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 橈骨 頭 半脫位延伸文章資訊,搜尋引擎最佳文章推薦

1. 橈骨小頭半脫位: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當肘關節伸直,前臂旋前位忽然受到縱向牽拉時容易引起橈骨小頭半脫位,有時幼兒翻身時上臂被壓在軀幹下導致受傷引起脫位。

常見的是大人領小兒上臺階、牽拉胳膊時出現。

疾病百科疫情謠言兩性健康最新文章專家問答急救常识搜索首頁疾病百科橈骨小頭半脫位: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橈骨小頭半脫位: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By醫學網·2020-01-0200:001671年由Fournier首先描述。

橈骨小頭半脫位又稱達拉肘,是嬰幼兒常見的肘部損傷之一。

發病年齡1~4歲,其中2~3歲發病率最高,佔62.5%。

本病男孩比女孩多見,左側比右側多。

當肘關節伸直,前臂旋前位忽然受到縱向牽拉時容易引起橈骨小頭半脫位,有時幼兒翻身時上臂被壓在軀幹下導致受傷引起脫位。

常見的是大人領小兒上臺階、牽拉胳膊時出現。

檢查本病X線檢查陰性,一般根據臨床表現和病史可以確診,不需要進行輔助檢查。

診斷1.本病多為間接暴力所致。

如用雙手牽拉幼兒腕部走路中跌倒;穿衣服時由袖口牽拉幼兒腕部;在床上翻滾時,身體將上肢壓在身下,迫使肘關節過伸等外力造成。

2.受傷後不願上抬患肢,前臂不能旋後。

3.肘關節(處於伸展)多處於輕度屈曲位、前臂旋前下垂位。

4.肘關節無腫脹、畸形,但橈骨小頭處有明顯壓痛。

5.X線片無異常。

鑑別診斷在鑑別診斷方面,橈骨小頭脫位與橈骨小頭半脫位要區別開來,主要有以下的一些鑑別要點:1.橈骨小頭半脫位常見於2~4歲小兒,因橈骨頭尚未發育完全,環狀韌帶較鬆弛,當強力牽拉時易發生脫位,橈骨頭被拉至漏斗環狀韌帶的遠側,有時部分韌帶嵌於肱橈關節之間。

2.常有提拉患兒手臂上樓梯或走路的受傷史。

3.半脫位時患兒哭鬧,肘部疼痛,肘部半屈曲,前臂中度旋前,不敢旋後和屈肘,不肯舉起和活動患肢,橈骨頭部位壓痛,X線檢查陰性。

4.復位時不用麻醉,先將前臂旋後,伸肘稍加牽引,拇指壓肘前橈骨小頭處,屈曲肘關節,必要時前後旋轉前臂,可感到復位的響聲,復位後肘部及前臂可活動自如。

5.復位後用三角巾懸吊1周。

6.如活動時疼痛或復發,宜用石膏固定於屈肘90度,時間2周,應注意勿提拉小兒手臂,防止復發。

7.5歲左右橈骨頭長大,就不易脫出了。

8.注意,橈骨小頭脫位多為先天性,很少見,小兒無外傷史,肘部可捫及脫位的橈骨小頭,X線片顯示橈骨小頭脫位,即可確定診斷。

9.嬰幼兒期橈骨小頭脫位可試圖閉合復位,橈骨小頭後脫位者前臂旋後位及肘關節伸直位固定、而橈骨小頭前脫位者肘關節屈曲位固定。

復位後石膏固定4~6周。

療效差。

10.橈骨小頭脫位手術治療,年齡要在3歲以後,採用橈骨小頭切開復位,在橈骨幹中部旋前圓肌附著點處短縮截骨、環狀韌帶重建術。

採用克氏針暫時將橈骨小頭與肱骨小頭固定。

石膏固定6周後拔除克氏針。

11.較大兒童橈骨小頭脫位時因無法復位,可到青春期考慮行橈骨小頭切除術。

另外,臨床上橈骨小頭半脫位還需與肘關節軟組織損傷、肱骨外髁骨折、橈骨小頭骨折等相鑑別。

本病的治療主要是依靠手法復位,正確的復位方法不用牽引,不恰當的牽引反而容易使復位失敗。

復位時不用麻醉,將肘關節從伸到屈的過程中旋轉前臂,復位成功時可感覺到肱骨橈關節處的彈跳感。

復位後肘部及前臂可活動自如,前臂上舉無任何障礙,復位後用三角巾懸吊1周,無需石膏固定。

橈骨頭的關節面和橈骨縱軸有一定的傾斜度,其大小與前臂旋轉活動有關。

傾斜度的變化會影響環狀韌帶的上下活動,在前臂的旋前旋後位,這種傾斜度的可變性無疑使之易於脫位。

當肘關節伸直位手腕或前臂突然受到旋轉動作的縱向牽拉,環狀韌帶下部將產生橫行撕裂,向下輕微活動,肱橈關節間隙變大,關節囊及環狀韌帶上部由於關節腔的負壓作用,只需滑過橈骨小頭傾斜遠端一部分關節面就可嵌頓於橈骨關節間隙,從而阻止了橈骨小頭復位,造成橈骨小頭半脫位。

臨床表現半脫位時肘部疼痛,患兒哭鬧,肘部半屈曲,前臂中度旋前,不敢旋後和屈肘,不肯舉起和活動患肢,橈骨頭部位壓痛,X線檢查陰性,肱橈關係正常。

併發症橈骨小頭半脫位傷勢雖然不重,但同樣影響肘關節功能,絕大部分患者均需復位才能獲得痊癒。

但一般通過治療後效果良好,無併發症發生,部分就診不及時的患兒可能



2. 小兒橈骨半脫位的復位手法@ 育源堂

大多因為被急猝牽拉手臂,間接暴力傳到幼兒的肘部橈骨小頭所致;因幼童肘部筋骨較鬆弛、橈骨頭發育未全的關係容易造成此傷;而從X光片來判讀此症往往看不出癥結點,曾經就 ...育源堂*****醫案照片乃本診所醫案,圖片請勿任意下載******日誌相簿影音好友名片201405102053小兒橈骨半脫位的復位手法?醫療保健小兒橈骨半脫位的復位手法育源堂中醫診所院長 盧文瑞中醫師摘要小兒橈骨半脫位又稱小兒橈骨小頭錯縫、「錯環」,或「橈骨頭不全脫位(RadialHeadSubluxation)」、「牽拽肘(pulledelbow)」,是兒童的特有損傷,在兒童傷科並不少見。

大多因為被急猝牽拉手臂,間接暴力傳到幼兒的肘部橈骨小頭所致;因幼童肘部筋骨較鬆弛、橈骨頭發育未全的關係容易造成此傷;而從X光片來判讀此症往往看不出癥結點,曾經就有一位小朋友因「牽拽肘」之損傷,造成隻手不能抬舉活動,家長帶去醫院骨科照X光檢查結果看不出異樣,西醫師也未做手肘理學檢查及橈骨頭位復位手法,事隔兩天患肢仍然無法平抬高舉,以致更加腫脹難活動了。

故此症需靠醫師平日臨診經驗,不能全憑X光做診斷依據。

   另外要注意的是小兒常常無法配合敍說受傷經過,一疼痛就只知道哭,故隻手不抬之症也未必是肘部橈骨半脫位,可能損傷部住在腕、在尺橈骨、或者小兒不少見的鎖骨損傷,由於傷因不同則傷位各異。

本文另外探討兒童隻手難抬擧之鑑別診斷,並將此小兒橈骨半脫位的復位手法做一詳述的說明。

關鍵字:小兒橈骨小頭錯縫 小兒橈骨半脫位牽拽肘理學檢查鑑別診斷復位手法前言中醫傷科門診偶爾會看到年約1--5歲的小孩子,被爸媽或阿媽阿公抱來診所,小患者就像被人點了穴一般,那隻被牽拽傷的手垂癱在身旁不彎不抬、動也不動,而另一健肢却活動自如,雙手形成強烈的對比;表情默然、神情緊張,醫生若要碰觸那隻傷手,小患者則號啕大哭以對…….。

本文先早前中國(大陸)臨床稱此症曰「小兒橈骨小頭錯縫」或「錯環」【註1】。

此症易傷於1—5、6歲之間的兒童,由於此年齡的幼兒不太會表達,所以容易在診斷上發生困難或是漏診,需留意。

由於X光對此症不能顯影佐證,一直得不到醫學界的承認。

直到1960年歐陽筱璽醫生發表一篇有關文章,提出其發病機理,並名之為「小兒橈骨頭半脫位」或「橈骨頭不全脫位(RadialHeadSubluxation)」、「牽曳肘(pulledelbow)」【註2】,從此受到重視,且被載入中西醫的各個文獻中【註3】。

此症的傷勢雖然不重,但同樣影響肘關節的活動功能。

臨床有少數病例不經治療亦能自癒,但也曾經看過未做確診及正常復位的案例,造成更加嚴重的症狀。

所以絕大部分患者均需復位,才能獲得痊癒。

    【病因病機】解剖生理由於6歲以下兒童的橈骨小頭還未發育完成,其橈骨頭與橈骨頸的直徑幾乎一致(如圖1),且環狀韌帶比較鬆弛,正常時環狀韌帶可維持它在原位;不過當受到急猝的牽伸暴力時,橈骨頭部甚易穿出環狀韌帶而呈半脫位【註4】。

圖1,2 病因:有被牽拉手臂的病史,例如:當父親試圖協助小孩跳過障碍物、或跨過大水溝時,幼童手臂被拉住及過度伸展、牽曳或扯動所引發;或有如下的原因:1.跟小朋友玩耍時被以拖扯姿態拉傷;2.下臺階時大人單隻手提拉幼兒的手臂、3.或家人半牽半拖幼兒手臂,強行通過馬路;4.冬天穿的衣服又多又厚,媽媽幫小兒穿衣,手臂要通過袖管時過力牽拉;5.小兒有時撒嬌仆坐地上哭鬧不止,不耐煩的媽爸一氣之下將哭鬧的孩子單手一把强拉起身。

6.比較少見的病因是跌撲致手肘關節旋扭脫錯。

症狀:孩童會維持患肢前臂旋前位、並且肘呈屈曲狀,並且必有前述手臂被牽拉或跌撲的致傷史,肘部無紅腫青脹,或只稍見輕腫,前臂處於旋前位,如作手腕臂之旋後試驗會引起疼痛、前臂上舉或屈肘時,可見肢體顫抖無力,肘外側有壓痛,X光拍片無異常。

【圖3.4】病機:圖5.圖6小孩及大人的橈骨頭比較從X-ray(小孩及大人的橈骨頭差異極大)來觀察因小兒的橈骨頭發育未完全,所以就不能像大人的環狀韌帶這麼牢固地包繞橈骨頸,使其增加關節的穩定度。

因此幼兒的環狀韌帶會因受到外來的牽拉力時,小橈骨頭容易滑跳開而卡住環狀韌帶,或滑出環狀韌帶而引起半脫位【註5】。

致於橈骨小頭半脫位屬前錯後錯位之病機:1.   多因猛力牽拉小兒前臂,造成肱橈關節鬆動而產生疼痛,小兒因疼痛而屈肘拒牽,使抵止在橈骨粗隆上的肱二頭肌突然收縮,把鬆動的橈骨小頭拉向肘關節前方,引起尺橈上關節同時錯縫,稱為前錯,約占本病90%強。<



3. 小兒橈骨頭半脫位 吳坤城醫師

小兒橈骨頭半脫位又稱為“牽拉肘”俗稱“肘脫環“幼兒橈骨頭發育尚不完全, 而且環狀韌帶鬆弛故在外力作用下,容易發生半脫位。

醫學新知教學研究分享與喜悅媒體採訪專欄教學研究小兒橈骨頭半脫位─吳坤城醫師2015-09-25小兒橈骨頭半脫位又稱為“牽拉肘”俗稱“肘脫環“幼兒橈骨頭發育尚不完全,而且環狀韌帶鬆弛故在外力作用下,容易發生半脫位。

發生原因多因幼兒在肘關節伸直時,而腕部受到牽拉所致,例如穿衣、走路跌倒時腕部被成人握住,或是小兒哭鬧於地不肯走,大人強拉其手。

由於肘部突然受到牽拉力,則肱橈關節間隙加大,關節內負壓驟增,關節裡和環狀韌帶被吸入肱橈關節間隙中形成橈骨小頭半脫位。

診斷要點幼兒曾患有牽拉史,患部疼痛、不能屈伸、不能旋後、不能抬舉,橈骨頭處有壓痛點,有些幼兒會指手腕很痛(不要被騙而誤診)局部無明顯腫脹或畸形,X光檢查無異常。

手法整復不需要麻醉,家長抱患兒正坐,面對醫生。

以左側為例,醫生的右手拇指按壓在左側橈骨頭的外側,左手握在腕上,略為牽引至肘關節伸直後,然後屈肘至肩外側,此時會聽到卡一聲,此即入臼之復位聲,醫者此時應大膽向家長說已經復位了。

                                                              (圖片取自華人健康網)復位後之處理復位後兒肘部疼痛消失,停止哭鬧,可抱其家長,屈肘自如、能上舉取物。

切記一定要當場測試是否真能活動自如。

一般外敷萬靈膏丹二小時左右,家長可自動把外敷藥取下,一般半天左右即痊癒。

並囑其家長為小兒脫衣時宜小心,尤其是冬天衣厚,避免用力牽拉其手,尤其四五歲為其好發之年,各位閱覽者,若有以上情形,歡迎至本院看診。

 [回上頁] 



4. 手法复位儿童桡骨头半脱位

牵拉肘,也被称作环状韧带移位或桡骨头半脱位,是儿童常见的骨科损伤。

在美国,未成年人急诊就诊中牵拉肘的发生率大约在2.7/1000.丁香无线丁香园论坛丁香医生新浪微博丁香诊所丁香云管家丁香智汇丁香人才RSS登录第三方登录注册论坛神经 骨科 肿瘤 心血管 更多胸外肾内风湿免疫感染呼吸消化内分泌论文基金药品汇健康互联丁香六度会议医疗器械检验妇产儿科泌尿麻醉影像普外整形眼科神外医院汇精神皮肤口腔重症耳鼻喉康复丁香公开课超声血液丁香园骨科频道首页最新资讯手术技巧临床综述指南共识经典病例精彩幻灯丁香公开课RSS手法复位儿童桡骨头半脱位2014-12-1616:42来源:丁香园作者:dy11字体大小-|+概述牵拉肘,也被称作环状韧带移位或桡骨头半脱位,是儿童常见的骨科损伤。

在美国,未成年人急诊就诊中牵拉肘的发生率大约在2.7/1000.相关报道的中位年龄为2岁。

牵拉肘特别常见于婴幼儿和青少年,因为幼儿的桡骨头还未发育像成人那样的圆球状桡骨头,所以很容易移位。

复位牵拉肘是相对安全的操作,完全可以在门诊进行。

解剖环状韧带包绕桡骨颈使其紧邻尺骨,从而维持桡骨与毗邻尺骨以及肱骨远端肱骨小头的相对位置,同时可以完成180°旋转。

如下图。

图-1环状韧带。

环状韧带包绕桡骨颈,并维持桡骨紧邻尺骨。

在强大的纵向(轴向)牵拉下,比如提拉幼儿手臂或用手臂引体向上时,桡骨头会被牵拉至环状韧带下方。

在肱桡关节水平,(环状)韧带将被嵌压在桡骨头周围。

图-2嵌压的环状韧带。

轴向牵拉时,桡骨头包埋在环状韧带下。

指征首先,明确孩子的病史及体检与诊断一致。

孩子的病史中可能有过被牵拉的情况;然而,其它的损失机制也有描述过。

体格检查会发现假性神经麻痹,而孩子为了减少不适会自主保持上肢制动。

活动时疼痛,旋前或旋后较屈伸更易产生。

多数情况下触诊肘关节外侧可及虚空感,即使未及虚空感也不能排除该诊断。

受伤的孩童将被迫保持肘关节轻微屈曲位并维持手掌旋后位。

更进一步的检查则会发现肘关节外形正常,无突出,无挫伤或明显的畸形。

牵拉肘的影像学检查几乎都是正常的,所以只有在诊断不明确时才考虑进行影像学检查。

然而,在放置体位来进行影像学检查时,往往对复位移位有帮助。

禁忌征复位的禁忌征很少且容易鉴别。

如果孩子的病史或体格检查与骨折吻合,比如畸形,肿胀或肘关节挫伤或有高处摔落手臂着地的外伤史,则应行影像学检查来判断是否骨折。

如果影像学检查未发现骨折或突出,则可以考虑手法复位。

但是,如果合并其它任何疾病,比如感染,则不能予以复位而应立即评估造成疾病的原因同时立即予以适当的治疗。

准备复位肘关节无需准备任何设备。

临床医生彻底洗手应该是标准注意事项的一部分。

操作操作前告知家长或监护人,操作过程中可能会造成一些不适。

桡骨头复位至正常位置后孩子可能会哭或喊叫一会。

二种手法可以用来纠正牵拉肘。

旋后法早已被用作为经典的牵拉肘复位手法;然而,一些研究比较了旋后手法与过度旋前手法发现过度旋前法效果更好。

在一项研究中,随机予以过度旋前手法首次复位成功的比例是95%,而旋后手法则为77%。

旋后手法采用旋后手法时,让孩子坐在家长或监护人的大腿上面对着操作者。

扣住患肢的手和肘。

操作者的手指或大拇指应压在桡骨头上。

无论是操作者的手指或大拇指位置或患肢的初始位置对于复位成功都至关重要。

图-3旋后手法的姿势。

旋前屈曲前臂直到感觉环状韧带移回至正常位置。

环状韧带复位时操作者可以感觉或听到轻微的咔哒声。

图-4旋后法中屈曲旋后患者的手和手臂。

如果复位成功,孩子便会不痛并能在5-30分钟内自如活动,包括碰触高过头顶的物体。

过度旋前法复位肘关节可以首选过度旋前法或在旋后手法未能复位时再选择过度旋前手法。

让孩子坐在家长或监护人的大腿上,面对着操作者。

握住患肢像握手那样。

用另一只手拖住患者的肘部。

图-5过度旋前手法中握住患者的手。

旋前患者手腕。

韧带复位时可以感觉或听到轻微的咔哒声。




5. 橈骨小頭半脫位: @ 型

橈骨小頭半脫位: ﹝一﹞、致傷機理常見於2~4歲小兒,因橈骨頭﹝Caput_radii﹞尚未發育完全,環狀韌帶較鬆弛,當強力牽拉時,易發生脫位,橈骨頭﹝Caput_radii﹞被拉.關閉廣告型、色、體、徵(永康堂‧張老師)跳到主文「症」現於四肢五官,「病」存於五臟六腑。

時感欠安,皆由於平常疏忽;現在康泰,不意味來日都是;隨時保養,才能夠永保健康。

部落格全站分類:職場甘苦相簿部落格留言名片公告版位~~永康堂經筋整體保健~~預約專線:09340202-65Skype:YCT0934020265地址:桃園縣平鎮市廣泰路295號May20Tue201409:00 橈骨小頭半脫位: 橈骨小頭半脫位:﹝一﹞、致傷機理常見於2~4歲小兒,因橈骨頭﹝Caput_radii﹞尚未發育完全,環狀韌帶較鬆弛,當強力牽拉時,易發生脫位,橈骨頭﹝Caput_radii﹞被拉至漏斗環狀韌帶的遠側,有時部分韌帶嵌於肱橈關節之間。

 幼兒橈骨頭﹝Caput_radii﹞半脫位:﹝二﹞、臨床表現及診斷:常有提拉患兒手臂上樓梯或走路的受傷史,半脫位時肘部疼痛,患兒哭鬧,肘部半屈曲,前臂中度旋前,不敢旋後和屈肘,不肯舉起和活動患肢,橈骨頭﹝Caput_radii﹞部位壓痛,X光檢查﹝X-rays_examination﹞陰性。

﹝三﹞、治療:復位時不用麻醉,先將前臂旋後,伸肘稍加牽引,拇指壓肘前橈骨小頭﹝Capitulum_radii﹞處,屈曲肘關節,必要時前後旋轉前臂,可感到復位的響聲,復位後肘部及前臂可活動自如。

復位後用三角巾懸吊一周。

如活動時疼痛或復發,宜用石膏固定于屈肘90度2周,應注意勿提拉小兒手臂,防止復發。

4~6歲後橈骨頭﹝Caput_radii﹞長大,即不易脫出。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Prof.Chang,Chen-Yi  永康堂【YCT】~學習自測~答案題目【BC】肘關節呈半屈肘位的強迫體多見於:※※A、小兒橈骨小頭半脫位;※※B、肘關節脫位﹝Dislocation_of_elbow﹞;※※C、髁上骨折;※※D、攜帶角增大;※※E、肩關節脫位﹝shoulder_dislocation﹞。

(推拿學)【BC】肘關節呈半屈肘位的強迫體多見於:※※A、小兒橈骨小頭半脫位;※※B、肘關節脫位﹝Dislocation_of_elbow﹞;※※C、髁上骨折;※※D、攜帶角增大;※※E、肩關節脫位﹝shoulder_dislocation﹞。

(推拿學)【C】三歲患兒上樓梯時,其父向上牽拉右上肢,患兒哭叫,訴肘部疼痛,不肯用左手取物,最可能的診斷是:※※A、肘關節脫位﹝Dislocation_of_elbow﹞;※※B、橈骨頭骨折;※※C、橈骨頭半脫位;※※D、肌肉牽拉傷;※※E、尺骨鷹嘴撕脫傷【D】橈骨小頭半脫位常見發生年齡及常用處理方法,是:※※A、5~10歲小兒,手法復位,三角巾懸吊;※※B、6~8歲小兒,手法復位,石膏外固定;※※C、10歲兒童,切開復位內固定;※※D、5歲以下幼兒,手法復位,三角巾懸吊;※※E、成年人,切開復位內固定【A】患兒6歲,跌倒時手掌著地,查體肘關節半屈狀,肘部明顯腫脹及壓痛,皮下有瘀斑,呈向外突出畸形,橈動脈搏動脈減弱,肘後三角存在,被動伸指時有劇疼痛。

該患最有可能的診斷是:※※A、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B、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C、肘關節脫位﹝Dislocation_of_elbow﹞;※※D、橈骨小頭半脫位;※※E、尺骨鷹嘴骨折【C】4歲幼兒,摔倒後肩部疼痛,檢查患肩下沉,患肢活動障礙,頭向患側偏斜,杜加(Dugas)征陰性,最可能的診斷:※※A、肩關節脫位﹝shoulder_dislocation﹞;※※B、臂叢神經損傷;※※C、鎖骨骨折;※※D、肱骨外科頸骨折;※※E、橈骨小頭半脫位【E】180.小兒橈骨頭半脫位的診斷依據除哪項以外是:※※A、有牽拉損傷史;※※B、患肢不能活動;※※C、患肢半屈旋前位;※※D、肘外側壓痛;※※E、X光平片異常【A】151.橈骨頭半脫位的病因主要是:※※A、前臂﹝forearm﹞被牽拉;※※B、前臂﹝forearm﹞被扭轉;※※C、前臂﹝forearm﹞被打擊;※※D、前臂﹝forearm﹞被碾壓;※※E、前臂﹝forearm﹞跌傷【D】患兒4歲,其母提位其手上臺階時,出現患兒哭鬧,右肘疼痛,不願活動。

查體:右肘關節無腫脹,未見明顯畸形,X線片未見明顯異常徵象。

其診斷最可能是:※※A、右肘關節軟組織損傷;※※B、習慣性右肩關節脫位﹝shoulder_dislocation﹞



6. 小兒橈骨頭半脫位

牽拉肘的正式學名為「小兒橈骨頭半脫位」。

它最常見於五歲以下的小童。

成因是由於此歲數小兒的手肘骨骼未成熟發展以及手部給大人牽拉 ...新達文西物理治療所(自費醫療徒手治療運動治療)跳到主文地址:新竹縣竹東鎮竹中路19號;預約專線:03-5834682、0986-699076部落格全站分類:醫療保健相簿部落格留言名片新達文西物理治療所-營業時間周一至周五早上08:00~中午12:00、下午13:30-17:30、晚上18:00-22:00、周六早上08:00~中午12:00、下午14:00-18:00Nov22Sat201410:09【小兒橈骨頭半脫位】【小兒橈骨頭半脫位】牽拉肘的正式學名為「小兒橈骨頭半脫位」。

它最常見於五歲以下的小童。

成因是由於此歲數小兒的手肘骨骼未成熟發展以及手部給大人牽拉脫位。

常見的意外是給大人捉實手腕向上把小兒拖起,脫上衣時上肢給大力扯動或小兒在遊樂場時從「馬騮架」跌下。

病徵:⋯⋯小兒的手肘被牽拉後會突然感覺疼痛。

而患側的手肘會保持在彎曲的位置而不能伸直。

由於旋轉前臂或伸直手肘會引起痛楚,小兒通常會避免運用患肢及非常抗拒別人接觸患處。

檢查:醫生會詳細檢查患肢以確定手肘疼痛的位置是否在橈骨頭部。

此外還可以為手肘拍X光片以確定橈骨頭和另外接合的兩根骨頭,尺骨及肱骨的位置關係。

看看有否出現半脫住的情形。

此外還可以看看有否發生骨折。

治療:絕大部份牽拉肘的處理都是閉合或復位治療而不需要手術。

骨科醫生會穩定手肘而把它屈曲及外旋把脫了位的橈骨頭復位。

復位後,患肢的痛楚會很快消除。

此外還可以立刻作伸直和內外旋轉的動作。

在七歲以下,此症的復發機會率為百份之五至三十。

當手肘隨著年紀成長而變得穩定後,復發的機會也會相對減少。

如果得到適當的治療,此症不應有長期而嚴重的後遺症。

   轉載自我是專業的物理治療師全站熱搜創作者介紹新達文西物治所新達文西物理治療所(自費醫療徒手治療運動治療)新達文西物治所發表在痞客邦留言(0)人氣()全站分類:醫療保健個人分類:肘關節此分類上一篇:手機肘日增時代新病症此分類下一篇:手肘外側疼痛!?小心是肱骨外上髁炎(網球肘)上一篇:【改善體能糖尿病患跟我這樣動】下一篇:【四件訓練路跑你不能誤會的事】歷史上的今天2014:【運動貼紮】下背痛貼紮防護2014:【深蹲真的會傷膝蓋嗎?】2014:【內八以及外八步態】2014:【長期情緒不穩定易患高血壓】2014:【四件訓練路跑你不能誤會的事】2014:【改善體能糖尿病患跟我這樣動】2014:【5種方法讓你遠離前十字韌帶受傷】▲top留言列表發表留言站方公告[公告]MIB廣告分潤計劃、PIXwallet錢包帳戶條款異動通知[公告]2021年度農曆春節期間服務公告[公告]新版部落格預設樣式上線活動快報醫之方...現代人不可或缺的D3健康神隊友~一天一粒【醫之方D3...看更多活動好康我的好友熱門文章文章分類關節分類(13)頸椎(22)胸椎(14)腰椎(31)顏面-顱骨關節(5)肩關節(28)肘關節(8)腕關節(15)指關節(6)薦髂關節(22)髖關節(38)膝關節(40)踝關節(27)趾關節(9)一般醫學知識(3)認識人體構造(5)心血管系統(5)一般醫學知識(14)物理治療醫學知識(6)運動暖身注意事項(7)訓練計畫(17)運動飲食(6)姿勢(29)認識人體構造(15)物理治療醫學知識(62)其他(2)民俗療法(3)治療技巧(7)新竹自費物理治療所(1)未分類文章(1)最新文章最新留言動態訂閱文章精選文章精選2021七月(2)2021六月(2)2021五月(3)2021四月(1)2019十一月(1)2019九月(1)2019三月(1)2019二月(1)2018十二月(1)2018十一月(1)2018八月(2)2018六月(2)2018五月(1)2018四月(3)2018三月(1)2017十二月(1)2017十月(1)2017九月(1)2017八月(1)2017六月(1)2017五月(1)2017四月(5)2017三月(3)2017二月(3)2016十二月(1)2016十一月(4)2016十月(1)2016九月(2)2016八月(3)2016七月(1)2016六月(6)2016五月(4)2016四月(4)2016三月(3)2016二月(4)2016一月(11)2015十二月(15)2015十一月(32)2015十月(12)2015九月(17)2015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