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拒絕上學後,媽媽的人生功課 | 國中生拒絕上學

沒想到,這次拒絕上學前前後後達到九個多月。

孩子變成中輟生,全家(四代同堂)都跟著掙扎,導師來拜訪兩、三次,邀請明諺回學校, ...評論登入專題搜尋攝影書籤多媒體贊助議題訂閱搜尋搜尋書籤登入評論專題攝影多媒體議題實驗教育孩子拒絕上學後,媽媽的人生功課環境.教育8/4/2016文字方德琳楊芬瑩攝影曾原信教育實驗教育育兒環境.教育8/4/2016文字方德琳楊芬瑩攝影曾原信教育實驗教育育兒環境.教育8/4/2016文字方德琳楊芬瑩攝影曾原信教育實驗教育育兒因著對體制內學校高壓、僵固教育方式的不信任,愈來愈多家長為孩子選擇體制外教育。

然而,除去周而復始的考試、沒有意義的背誦後,「為什麼讀書?」「學習如何評量?」不僅是學生要自己去摸索找答案,對家長也是艱難的挑戰。

趙珮均是2個男孩的母親,如今老大已經34歲,小兒子32歲,生活終於脫離家庭事業兩頭燒的重擔期,來到相對從容寬裕的時刻。

但3年前,她接到一道來自小兒子給的作業──「如果沒有了母親角色,那生命的價值是什麼?」要求她去追求自己的夢想。

聽到小兒子提問時,趙珮均當下愣住,「都沒有!怎麼會有夢想?我們一路這樣成長,工作、養小孩,也從來不會有人問我這個問題。

」接受《報導者》採訪的時候,她手上揣著幾張紙,「我現在開始寫寫東西、有時候畫畫。

」雖然還沒有答案,但是59歲、準退休年紀的她,正非常認真地摸索兒子出的人生功課。

小兒子謝宗霖(小州)是於7月中落幕的「亞太區民主教育年會」的主辦人,在此之前則是全人實驗中學的老師。

當初,在趙珮均安排下,小州是台灣最早的體制外學校「森林小學」第二屆學生、哥哥謝明諺是「全人中學」第一屆學生,算是在台灣接受體制外教育的「第一代」。

如今,在許許多多對台灣現有教育體制感到焦慮困惑的家長之前,趙珮均宛如已經走了一趟遠路取經回來的人,路上遇到什麼問題,如何看待與解決?她有了最珍貴的實際經驗。

當初選擇體制外學校,並非出自對台灣教育制度的質疑反思,而是小孩拒絕上學之後不得不走的一條路。

這使她跟其他選擇體制外教育的家長不同,猶如一張白紙進入了體制外教育,一路上,趙珮均幾乎全然接受森小、全人教育的理念,義無反顧地往前走。

「她很單純,也沒有想很遠。

」提到家長為何會選擇體制外教育時,小兒子小州總是這樣回答。

所以,「有沒有想過萬一回來無法適應體制內教育」、「是不是已經安排好將來直接出國讀大學」,諸如此類的實際問題,其實趙珮均事先都沒有想過。

或許是因為沒有退路,趙珮均只能跟著台灣第一代體制外教育的腳步,學校希望給孩子的教育是什麼?家長應該扮演什麼角色?她都盡可能去執行。

孩子的情緒沒有處理好,根本談不上學習老大謝明諺在小學三年級出現不愛上學徵兆,常常藉故肚子痛理由不去學校。

至於小兒子謝宗霖則因為好動,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就飽嘗被老師罰站罰寫的滋味,完全不適應學校生活。

「他們在幼稚園都很快樂開心,為什麼從那麼開心快樂的孩子,會變得不快樂?從愛上學變得不愛上學?」帶著這個疑惑,趙珮均一進學校了解,立刻發現問題所在。

「學校人數那麼多,老師只能用管的,無法處理小孩身心情緒問題。

」當一套管理規則落下,又不容許被質疑時,學生自然心生對策。

趙珮均不希望孩子「應付」世界,於是她開始去尋找體制外可能性,才開始接觸到森林小學。

「那時候好訝異,原來已經有那麼多有遠見的家長走在這麼前面。

」聽完幾堂森小的課程後,老二謝宗霖立刻轉學去森小,老大謝明諺則因為捨不得同學繼續留在原國小。

但謝明諺升到國中一年級後,問題整個大爆發。

學校嚴格要求服裝儀容,早自習都在考試,老師帶著藤條上課,用羞辱方式訓誡孩子⋯⋯。

「有一天,他跟我說,我想要學習,但是學習不一定要在學校。

」趙珮均聽兒子講他對於學校的觀察,都有他的道理,「我字典裡沒有『不可以』,只要他講得出道理,能夠說服我,就會尊重他。

」她認為,既然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休息一下也無妨。

與此同時,趙珮均其實是樂觀認為,孩子待在家裡也很無聊,想念同學後就會自動回學校了,「說不定一星期。

」沒想到,這次拒絕上學前前後後達到九個多月。

孩子變成中輟生,全家(四代同堂)都跟著掙扎,導師來拜訪兩、三次,邀請明諺回學校,但他就是不要。

有老師責備趙珮均:「你怎麼能讓孩子這樣呢?妳知不知道你的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