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腸潰瘍症狀延伸文章資訊,搜尋引擎最佳文章推薦

1. 無痛性血便以為痣瘡,結果是「潰瘍性大腸炎」

此外,若發現有不規則異常的腸道黏膜,醫生也會作切片檢查,在組織學上可以發現黏膜發炎(克隆氏症是腸道全層發炎),發炎細胞浸潤,杯狀細胞減少,這些在克隆 ...返回頂端我要掛號看診進度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愛心捐款聯絡我們網站地圖員工專區站內搜尋English關於本院大事紀院史館理念及目標體系簡介科室連結人才招募公開資訊醫師介紹醫師開講本院生力軍醫師簡介休診查詢最新消息焦點新聞活動快報榮譽榜床位資訊急診動態顯示就醫服務我要掛號門診時間表掛號須知參考症狀疫苗接種轉診服務諮詢服務病人權利宣言住診服務住院程序及流程圖病人隱私及權益維護病人及家屬配合事項住院探訪及陪病須知加護病房住院須知住院須知電子檔下載出院須知費用相關住院費用就醫收費停車收費膳食收費自費項目文件申請衛教園地社區暨門診健康講座衛教專區來院指南位置及指引本院交通車樓層配置月子中心護理之家中華聖母基金會健康管理中心旅遊醫學門診阿里山醫療站民權院區圖書館站內搜尋English愛心捐款聯絡我們網站地圖員工專區關於本院大事紀院史館理念及目標體系簡介科室連結人才招募公開資訊醫師介紹醫師開講本院生力軍醫師簡介休診查詢最新消息焦點新聞活動快報榮譽榜床位資訊急診動態顯示就醫服務我要掛號門診時間表掛號須知參考症狀疫苗接種轉診服務諮詢服務病人權利宣言住診服務住院程序及流程圖病人隱私及權益維護病人及家屬配合事項住院探訪及陪病須知加護病房住院須知住院須知電子檔下載出院須知費用相關住院費用就醫收費停車收費膳食收費自費項目文件申請衛教園地社區暨門診健康講座衛教專區來院指南位置及指引本院交通車樓層配置月子中心護理之家中華聖母基金會健康管理中心旅遊醫學門診阿里山醫療站民權院區圖書館醫師介紹首頁/醫師介紹/醫師開講/醫師開講詳細內容醫師介紹醫師開講本院生力軍醫師簡介休診查詢醫師開講本院生力軍醫師簡介休診查詢無痛性血便以為痣瘡,結果是「潰瘍性大腸炎」腸胃肝膽科/廖義堂醫師案例分享38歲男性,是一名公務人員,間歇性血便已有半年之久,稍作休息血便情形就會改善,可是公務一繁忙就有血便,除此之外沒有症狀。

因為本身有痔瘡,所以到藥局買藥擦拭,一開始還覺得有效,後來血便次數越頻繁,人也覺得很疲倦,上樓梯會覺得很吃力,體重也開始下降。

去了醫院檢查發現有貧血,一開始也以痔瘡出血治療,可是並沒有改善。

近期公務繁忙,讓他有大量血便,且腹部疼痛,吃也吃不下,轉而到本院門診求治。

門診抽血檢查發現病人有嚴重的缺鐵性貧血、白血球上升、腎衰竭,病人當天住院輸血治療,隔天大腸鏡檢查發現有近乎全大腸發炎、潰瘍、出血,末端空腸腸黏膜正常,胃鏡檢查無異常,在大腸幾處可疑點作多處切片檢查,由臨床判斷病人為潰瘍性大腸炎,經給予靜脈類固醇及口服磺胺類藥物後,其症狀很快就緩解。

第三天,病人就開始食用液體食物,後來症狀完全緩解,恢復正常飲食,停用口服類固醇後順利出院,改以門診追蹤治療。

潰瘍性大腸炎是在19世紀中葉被提出,它與之後被發現的「克隆氏症」經常被相提並論,但這兩種疾病並不一樣,只是它們都侵犯腸道,並且都是屬於發炎性腸道疾病。

潰瘍性大腸炎比較少有併發症的產生,對於大部份的病人來說,其病程相當緩和,少有很嚴重的病人需要開刀,若做全大腸切除術,該疾病即可被治癒。

流行病學的分析潰瘍性大腸炎是一種現代社會的疾病,並且在20世紀中開始逐漸增加,發生率大約是1.2~20.3每10萬人/年。

潰瘍性大腸炎在兒童發生率較低;以人種及地理分佈來看,北歐及北美發生率最高,而亞洲人的發生率最低。

西化飲食及生活習慣、抽菸、高糖飲食、藥物使用、生活壓力及高社經地位,皆與潰瘍性大腸炎的發生有關,研究也發現,若及早將發炎的盲腸切除,可以降低潰瘍性大腸炎的發生。

基因的研究近來基因研究顯示,有47個基因變異位置與潰瘍性大腸炎有關,其中有28個基因變異與克隆氏症一樣。

ECM1,HNF4A,CDH1及LAMB1與上皮細胞功能異常有關;DAP與細胞異常自我毀滅有關;PRDM1,IRF5,NKXZ-3與細胞分裂信息傳遞異常有關。

微生物學特徵健康的人體是處於人與腸道菌叢的平衡互動關係,而大腸又是最多微生物聚落,我們的免疫系統與這些腸道菌達成平衡狀態,不使免疫功能過度活躍或者是免疫受到抑制。

腸道黏膜的免疫反應腸道與腸內菌平衡維持是靠人體先天免疫系統的控制,一旦失調便會引起疾病的發生。

此外,在後天免疫部份,潰瘍性大腸炎的病人IgG1抗體大幅異常增加,T細胞中的Th2細胞過度反應,使自然殺手T細胞產生過多的“間白烯素-13",這會使得腸道上皮細胞過早凋亡,上皮細胞作為屏



2. 潰瘍性大腸炎之認識

此外,潰瘍性大腸炎也會有腸道外的症狀例如皮膚、眼睛、關節及肝膽等疾病 ... 來控制,但有時會因為發炎的程度嚴重而有併發症出現,例如毒性巨大腸症,此時若 ...潰瘍性大腸炎之認識胃腸內科 王文明副教授(88年8月)柯先生二十五歲,因為發生腹瀉合併血便而來求診。

提起他的腹瀉已經有兩個星期了,每次大便都會帶血,每天大便次數都超過六次,甚至十幾次,量不會很多,水水的,有時帶有黏液,有時想大便,但大不出來,有所謂裡急後重的現象,大便時腹部有時也會疼痛。

醫師問他在病發之前有沒有因為感冒或其他感染而吃過藥,最近有沒有出國旅遊,柯先生都說沒有。

醫師認為最有可能的是潰瘍性大腸炎,於是安排大腸內視鏡的檢查,結果正是此疾病,經過一個星期的治療,柯先生的症狀就消失了,大便每天一至二次成條狀,沒有帶血絲,醫師要他繼續服藥,並且定期回來門診。

柯先生所患的潰瘍性大腸炎是屬於炎性大腸炎的一種。

炎性大腸炎包括潰瘍性大腸炎及庫隆氏病,這種疾病常見於歐美而少見於東方國家,在台灣更不常見,但一旦得到此病則需長期定期追蹤治療。

潰瘍性大腸炎是一種發生在大腸,特別是直腸的特發性及非特異性的炎性疾病,它主要侵犯大腸的黏膜,有時到黏膜下層,好發於三十五歲以下成人,少數病例發生於小孩或五十歲以上的老人,病因不明,可能與免疫及身心醫學方面有關。

它的病程常常起伏變化,腹瀉且常帶血,嚴重度與大腸受侵犯的範圍有關,一般以波及直腸較不嚴重,也可以往上侵犯至整條大腸,也有部份病人以後會產生惡性變化,發生大腸癌。

診斷潰瘍性大腸炎並不困難,病人有血性下痢就要懷疑此病,並且與其他的大腸炎區別,包括急性感染性大腸炎(病毒、細胞、阿米巴等)、腸結核、缺血性大腸炎、庫隆氏症等。

此外,潰瘍性大腸炎也會有腸道外的症狀例如皮膚、眼睛、關節及肝膽等疾病表現。

大腸鏡檢是最直接的檢查,加上切片做病理組織檢查,可以與臨床症狀相配合而做最後的診斷。

潰瘍性大腸炎一般可以藥物治療來控制,但有時會因為發炎的程度嚴重而有併發症出現,例如毒性巨大腸症,此時若以內科藥物無法改善就要以外科手術將一部份的大腸切除。

一旦患有潰瘍性大腸炎,可能需要長期服藥來控制,剛開始先將病情穩定下來,然後要避免病情再發,仍需繼續服藥,如果能按醫師指導用藥,可以達到很好的治療效果。

【回本期目錄】



3. 與腸躁症不同!發炎性腸道疾病種類和症狀看這邊

發炎性腸道疾病的類型和影響部位. 兩種最常見的炎症性腸病是:克隆氏症(Crohn's disease),和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 colitis, ...跳到內容消化道健康»發炎性腸道疾病與腸躁症不同!發炎性腸道疾病種類和症狀看這邊醫學審稿:賴建翰醫師|文:ChuckHuang更新日期:2020-09-11.閱讀時間:2分鐘馬上分享發炎性腸道疾病(又稱炎症性腸病,Inflammatoryboweldisease,IBD),會造成慢性且反覆的發炎。

炎症性腸病又有分很多種,影響的部位也不太一樣。

本文除了介紹它的類型,也會介紹它的常見症狀。

發炎性腸道疾病的類型和影響部位兩種最常見的炎症性腸病是:克隆氏症(Crohn’sdisease),和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colitis,UC,結腸的俗稱就是大腸)。

克隆氏症除了和潰瘍性結腸炎一樣,都會侵犯結腸;但克隆氏症也會傷害到迴腸,也就是小腸的最末段。

根據發炎的部位,以及症狀的嚴重程度,潰瘍性結腸炎又可以再分成以下更多種:潰瘍性直腸炎(Ulcerativeproctitis):這是最輕微的潰瘍性結腸炎,發炎的部位通常是肛門附近。

直腸乙狀結腸炎(Proctosigmoiditis):發炎的部位在直腸、乙狀結腸(位於結腸末端)。

左側結腸炎(Left-sidedcolitis):發炎部位從直腸到乙狀結腸、降結腸。

全結腸炎(Pancolitis):影響整個結腸。

嚴重急性潰瘍性結腸炎:又稱猛爆性結腸炎,這種罕見的結腸炎會影響整個結腸。

發炎性腸道疾病有哪些徵兆與症狀?腸道內層發炎過久,就會變成潰瘍,使腸壁失去處理食物、廢棄物,與吸收水分的能力,進而導致腹瀉、腹痛,以及血便。

炎症性腸病的症狀,無論是潰瘍性結腸炎還是克隆氏症,都有時明顯,有時沒有任何跡象。

但若有症狀,以下是可能會發生的事:腹痛、痙攣、抽筋噁心、嘔吐腹瀉直腸出血不自覺體重減輕發燒、疲勞倦怠食慾降低身體其他部位可能也會受到影響,如眼睛、皮膚與關節。

發炎性腸道疾病與腸躁症不同!而上述的這些發炎性腸道疾病,很容易和腸躁症(或稱大腸激躁症,IrritableBowelSyndrome,IBS)混淆。

它們的差別在於,前者是因為發炎而造成,後者則是因為腸壁異常收縮而造成。

Hello醫師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這篇文章對您有用嗎?這文章對您的幫助有多大?我超愛這文章!它改變了我的人生。

如果您能分享更多詳細的資訊,將幫助我們提供大眾一個更好的內容網站。

請注意,若對您來說不方便,就不需要填完所有的細節。

點選下方「提交我的意見」後,可繼續瀏覽網站。

這些資訊很有用,讚!如果您能分享更多詳細的資訊,將幫助我們提供大眾一個更好的內容網站。

請注意,若對您來說不方便,就不需要填完所有的細節。

點選下方「提交我的意見」後,可繼續瀏覽網站。

嗯...我想發問。

我們目前沒有個人的健康諮詢服務。

如果您此刻有緊急的醫療狀況,請馬上撥打119求助,或立即前往離您最近的醫療院所急診室。

提交我的意見。

我們怎樣可以更進步?這篇文章有誤或不正確的資訊。

請告訴我們錯誤之處請注意,若對您來說不方便,就不需要填完所有的細節。

點選下方「提交我的意見」後,可繼續瀏覽網站。

這篇文章提供的資訊不足。

請告訴我們遺漏之處。

請注意,若對您來說不方便,就不需要填完所有的細節。

點選下方「提交我的意見」後,可繼續瀏覽網站。

嗯...我想發問。

我們目前沒有個人的健康諮詢服務。

如果您此刻有緊急的醫療狀況,請馬上撥打119求助,或立即前往離您最近的醫療院所急診室。

提交我的意見。

分享至Facebook分享至Twitter分享至LINE分享至FacebookMessenger參考資料Inflammatoryboweldisease(IBD).http://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inflammatory-bowel-disease/basics/definition/con-20034908.AccessedSeptember10,2016.Inflammatorybow



4. 平民也患「總統病」!潰瘍性結腸炎誤認腸躁症多管齊下助和平 ...

張家熙也表示,潰瘍性結腸炎症狀類似腸躁症,都可能出現腹痛腹瀉、排便情況與型態改變、糞便帶有黏液或帶血等症狀,常與情緒和壓力有關, ...醫療新聞News首頁醫療新聞醫療新聞平民也患「總統病」!潰瘍性結腸炎誤認腸躁症多管齊下助和平共處醫療新聞醫療新聞影片專區平民也患「總統病」!潰瘍性結腸炎誤認腸躁症多管齊下助和平共處2020/9/16文章分享首頁分享至FaceBook分享至Line 53歲田姓中小企業老闆,近幾年常腹瀉卻不以為意,直到腹瀉合併黏液和血液,才趕緊安排大腸鏡檢查,另名45歲徐姓家庭主婦,更是每天腹瀉高達20次,2人都以為是壓力過大導致腸躁症,但最後卻都確診為潰瘍性結腸炎,所幸透過藥物治療、培養良好習慣,終能與疾病和平共處,也降低日後癌化風險。

 田先生就診時自述,雖然工作需要常出國洽公或半夜接越洋電話,但壓力對他而言不是問題,因此即便「跑廁所次數比接電話還多」,旁人都懷疑是罹患腸躁症,他還是不以為意,直到大腸鏡檢查病理報告顯示腸道慢性反覆性發炎,才確診為潰瘍性結腸炎。

 另名徐女士每天平均腹瀉20次,感嘆「幾乎整天坐在馬桶上」,起初以為是腸躁症所致,但問診時她亦不覺得有生活壓力,經大腸鏡檢查發現左側直腸輕度發炎,病理報告確診為潰瘍性結腸炎;因潰瘍性結腸炎為罕見重大疾病,且無法治癒、未來癌變機率高,兩位患者在確診當下均無法置信,甚至否定、崩潰、大哭,經詳細衛教並配合治療後,兩人才破涕為笑,學習與疾病共處。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肝膽胃腸科主治醫師張家熙表示,除了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因長期為潰瘍性結腸炎所苦外,美國第35任總統約翰甘迺迪(JohnF.Kennedy)、美國前總統小布希的弟弟馬文布希(MarvinBush)等許多名人也深受其擾,故潰瘍性結腸炎也被暱稱為「總統病」。

 張家熙指出,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慢性、反覆性腸道發炎疾病,目前致病機轉不明,推測可能與遺傳、免疫系統失調、腸道共生菌失衡、飲食、壓力等因素有關,好發於20歲左右年輕人,以及50至60歲中年人,通常會出現持續腹瀉、嚴重腹痛、解血便和黏液便,伴隨體重減輕、發燒等症狀,並可能造成腸道出血、腸道穿孔,增加罹患大腸癌機率等併發症。

 張家熙也表示,潰瘍性結腸炎症狀類似腸躁症,都可能出現腹痛腹瀉、排便情況與型態改變、糞便帶有黏液或帶血等症狀,常與情緒和壓力有關,在鑑別兩項疾病時,需要透過綜合病史、臨床表現、抽血和糞便檢驗、大腸鏡檢查合併組織病理切片方能確診。

 治療方面,針對輕度患者,會使用抗發炎藥物治療,降低發炎對腸道造成的破壞,而重度患者,則會使用針劑類固醇合併抗發炎藥物或免疫調節劑,若仍然無效,就須透過生物製劑治療,以協助修復腸黏膜,降低未來癌化的風險。

 張家熙提醒,患者平時應避免過於刺激、油膩或引起脹氣的食物,多補充鐵質、葉酸改善貧血症狀,富含蛋白質的食物有助腸黏膜修復,同時切記症狀改善也不可擅自停藥,需長期回診追蹤,才能改善生活品質,並減少併發症。

※潰瘍性結腸炎與大腸激躁症比較 潰瘍性結腸炎大腸激躁症症狀慢性腹痛、腹瀉、血便、發燒、體重減輕、食慾下降、貧血慢性腹痛、脹氣、腹瀉、便秘(或腹瀉與便祕交替出現),壓力下症狀加劇好發族群20歲左右年輕人、50-60歲中年人,男女皆有各年齡層都有,以女性居多發生原因發生原因不明與緊張、壓力大相關發生位置常發生於直腸、大腸無大腸鏡檢查結果可見腸道發炎甚至潰瘍檢查正常治療方式輕度患者使用抗發炎藥物,重度患者使用針劑類固醇合併抗發炎藥物或免疫調節劑,若均無效,則以生物製劑治療用解攣劑緩解腹瀉,或軟便劑減輕便秘資料來源:亞大醫院肝膽胃腸科主治醫師張家熙►自由時報:熟女1天拉肚子20次原來和安倍晉三同症狀►中國時報:每天腹瀉20次45歲婦人也罹患「總統病」►聯合報:安倍罹潰瘍性結腸炎辭職醫師:未來癌變機率高►健康2.0:她每天腹瀉20次!原來與日相安倍同樣得了「潰瘍性結腸炎」,這2個年紀的人要小心►中廣新聞網:吃貨大叔狼吞虎嚥又貪杯食道灼傷猛咳醫:小心食道癌回上頁相關文章六旬翁罹癌不自知上山採藥治病險命危標靶光子刀救命治癌「全班都要在一起,才是真正的畢業典禮」!坐太久,小心動脈栓塞!工程師莫名氣喘吁吁原來是肺動脈栓塞惹禍阿嬤脖子很痛但阿嬤很會忍!7旬嬤頸部劇痛且右手肌肉萎縮竟是頸椎腫瘤作祟



5. 持續解血便– 小心可能是潰瘍性結腸炎

潰瘍性結腸炎主要症狀是持續或反覆的腹瀉合併黏液便及血便,並常合併其他器官的免疫失調疾病。

相較之下,克隆氏症會影響整個消化道,從口腔 ...關於學會學會簡介組織章程學會組織名單最新消息專科醫師推薦名單最新消息學會公告衛教資料學術活動行事曆國內學術活動國外學術活動會員專區入會申請會員資料修改會員會費查詢會議資料與Newsletter小腸鏡登錄平台相關網站最新消息所有訊息專科醫師推薦名單最新消息學會公告衛教資料2020/04/28衛教資料持續解血便–小心可能是潰瘍性結腸炎持續解血便–小心可能是潰瘍性結腸炎疾病介紹篇–潰瘍性結腸炎林敬斌醫師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肝膽胃腸科主治醫師台灣小腸醫學會副秘書長什麼是潰瘍性結腸炎?發炎性腸道疾病是一種會導致腸道慢性、反覆發炎的疾病,又可分為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colitis)及克隆氏症(Crohn'sdisease)1;兩種疾病在臨床上最大的差別為影響消化道的範圍及深度有所不同。

潰瘍性結腸炎主要影響大腸和直腸1,通常僅會影響腸道內比較表淺的部分2;且病灶經常為連續的分布3。

潰瘍性結腸炎主要症狀是持續或反覆的腹瀉合併黏液便及血便,並常合併其他器官的免疫失調疾病。

相較之下,克隆氏症會影響整個消化道,從口腔到肛門之間的任何一個部位都有可能發生,且病灶經常為不連續的分布,也就是所謂的「跳躍性病灶」。

克隆氏症影響的部位通常較深,可能會造成整層腸壁的發炎,甚至會造成腸穿孔或瘻管等併發症4。

造成潰瘍性結腸炎的原因有哪些?潰瘍性結腸炎的疾病成因目前仍不明確,推測可能與基因遺傳、免疫系統失調、飲食西化、生活壓力等環境因素有關:  這是一種常見的疾病嗎?根據2015年健保資料庫分析,台灣每十萬人口中有12.8名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其中每十萬人口有0.95件為每年新發生案例。

雖然台灣目前的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數量不多,但近年來盛行率及發生率有節節上升的趨勢5;推測主要跟環境及飲食等因素造成腸道菌相改變有關,再加上疾病診斷工具的持續進步(例如內視鏡、糞便鈣衛蛋白檢測等),也讓更多早期未診斷的患者獲得確診。

潰瘍性結腸炎最常見的好發年齡高峰大約落在30-35歲;其中男性罹病率稍微高一些。

潰瘍性結腸炎的患者通常都有哪些症狀?每位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的發炎反應嚴重程度不盡相同,主要的症狀包括腹痛、腹瀉、血便及反覆腹內感染;部分患者可能還會伴隨有發燒、食慾不振及體重減輕的現象,甚至併發關節痛、皮膚紅疹、眼睛發炎、口腔潰瘍及肝病等腸道以外的症狀。

此疾病一般可使用藥物治療來控制病情,但大約有25-40%的患者可能會發生嚴重的併發症,例如大量出血、大腸癌等,需要進行外科手術治療。

此外,部分患者可能會併發毒性巨結腸症,此項併發症指的是大腸直徑因為發炎腫脹超過6公分以上,且合併全身性毒性症狀;若持續惡化可能會造成大腸穿孔、破裂引發腹膜炎或敗血症,是相當嚴重的併發症。

 目前有哪些診斷方式?潰瘍性結腸炎無法光根據單項檢查結果就可以確診,醫師通常會進行問診來瞭解患者的病史及臨床表現,之後可能會再配合理學檢查、血液檢查、糞便檢測、影像學檢查如電腦斷層、內視鏡檢查如大腸鏡、病理切片、細菌培養,甚至小腸鏡或膠囊內視鏡等多項檢查方式;目的為排除一些症狀相似的疾病(例如克隆氏症、腸躁症、憩室炎、其他感染症或惡性腫瘤等),綜合評估後才能做出確切的診斷。

不過每位病人的狀況都有所差異,臨床上醫師還是會秉持專業,替患者選擇最合適的診斷方式。

 總結發炎性腸道疾病是一種慢性且反覆發作的疾病,即使經過治療後症狀獲得改善,也不能任意停藥;應該如同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一樣,長期服用藥物並持續回診追蹤,配合醫師隨著病況調整藥物劑量。

此外應配合衛教飲食作息並避免熬夜,讓自身免疫狀況維持穩定,努力與疾病和平共處。

  參考資料:1. ChouJW,etal.GastroenterolResPract,2019.2019:p.4175923.2. GajendranM,etal.DisMon,2019.65:p.100851.3. UngaroR,etal.Lancet,2017.389:p.1756-70.4. ParrayFQ,etal.SaudiJGastroenterol,2011.17:p.6-15.5. YenHH,etal.IntestRes,2019.17:p.54-62.  附檔:潰瘍性結腸炎疾病介紹返回清單TOP



6. 無法根治的腸道「克隆氏症」 嚴重甚至導致小腸破裂

廖敏凱指出,發炎性腸道疾病初期症狀有腹痛、腹瀉、貧血、發燒、血便。

克隆氏症的症狀雖和潰瘍性大腸炎相似,但克隆氏症主要是侵犯小腸, ...Skiptocontent如果你有長期腹痛的問題,最好還是去照一下腸鏡。

台灣曾經有一個案例,一名女子長期有腹痛、血便問題,但都靠吃止痛藥解決問題,沒想到有一次連止痛藥都沒有效果,痛昏的她被送到醫院後,發現是罕見的克隆氏症,而且已經嚴重到小腸破裂。

克隆氏症是一種罕見的發炎性腸道疾病,根據統計,台灣每十萬人口,約有兩名克隆氏症患者。

克隆氏症好發年齡為20~40歲及60~80歲。

除了成人外,克隆氏症也可能發生於兒童身上,而且罹患年齡越低,治療越是棘手。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消化內科醫師廖敏凱表示,目前,克隆氏症的發病原因不明,不過被認為與基因遺傳、腸黏膜免疫調節異常、腸內共生菌種的改變或環境壓力等因素有關。

有研究指出,壓力會造成腸道中發炎細胞及腸道滲透性增加,加重腸道發炎反應。

「不過根據既有的病人情況統計,大多數病人都有抽菸的習慣,因此可以把『抽菸』列為一個危險因子,」廖敏凱表示。

容易被輕忽的克隆氏症廖敏凱指出,發炎性腸道疾病初期症狀有腹痛、腹瀉、貧血、發燒、血便。

克隆氏症的症狀雖和潰瘍性大腸炎相似,但克隆氏症主要是侵犯小腸,發炎浸潤是侵犯腸道整層(潰瘍性大腸炎多只在黏膜層),甚至侵犯到腸道外的腹膜及淋巴結。

而且,克隆氏症在腸內的變化是呈跳躍性的,容易發生膿瘍及廔管等合併症。

由於腸道疾病一開始的症狀都比較相似,容易跟其他如腸躁症混淆。

不過,克隆氏症的腹痛頻率很高,常會痛到無法紓解,不僅反覆難眠,甚至影響到生活與工作。

因此,如果症狀斷斷續續出現超過三個月以上,即須就醫診斷。

克隆氏症的診斷與治療如同潰瘍性大腸炎,克隆氏症的診斷,主要是依據病史、臨床表現,配合血液和糞便檢查,影像學檢查,加上內視鏡檢查配合組織病理學評估,但由於克隆氏症會侵犯小腸,因而增加診斷的困難度。

目前有膠囊內視鏡和氣囊式小腸鏡,可用來診斷病情。

此外氣囊式小腸鏡亦可用來做切片用以組織病理學評估,更有利於準確診斷小腸的克隆氏症。

廖敏凱表示,雖然目前克隆氏症沒辦法根治,不過透過藥物,已經可以很好的控制病情。

「病人如果情況比較緊急,我們會使用類固醇,再使用免疫調節、抑制發炎的藥,當符合特定情況時,也會使用標靶治療。

」廖敏凱建議,有腸道問題的病人,要定期回診追蹤,不要因為「不會痛」,就忽視不管。

延伸閱讀:腸道健康影響情緒!三蔬二果教你打造「好心腸」腸阻塞跟便祕不一樣,4症狀4預防一次收藏!研究證實大腸癌年輕化國健署的公費篩檢使用率卻不到5成文/林以璿圖/許嘉真COVID-19/男子在美接觸確診者無症狀感染後在社區活動11天才確診2021-02-06部桃事件未結束又增一人確診!案839阿姨也染疫張上淳:推測早期感染2021-02-05新冠肺炎「症狀」已經改變!但有2點跟流感最不一樣2020-03-231分鐘看懂!新冠肺炎、流感、感冒症狀有何差異2020-03-21人體地圖人體地圖腦神經心血管骨骼、關節腸胃腎臟、泌尿系統症狀查詢常見症狀新冠症狀過敏咳嗽頭痛便祕健康百科科研新知用藥安全營養衛教中醫養生運動健身心理健康育兒親子罕見疾病醫學故事傳染疾病請問專家醫生說中醫師說藥師說護理師說營養師說治療師說科學家說專家側寫輔大專家說醫學專區新冠肺炎專區居家防護專家科研獨家專訪圖解疫情糖尿病專區糖友必知預防保養專家科研飲食與運動更多醫學專區十大學者專訪流感疫苗專題美豬開放爭議未來醫學專區急診室直擊圖解健康圖解健康居家保養健康知識穴道運動食物營養漫話健康漫話科普圖解疫情癌症百科治療癌症認識癌症協助資源康復調理抗癌新知預防癌症抗癌故事影音健康健康生活醫療新知吃出營養運動教室健康管理健康檢查自我檢測討論版



7. 不是普通腹痛!讓腸道體無完膚的潰瘍性結腸炎

潰瘍性結腸炎為發炎性腸道疾病之一,會造成患者長期反覆腹痛、 ... 因為是直腸出血,故血色會偏紅,血便的狀況會隨著出血量而加深顏色。

潰瘍 ...2020年3月23日星期一不是普通腹痛!讓腸道體無完膚的潰瘍性結腸炎女人,內科,老年人,免疫系統,免疫疾病名醫會客室,男人,風濕免疫科,照護線上編輯部每個人生活中都曾有肚子痛、拉肚子的經驗,但腹痛若為潰瘍性結腸炎可就不單純了。

潰瘍性結腸炎為發炎性腸道疾病之一,會造成患者長期反覆腹痛、腹瀉、甚至血便。

因患者多屬年輕族群,在生活、工作上都受到很大的影響。

彰化秀傳紀念醫院胃腸肝膽科李炯宏醫師表示,潰瘍性結腸炎的致病機轉目前尚不清楚,推測可能與免疫系統、腸道菌落、環境、遺傳、飲食、種族、藥物誘發等因素有關。

據統計,潰瘍性結腸炎多半在已開發國家案例較多,隨著台灣逐漸發展為已開發國家,潰瘍性結腸炎患者人數也逐年成長,據健保署資料顯示,潰瘍性結腸炎重大傷病卡發卡人數為3260人。

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的男女比例相近,好發於學生、年輕上班族等族群,但40歲以上的中年族群仍有機會發病。

急性發作可能脫水、休克李炯宏醫師提到,潰瘍性結腸炎的急性發作症狀為發燒、大量血便,恐導致脫水、休克、腎功能變化、血紅素下降等。

診斷會安排做內視鏡檢查,按壓肚子可能有類似腹膜炎的表現。

患者若未及時接受治療,最後恐需要開刀。

大部分患者的症狀表現較輕微,可能會出現無疼痛感的血便,因為是直腸出血,故血色會偏紅,血便的狀況會隨著出血量而加深顏色。

在潰瘍性結腸炎盛行率較高的國家,若年輕人反覆出現不會痛的血便,又無痔瘡徵兆,醫師們便會懷疑為潰瘍性腸炎。

但在台灣因盛行率不高,通常會安排內視鏡檢查,搭配病理切片、抽血等來診斷是否為潰瘍性結腸炎。

李炯宏醫師說,發炎性腸道疾病很難單靠內視鏡影像就確診,在疾病的不同時期,可能有多種疾病會看到類似表現,故需透過病理切片排除一些特殊狀況。

抽血檢驗也可幫助診斷,但沒有單憑哪個指標即可百分之百確診潰瘍性結腸炎。

醫師會根據患者的病史,拼湊各種線索來判斷是否為潰瘍性結腸炎,且往往要反覆發作數次後,才能正確診斷。

潰瘍性結腸炎有哪些治療方式?李炯宏醫師分享,潰瘍性結腸炎的治療方式會依據患者的疾病表現而有所不同。

急性發作的患者,需要使用抗發炎藥物、高單位類固醇,甚至得住院以靜脈注射施打類固醇,搭配免疫調節劑,若仍無法改善,會建議改用生物製劑來治療。

部分患者甚至併發腹膜炎,可能要面臨開刀,把嚴重發炎的大腸切除。

但大多數患者症狀不會如此嚴重,醫師會依照內視鏡的評分法,評估潰瘍性結腸炎蔓延狀況、嚴重度,再根據臨床表現,給予一些腸道內抗發炎藥物,或口服類固醇,必要時搭配口服免疫調節劑。

醫師會根據疾病嚴重度,搭配使用各種藥物,但是若出現腸道穿孔、狹窄、毒性巨結腸等併發症,便需要外科手術處理。

平時發炎控制好,才能減少併發症李炯宏醫師提醒,潰瘍性結腸炎患者若能以藥物控制發炎,減少產生後續併發症,如穿孔、廔管、甚至大腸癌等機會都可以降低。

平時若未按時服藥及定期追蹤、抽血、內視鏡監控,腸道會慢性潰瘍發炎,有時出血量少不見得有症狀,患者日常生活未受到影響而低估病情,令腸道持續發炎導致穿孔、產生廔管,多年之後產生癌症的風險也會上升。

醫師通常會建議患者持續接受藥物治療,促進黏膜癒合,達到沒有發炎的狀態。

將疾病控制好,可大幅降低產生併發症的機會,也能維持不錯的生活品質。

門診大部分的患者,使用的藥物都不會太複雜,當疾病穩定時,患者可能只需口服一兩顆抗發炎藥物,必要時加上類固醇或免疫調節劑即可。

低估病情,問題多多李炯宏醫師指出,病情穩定時,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的飲食與一般人無異,無需特別避免何種食物。

建議以均衡飲食,攝取足夠的營養為原則。

但當患者處於急性發炎需要住院時,飲食就會需要調整,住院期間醫師會評估其病情並給予合適的飲食。

生活上維持正常作息即可,盡量避免熬夜,規律的生活有助於病情控制。

最重要的是規則服藥、積極配合醫師並定期回診。

李炯宏醫師分享,某些患者容易低估病情,自覺「我今天沒有症狀,為什麼還要乖乖地服藥?」可能原本一天只要服一次藥,一旦生活作息不正常,或忘記定時服藥,一段時間後症狀就逐漸復發,等到症狀嚴重,才又終於回診。

這樣反覆發作,對患者



8. 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 Colitis)、不是感染、自體免疫

醫師問診後可能要求做生理檢查、檢測,這些目的在協助醫師排除可能導致類似症狀的其它疾病,例如,克隆氏症(Crohn's disease)、過敏性腸綜合 ...年節期間腸胃問題多2018-03-09網路熱門「飯水分離飲食法」有神效,有影嘸?2018-03-16非細菌病毒感染造成的潰瘍性結腸炎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Colitis)、非感染、自體免疫、腸漏、稀便夾雜血液黏液、反覆發炎、潰瘍與疼痛、直腸、乙狀結腸、關節痛、肝病、結腸破裂(毒性巨結腸症)、克隆氏症(Crohn'sdisease)、過敏性腸綜合症(IrritableBowelSyndrome,IBS)、憩室炎(diverticulitis)、大腸鏡2018-03-14一般我們所稱的大腸結腸炎(大腸炎),通常是因細菌、病毒、原蟲等感染造成大腸發炎現象。

但有一部分的發炎現象並非因為感染,而是可能是因自體免疫所引起的發炎,稱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Colitis)。

如果您的年齡低於30歲、嚴重時每天跑10~20次廁所、稀便夾雜血液黏液、而且症狀反覆發作,您很可能是得了潰瘍性結腸炎。

直腸與結腸的黏膜與黏膜下層的發炎與疼痛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大腸黏膜反覆發炎、潰瘍與疼痛的慢性、非感染性的腸道疾病,95%的病變從直腸開始(見下圖),一路往上漫延到乙狀結腸、降結腸、甚至整個大腸。

主要的臨床表現為腹痛、腹瀉與含粘液的血便。

發炎反應的程度與範圍因人而異。

一般而言,被影響大腸範圍愈廣,症狀會愈嚴重。

發生潰瘍性結腸炎的主要族群有二:˙年齡層是在30歲以下˙年齡層在50-60之間潰瘍性結腸炎是怎麼發生的專家們並不確定是什麼導致潰瘍性結腸炎,真正成因至今未有定論:˙大多數的研究認為可能是因為免疫系統對消化道內正常細菌的過度反應(自體免疫),或者其它種類細菌、病毒引起˙新的研究發現可能與腸漏有關:自體免疫並不會全然無故發生,必有特定原因,其中一個原因是腸道黏膜不健全,過敏原從細胞間隙進入體內而引發免疫症狀˙特定食物會使症狀加劇(食物種類因人而異,例如,牛奶)˙如果家裡有人得潰瘍性結腸炎,其他人得的機率也比較高(遺傳)˙壓力:有研究發現壓力是反覆發炎的原因之一潰瘍性結腸炎症狀對大部分的人而言,症狀來來去去,有些人得病好幾個月或好幾年也沒有症狀出現,但會突然有症狀,來得快去得也快。

大約5~10%的病人有持續性潰瘍性結腸炎症的症狀。

侵犯範圍、發炎反應嚴重程度每個人不盡相同,但主要症狀為:˙腹痛或抽筋˙腹瀉˙直腸出血(血便)有些人會發燒、不會飢餓感、體重減輕。

在一些比較嚴重案例裡,這些人每天拉肚子10-20次。

潰瘍性結腸炎也可能導致關節痛、眼睛問題或肝病。

嚴重併發症:約25-40%潰瘍性結腸炎的病患最終會出現嚴重併發症而必須手術治療:˙大量出血˙形成癌症˙結腸破裂(毒性巨結腸症)附註:「毒性巨結腸症」是指大腸直徑因發炎腫脹超過6公分以上、且合併全身性毒性症狀,若不手術恐惡化造成大腸穿孔、破裂引發腹膜炎、敗血症。

如何診斷潰瘍性結腸炎症?潰瘍性結腸炎的診斷原則以臨床表現、內視鏡檢查與切片化驗、醫學影像檢查(X光大腸鋇劑攝影)為依據。

醫師問診後可能要求做生理檢查、檢測,這些目的在協助醫師排除可能導致類似症狀的其它疾病,例如,克隆氏症(Crohn’sdisease)、過敏性腸綜合症(IrritableBowelSyndrome,IBS)、憩室炎(diverticulitis)等。

這些檢測包括:˙血液測試:找尋是否感染或發炎˙糞便檢測:尋找潛血、感染、白血球(發炎)如何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症?潰瘍性結腸炎症對每個人的影響不盡相同,醫師會找出適合您的方式緩解您的症狀,同時避免突發狀況的發生,由於可能發生嚴重的併發症,當務之急是找一位專科醫生針對此疾病好好治療。

治療的藥物有:˙藥物治療的目的在抑制急性發炎,降低發炎造成大腸道黏膜破壞。

這些藥物可以停止、減輕症狀或避免突然發作˙潰瘍,表示大腸黏膜已經受損,因此建議在使用藥物治療的同時,可服用麩醯胺酸,以協助大腸黏膜快速修復˙假如您的症狀嚴重,且藥物一點幫助也沒有,您可能需要開刀切除結腸。

切除結腸除了可以治癒潰瘍性結腸炎症,也同時能避免結腸癌˙得潰瘍性結腸炎症超過10年或更久的患者有更大的機率得結腸癌,時間愈久癌症風險愈大。

與你的醫師討論是否需要癌症篩檢(例如,大腸鏡)。

這些篩檢可以發現早期癌症,早期癌較容易治療˙對藥物治療無效或是無法忍受藥物副作



9. 大腸直腸外科-潰瘍性結腸炎拉出大問題

邱錫雄醫師表示,該患者的症狀強烈懷疑是與大腸癌有關,建議患者再做一次大腸鏡檢查,由於患者對大腸鏡檢查仍心存恐懼感,因此改做無痛式的大腸鏡檢查, ...大腸直腸外科-潰瘍性結腸炎拉出大問題-澄清醫院CHENGCHINGHOSPITAL大腸鏡多做二十公分大腸癌現身發佈日期:2009/07/01三天前做大腸鏡檢查,未發現大腸癌的蹤跡,三天後因嚴重腹脹而掛急診,再做大腸鏡發現四公分大的腫瘤,同樣是大腸鏡檢查結果卻是天壤之別,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邱錫雄表示,因兩次檢查深度不一,再加二十公分,大腸癌就現身。

 一位六十歲的女性患者,平常就有血便的現象,特別到某醫院做大腸鏡檢查,因感覺不舒服只深入七十公分,約檢查到降結腸的地方就結束,醫師告訴她並未發現大腸癌的病兆,未料三天後因嚴重腹脹到澄清醫院急診室求診,轉住院治療。

邱錫雄醫師表示,該患者的症狀強烈懷疑是與大腸癌有關,建議患者再做一次大腸鏡檢查,由於患者對大腸鏡檢查仍心存恐懼感,因此改做無痛式的大腸鏡檢查,患者不會感覺到有大腸鏡侵入之感,可以較深入檢查,減少盲點的遺漏。

 當無痛大腸鏡深入患者腸道約九十公分的地方,在橫結腸發現約四公分大的腫瘤,並已阻塞腸道,患者接受部份大腸切除。

邱醫師指出,大腸鏡深入腸道達六、七十公分應是很正常的檢查深度,還有一些民眾因畏懼大腸鏡檢查的不舒服感,而不想做這項檢查,因此當發現大腸癌時往往已發展到數公分的體積,帶給患者後續治療的麻煩,如果能早期發現大腸癌,治療的效果會更好。

 大腸鏡檢查到底要做多深才算最好,邱醫師認為,如果能讓受檢者減少甚至完全無痛的感覺,一定能做得更深入,甚至做到全大腸的檢查,因檢查得較完整,比較不會疏漏,像這位六十歲的患者因大腸鏡檢查只差二十公分,就無法發現橫結腸的腫瘤,有所遺憾。

BACK簡介團隊介紹服務內容門診時間最新消息期刊論文發表研討會論文發表影音資訊資料處理中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