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大腸直腸癌及病因-大腸直腸外科-三軍總醫院 | 子宮 內 膜 癌 大腸癌

... 患者常在40多歲就發生大腸直腸癌,常合併其他處的癌症,如子宮內膜癌、胃癌、卵巢癌、泌尿系統或肝癌等。

,,,,,,,,95%,,的大腸直腸癌為腺癌,是由良性的腺瘤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網路掛號看診進度門診時刻醫師介紹:::大腸直腸外科歷史沿革簡介門診時刻表醫療團隊醫療衛教我們的服務醫學剪報醫療諮詢教學專區:::首頁 /大腸直腸外科 /醫學剪報認識大腸直腸癌及病因                                                  CRS 張玉樺 / 陳昭仰根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 2013年癌症登記報告,大腸直腸癌的發生率是所有癌症的第一名,當年共有15,140位,平均每天有41人罹患大腸直腸癌。

大腸直腸癌為十大癌症死因的第三名,平均每天有19人因大腸癌喪命。

大腸直腸癌的發生年齡在40歲後開始上升,最高峰在60至65歲之間。

影響大腸直腸癌形成的因素包含環境和基因,常見的高危險因子包含:1.飲食與生活習慣;攝取高脂肪、低纖維食物,抽菸及喝酒。

2.家族史;大腸直腸癌患者的一等親家屬有2~4倍罹患大腸直腸癌的機會。

3.有大腸發炎性疾病史:有克隆氏症及潰瘍性大腸炎的病人,患病時間愈長,得到大腸直腸癌的機會也比較高。

4.遺傳性大腸直腸癌症候群(HereditaryCRCsyndromes):大腸直腸癌患者中約有5%是基因上有缺陷者,如「家族性息肉症候群」(Familialadenomatouspolyposis(FAP)),是一種顯性遺傳疾病,患者在年輕時大腸內就有許多瘜肉形成,若不處理這些瘜肉,有較高機會在40歲左右轉變為大腸直腸癌。

另外「遺傳性非息肉性大腸癌」(Lynchsyndromeorhereditarynon-polyposiscolorectalcancer(HNPCC)) ,也是一種顯性遺傳疾病,患者常在40多歲就發生大腸直腸癌,常合併其他處的癌症,如子宮內膜癌、胃癌、卵巢癌、泌尿系統或肝癌等。

       95%的大腸直腸癌為腺癌,是由良性的腺瘤性瘜肉轉變,正常之腸細胞增生成腺瘤性瘜肉約需十年時間,再由腺瘤性瘜肉轉變成惡性約需五年的時間。

大腸直腸癌的分期主要看癌細胞侵犯大腸的深度、有無淋巴結侵犯,及有無遠端轉移。

有淋巴結侵犯為第三期,有轉移則為第四期。

大腸直腸癌有可能會侵犯到腸週邊的器官,包含膀胱、子宮、前列腺、小腸等。

也有可能經由淋巴結及血行轉移,常見轉移至肝、肺、骨、腦、卵巢,極少數會轉移至腎上腺和腎臟。

 大腸直腸癌細胞也可能脫落在腹膜和骨盆腔形成結節。

約有20%的大腸直腸癌病人在診斷時已有轉移。

早期診斷的大腸直腸癌存活率高,依台灣癌症登記資料庫2008至2012年的統計資料,第一期的大腸直腸癌病人五年存活率可高達80~90%以上,第二期約為70%,第三期約為60%,而第四期的病人五年存活率則約為10%。

                                                                                     (出自2016-10三總醫訊)語音服務回前頁至頂端瀏覽人次:956更新時間:2021/2/9上午09:59:32網路掛號看診進度門診時刻醫師介紹門診服務門診服務轉診服務病症查詢醫師停代診早期療育就診流程圖掛號說明就診說明費用說明交通資訊預立醫療照護諮商預約慢箋領藥急診服務急診服務急診即時訊息看診說明收費說明交通資訊救護車說明住院服務住院服務病人候床入院暨出院須知病床收費標準住院費用優免一覽表住院病人伙食費計價標準全院病床動態病人自費特材一覽表住院說明住院費用說明出院準備護理人員護病比住院溫馨小叮嚀住院用電安全宣導健康檢查健康檢查健康管理中心醫學影像中心正子造影中心收起認識三總院長介紹院長的話歷任院長三總簡介院區導覽大事紀要榮譽事蹟無菸醫院宗旨願景目標分院介紹松山分院北投分院澎湖分院基隆分院汀州院區台北門診中心單位介紹外科部內科部小兒及婦產部其他專科行政部門衛教資訊衛教資訊藥品資訊常見問答人才招募轉診院所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