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頸腺體癌延伸文章資訊,搜尋引擎最佳文章推薦

1. 子宮體癌

子宮內膜癌雖好發於停經後的女性,平均年齡約為54歲,但根據調查似乎有年輕化的趨勢,5%發生在小於40歲族群,已超越卵巢癌和子宮頸癌成為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汐止國泰新竹國泰內湖國泰診所霖園集團網站導覽LanguageEnglish日本語简体中文搜尋按鈕搜尋:::首頁 Menu ▾子宮體癌上一頁首頁民眾服務癌症防治癌症簡介子宮體癌返回癌症防治返回癌症簡介子宮體癌婦癌中心何志明主任 簡介子宮體癌在歐美是婦癌的首位。

台灣由於飲食逐漸西化,發生率有逐漸增加的趨勢;根據衛生署最新統計報告,台灣每年已超過1700例新增的子宮體癌患者。

子宮內膜癌雖好發於停經後的女性,平均年齡約為54歲,但根據調查似乎有年輕化的趨勢,5%發生在小於40歲族群,已超越卵巢癌和子宮頸癌成為婦科癌症的首位。

值得注意的是:罹患子宮體癌的病人也常伴隨有糖尿病及高血壓。

子宮體癌細分為子宮內膜癌和惡性子宮肉瘤。

超過九成的子宮體癌都屬於子宮內膜癌。

子宮內膜癌又分為第一型和第二型。

第一型通常發生在較年輕女性,與肥胖和雌激素過度刺激有關,第二型通常發生在較年長女性,與基因缺陷有關。

 流行病學雌激素(動情激素)過度的刺激是導致子宮內膜癌最基本的因素。

肥胖是子宮內膜癌的危險因子、從未生育過、較晚停經、長期單獨服用雌激素的婦女,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患者都較易得子宮內膜癌。

 臨床症狀停經前、後不正常的出血是子宮內膜癌最常見的症狀,百分之九十的病人表現出子宮不正常出血的症狀。

只有不到百分之五的病人沒有症狀。

由於百分之七十五的病人是在五十歲之後發生,,當已停經一段時間後再發生的出血需要特別注意。

此外像是久治不癒的陰道不正常血絲狀分泌物、子宮積膿、貧血等也都是子宮內膜癌可能的臨床表現。

 子宮內膜癌篩檢篩檢對象:同時合併有子宮內膜癌、乳癌、腸癌及卵巢癌家族史的婦女、大腸直腸癌史、接受停經後單獨雌激素荷爾蒙治療者、使用tamoxifen的乳癌婦女、肥胖的停經後婦女、停經較晚的婦女、停經前有明顯的不排卵週期(如多囊性卵巢)、功能性卵巢疾病者。

篩檢方法:陰道超音波以或子宮內膜切片。

 診斷方法醫師診斷子宮內膜癌的方法是:事先先做一個詳細的骨盆檢查,確定問題所在後再做子宮內膜切片,取一些子宮內膜組織在顯微鏡下查看;當確定為子宮內膜癌時,就必須安排一系列檢查,如胸部X光、電腦斷層掃描、超音波等以確定癌細胞是否轉移。

 病理組織分類子宮內膜癌的病理組織分類為:子宮內膜狀癌(endometrioidcarcinoma)漿細胞癌(serouscarcinoma)黏液腺癌(mucinouscarcinoma)亮細胞癌(clearcellcarcinoma)透明細胞癌(glassycellcarcinoma)混合性惡性米勒式腫瘤(MMMT)…等。

 常見轉移部位有時癌細胞會穿透子宮壁到附近的組織﹐例如子宮旁組織、膀胱、直腸,也可能隨著淋巴轉移到陰道、輸卵管、卵巢、骨盆腔或遠處的肺部、肝臟、或腦部。

 分期I期:內膜癌侵襲只限於子宮體。

Ia:局限於子宮內膜或侵入子宮肌層,但不超過1/2Ib:侵入子宮肌層,而且超過1/2II期:侵襲子宮體及子宮頸間質,但未穿越子宮體。

II侵入子宮頸的間質III期:已穿出子宮體,但未超越骨盆腔。

IIIa侵入漿液層或附屬器IIIb轉移至陰道IIIc1轉移至骨盆腔淋巴結IIIc2轉移至主動脈旁淋巴結IV期:侵犯已越過骨盆腔或到膀胱、直腸之粘膜IVa侵入膀胱或腸道內膜IVb遠處轉移,包括腹腔內以及腹股溝淋巴結的轉移 治療子宮內膜癌的治療是以手術的方式為主,手術的方式可選擇傳統開腹手術、腹腔鏡手術或達文西手術。

手術的部分必須包含子宮及兩側輸卵管與卵巢切除、骨盆腔體液的細胞學檢查,另外必須視疾病的程度摘取骨盆淋巴結、主動脈旁淋巴結、與部分的腹網膜,手術不僅具有治療疾病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它可提供癌症的手術分期,用於後續治療計畫的擬定與預後的評估,有些患者若因本身的年齡太大或有嚴重的內科疾病而不適合接受手術治療的話,可以改用放射線治療的方式。

子宮內膜癌擴散轉移的途徑是經由血液及淋巴兩種途徑,因此要靠完整的手術分期來查看腹腔內是否有癌細胞、其他器官是否受到轉移、骨盆腔及主動脈旁淋巴是否受到侵犯。

 預後百分之七十五到八十的病人被診斷出子宮內膜癌時,癌細胞仍侷限於子宮內,五年存活率高達百分之八十至九十。



2. 子宮頸腺癌長超快抹片逾三年未做恐錯失治癒良機

因子宮頸抹片篩檢普及,子宮頸癌已退居十大癌症第十名,快掉出榜外。

但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統計有82%女性曾經做過一次抹片檢...親愛的網友: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IE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新聞網願景工程橘世代有設計售票網有行旅我的新聞udn/元氣網/癌症/卵巢.子宮子宮頸腺癌長超快抹片逾三年未做恐錯失治癒良機分享分享留言列印A-A+2020-01-1312:37聯合報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因子宮頸抹片篩檢普及,子宮頸癌已退居十大癌症第十名,快掉出榜外。

但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統計有82%女性曾經做過一次抹片檢查,卻只有50.5%女性有定期檢查。

醫師提醒,子宮頸癌中以腺癌生長速度最快,如果三年內一次篩檢都不做,恐錯過早期治癒的機會,不但存活率從九成掉到三成,子宮也可能無法保留,建議30歲以上女性務必最少每三年做一次抹片檢查。

國健署癌症防治組組長林莉茹表示,1995年提供30歲以上婦女免費子宮頸抹片篩檢以來,至今有高達82%女性曾經篩檢一次,每年約有218萬婦女接受篩檢。

然而,有遵照建議,每三年至少篩檢一次者,只有50.5%,常見的原因包括自覺健康、太忙、已停經或少有性行為。

林莉茹提醒,子宮頸癌大多是因為持續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PV)所致,就算是已經停經、很少或很久未有性行為的女性,仍然有可能罹癌,不能輕忽。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曾志仁醫師表示,子宮頸癌有80%屬於鱗狀上皮細胞癌,主要與HPV16型病毒相關,另有15%屬於腺癌,與HPV18型病毒相關。

腺癌是子宮頸癌中生長速度最快的,如果婦女一次輕忽,未於三年內篩檢,腺癌就可能從癌前病變迅速生長到子宮頸癌第二、第三期,存活率掉到三、四成,腫瘤若大於兩公分,手術切除也無法保留子宮。

國健署分析2016年子宮頸抹片檢查及癌症登記資料發現,子宮頸抹片檢查可發現97.3%子宮頸癌前病變、0至1期子宮頸癌,曾志仁表示,此時介入治療,五年存活率高達94%,腫瘤若小於兩公分也不需切除子宮。

曾志仁呼籲女性務必每兩三年就要做一次抹片檢查,把握治療先機。

子宮頸癌子宮頸抹片檢查HPV人類乳突病毒延伸閱讀【免費參加】「那些癌症教會我的事-Cancer」粉絲團公益活動腹痛以為消化不良卵巢癌逾5成確診時已為晚期HPV可能引發6癌1病!醫師建議:男女一起打疫苗是預防趨勢熟女腹漲便秘糞細如筷竟是卵巢癌末期新冠特效藥將問世?這國宣稱可完全消滅病毒且無副作用性愛跟香菸一樣危險?WHO:癌症死亡人數20%起因於性交流「痛痛女孩」民團籲本土研究國健署:明年中有結果同類文章預防子宮頸癌接種疫苗保護力有10年消除子宮頸癌婦癌專家:讓小男生也接種公費HPV疫熟女腹漲便秘糞細如筷竟是卵巢癌末期性愛跟香菸一樣危險?WHO:癌症死亡人數20%起因於性交流孕期青梅竹馬老公偷吃8年後罹子宮頸癌的她最後悔這事卵巢癌易復發標靶藥物助延緩子宮內膜癌移轉肺部54歲女接受單孔胸腔鏡肺葉切除術自然孔腹腔鏡手術興起醫:縮短住院但得自費85歲阿嬤肚子圓鼓鼓手術取出2.5公斤水瘤中年發福、小腹變大不以為意?當心「沉默殺手」找上門卵巢癌子宮頸癌新藥首納給付婦產醫:不滿意但可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得上婦科診療台這五件事最好避免!女星發現子宮頸病變醫:非罹癌籲女性可做抹片等檢測三防線防子宮頸癌國健署籲女性勿因疫情而忽略定檢初期症狀與腸胃道疾病超像!40歲以上女性要慎防「無聲癌」別小看分泌物!沉默婦癌初期5情況最易被忽略不只更年期後易得卵巢癌醫師提醒6大危險族群要注意卵巢癌、子宮頸癌末期存活率低健保首次給付標靶藥兩鐵挑戰、懷孕罹癌生孩子她們用生命重新定義:癌症是生命特別的禮物子宮頸癌早期症狀易混淆妳檢查了嗎?卵巢癌腹腔鏡手術人數前10名醫院中國附醫/免疫治療搭化療卵巢癌病患反應良好和信治癌中心/婦癌團隊分工精細院長參與卵巢癌案例討論林口長庚/婦癌科醫師執刀卵巢癌溫熱化療見成效台大醫院/卵巢癌晚期患者多團隊手術經驗豐富可能同時罹患乳癌、卵巢癌醫師提醒要注意這項變化拉長卵巢癌病情穩定期標靶新藥可提高5年存活率個人化的治療非常重要國內卵巢癌5年存活率達4成卵巢腫瘤組織易破開腹手術為主流、微創僅少數適用卵巢癌患者該怎麼選醫師?可優先考慮婦癌專科醫師看更多猜你喜歡每天喝幾杯咖啡可能會降前列腺癌風險?研究揭密男子四肢無力食慾差、發燒就醫正子造影揪出腫瘤源頭美女醫師提醒:口腔潰瘍2周內可癒合菸檳榔小心口腔癌癌症、帕金森氏症,很多是吃出來的!腸胃科名醫提醒:8惡習是禍首坂本龍一公開確診直腸癌研究證實這樣吃減少罹癌風險抗SARS醫因肝癌逝世15年女兒撰書憶父籲全民



3. 宮頸腺癌

(2)組織形態:腺體結構形態異常,表現為:. ①細胞向外出芽形成子腺體,浸潤間質,周圍有淋巴細胞浸潤和(或)纖維細胞增生。

② ...宮頸腺癌跳轉到:導航,搜索A+醫學百科>>腫瘤>>宮頸腺癌宮頸腺癌來自宮頸管並浸潤宮頸管壁,宮頸腺癌較鱗癌少見,以往報導宮頸腺癌占宮頸鱗癌的15%~20%。

目錄1宮頸腺癌的病因2宮頸腺癌的症状3宮頸腺癌的診斷3.1宮頸腺癌的檢查化驗3.2宮頸腺癌的鑒別診斷4宮頸腺癌的併發症5宮頸腺癌的預防和治療方法5.1宮頸腺癌的西醫治療6宮頸腺癌的護理7宮頸腺癌吃什麼好?8參看宮頸腺癌的病因(一)發病原因宮頸腺癌的病因尚不清楚,有關發病因素有人認為有與宮頸鱗癌相似的特點,如早年性交、性生活紊亂、多個性伴侶,也有與子宮內膜癌相似的特點,不孕、少孕者、肥胖、高血壓及糖尿病比率明顯高於宮頸鱗癌。

也有學者認為宮頸腺癌的發病因素與宮頸鱗癌不同,認為腺癌的發生與性生活及分娩無多大關係,而可能與內分泌紊亂及服用外源性激素有關。

宮頸腺癌多發生在更年期,與此期體內激素常發生紊亂有關。

在應用孕激素類藥物及妊娠婦女的宮頸中可見到微腺型腺體增生(microg-landularhyperplasis),這是由於孕激素刺激宮頸內膜柱形細胞下儲備細胞增生並向腺體方向分化,說明腺體增生與孕激素有關。

Qizilbash、Gallup等認為若服高劑量孕酮製劑10年或10年以上,發生宮頸癌的危險性增高。

Gallup報導35例宮頸腺癌中28例曾接受過性激素製劑,其中3例曾用雌、孕激素聯合治療。

有學者還注意到宮頸腺癌與長期服用避孕藥間的相互關係。

Ireland報導73例宮頸腺癌患者中有8例曾服用避孕藥,Gallup報導35例宮頸腺癌患者中有5例曾服用避孕藥1~8年。

因多數材料中病例數較少,故避孕藥與宮頸腺癌的因果關係尚難定論,但值得引起關注。

生物學研究表明,宮頸癌的發生與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密切相關。

在宮頸鱗癌與腺癌組織中均可檢測到HPVDNA,與宮頸癌有關的HPV以16,18和31型為主,但在宮頸鱗癌與腺癌中HPV型別比例卻不相同。

宮頸鱗癌中以HPV16型為主,HPV18僅佔HPV陽性腫瘤的5%~17%,而在宮頸腺癌中以HPV18為主,所佔比例高達34%~50%,提示HPV16,18尤其是HPV18在宮頸腺癌發病中可能起著重要作用。

(二)發病機制宮頸腺癌多數起源於宮頸管內膜,最常見的為頸管內膜型,它可向子宮內膜方向分化,形成子宮內膜樣癌和透明細胞癌,亦可向輸卵管上皮方向分化,形成漿液乳頭狀腺癌。

另一部分則為中腎殘跡起源的中腎腺癌。

腺鱗癌則起源於宮頸柱狀上皮下的儲備細胞,同時向腺癌和鱗癌兩個方向分化,但兩者比例不一,分化程度也可不同,故腺鱗癌在形態上有多種類型。

1.癌前病變宮頸上皮內瘤變(CIN)是宮頸鱗癌的癌前期病變,但對宮頸腺癌來說有無癌前期病變尚有爭論。

(1)宮頸內膜腺體不典型增生:常見於較年輕的婦女,多發生於宮頸移行帶區,呈單病灶存在或為多灶性。

腺上皮不典型增生形態除核異型外,核的位置異常,還可見到腺體輪廓異常。

腺上皮不典型增生與癌變的劃分較困難,總體考慮其生物學行為甚為重要。

此外,宮頸內膜腺體不典型增生可與宮頸原位腺癌及浸潤癌並存,故其診斷以宮頸錐切標本較好。

(2)宮頸原位腺癌:宮頸原位腺癌(adenocarcinomainsitu,AIS)是指局限於頸管黏膜表面及其以下腺體內的上皮腫瘤,於1953年被確定為一個獨特的病種,目前此概念已被廣泛接受。

宮頸原位腺癌多從轉化帶開始,可同時累及宮頸內膜表面腺上皮及深部腺體,可呈多灶性,其病理特點為不典型程度加重,核漿比例大,核異性大,核參差不齊,極性紊亂,但基底膜完整。

腺體輪廓正常或異常,如內折、外突和呈角狀,也可向腔內呈乳頭狀突起,但無繁雜分支或實質增生團,癌變腺體深度不超過周圍正常腺體的深度,從表面腺上皮層開始不超過4mm為限,間質無浸潤也無壞死。

2.微浸潤腺癌(1)大體形態:宮頸表面可光滑,或呈糜爛、息肉、乳頭狀。

多數病例其病變累及宮頸1/2以上。

(2)組織形態:腺體結構形態異常,表現為:①細胞向外出芽形成子腺體,浸潤間質,周圍有淋巴細胞浸潤和(或)纖維細胞增生。

②腺體成堆增生形成背靠背現象,其中間質極少,癌變腺體中常混雜有正常腺體,有時互相融合成



4. 子宮內膜腺癌抹片難發現,高危險群需定期檢查

子宮內膜癌(carcinoma of endometrium)又稱子宮體癌,是指子宮內膜發生的癌症,絕大多數為腺癌。

為女性生殖道常見三大惡性腫瘤之一,發 ...子宮內膜腺癌抹片難發現,高危險群需定期檢查On19月,2018國內子宮頸抹片檢查普及、已大大降低子宮頸癌的發生及死亡率,但是對於子宮內膜癌的篩檢效果較差,主要是因為以傳統抹檢方式採集到的內膜細胞,數目少,且內膜細胞由子宮內掉落至陰道後,已經變性退化,判讀上較為困難。

子宮內膜癌(carcinomaofendometrium)又稱子宮體癌,是指子宮內膜發生的癌症,絕大多數為腺癌。

為女性生殖道常見三大惡性腫瘤之一,發年齡為58~61歲,近年發病率有上升趨勢。

據統計子宮內膜腺癌歐美先進國家有較高發生率,但近年來國人飲食西化,婦女發生率有增高趨勢,子宮內膜腺癌的發生與人口老化,社會變遷、動情激素的濫用有關,目前國內對內膜腺癌較缺乏全面性篩檢政策,因此婦女如有不正常出血,且內膜肥厚等現象時,應立刻由婦科專科醫師做進一步診治。

家族有癌症病史、長期服用荷爾蒙製劑、肥胖、糖尿病、高血壓等高危險群女性需多加提防,建議35歲以上高危險的婦女每年應定期做子宮內膜檢查。

子宮內膜細胞可在月經第六天至第十天中發現,呈球狀團,停經後婦女若在抹片檢查中發現內膜細胞,即使細胞型態正常,也需進一步探討其出現原因。

一般而言,抹片中如發現內膜細胞原因如下:●服用荷爾蒙●使用子宮內避孕器●子宮內膜增生●子宮內膜癌若是高危險群女性或檢查疑似有腺樣細胞病變者,可進一步做子宮內膜刮搔術,直接取樣,以便進一步判讀。

據統計停經期後延的婦女發生內膜癌的危險性增加4倍。

內膜癌患者停經年齡比一般婦女平均晚6年。

婦女如停經過晚或停經後異常出血都要提高警覺,應提早就醫檢查,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掌握治療黃金時機。

作者資料姓名:杜憶萍職稱:普生/居禮醫事檢驗所醫檢主任 Sharethepost"子宮內膜腺癌抹片難發現,高危險群需定期檢查"FacebookTwitterGoogle+目錄近期文章罹癌年齡層下降區分癌症早期徵兆防癌行動趁年輕102月,2020循環腫瘤細胞檢測新技術202月,2019完整的肝臟檢查項目可減少延誤病情而不知覺151月,2019善用癌症篩檢小兵立大功31月,2019善用乳癌檢查,姊姊妹妹大家一起來1912月,2018檢驗新知普生獲工業局科技事業核准函依規劃時程啟動公司IPO計畫Scroll



5. 子宮頸抹片

在鱗狀上皮與圓柱狀上皮之間的接合部常有一小段的細胞過渡變化,稱為子宮頸化生現象(metaplasia),化生細胞它可分為成熟化生細胞及不成熟化生細胞兩種:.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