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橈骨半脫位的復位手法@ 育源堂 | 小兒 橈骨 頭 半脫位

大多因為被急猝牽拉手臂,間接暴力傳到幼兒的肘部橈骨小頭所致;因幼童肘部筋骨較鬆弛、橈骨頭發育未全的關係容易造成此傷;而從X光片來判讀此症往往看不出癥結點,曾經就 ...育源堂*****醫案照片乃本診所醫案,圖片請勿任意下載******日誌相簿影音好友名片201405102053小兒橈骨半脫位的復位手法?醫療保健小兒橈骨半脫位的復位手法育源堂中醫診所院長 盧文瑞中醫師摘要小兒橈骨半脫位又稱小兒橈骨小頭錯縫、「錯環」,或「橈骨頭不全脫位(RadialHeadSubluxation)」、「牽拽肘(pulledelbow)」,是兒童的特有損傷,在兒童傷科並不少見。

大多因為被急猝牽拉手臂,間接暴力傳到幼兒的肘部橈骨小頭所致;因幼童肘部筋骨較鬆弛、橈骨頭發育未全的關係容易造成此傷;而從X光片來判讀此症往往看不出癥結點,曾經就有一位小朋友因「牽拽肘」之損傷,造成隻手不能抬舉活動,家長帶去醫院骨科照X光檢查結果看不出異樣,西醫師也未做手肘理學檢查及橈骨頭位復位手法,事隔兩天患肢仍然無法平抬高舉,以致更加腫脹難活動了。

故此症需靠醫師平日臨診經驗,不能全憑X光做診斷依據。

   另外要注意的是小兒常常無法配合敍說受傷經過,一疼痛就只知道哭,故隻手不抬之症也未必是肘部橈骨半脫位,可能損傷部住在腕、在尺橈骨、或者小兒不少見的鎖骨損傷,由於傷因不同則傷位各異。

本文另外探討兒童隻手難抬擧之鑑別診斷,並將此小兒橈骨半脫位的復位手法做一詳述的說明。

關鍵字:小兒橈骨小頭錯縫 小兒橈骨半脫位牽拽肘理學檢查鑑別診斷復位手法前言中醫傷科門診偶爾會看到年約1--5歲的小孩子,被爸媽或阿媽阿公抱來診所,小患者就像被人點了穴一般,那隻被牽拽傷的手垂癱在身旁不彎不抬、動也不動,而另一健肢却活動自如,雙手形成強烈的對比;表情默然、神情緊張,醫生若要碰觸那隻傷手,小患者則號啕大哭以對…….。

本文先早前中國(大陸)臨床稱此症曰「小兒橈骨小頭錯縫」或「錯環」【註1】。

此症易傷於1—5、6歲之間的兒童,由於此年齡的幼兒不太會表達,所以容易在診斷上發生困難或是漏診,需留意。

由於X光對此症不能顯影佐證,一直得不到醫學界的承認。

直到1960年歐陽筱璽醫生發表一篇有關文章,提出其發病機理,並名之為「小兒橈骨頭半脫位」或「橈骨頭不全脫位(RadialHeadSubluxation)」、「牽曳肘(pulledelbow)」【註2】,從此受到重視,且被載入中西醫的各個文獻中【註3】。

此症的傷勢雖然不重,但同樣影響肘關節的活動功能。

臨床有少數病例不經治療亦能自癒,但也曾經看過未做確診及正常復位的案例,造成更加嚴重的症狀。

所以絕大部分患者均需復位,才能獲得痊癒。

    【病因病機】解剖生理由於6歲以下兒童的橈骨小頭還未發育完成,其橈骨頭與橈骨頸的直徑幾乎一致(如圖1),且環狀韌帶比較鬆弛,正常時環狀韌帶可維持它在原位;不過當受到急猝的牽伸暴力時,橈骨頭部甚易穿出環狀韌帶而呈半脫位【註4】。

圖1,2 病因:有被牽拉手臂的病史,例如:當父親試圖協助小孩跳過障碍物、或跨過大水溝時,幼童手臂被拉住及過度伸展、牽曳或扯動所引發;或有如下的原因:1.跟小朋友玩耍時被以拖扯姿態拉傷;2.下臺階時大人單隻手提拉幼兒的手臂、3.或家人半牽半拖幼兒手臂,強行通過馬路;4.冬天穿的衣服又多又厚,媽媽幫小兒穿衣,手臂要通過袖管時過力牽拉;5.小兒有時撒嬌仆坐地上哭鬧不止,不耐煩的媽爸一氣之下將哭鬧的孩子單手一把强拉起身。

6.比較少見的病因是跌撲致手肘關節旋扭脫錯。

症狀:孩童會維持患肢前臂旋前位、並且肘呈屈曲狀,並且必有前述手臂被牽拉或跌撲的致傷史,肘部無紅腫青脹,或只稍見輕腫,前臂處於旋前位,如作手腕臂之旋後試驗會引起疼痛、前臂上舉或屈肘時,可見肢體顫抖無力,肘外側有壓痛,X光拍片無異常。

【圖3.4】病機:圖5.圖6小孩及大人的橈骨頭比較從X-ray(小孩及大人的橈骨頭差異極大)來觀察因小兒的橈骨頭發育未完全,所以就不能像大人的環狀韌帶這麼牢固地包繞橈骨頸,使其增加關節的穩定度。

因此幼兒的環狀韌帶會因受到外來的牽拉力時,小橈骨頭容易滑跳開而卡住環狀韌帶,或滑出環狀韌帶而引起半脫位【註5】。

致於橈骨小頭半脫位屬前錯後錯位之病機:1.   多因猛力牽拉小兒前臂,造成肱橈關節鬆動而產生疼痛,小兒因疼痛而屈肘拒牽,使抵止在橈骨粗隆上的肱二頭肌突然收縮,把鬆動的橈骨小頭拉向肘關節前方,引起尺橈上關節同時錯縫,稱為前錯,約占本病90%強。<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