦

1. 孩子拒學,只是問題的冰山一角|親子天下

如果發現孩子有拒絕上學的傾向,請立即關切孩子的狀況,如果情況嚴重,也請盡快與醫療單位聯絡。

2、分辨清楚孩子的狀況:盡可能溫柔的詢問 ...Loading...



2. 女國中生罹「拒學症」 竟輟學長達半年

女國中生罹「拒學症」 竟輟學長達半年(圖/優活健康網提供) ... 就有一名國二女學生,每次上學便開始頭暈、頭痛,起初家長不以為意,就讓她在 ... 林秀縵說明拒學症顧名思義就是孩子拒絕到學校上課,對學校有恐懼與抗拒, ...回首頁facebookLINETwitter複製連結ETtoday新聞雲手機版新聞雲APPETtoday新聞雲>ETtoday健康雲2015年03月03日11:46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放完了年假以及228三天連假,所有生活都該回歸常軌,但如果家中的孩子,近日每碰到上學時間,就開始這邊痛那邊不舒服,可得要當心罹患所謂的拒學症!醫師表示,適逢長假結束,罹患拒學症的孩童因此增加不少,若孩子一提到上學,就面露恐懼,甚至焦慮、拉肚子、胃痛等,可能須至精神科就診。

▲女國中生罹「拒學症」 竟輟學長達半年(圖/優活健康網提供)無法忍受挫折 女學生憂鬱症合併拒學症上學前各種身體不適接踵而來,請假後立即生龍活虎,你家的小孩有這種情況嗎?就有一名國二女學生,每次上學便開始頭暈、頭痛,起初家長不以為意,就讓她在家裡休息,不料此種情況便本加厲,甚至輟學長達一個學期,輔導老師介入也沒用,最後帶至醫院精神科就診,確診為輟學症合併憂鬱症,經治療後目前已漸漸融入學校的團體生活。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臺中醫院精神科醫師林秀縵指出,這名女學生經評估後,因正逢青春期,很有自己的想法,在人際互動上挫折忍受度較低,需要有同儕的認同,對自己有較高的要求,幾次人際互動與學業上的挫折,久而久之便有憂鬱症與拒學症,之後在醫師治療與藥物協助下,女學生的狀況慢慢恢復。

林秀縵說明拒學症顧名思義就是孩子拒絕到學校上課,對學校有恐懼與抗拒,表現出來的反應大致分為生理反應、心理症狀、拒絕行為,也就是會出現頭暈、頭痛、嘔吐等,一提到上學則會面露恐懼,甚至嚴重哭鬧,這些都是拒學症的典型症狀。

個性內向、缺乏自信 拒學症高危險群研究顯示將近1~5%的孩子會有拒學症的狀況,在各年齡均可發生,特別是在剛進入幼稚園、小學和國中時期青春期的青少年,拒學的狀況較常見。

林秀縵醫師表示典型拒學症便是孩子對於上課有恐懼感及過度的焦慮而無法上學,和逃學與翹課合併其他違反常規事件不同。

拒學症造成的原因有許多種,例如,孩子先天氣質較為內向、退縮。

對自己缺乏自信或欠缺安全感。

孩子本身患有精神疾病,如焦慮症、憂鬱症與泛自閉症等。

孩子因應壓力技巧尚未成熟,挫折忍受度低。

拒學症的孩子部分有社交焦慮問題,對於融入人群會感到壓力,有些與先天氣質有關,其對於他人的眼光或被人關注感到敏感,對方可能開玩笑便很在意;有些則是之前在人際互動上有過挫折,害怕再次受到傷害。

林秀縵提醒,若孩子每次在上課前便開始反應不舒服、不想上課,多次溝通和鼓勵都沒用,建議家長陪同孩子一起到醫院,經由醫師諮詢,除了可對孩子進行診斷和治療,也可教導父母如何陪伴孩子一起面對壓力和挫折,及早處理,可以幫助孩子及早重回校園。

資料來源:優活健康網南投「泡麵土地公」旁堆出垃圾山 每天吃300箱...上萬紙碗清到崩潰關鍵字:優活健康網拒學症輟學焦慮胃痛憂鬱症焦慮症自閉症分享給朋友:追蹤我們:※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推薦閱讀女大生過年狂吃:就沒停過!回家「核彈級腹痛」染重病 5萬人驚呆美女醫顯微鏡驚見2壞東西藏血中! 白血球「貪食蛇」23秒超猛追殺湯蓋鍋蓋「煮滾可放隔夜」?營養師破解:吃下一堆毒 婆媽嚇歪了想讓女伴幸福「快槍俠必學」!日男優清水健親授持久秘訣電鍋黑到爆!她靠1招不用刷…PO驚人「前後對比照」:差超多粗腿肥臀超難減!他激推「4招狂鏟肉」1個月包瘦 25萬網友嗨翻勤洗手、戴口罩不只防新冠 春節類流感、腹瀉掛急診「近五年最低」水杯天天用!手一摸「黏黏滑滑」…醫曝真相勸:要定期清洗+晾乾喝酒超傷牙!醫提「3大超壞影響」:蛀牙、牙周病風險增楊穎超/只有少數人能打疫苗 台灣有「疫苗護照」的對策嗎?讀者迴響健康熱門新聞湯蓋鍋蓋「煮滾可放隔夜」?營養師破解:吃下一堆毒 婆媽嚇歪了美女醫顯微鏡驚見2壞東西藏血中! 白血球「貪食蛇」23秒超猛追殺粗腿肥臀超難減!他激推「4招狂鏟肉」1個月包瘦 25萬網友嗨翻女大生胖15kg早晚跑4公里減重無效! 狼瘡偷襲:好發於年輕女性水杯天天用!手一摸「黏黏滑滑」…醫曝真相勸:要定期清洗+晾乾《鬼滅》恐釀2極端影響!小兒科醫勸「孩童別看」…中醫曝:恐傷腎他張嘴飄屍臭味!老婆嚇喊「身邊躺活死人」 醫1招挽救夫妻關係一直覺得累!20多歲男「身上飄尿味」 醫嘆:已經太晚



3. 其實我不是不想要上學

日本趨勢大師大前研一也曾是拒絕學校的學生。

... 日前有一個案例發生在高雄鳳山,一名國中生,因不想上課, ... 拒絕上學,哭鬧是孩子與大人戰鬥的方式。

Wouldyouliketoreacttothismessage?Createanaccountinafewclicksorlogintocontinue. 首頁 相冊 會員註冊 登入  :: 問題與討論 :: 學校教育問題  其實我不是不想要上學 發表人內容本和無量光曜心文章總數:364年齡:51來自:純樸快樂農場威望:30注冊日期:2009-02-09主題:其實我不是不想要上學  周四4月15,201010:10am小莉生長在一個低收入家庭家中有7個兄弟姐妹姐姊是中輟生弟弟有一週多次不上學紀錄LikeDislike minhua無量光曜心文章總數:478年齡:60威望:146注冊日期:2008-12-23主題:回復:其實我不是不想要上學  周四4月15,201012:02pm小旋這學期本校有位1年級女孩,上個月開始上學時哭哭啼啼不想進校門,不願進班級,一連3天都如此第一天導師到校門口勸導,啜泣減緩跟導師進班級,後2回又哭著不進班級,經詢問孩子家人說是不想到安親班上課,家長也不再讓女孩上安親班,這件事平息約1個月,最近這女孩又開始不進教室上課拗著脾氣不說話也不肯說為何?只肯回答生活瑣事,涉及進班級上課便開始防衛與排拒的表情(導師是溫柔個性的),與之對話過程可感受孩子閃爍眼神回話應未及真正原因點……..LikeDislike JackAdmin文章總數:6872年齡:62來自:台北威望:1721注冊日期:2008-12-22主題:回復:其實我不是不想要上學  周四4月15,20101:14pm看到兩位輔導老師都貼文,覺得這是一個嚴重的問題,上網找了幾篇文章回應,分別貼在後面,請參考,討論分享。

LikeDislike JackAdmin文章總數:6872年齡:62來自:台北威望:1721注冊日期:2008-12-22主題:回復:其實我不是不想要上學  周四4月15,20101:15pm我的孩子為什麼不愛上學2009/04/23【聯合報/張學/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醫師】每次路過校園,總聽到學童朗朗的讀書聲,或是快樂嬉鬧的笑聲;但是,就有學生不愛上學,若嚴重到「拒絕上學」或「逃避上學」時,就需專業診治。

不愛上學可以依年齡層來區分:學齡前上幼稚園時,有的幼兒會出現很長的分離焦慮,每天哭哭啼啼的上學,或是要求母親一再保證接她回家的時間,久了,就是兒童期的分離焦慮問題;原因大多為天生焦慮特質,或是家庭環境變動過多,兒童無法適應外在的新狀況,因極度害怕、極度缺乏安全感,轉而對重要照顧者過度依戀。

此時父母必須耐下性子,以溫柔而堅定的態度陪孩子走過恐懼的幽谷,責罵以及過多的要求只會讓他們更不安、更退步。

此外,有自閉症傾向的兒童常不能適應新變動,僵化的行為模式往往使他們適應新環境能力變得很差。

發展落後的孩童,因為無力應付學校的要求,也可能因為適應不良不愛上學。

學齡期有的學童會再次出現分離焦慮,又會哭鬧好一陣子。

所以幼稚園適應困難的兒童入小學前,父母要給予較長的準備期,如先熟悉校園、協助他加強較為落後的發展項目、或是找機會讓他先認識一些未來的同學。

小學時期開始有學習的壓力,老師會要求學生學習的進度、成效。

這時,動作慢、專注力不好或是學習能力有困難的學生,也會因為無法面對這些壓力不愛上學。

有些學童不會直接說「我不想上學」,往往是以層出不窮、檢查卻又沒有異常的身體毛病來呈現他們的不安,如一大早的肚子痛或是拉肚子、經常性的頭暈、眩昏等,讓父母憂心極了,卻又一籌莫展。

在小學高年級、兒童社會化程度較高,同儕之間的相處變得與成人社會相似;有分小圈圈會排外的、有霸凌欺負人的、有受欺凌較為弱勢的;許多有殘障或是某方面能力落後的、社交技巧不足的、甚至只是與其他人不同的學生,就會感受到被排擠的壓力而抗拒上學。

青春期初高中的學生比較有機會與父母為了選志願、選學校等問題而衝突,這樣的權力鬥爭,有時也是無心上學的主因。

這一個階段也是許多精神疾病開始的年齡。

有時,真正的症狀並沒有顯現出來(如還沒有幻聽或是明顯的情緒波動),但是孩子可能開始離開人群(因懷疑別人的企圖),上課無法專心(因情緒憂鬱)或是整天躲在房中,不願與人互動(因害怕)。

有些孩子因為大人的不諒解或是指責,甚至出現自殺的意念。

初高中時期孩子叛逆性較重、自我意識高漲,情緒管力能力卻



4. 小孩不想上學?5招停止拒學循環

預防孩子拒絕上學更為重要,家長可於每日安排時間主動關懷孩子校園適應情形,尤其是在環境轉換時,如國小一、三、五年級分班、剛上國中/ ...優活健康網發布於2019年10月04日04:30•記者 張桂榕(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品妤原是個活潑的小四女生,因爸媽工作因素而轉學,但轉學後發現班上同學都已經有熟悉的好朋友,課本版本不同很多內容跟之前學的不一樣,於是品妤下課只能自己在走廊上晃來晃去,成績也變差。

有天品妤得了流感在家隔離,好了以後品妤開始上學出門前就會肚子痛、拉肚子,還會一直在客廳跺步繞圈,爸爸媽媽帶她去醫院檢查都說正常,可是品妤的腸胃不適越來越嚴重,常需要打電話請假,爸媽發現一請完假品妤的腸胃就不藥而癒。

在校發生不適 於是拒學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臨床心理科饒怡君臨床心理師表示,拒學(schoolrefusal)或懼學(schoolphobia)行為其實不是正式診斷,往往是學生在校園適應遇到困難時的一項警訊,研究指出約有1至5%的兒童有「拒學行為」,男女比率相近,可能發生在任何年紀,尤其好發在剛進入新的班級或學校或過完寒暑假,出現的症狀包括孩子會以各種身體不適請假或遲到;抗拒上學、發牢騷或哭訴、生氣,當被強迫起床上學時,可能會口頭威脅或出現自傷行為,也可能以肢體、言語攻擊家人;性格上變得退縮,與同儕漸行漸遠,也可能沉迷上網,造成日夜顛倒、作息混亂。

拒學成為孩子內心的掙扎饒怡君臨床心理師表示,拒學很有機會成為惡性循環,孩子會不斷猶豫「要不要去上學?」,想到學校就感到不舒服、緊張,暫時不想反而覺得輕鬆、擺脫不愉快,最後決定「先不去上學」,如此反覆掙扎,於是持續時間愈長,回到學校的阻力愈大,還可能進一步造成學業成就低、家庭衝突及人際疏離等問題,甚至長期下來演變成繭居在家,影響到未來生活與獨立。

所以,家長在面對孩子出現不上學的警訊時應該與學校建立密切的溝通管道,積極尋求專業協助,才能避免問題惡化。

停止拒學循環的5建議哈佛大學健康出版社(HarvardHealthPublishing)提供5個建議供家長參考幫忙孩子停止拒學的循環:1、及時採取行動:沒去上學而累積的作業和欠缺的人際交流經驗,會像滾雪球般逐漸累積,最後讓孩子的問題愈變愈大而無法控制或是難以改善。

如果發現孩子有拒絕上學的傾向,請立即關切孩子的狀況,只要拒學行為持續超過一、兩天就應趕快處理。

2、分辨清楚孩子的狀況:溫和地詢問孩子讓他逃避去學校的原因,找出孩子問題的源頭,是因為人際關係出了問題?還是遭到同儕霸凌?或是因為在教室感到焦慮?擔心學業表現或上台報告?3、與學校保持溝通和合作:學校是家長在面對孩子問題時最重要的夥伴,與學校輔導老師、心理師和社工師等人保持聯繫,提供你所知道孩子為何掙扎上學/不上學的任何訊息,透過學校與家長的合作往往有機會找到孩子拒學的原因,也有機會透過老師和同儕,慢慢逐步地讓孩子回歸校園。

4、堅定自己的立場:保持同理心並堅定孩子必需要上學的立場,告訴孩子你有信心他/她能夠面對害怕,告訴孩子即使出現各種身體不適的症狀,都不會有危險性,是可以上學的,這可以讓孩子學會在緊張焦慮時還是能持之以恆去做該做的事,如此可以讓孩子覺得自己有能力可以直接面問題。

5、讓待在家變得「無聊」:如果孩子已經有拒學的傾向,別讓孩子在家看電視、上網或睡覺,關掉電視和網路,讓孩子在家就像在學校一樣需要學習、打掃…,不能躺在床上睡覺。

預防孩子拒絕上學更為重要,家長可於每日安排時間主動關懷孩子校園適應情形,尤其是在環境轉換時,如國小一、三、五年級分班、剛上國中/高中/大學、轉學…等階段,藉由分享、交流提供情緒支持,對於孩子表現出具適應性的因應行為時給予肯定與欣賞,對於不合宜的人際互動行為以溫和態度指出可能會造成對方或相關他人的困擾,以及可能造成日後人際關係的負面影響,並引導孩子調整其人際互動行為,對於不適應的困難提供合宜且有效的因應策略,主動與老師聯繫彼此合作,協助孩子順利、自信地建立問題解決能力與校園適應力。

查看原始文章親子



5. 不上學,可以嗎? 淺談拒學

在美國,拒學(school refusal)定義為:「兒童有動機的拒絕上學或無法一 ... 幫忙父母做家事,提到上學時大多出現身體不適症狀;高年級及國中生 ...



6. 孩子拒絕上學後,媽媽的人生功課

沒想到,這次拒絕上學前前後後達到九個多月。

孩子變成中輟生,全家(四代同堂)都跟著掙扎,導師來拜訪兩、三次,邀請明諺回學校, ...評論登入專題搜尋攝影書籤多媒體贊助議題訂閱搜尋搜尋書籤登入評論專題攝影多媒體議題實驗教育孩子拒絕上學後,媽媽的人生功課環境.教育8/4/2016文字方德琳楊芬瑩攝影曾原信教育實驗教育育兒環境.教育8/4/2016文字方德琳楊芬瑩攝影曾原信教育實驗教育育兒環境.教育8/4/2016文字方德琳楊芬瑩攝影曾原信教育實驗教育育兒因著對體制內學校高壓、僵固教育方式的不信任,愈來愈多家長為孩子選擇體制外教育。

然而,除去周而復始的考試、沒有意義的背誦後,「為什麼讀書?」「學習如何評量?」不僅是學生要自己去摸索找答案,對家長也是艱難的挑戰。

趙珮均是2個男孩的母親,如今老大已經34歲,小兒子32歲,生活終於脫離家庭事業兩頭燒的重擔期,來到相對從容寬裕的時刻。

但3年前,她接到一道來自小兒子給的作業──「如果沒有了母親角色,那生命的價值是什麼?」要求她去追求自己的夢想。

聽到小兒子提問時,趙珮均當下愣住,「都沒有!怎麼會有夢想?我們一路這樣成長,工作、養小孩,也從來不會有人問我這個問題。

」接受《報導者》採訪的時候,她手上揣著幾張紙,「我現在開始寫寫東西、有時候畫畫。

」雖然還沒有答案,但是59歲、準退休年紀的她,正非常認真地摸索兒子出的人生功課。

小兒子謝宗霖(小州)是於7月中落幕的「亞太區民主教育年會」的主辦人,在此之前則是全人實驗中學的老師。

當初,在趙珮均安排下,小州是台灣最早的體制外學校「森林小學」第二屆學生、哥哥謝明諺是「全人中學」第一屆學生,算是在台灣接受體制外教育的「第一代」。

如今,在許許多多對台灣現有教育體制感到焦慮困惑的家長之前,趙珮均宛如已經走了一趟遠路取經回來的人,路上遇到什麼問題,如何看待與解決?她有了最珍貴的實際經驗。

當初選擇體制外學校,並非出自對台灣教育制度的質疑反思,而是小孩拒絕上學之後不得不走的一條路。

這使她跟其他選擇體制外教育的家長不同,猶如一張白紙進入了體制外教育,一路上,趙珮均幾乎全然接受森小、全人教育的理念,義無反顧地往前走。

「她很單純,也沒有想很遠。

」提到家長為何會選擇體制外教育時,小兒子小州總是這樣回答。

所以,「有沒有想過萬一回來無法適應體制內教育」、「是不是已經安排好將來直接出國讀大學」,諸如此類的實際問題,其實趙珮均事先都沒有想過。

或許是因為沒有退路,趙珮均只能跟著台灣第一代體制外教育的腳步,學校希望給孩子的教育是什麼?家長應該扮演什麼角色?她都盡可能去執行。

孩子的情緒沒有處理好,根本談不上學習老大謝明諺在小學三年級出現不愛上學徵兆,常常藉故肚子痛理由不去學校。

至於小兒子謝宗霖則因為好動,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就飽嘗被老師罰站罰寫的滋味,完全不適應學校生活。

「他們在幼稚園都很快樂開心,為什麼從那麼開心快樂的孩子,會變得不快樂?從愛上學變得不愛上學?」帶著這個疑惑,趙珮均一進學校了解,立刻發現問題所在。

「學校人數那麼多,老師只能用管的,無法處理小孩身心情緒問題。

」當一套管理規則落下,又不容許被質疑時,學生自然心生對策。

趙珮均不希望孩子「應付」世界,於是她開始去尋找體制外可能性,才開始接觸到森林小學。

「那時候好訝異,原來已經有那麼多有遠見的家長走在這麼前面。

」聽完幾堂森小的課程後,老二謝宗霖立刻轉學去森小,老大謝明諺則因為捨不得同學繼續留在原國小。

但謝明諺升到國中一年級後,問題整個大爆發。

學校嚴格要求服裝儀容,早自習都在考試,老師帶著藤條上課,用羞辱方式訓誡孩子⋯⋯。

「有一天,他跟我說,我想要學習,但是學習不一定要在學校。

」趙珮均聽兒子講他對於學校的觀察,都有他的道理,「我字典裡沒有『不可以』,只要他講得出道理,能夠說服我,就會尊重他。

」她認為,既然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休息一下也無妨。

與此同時,趙珮均其實是樂觀認為,孩子待在家裡也很無聊,想念同學後就會自動回學校了,「說不定一星期。

」沒想到,這次拒絕上學前前後後達到九個多月。

孩子變成中輟生,全家(四代同堂)都跟著掙扎,導師來拜訪兩、三次,邀請明諺回學校,但他就是不要。

有老師責備趙珮均:「你怎麼能讓孩子這樣呢?妳知不知道你的



7. 我不是不上學?談拒學的孩子-

一般發生的三個主要的年齡層,五至六歲剛上學階段,十一至十二歲由國小剛上國中階段,及十六、七歲國中上高中階段。

在小學的階段雖然小孩子會拒絕上學, ...錦興小太陽認輔志工團我們允諾攜手同心,相互疼惜、相互鼓勵,付出愛與關懷,守護學子的心靈。

日誌相簿影音好友名片201206070043我不是不上學?談拒學的孩子--tipus?銀玉老師 我不是不上學?談拒學的孩子        講座:吳佑佑醫師拒學發生的原因年幼小孩子,以分離焦慮為主;年紀稍大的小孩,以懼學為主,如害怕上學路途,害怕老師,害怕考試,害怕被別人欺負等;青少年可能會合併憂鬱的症狀,但並不多見。

★反覆或慢性的身體疾病★父母學童留在家中幫忙家事★學童選擇以拒學為反抗的手段★學童可能因為心理的問題而無法上學,即使他想上學。

 拒學的好發率一般發生的三個主要的年齡層,五至六歲剛上學階段,十一至十二歲由國小剛上國中階段,及十六、七歲國中上高中階段。

在小學的階段雖然小孩子會拒絕上學,但是父母多半能強迫他上學,但是上國中以後,學童就可能會叫不動,所以比較可能拒學成功。

拒學的情形,男女發生的機會相當,沒有特別的社會文化差異性。

 拒學症的症狀…部份學童的表現是害怕離開家或害怕到學校,但其他學童則不會明顯表現出害怕,反而是以身體的表現為主,如在前往學校前表現出,頭痛、胃痛、無力、心悸等症狀,但若遇到假日或放假,則症狀就消失。

若強迫要這些小孩去學校,常會遇到以哭泣、好辨、暴怒或身體的抵抗。

與逃學不同的地方在,這些學童的去處,常是在家裡或附近的地方…….。

 拒學的發生可能突然發生,或者逐漸表達自己不想上學的意思,每週上學的時間越來越減少。

常見的促發因子有,換老師、換新學校、少了一個朋友或罹患疾病。

青少年期的發生並不明顯,常是逐漸由原本的同儕團體中退縮出來。

不論是初發或復發,常是在一段沒上學的期間過後,如假日或生病。

 拒學的發生常是與學童本身的拒絕及父母不願意或無法讓他們上學有關,但它也有可能是許多潛在性精神疾病的表現;然而若有精神疾病,則學童的表現常不會只表現在拒學上;如學童的分離焦慮,可能在會表現在上學、郊遊、參加生日宴會上,但是其他拒學的學童,則可能只有不願上學;憂鬱症的學童,則會表現出非上學壓力下的悲傷及無助感。

 合併的問題家庭因素:如同學童自己不去上學一般,學童常缺乏來自父母親的壓力,來讓學童上學或留在那裡。

一般說來,小孩子的拒學反映了三種家庭的型態: 一:沒有效率的家庭組織或原則-缺乏一般有利的家庭規則,若是沒有父親或父親失能,發生的機會高。

 二:家庭的情緒過度影響小孩-如母親擔心太堅持會讓小孩反抗,而小孩的失望又是母親所擔心的,而最後甚至認為小孩整天留在他身邊反而比較好。

這些小孩讓人的感覺是被寵壞的或心靈易受傷的,如一些預後不好的早產兒。

 三:少與外界有來往的家庭:如難與學校溝通小孩的學業壓力或欺負的行為,或對小孩得情緒壓力不知求助。

 智能與成就:一般來說,拒學症的小孩,智商與學業的表現大約為中等程度。

學校課業的問題,可能有,但多半不是造成拒學的主要原因。

 兒童的人格:這些學童常會是一個沈默的應聲者,很容易被小的挫折打敗;但相反的有些學童先前的性格反而是很外向。

但不論如何,這些小孩常在以前念幼稚園或在托兒所時,就曾有過分離焦慮的情形。

 家庭的成員:家庭的大小不一定有相關,但最小的小孩常有比較大的危險。

拒學的處遇以讓小孩回到學校為立即的目標,行為治療方式讓小孩回到學校上學,若能在最初期或剛開始就施行,最容易成功;尤其是國小階段就要積極處理,替代照顧者也比較容易介入處理,此階段要比國中好處理得多。

若父母親能夠積極鼓勵陪伴,加上老師的支持,則小孩子回到學校的機會比較高。

但若是小孩與父母的焦慮過高,或是小孩子已經離校很久,則慢慢的減敏感化則有需要,如一開始先上學幾個小時,然後再慢慢延長。

給予家屬教育關於小孩子沒有上學對其社會發展的影響……。

家族治療以協助父母親建立堅定的信心,並且約束小孩的行為。

一旦拒學的情形已經慢性化,則有許多需要克服的地方,因為已經很久沒有作學校功課,以前的朋友都沒有來往,並且要對其他同學解釋為何許久為上學,會感到尷尬。

若此時要小孩子回到學校,必需教導克服以上的困難(如教導小孩子如何以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