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 內 膜 癌 大腸癌延伸文章資訊,搜尋引擎最佳文章推薦

1. 認識大腸直腸癌及病因-大腸直腸外科-三軍總醫院

... 患者常在40多歲就發生大腸直腸癌,常合併其他處的癌症,如子宮內膜癌、胃癌、卵巢癌、泌尿系統或肝癌等。

,,,,,,,,95%,,的大腸直腸癌為腺癌,是由良性的腺瘤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網路掛號看診進度門診時刻醫師介紹:::大腸直腸外科歷史沿革簡介門診時刻表醫療團隊醫療衛教我們的服務醫學剪報醫療諮詢教學專區:::首頁 /大腸直腸外科 /醫學剪報認識大腸直腸癌及病因                                                  CRS 張玉樺 / 陳昭仰根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 2013年癌症登記報告,大腸直腸癌的發生率是所有癌症的第一名,當年共有15,140位,平均每天有41人罹患大腸直腸癌。

大腸直腸癌為十大癌症死因的第三名,平均每天有19人因大腸癌喪命。

大腸直腸癌的發生年齡在40歲後開始上升,最高峰在60至65歲之間。

影響大腸直腸癌形成的因素包含環境和基因,常見的高危險因子包含:1.飲食與生活習慣;攝取高脂肪、低纖維食物,抽菸及喝酒。

2.家族史;大腸直腸癌患者的一等親家屬有2~4倍罹患大腸直腸癌的機會。

3.有大腸發炎性疾病史:有克隆氏症及潰瘍性大腸炎的病人,患病時間愈長,得到大腸直腸癌的機會也比較高。

4.遺傳性大腸直腸癌症候群(HereditaryCRCsyndromes):大腸直腸癌患者中約有5%是基因上有缺陷者,如「家族性息肉症候群」(Familialadenomatouspolyposis(FAP)),是一種顯性遺傳疾病,患者在年輕時大腸內就有許多瘜肉形成,若不處理這些瘜肉,有較高機會在40歲左右轉變為大腸直腸癌。

另外「遺傳性非息肉性大腸癌」(Lynchsyndromeorhereditarynon-polyposiscolorectalcancer(HNPCC)) ,也是一種顯性遺傳疾病,患者常在40多歲就發生大腸直腸癌,常合併其他處的癌症,如子宮內膜癌、胃癌、卵巢癌、泌尿系統或肝癌等。

       95%的大腸直腸癌為腺癌,是由良性的腺瘤性瘜肉轉變,正常之腸細胞增生成腺瘤性瘜肉約需十年時間,再由腺瘤性瘜肉轉變成惡性約需五年的時間。

大腸直腸癌的分期主要看癌細胞侵犯大腸的深度、有無淋巴結侵犯,及有無遠端轉移。

有淋巴結侵犯為第三期,有轉移則為第四期。

大腸直腸癌有可能會侵犯到腸週邊的器官,包含膀胱、子宮、前列腺、小腸等。

也有可能經由淋巴結及血行轉移,常見轉移至肝、肺、骨、腦、卵巢,極少數會轉移至腎上腺和腎臟。

 大腸直腸癌細胞也可能脫落在腹膜和骨盆腔形成結節。

約有20%的大腸直腸癌病人在診斷時已有轉移。

早期診斷的大腸直腸癌存活率高,依台灣癌症登記資料庫2008至2012年的統計資料,第一期的大腸直腸癌病人五年存活率可高達80~90%以上,第二期約為70%,第三期約為60%,而第四期的病人五年存活率則約為10%。

                                                                                     (出自2016-10三總醫訊)語音服務回前頁至頂端瀏覽人次:956更新時間:2021/2/9上午09:59:32網路掛號看診進度門診時刻醫師介紹門診服務門診服務轉診服務病症查詢醫師停代診早期療育就診流程圖掛號說明就診說明費用說明交通資訊預立醫療照護諮商預約慢箋領藥急診服務急診服務急診即時訊息看診說明收費說明交通資訊救護車說明住院服務住院服務病人候床入院暨出院須知病床收費標準住院費用優免一覽表住院病人伙食費計價標準全院病床動態病人自費特材一覽表住院說明住院費用說明出院準備護理人員護病比住院溫馨小叮嚀住院用電安全宣導健康檢查健康檢查健康管理中心醫學影像中心正子造影中心收起認識三總院長介紹院長的話歷任院長三總簡介院區導覽大事紀要榮譽事蹟無菸醫院宗旨願景目標分院介紹松山分院北投分院澎湖分院基隆分院汀州院區台北門診中心單位介紹外科部內科部小兒及婦產部其他專科行政部門衛教資訊衛教資訊藥品資訊常見問答人才招募轉診院所



2. 「子宮內膜癌」9大高危險群 ...

子宮頸癌是每個女性都聽過也害怕的癌症,但妳知道「子宮內膜癌」更 ... 另外,乳癌、大腸癌和子宮內膜癌都跟代謝有關,因此只要家族有類似 ...Hope財團法人癌症希望基金會OpenMenu關於我們成立緣起宗旨與目標董事長的話董監事會榮譽董事大事紀年度報告十五週年特刊聯絡我們認識癌症癌症希望頻道癌友健身房美麗守護班營養補給站名醫講堂癌症治療室知識補給站十大癌症大腸癌肺癌肝癌乳癌口腔癌攝護腺癌胃癌皮膚癌甲狀腺癌食道癌癌症統計資料其他癌症子宮頸癌淋巴癌喉癌腦瘤鼻咽癌腎臟癌膀胱癌卵巢癌胰臟癌白血病骨肉瘤子宮內膜癌多發性骨髓瘤胃腸道基質瘤神經內分泌腫瘤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惡性軟組織肉瘤癌症照護營養照護生理照護心理照護生育健康照護希望護照希望護照APP希望廚房健康料理食譜胃癌病友友善食譜希望圖書館希望會刊希望專欄圖書介紹衛教懶人包癌症衛教手冊癌症卫教手册-简体我們的服務專家諮詢營養諮詢保險諮詢心理輔導福利諮詢衛教諮詢課程活動學習營營養補給班美麗守護班身心社專題講座資源補助獎助學金希望驛站急難救助金營養品補助就醫交通補助義乳胸衣補助康復用品假髮租借頭巾(毛帽)贈送義乳胸衣成長團體支持性團體家庭親子營子女夏令營病友活動病友會彩繪希望捕捉希望希望樂活學苑聽希望在唱歌癌友光頭寫真政策倡議與防癌宣導政策倡議癌症治療可近癌友生育健康疾病自主管理建立無縫接軌照護防癌宣導防癌五保庇淋巴癌宣導大腸癌宣導神經內分泌腫瘤支持我們捐款方式收據開立捐款徵信愛心芳名錄受補助者徵信財務報告捐款QA希望小舖加入志工假髮捐助關於假髮捐助捐髮捐助製作費假髮製作流程其他合作捐頭巾交通方式希望小站搜尋電腦版│facebookYoutube微博Line@Mail關於我們認識癌症我們的服務政策倡議與防癌宣導支持我們交通方式成立緣起宗旨與目標董事長的話董監事會榮譽董事大事紀年度報告十五週年特刊聯絡我們癌症希望頻道癌友健身房美麗守護班營養補給站名醫講堂癌症治療室知識補給站十大癌症大腸癌肺癌肝癌乳癌口腔癌攝護腺癌胃癌皮膚癌甲狀腺癌食道癌癌症統計資料其他癌症子宮頸癌淋巴癌喉癌腦瘤鼻咽癌腎臟癌膀胱癌卵巢癌胰臟癌白血病骨肉瘤子宮內膜癌多發性骨髓瘤胃腸道基質瘤神經內分泌腫瘤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惡性軟組織肉瘤癌症照護營養照護生理照護心理照護生育健康照護希望護照希望護照APP希望廚房健康料理食譜胃癌病友友善食譜希望圖書館希望會刊希望專欄圖書介紹衛教懶人包癌症衛教手冊癌症卫教手册-简体專家諮詢營養諮詢保險諮詢心理輔導福利諮詢衛教諮詢課程活動學習營營養補給班美麗守護班身心社專題講座資源補助獎助學金希望驛站急難救助金營養品補助就醫交通補助義乳胸衣補助康復用品假髮租借頭巾(毛帽)贈送義乳胸衣成長團體支持性團體家庭親子營子女夏令營病友活動病友會彩繪希望捕捉希望希望樂活學苑聽希望在唱歌癌友光頭寫真政策倡議癌症治療可近癌友生育健康疾病自主管理建立無縫接軌照護防癌宣導防癌五保庇淋巴癌宣導大腸癌宣導神經內分泌腫瘤捐款方式收據開立捐款徵信愛心芳名錄受補助者徵信財務報告捐款QA希望小舖加入志工假髮捐助關於假髮捐助捐髮捐助製作費假髮製作流程其他合作捐頭巾希望小站關於我們成立緣起宗旨與目標董事長的話董監事會榮譽董事大事紀年度報告十五週年特刊聯絡我們認識癌症癌症希望頻道十大癌症其他癌症癌症照護希望廚房希望圖書館我們的服務專家諮詢課程活動資源補助康復用品成長團體病友活動政策倡議與防癌宣導政策倡議防癌宣導支持我們捐款方式捐款徵信希望小舖加入志工假髮捐助捐頭巾交通方式希望小站癌症新知癌症新知友善列印│字級設定:「子宮內膜癌」9大高危險群...初經太早來、過胖要小心...【2017年10月19日/ETtoday/趙于婷】子宮頸癌是每個女性都聽過也害怕的癌症,但妳知道「子宮內膜癌」更可怕嗎?醫師指出,子宮內膜癌已晉升為女性婦科癌症第一名,初期症狀都是「異常出血」,其中過胖、糖尿病、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有家族史和飲食過油都是高危險群。

婦產科醫師蔡鋒博指出,民歌手邰肇玫在2015爆出罹患子宮內膜癌,她就是「毫無警覺」的例子,一般來說,女性只要異常出血,大多都會到婦科就醫,但當時邰肇玫以為是更年期,沒在第一時間就醫,最後檢查出子宮內膜癌時也經是第二期,治癒率大大降低。

蔡鋒博表示,記得當時邰肇玫是說自己56歲還沒停經,之後漸漸出現不規則點狀,想說應該是要到更年期了,所以沒有特別擔心是否因婦科疾病引起,但出血狀況長達4個月,出血量有時少,有時又出現血塊,還有頭暈症狀,她才緊張就醫,才發現原來是子宮內膜癌上身,因為持續出血才導致頭暈貧血。

子宮內膜癌初期症狀就是「異常出血」,和子宮頸癌、乳癌相較之下,子宮內膜癌反而更能讓人察覺,臨床上70%子宮內膜幾乎都會在第一期就發現。

但蔡鋒博表示,只要一發現異



3. 子宮內膜癌保留生育能力的治療

子宮內膜癌患者如欲保留生育能力,首先須考量是否有未能偵察出來的晚期子宮內膜癌、或同時存在其它原發性癌症,如卵巢癌或大腸癌;另外,如腫瘤細胞分化為 ...子宮內膜癌保留生育能力的治療婦產部李耀泰主任  子宮內膜癌多發生在停經後婦女,但有少數患者(5%)發生在40歲以下,且有日益增多趨勢,歸咎原因,與遺傳、肥胖、不孕症、糖尿病、及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等均會導致年輕婦女發生子宮內膜癌。

根據文獻,20-44歲患有子宮內膜癌的風險增加到7%。

治療的標準方法為全子宮切除、兩側輸卵管卵巢切除和後腹壁淋巴結摘除。

但對生育未完成的早期子宮內膜癌婦女,常希望保留生育能力,故採保守性治療便十分重要。

●病例報告  一位41歲、未生育過的肥胖婦女,身體質量指數(BMI)49,因子宮異常出血,接受了子宮內膜刮除術,病理報告為分化良好子宮內膜癌,磁振造影在子宮內膜有發現病灶,但無肌肉層侵犯或子宮外病灶,診斷為第一期a子宮內膜癌。

患者希望保有生育能力,於是每天予以口服麥格斯(megestrol)160毫克和伏糖錠(metformin)1500毫克來治療,10個月後,子宮內膜檢查正常,便建議患者盡快懷孕。

●保留生育能力風險  子宮內膜癌患者如欲保留生育能力,首先須考量是否有未能偵察出來的晚期子宮內膜癌、或同時存在其它原發性癌症,如卵巢癌或大腸癌;另外,如腫瘤細胞分化為中度時,仍有相當情度病灶轉移子宮外的風險。

在治療過程中病灶仍有繼續惡化的可能性,需事先告知患者,保守性治療不是標準治療方法,以避免醫療糾紛。

根據文獻,保守性治療以12個月為宜,如延長至2年,並不會增加緩解率。

●病患選擇  子宮內膜癌患者欲保留生育能力,須具備下列條件:  (1)經子宮內膜搔刮確認為分化良好的類子宮內膜腺癌。

  (2)腫瘤僅侷限在子宮內膜層,常使用磁振造影、電腦斷層和陰道超音波來診斷。

  (3)為生育年齡、且有意生兒育女者。

  (4)無荷爾蒙治療的禁忌者。

  (5)了解此為非標準治療,包括潛伏性癌症、復發和持續性病灶風險。

●使用藥物種類  根據文獻報告,早期子宮內膜癌的保守性治療藥物有:(1)口服黃體素:如麥格斯;(2)含黃體素子宮內避孕器;(3)子宮鏡切除病灶;(4)性腺激素釋放劑類似劑;(5)芳香族酶抑制劑;(6)伏糖錠;後二者是為輔助治療藥物,上述藥物可單獨、亦可合併使用。

同時要改變生活習慣、多運動和避免環境荷爾蒙。

根據多篇研究報告,病灶消失率為82%、復發率為25%、懷孕率為30%、活產率為20%。

至於副作用多屬輕微、可被接受。

●結論  對尚未完成生育婦女,如罹患的子宮內膜癌是為分化良好,保留子宮的治療是可行和安全的方式,主要會予以口服黃體素和伏糖錠,無論單獨或合併使用,均有不錯療效。

一旦達到緩解,便可安心懷孕,採生殖輔助技術尤佳。

生育完成後,應盡早將子宮切除,以避免復發。

郭綜合醫院關心您的健康



4. 我會不會和媽媽或阿姨一樣得到子宮內膜癌?

Lynch syndrome是一種與癌症相關的症候群,它是由於某些DNA錯配修復基因的突變所致。

此類基因突變會導致多種癌症的發展,包括大腸癌、子宮內膜癌、卵巢癌 ...top2.htmlef7.htm  長庚婦產通訊--第46期 我會不會和媽媽一樣得到子宮內膜癌簡介家族性子宮內膜癌之基因關聯林口總院婦癌科陳敏煜醫師  權威醫學期刊《薪英格蘭醫學雜誌》於2006年發表對Lynchsyndrome家族(以下簡稱HNPCC家族)而言,預防性的切除子宮及雙側卵巢可有效預防子宮內膜癌和卵巢癌!       Lynchsyndrome是一種與癌症相關的症候群,它是由於某些DNA錯配修復基因的突變所致。

此類基因突變會導致多種癌症的發展,包括大腸癌、子宮內膜癌、卵巢癌、小腸、腎及輸尿管癌症,其中,此家族成員一生中罹患子宮內膜癌的機率高達40%-60%(卵巢癌10%-12%)。

因此若能針對這個家族的成員作系列追蹤及定期篩檢,則可望能早期發現可疑的癌症而早期治療,因而大大提高存活率,並減少治療帶來的併發症。

       在該研究中,HNPCC家族成員接受預防性子宮卵巢切除術者,後來無一人得子宮內膜癌,而與此對照者,未接受預防性手術者,有高達33%(69人)的比例後來得到子宮內膜癌。

這些後來得子宮內膜癌的病人中,有28%(22人)是有MLH1基因的突變,而有37%(47人)有MSH2基因的突變。

       據統計,子宮內膜癌近年的增加率急遽上升。

這固然是因為國人飲食習慣西化,營養提升和脂肪攝取增加。

就長期趨勢而言,子宮內膜癌發生率仍呈不斷上升的現象,40歲至50歲為最主要的好發族群,婦女朋友勿忘定期篩檢。

但另一方面,隨著分子生物醫學的進步,醫學已發現許多基因突變與癌症的形成有關,如能及早偵測出可能基因之突變,就能夠有機會及早發現病灶,及時處理。

       根據醫學界的研究,子宮內膜癌之形成與某些特殊基因之突變。

有關HNPCC家族患子宮內膜癌的風險為40%。

遺傳性腫瘤常攜帶缺陷的DNA錯配修復基因,MSH2、MSH3、MSH6、MLH1、PMS1、PMS2中任何一個發生突變都可致家族遺傳性癌發生。

在同一患者,常存在複合癌,尤其以結腸癌和子宮內膜癌同時存在者最常見。

這些研究均提示遺傳因素與子宮內膜癌發生有密切關係。

       HNPCC之致病基因,全部是負責修補DNA用的。

DNA在複製過程中,偶爾會有配對失誤(mismatchederror)的現象。

此時即需加以修補。

倘若修補機器損壞,DNA就會產生結構不穩的情形。

DNA結構不穩容易引起突變,產生癌症。

       根據研究,約有5至10%的子宮內膜癌係來自遺傳,而這些家族性癌患者,罹患子宮內膜癌之平均年齡,比一般婦女提早約10年。

有鑑於此,子宮內膜癌基因檢驗」確有其必要性。

MLH1與MSH2基因皆為自體顯性遺傳,也就是在所謂家族性子宮內膜癌症候群中,一旦此基因產生突變,其家族子代中所有成員皆有5成之機會帶有此突變基因。

在這些家族中,子宮內膜癌會不斷侵襲這些家族的家屬,像母親、姊妹、女兒、袓母或姨媽等,同時,這些家族罹患大腸癌、胰腺癌、乳腺癌的比例也相對地提高。

       至於哪些是高危險群,建議必湏接受基因的檢驗呢?       近10年來,ICG-HNPCC修訂標準(AmsterdamCriteriaII)如下︰(1)至少有3名家族成員患有HNPCC相關腫瘤(結直腸癌、子宮內膜癌、小腸癌、腎盂癌或膀胱癌等)。

(2)其中1人是另外2人的一級親屬。

(3)至少連續2代受累。

(4)至少1人在50歲以前確診,腫瘤必須經病理學證實。

(5)必須排除家族性結直腸息肉病。

       但目前有關遺傳性子宮內膜癌的發病規律、臨床病理特徵以及基因改變,國內、外尚缺乏系統研究。

長庚醫院婦癌科和直腸肛門科唐瑞平教授合作對HNPCC患者進行家系調查和基因篩查,尤其是有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的年輕婦女,以及早發現子宮內膜癌患者。

       此外,部分遺傳性大腸癌個案,是由於遺傳性「甲基化」令抗癌基因「上鎖」,無法抑制癌細胞所致,透過量度細胞的「甲基化」水平,可有效預防遺傳性大腸癌。

因此建議50歲以下或懷疑自己有遺傳大腸癌



5. 乳癌、卵巢癌、子宮內膜癌、大腸癌

乳癌、卵巢癌、子宮內膜癌、大腸癌、遺傳性疾病、顯性遺傳、隱性遺傳、基因、家族性大腸瘜肉症、遺傳性非息肉大腸直腸癌、偶發性大腸直腸 ...曬太陽能改善失眠也能提振工作效率2019-02-27臨床統計,糖尿病患者大腸也容易長瘜肉2019-03-08家族有乳癌病史,近親得大腸癌的機率比較高2019-03-08臨床統計,曾罹患乳癌、卵巢癌或子宮內膜癌的女性,再得大腸癌的風險相對較高;如果家族中有女性有罹患乳癌、卵巢癌或子宮內膜癌,家族男性得大腸癌的風險也高!那ㄟ阿捏?!得乳癌、卵巢癌跟會不會得大腸癌也有關係喔!?癌症也會遺傳?對大部分的民眾而言,這簡直太跳tone,根本無從想像。

關於各種癌症間的關係,要從「遺傳性疾病」說起。

 「遺傳性疾病」,身不由己無論是遺傳性疾病或是癌症,都和基因突變有關,只是複雜程度不同。

民眾可能知道「遺傳性疾病」,例如,地中海型貧血、白化症(白子)、蠶豆症、血友病等等,但是對於癌症也被歸屬於遺傳性疾病,似乎不太容易接受,因為醫療單位大都比較強調,癌症與環境、飲食、生活習慣有很大的相關性。

一般的遺傳性疾病,很簡單,顯性遺傳,只要遺傳到一個基因,就一定會發病(隱性遺傳則需要遺傳到一對壞掉的基因),基因決定一切,與環境完全無關,患者無論是在天涯海角、是否吃香喝辣、黑人或白人、是CEO或工人,命定就是如此。

  其中一極小族群的大腸癌,稱為「家族性大腸瘜肉症」,也屬於顯性遺傳,和上述的顯性遺傳性疾病一樣,患者子女有1/2機會遺傳到,只要遺傳此缺陷的基因,一定會發病,患者的大腸直腸會產生數百甚至數千個以上的腺瘤性瘜肉(大腸癌的前身),這些瘜肉大約會在15歲或青春期過後開始出現,發病率100%。

另一種顯性大腸癌為「遺傳性非息肉大腸直腸癌」,攜帶此基因缺陷的患者,發病率約80%。

 「偶發性大腸直腸癌」,可以操之在己大家熟知的,大腸癌是由腺瘤性瘜肉慢慢演變而來。

近年來,科學家們更為「腺瘤一-腺癌順序」找到證據,即,由正常大腸直腸黏膜進展至腺瘤瘜肉、到腺癌的過程,牽涉多重基因突變、多重機轉、多重步驟,逐漸累積而成。

佔大腸癌總數80~85%的稱為「偶發性大腸直腸癌」,是因為環境、飲食習性、生活作息導致好幾個基因變壞而引起的癌症,所以子女即使有遺傳到少部分不好的基因,但如果環境、飲食等各方面控制很好,沒有累積到一定數量變壞的基因,也不會得病。

 不同癌症的遺傳關聯性好了,咀嚼完枯燥的基因與遺傳性疾病,再回到前面所說的,不同癌症之間的關聯性。

假設導致大腸癌的基因有A、B、C、D、E、F、G、H、J、K,而可能導致乳癌的基因為G、H、J、K、L、M、N、O、P、Q、R,發現了嗎?其中的G、H、J、K基因在大腸癌與乳癌之間是共享的。

現階段的研究數據更清楚顯示,與家族史關聯性高的癌症是大腸癌和乳癌,值得注意的是,乳癌、卵巢癌、子宮內膜癌、大腸癌等癌症,存在共同基因。

在公共衛生學上的統計,罹患乳癌等,再罹患大腸癌的風險也確實有明顯增高的現象。

回到前面,”如果家族中有女性有罹患乳癌、卵巢癌或子宮內膜癌,家族男性得大腸癌的風險也高!”,或者家中男性得了大腸癌,女性須留意可能得乳癌,就不需要覺得驚訝了。

 有癌症家族病史,要加強篩檢與追蹤「家族性癌症」雖然是一小族群,由於罹癌風險高,因此若家族二親等中,有2位或2位以上成員罹患大腸癌、卵巢癌、子宮內膜癌或乳癌等任何類型癌症,可以考慮做基因篩檢,或者提早至40歲開始定期接受大腸鏡篩檢與追蹤。

 ShareRelatedposts2021-02-04對抗COVID-19新冠病毒新曙光〚單寧酸〛Readmore2021-02-02專科診所3.0版Readmore2021-01-30研究指出單寧酸可以抑制新冠病毒,到底什麼是單寧酸?Readmore搜尋內容內容分類置頂影音資訊文章專欄單寧酸高血壓癌指數新冠肺炎COVID-19施打疫苗維生素D麩醯胺酸精胺酸內視鏡檢查內視鏡手術(胃鏡、大腸鏡、strettaprocedure、食道黏膜燒灼術)食道其它食道疾病(食道潰瘍、食道癌)Achalasia食道賁門遲緩不能Barrettesophagus巴瑞特氏食道胃PPI氫離子幫浦阻斷劑胃輕癱黏膜下腫瘤胃食道逆流胃部疾病與治療Ranitidine腸大腸癌腸漏症(含食物過敏原測試)潰瘍性結腸炎(含克隆氏症)大腸瘜肉腸胃不適、血便、腹瀉、腸胃炎腸胃藥物肝Fibroscan肝臟纖維掃描儀各種肝炎(A、B、C、酒肝、藥肝、脂肪肝)膽胰臟便秘代謝症候群減重糖尿病養生漫談醫療成果病患反應飲



6. 排便習慣下腹痛子宮內膜癌

有時可能會壓迫大腸,因此若排便習慣有改變,也是警訊之一。

誰是高危險群? 1. ... 子宮內膜癌是女人好發癌症的第6名,成為人數最多的婦癌。

發生率第1名的婦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我知道了天下網路書店康健好書雜誌訂閱康健雜誌訂閱每日報首頁全站搜尋全部文章影音食譜課程專題知識庫排序設定資料類型:全部文章全部文章訂戶專屬會員專屬全文開放全部內容全部內容可授權內容不可授權內容不限時間不限時間一週內一個月內六個月內一年內排序方式:依照關連性排序依照關連性排序依照時間排序約有271項結果(搜尋時間:0.026秒)符號說明:訂戶專屬會員專屬知識庫子宮內膜癌壓迫造成疼痛,像是下腹痛、性交疼痛等。

如果想預防,關鍵在於飲食,儘量避免攝取太多高熱量食物,體重過重的人必須減肥,這樣可以降低癌變的機率,有慢性病的病人也應積極控制,目前子宮內膜癌還沒有妥善痔瘡應避免熬夜、過勞,攝取高纖且營養的食物,再加上多喝水,維持良好排便習慣,即可遠離痔瘡。

,出血:排便時會有出血現象。

肛門疼痛:主要是由於肛裂或是外痔的血栓形成而造成疼痛大腸癌抽菸飲酒等。

大腸癌的早期症狀與很多腸道疾病類似,不易區分:排便習慣改變、糞便帶血、糞便有黏液、體重減輕等,建議50歲以上的族群定期進行大腸鏡篩檢,才能達到早期發現的目的。

早期治療多以手術為主,晚期則卵巢癌最普遍的症狀之一,且會隨著時間變得愈嚴重。

排便、排尿症狀:可能出現便秘或是排便習慣改變,也可能出現像是頻尿、尿急等症狀。

巧克力囊腫腔內的子宮內膜組織,跑到了子宮腔以外的地方生長,靠近子宮附近的骨盆腔、卵巢都是可能發生的地方,會造成經痛、慢性下腹痛以及不孕。

當子宮的子宮內膜組織生長在卵巢上時,會形成腫瘤狀組織,顏色就像裹住巧克力醬血便大腸癌:食慾不振、沒有刻意減肥卻體重減輕、排便習慣顯著改變(便秘,或腹瀉,甚至兩種情形交替發生)、糞便有黏液、糞便變得越來越細(甚至如同小指或鉛筆狀)、裡急後重(常覺得有便意卻排不乾淨)、貧血、肚子痛拉肚子寄生蟲感染:腹瀉合併血便、嘔吐以及發燒。

病毒感染:腹瀉合併感冒症狀(發燒、咳嗽以及流鼻水等)。

大腸癌:腹瀉合併血便、體重減輕、貧血、排便習慣改變等。

大腸激躁症:腹瀉以及便秘腸阻塞肺部擴張,咳嗽時應小心傷口不要晃動。

術後若有排便習慣改變應通知醫護人員。

出院後應養成好的飲食習慣,均衡營養,並規律運動。

病人也應該建立規律的排便習慣。

腸阻塞就醫血尿引起血尿的原因有哪些?發炎:膀胱的血管密集,當遭受細菌感染、發炎,膀胱黏膜的微血管遭破壞,就會出現血尿,輕則擦拭時有血絲,嚴重者會有大量鮮紅的血液隨尿液排出,常合併頻尿、下腹痛;腎臟炎也會子宮外孕壓迫,進而開始出現下腹痛、解尿疼痛等症狀,而當輸卵管因為子宮外孕破裂,且大量出血時,病人就會出現大量陰道出血、突發性腹部劇痛等嚴重症狀,此時應盡快送醫治療。

子宮外孕併發症輸卵管破裂:輸卵管更多知識庫內容【抗癌調養懶人包】「卵巢癌」擠進癌症死因第十名因早期難發現有時可能會壓迫大腸,因此若排便習慣有改變,也是警訊之一。

誰是高危險群?1.有家族史2.40歲以上3.不曾懷孕或因不孕症使用過人工生殖藥物要如何早期影音【康健癌症趨勢論壇】婦科癌症年輕化,須留意徵兆及早治療七大對策,教你遠離香氣威脅更多影音除了食道癌之外,還有5種安靜的癌,這些常見警訊不可輕忽尤其是過去並無這些症狀,就應儘速就醫。

長庚醫院婦癌研究中心負責人賴瓊慧也提醒,腫瘤有時可能會壓迫大腸,因此若排便習慣有改變,也是警訊之一。

別輕忽月經週期不規則,當心子宮內膜癌除了肺癌,這4種安靜的癌也要防隨著年齡增加,癌變的機率也會提升。

月經週期不規則,當心子宮內膜癌近年子宮內膜癌發生率上升,相較於卵巢癌的靜悄悄,子宮內膜癌90%會出現異常出血的警訊。

賴瓊慧提醒,如有經血變多月經週期亂,當心子宮內膜癌子宮頸癌可以靠抹片檢查早期發現,但子宮內膜癌目前還缺乏早期篩檢的工具。

子宮內膜癌分期與存活率一張圖看懂更新日期:2019/10/7一名婦人日前因子宮內膜癌復發轉移而至北醫動手術,卻遭動刀醫生誤切除胰臟,全案已進入調查;然而「子宮內膜癌」是什麼?治療後為何會再度復發?(社群中心



7. 子宮內膜癌的預防和早期診斷

那些人是有癌症傾向呢?一定要問家族裡包括爸爸和媽媽兩邊,有沒有人有子宮內膜癌、大腸癌或是卵巢癌,尤其是還 ...首頁預約掛號交通指引網站導覽 頭頸癌團隊 乳癌團隊 肺癌團隊 婦癌團隊 團隊介紹 醫師介紹 服務項目 衛教專區 肝腸胃道癌團隊 大腸直腸癌團隊 泌尿道癌團隊 血液腫瘤團隊首頁>醫療團隊>婦癌團隊>衛教專區 子宮內膜癌的預防和早期診斷2013.04.22  【婦產科主任王文中】  大家都已經知道子宮頸癌是受到人類乳突病毒的感染而產生,再經過一段癌前病變的期間,才會轉變成子宮頸癌。

因此除了子宮頸抹片的大力推行,還可以檢測有沒有被人類乳突病毒感染,來知道那些人是比較容易得到子宮頸的細胞病變,再利用陰道鏡和切片得以早期診斷,早期處理。

甚至已經有子宮頸癌的疫苗可以防止人類乳突病毒的感染,從根本阻止子宮頸癌的產生。

  相反的,一個不被注意的癌症卻慢慢的增加,這就是子宮內膜癌。

子宮內膜癌跟子宮頸癌不一樣,這個癌症跟感染比較無關,反而跟遺傳與體質有關連。

目前認為子宮內膜癌是因為長期的女性荷爾蒙刺激,而沒有相拮抗的黃體素讓內膜萎縮,而導致癌化的現象。

其中最重要的女性荷爾蒙來源就是脂肪細胞,所以肥胖就算一個很重要的危險因子。

只要BMI大於30以上,得到子宮內膜癌的機會會高出24%,愈重機會就會愈高,BMI大於50%以上更高出百分之70%。

所以減肥是很重要的,不管是飲食控制,運動,甚至是減肥手術都可以考慮,但其實減肥是相當辛苦,而且還不容易成功,那就得等到癌症自己找上門,沒有其他辦法可以做的嗎?  其實規律的內膜剝落就可以減少子宮內膜癌的發生機會,最簡單的就是口服避孕藥了。

雖然避孕藥除了可以避孕以外,還有很多非避孕的好處,包括可以讓月經正常,月經量減少,經前症候群減輕,但是最重要的是還可以預防癌症的產生,尤其是子宮內膜癌和卵巢癌。

特別是子宮內膜癌的部分,長期使用避孕藥可以降低80%子宮內膜癌的機會。

那避孕藥這麼好,沒有什麼副作用嗎?新型的避孕藥已經有很多型態,包括每天口服的、一個月一次放在陰道內,還有直接裝到子宮內維持5到7年的藥物釋放,都可以抑制子宮內膜癌的形成。

雖然每一廠牌的副作用都不一樣,但總可以找到可以接受的。

  另外一個會導致子宮內膜癌的因素是非典型的子宮內膜增生,因為非典型的子宮內膜增生會進展成癌症,甚至有百分之四十會跟癌症同時存在。

而怎麼知道有子宮內膜增生呢?這部分的檢查比較困難,因為例行性的子宮頸抹片檢查並無法發現,超音波也只能看出內膜較厚,而無法確定是那一種形態的病變,唯一檢查的方式是進行子宮內膜的切片,當然切片可以直接取樣,也可以在子宮鏡底下採樣或在麻醉底下刮出組織來化驗。

  那什麼時候需要做這個檢查呢?超過四十五歲以上的出血就要考慮採樣化驗,不可以當成更年期月經原來就會亂,否則會錯失早期診斷的機會。

四十五歲以下若是有肥胖、多囊性卵巢症候群、長期接受單獨女性荷爾蒙的刺激、或是家族有多發性癌症,也要在出血時取內膜的組織來化驗評估才不會漏掉。

如果有發現任何癌前病變,除非無法手術或是還要懷孕,才採用藥物治療,否則都該將子宮和子宮頸一起切除。

  那如果無法手術,或是還想懷孕的怎麼辦呢?定期的黃體素補充,對於癌前的病變,甚至低度惡性的早期癌症都有可能控制不要惡化,甚至可以治癒。

但是一定要認真服藥,定期檢查。

也就是在治療期間,每三到六個月就要檢查內膜,確定沒有更加惡化,才能繼續使用藥物治療,直到連續三次檢查正常才能停止治療,但是每年定期的追蹤還是不能少。

  另外還有一群比較容易得子宮內膜癌的人是有家族癌症傾向的人。

那些人是有癌症傾向呢?一定要問家族裡包括爸爸和媽媽兩邊,有沒有人有子宮內膜癌、大腸癌或是卵巢癌,尤其是還不到五十歲就發病的,就要早點去做基因檢測,確定自己是否帶有DNA修補基因的缺陷。

若不幸是帶原者,那在任何不正常子宮出血的時候就應該立即施行子宮內膜切片,甚至要考慮預防性的子宮摘除,因為得到子宮內膜癌的機率可以高到百分之六十。

  在平常有沒有什麼檢查可以在還沒有症狀之前就檢查出子宮內膜癌,甚至是癌前病變呢?目前還沒有適當的腫瘤指標可以幫我們警覺到有可能有問題,如果已經是比較晚期的子宮內膜癌,ca125會升高,但通常此時都有很明顯的異常出血,在早期診斷上,這些指標就沒有什麼幫助。

陰道超音波在停經後的婦女,可以排除一些很不可能得癌的



8. 曾經罹患子宮內膜癌最近又得了大腸癌是不是基因問題?-財團 ...

答:家族性非瘜肉大腸直腸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 HNPCC)約佔所有大腸直腸癌發生率的1-5%。

HNPCC與絕大多數“偶.台灣癌症防治網  關於我們簡介工作成績感謝與願景聯絡支持研究講座場次篩檢場次贊助捐款醫療顧問公開資訊捐助章程董事及監察人名單工作計畫及經費預算工作報告勸募公告財務查核報告監察報告書接受補助、捐贈名單清冊及支付獎助、捐贈名單清冊徵信錄出版刊物訂購刊物服務項目癌症新探衛教手冊歡迎投稿轉載申請其他圖書借閱繪畫藝廊攝影藝廊活動剪影資源分享相關連結近期活動專款、義乳及胸衣補助New搜尋健康新聞內容分類文獻導讀疑問醫答護理專欄衛教專欄醫療文獻癌症新知醫病討論臨床試驗癌症分類胃癌乳癌肺癌淋巴瘤子宮頸癌腎臟癌白血病肝癌口腔癌卵巢癌大腸癌食道癌攝護腺癌幹細胞移植膀胱癌胰臟癌甲狀腺癌頭頸癌骨髓瘤皮膚癌肉瘤鼻咽癌生殖細胞癌喉癌曾經罹患子宮內膜癌最近又得了大腸癌是不是基因問題?你喜歡這篇文章嗎?馬上按讚加入我們的粉絲團!台北榮總血液腫瘤科王緯書醫師問:我今年47歲,43歲時得到子宮內膜癌,最近醫師又告訴我得了大腸癌,而且懷疑可能是基因問題。

所以我想做個HNPCC的篩檢,或許對我個人的後續治療和家人會有幫助。

1答:家族性非瘜肉大腸直腸癌(HereditaryNon-PolyposisColorectalCancer;HNPCC)約佔所有大腸直腸癌發生率的1-5%。

HNPCC與絕大多數“偶發性”(Sporadic)大腸直腸癌的不同點,在於病患大多在年輕時就發病,而且有家族遺傳性,其餘大腸內的病灶常為多發性(即可能同時出現多個病灶),而且常合併有大腸以外的腫瘤(即第二種癌症)。

HNPCC的發生被認為和DNA校對基因(mismatchrepairgene;MMR)的突變有關,帶有這類突變基因的人一生中發生癌症的機會高達80%。

根據國民健康局「大腸直腸癌篩檢」建議,有HNPCC家族史的成員,係屬於罹患大腸直腸癌“高度危險性”的族群,必須於21歲時做大腸以及遺傳測試。

當遺傳測試結果為陽性,或未接受遺傳測試的個人,在40歲以下每2年需做大腸鏡檢查,直到40歲以後則改為每年做一次大腸鏡檢查。

由於大腸直腸癌係屬於早期發現極有機會可以完全根治的癌症,因此對於罹患大腸直腸癌高度危險群的族群,例如發炎性腸道病變(IBD)、家族性腺性瘜肉症(FAP)以及HNPCC的患者均必須定期接受篩檢,以期早日發現腫瘤。

如有進一步問題或篩檢之需要,請洽台北榮民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

在Line分享在Facebook分享回首頁近期更新喝酒會增加多少美國癌症的風險口腔裡的細菌與癌症的風險有關癌細胞會冬眠來逃避化療化學治療男性每天喝咖啡可以減少攝護腺癌發生風險中年人每天運動10分鐘可預防老年失智症地中海飲食可減少早期攝護腺癌惡化風險小於50歲的食道癌病患越來越多癌症病患延遲治療會增加死亡的風險新的證據顯示他汀類藥物能減少一些癌症復發及死亡率使用PARP抑制劑治療可能增加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症和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風險財團法人台灣癌症臨床研究發展基金會地址:臺北市石牌路二段95號2樓之3|Mail:[email protected]|TEL:02-2827-1203|FAX:02-2827-1206關於本站著作權聲明隱私權聲明相關服務電話諮詢來信諮詢電子報訂閱RSS關於我們簡介捐助章程董事及監察人名單工作成績感謝與願景聯絡徵信錄篩檢場次贊助捐款贊助捐款勸募公告勸募公告財務報表財務查核報告醫療相關醫療顧問文獻導讀文章分類疑問醫答護理專欄衛教專欄醫療文獻癌症新知醫藥新聞醫病討論臨床試驗出版刊物訂購刊物服務項目癌症新探衛教手冊歡迎投稿轉載申請線上藝廊繪畫藝廊攝影藝廊其他活動剪影資源分享相關連結管理管理後台流量統計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