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氏桿菌病延伸文章資訊,搜尋引擎最佳文章推薦

1. 布氏桿菌病

學名:牛布氏桿菌病(Brucellosis) 病名/俗名: 傳染性流產(Contagious abortion)、班氏病(Bang's disease)。

3. 傳染途徑:汙染飼料與飲水經消化 ...回首頁免責聲明意見回饋維護日誌熱門搜尋:牛球蟲病惡性卡他熱牛傳染性鼻氣管炎牛病毒性下痢布氏桿菌病全文檢索:檢索說明疾病關注人數排行訪客人數:2212741與專家聯絡 回首頁友善列印布氏桿菌病疾病代碼:DIS00004建立日期:2015/08/05更新日期:2015/08/05作者:黃閔顥、賴治民中文病名:布氏桿菌病英文病名:Brucellosis疾病描述:1.病原型別:細菌(bacteria)2.學名:牛布氏桿菌病(Brucellosis)病名/俗名:傳染性流產(Contagiousabortion)、班氏病(Bang’sdisease)。

3.傳染途徑:汙染飼料與飲水經消化道感染,皮膚傷口接觸感染,交配後感染,吸血昆蟲傳播。

4.O.I.E狀況:表列(Listed)5.通報動物傳染病:乙類傳染病6.人畜共通:是,台灣現無疫情報告7.病原摘要:8.疾病特性:牛布氏桿菌症之特徵為生殖器官及胎膜發炎,引起流產、不育以及各種組織之局部病灶。

9.疾病型態及流行病學:疾病型態:(1).潛伏期:5週-數個月(2).最常見於妊娠第6-8個月(3).母牛通常於妊娠後期有流產現象。

(4).初次流行時,流產率高,約30-35%,嚴重者可達80%。

(5).母牛若再次流產,通常病期較為緩和。

流行病學:(1).宿主動物於性成熟前不易感染,越接近性成熟易感性越高。

(2).易感動物範圍廣。

亦可感染牛、豬、水牛、野牛、羚羊、鹿、駱駝、野豬、貓、狐、狼及囓齒動物。

10.臨床症狀及病理學:臨床症狀:(1).母牛:流產前數日表現分娩預兆,如陰唇、乳房腫大、薦部與?部下陷,乳汁呈初乳性質。

流產時,胎水多清朗,但亦可能有膿樣絮片。

流產後發生胎衣滯留及子宮內膜炎,由陰道流出惡臭分泌物。

尚有久配不孕、乳房炎、關節炎之臨床症狀。

(2).公牛:睪丸炎、附睾炎或關節炎。

病理學:(1).母牛:胎衣呈黃色膠凍樣浸潤,亦可能增厚、伴發出血點、或附有纖維蛋白絮片及膿液體。

絨毛葉因貧血呈蒼白色,亦可能有灰色或黃綠色纖維蛋白或膿液絮片或脂肪樣滲出物。

(2).公牛:精囊可能有出血點及壞死灶,睪丸及副睪可能出現炎性壞死及化膿灶。

(3).胎兒:胎兒之病理學變化由母牛之羊水進入胎兒體內所引起。

第四胃中有淡黃色或白色黏液絮狀物,腸胃和膀胱之漿膜面可能有點狀或線狀出血。

漿膜腔有微紅色液體,腔壁上可能有纖維蛋白凝塊。

皮下呈出血性漿液性浸潤。

淋巴結、脾臟及肝臟有不同程度之腫脹,有的散在炎性壞死灶。

臍帶常呈漿液性浸潤、肥厚。

亦有可能有肺炎病灶。

預防控制方法:1.疫苗接種:中國使用牛流產布氏桿菌19號活菌苗,對4-18月齡之牛進行預防接種;成年母牛於配種前1-2個月於頸部皮下注射5ml,免疫期為一年。

台灣則無疫苗,直接進行撲殺。

2.培養健康動物群─由犢牛培養健康牛群,可與培養無結核病牛群結合進行,以母牛初乳人工餵飼5-10天,並以健康牛乳或巴氏滅菌乳,在第五、九個月各進行一次實驗室檢查,全部陰性時即可認為是健康犢牛。

3.針對未感染動物(布氏桿菌陰性)之牛群─加強飼養管理,並注意飼料營養搭配,以提高牛之抵抗力。

保持飼料、飲水、用具及環境之清潔衛生。

對流產胎兒、胎衣,屠宰病牛之病變部位、內臟均須深埋。

嚴禁在生產區內飼養其它畜禽。

飼養員定期作健康檢查,患有布氏桿菌之飼養員及時調離接觸奶牛之崗位。

定期盡興預防消毒及免疫接種,但台灣目前尚無疫苗,故按規定定期進行檢疫,對檢出之陽性牛隻應即時淘汰。

對可疑陽性之牛隻即時隔離並定期按時複檢。

對複檢仍為可疑者之牛隻,按陽性牛淘汰處理。

隔離之母牛發情時用健康公牛隻精液進行人工授精。

實施自繁自養,嚴禁從疫區引進病牛,對必須引進之健康牛須隔離觀察1-2個月,同時進行牛布氏桿菌之檢查,全群2次實驗室檢查為陰性者,才可與其他牛隻接觸。

4.針對假定健康牛群─檢疫時,發現有陽性牛應及時淘汰。



2. 衞生防護中心

布魯氏菌病是由布魯氏桿菌屬引致的傳染病。

這些細菌主要感染動物,如牛、狗、豬、綿羊和山羊。

病徵. 布魯氏菌病沒有特定的病徵,通常出現 ...Skiptocontent布魯氏菌病布魯氏菌病2019年3月20日病原體布魯氏菌病是由布魯氏桿菌屬引致的傳染病。

這些細菌主要感染動物,如牛、狗、豬、綿羊和山羊。

病徵布魯氏菌病沒有特定的病徵,通常出現的病徵包括發燒、冒汗、頭痛、肌肉,關節和/或背痛、疲勞、食慾不振和身體虛弱。

嚴重的感染可能會影響大腦、心臟、肝臟、脾臟、其他器官或系統。

這種疾病可演變成慢性疾病,並可持續多年。

治療痊愈後仍可能復發。

傳播途徑布魯氏菌病可由受感染的動物或污染的動物產品,經以下途徑傳染人類:飲用或進食受污染的產品,包括未經消毒的奶類產品、生或未經煮熟的肉類或內臟。

經皮膚傷口或黏膜接觸受感染動物的組織、血液、尿液、陰道分泌物、流產胎兒和胎盤。

吸入受污染的空氣粒子。

人與人之間的直接傳播是罕見的。

高危人士因工作需要而接觸到受感染的動物或動物組織的人士,如屠房員工、肉類加工員工、獸醫和實驗室工作人員等,感染布魯氏菌病的風險相對較高。

在香港,布魯氏菌病是一種須呈報的職業病。

潛伏期沒有一定的潛伏期。

一般是5-60天,但可以長至數月。

治理方法抗生素可治療布魯氏菌病。

預防方法現時只有適用於動物的疫苗。

為了預防感染,市民應注意個人和食物衞生。

1.保持良好的個人衞生經常保持雙手清潔,接觸動物或其分泌物後,必須用梘液和清水徹底清潔雙手。

立即清潔受損的皮膚,並用防水敷料妥善覆蓋傷口。

觸摸傷口前、後須潔淨雙手。

處理動物組織或內臟時,特別是因職業需要人士,須佩戴合適的防護裝備包括口罩、手套、眼罩及保護衣或圍裙等。

工作完畢後,必須徹底洗手。

2.保持良好的食物衞生切勿飲用或進食未經消毒的奶類製品,和生或未經煮熟的肉類和內臟。

處理食物時應遵從食物安全五要點,即精明選擇(選擇安全的原材料)、保持清潔(保持雙手及用具清潔)、生熟分開(分開生熟食物)、煮熟食物(徹底煮熟食物)及安全溫度(把食物存放於安全溫度),藉以預防由食物傳播的疾病。

請瀏覽食物安全中心網頁,以獲得更多有關食物安全的資訊。




3. 布氏桿菌病卅三年未見,台灣兩週內發生兩起境外移入病例 ...

疾病管制局5/17發布國人赴非洲旅遊感染布氏桿菌病後,今日再度發布一名布氏桿菌病陽性個案。

疾管局表示,此個案為72歲女性,為馬來西亞華僑,今年2/14至3/9 ...按Enter到主內容區:::最新消息焦點新聞真相說明公告訊息活動訊息招標資訊就業資訊首頁最新消息焦點新聞布氏桿菌病卅三年未見,台灣兩週內發生兩起境外移入病例。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建檔日期:100-05-24更新時間:100-05-24台灣卅三年未曾發生的人畜傳染布氏桿菌病,近兩週內連續發生兩起境外移入感染事件。

疾病管制局5/17發布國人赴非洲旅遊感染布氏桿菌病後,今日再度發布一名布氏桿菌病陽性個案。

疾管局表示,此個案為72歲女性,為馬來西亞華僑,今年2/14至3/9獨自前往馬來西亞探視國外家人,曾至檳城等地旅遊,並飲用當地瓶裝羊奶。

返國後,於4月份出現發燒合併脊椎酸痛等症狀後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史及飲食史,經醫師診治後,通報並安排住院治療,其檢體經檢驗後確認感染。

該局接獲通報後,隨即疫調追蹤,經查國際相關疫情,馬來西亞檳城某農場於4月份發現羊隻遭布氏桿菌感染,並有當地民眾因飲用該農場生產之未煮羊奶感染,本個案推測可能與此事件有關。

因布氏桿菌病的潛伏期可能長達數個月,該局呼籲民眾,若曾前往地中海地區、北非、東非、中東、中南美洲、東南亞等地旅遊,返國後出現間歇性發燒、全身倦怠、出汗、腹痛、頭痛、背痛、四肢無力等症狀,應立即就醫,並主動告知旅遊史及動物接觸史。

布氏桿菌病為一種人畜共通傳染病,病原菌存在感染動物的組織、血液、乳汁中,人類接觸感染動物組織、食入其乳製品或實驗室人員直接接觸病菌,都可能受到感染,人傳人情況較少見。

民眾與家中寵物相處,因少有體液上的接觸,無需過度擔心。

疾管局提醒醒民眾若至上述高風險國家旅遊,應避免接觸動物或生食(生飲)動物肉、奶、乳酪或冰淇淋等食物,並留意自身及同團旅客健康狀況,若有不適應儘速就醫。

另外建議計畫出國的民眾,可提前二~四週至國際預防接種合約醫院諮詢「旅遊醫學門診」,瞭解旅遊地點之傳染病疫情,或至疾病管制局網站(http://www.cdc.gov.tw)「國際旅遊資訊」專區取得國際最新疫情與旅遊傳染病資訊。

回上一頁本部簡介部長次長主任秘書行政組織本部單位及所屬機關使命願景及重大政策政策報導部徽設計說明最新消息焦點新聞真相說明公告訊息活動訊息招標資訊就業資訊便民服務部長信箱線上申辦服務專區表單下載諮詢服務專線政府出版品電子報訂閱專區相關問題Q&A常用查詢法令規章衛生福利法規檢索系統法規通報全國法規資料庫行政院公報資訊網反貪資訊網遊說法專區法規鬆綁衛教視窗宣導專區影音專區相關連結員工入口網回頁首



4. 布氏桿菌病

布氏桿菌病是全球性的疾病,全世界都有病例,公共衛生不佳的國家病例較多,常見於地中海地區(葡萄牙、西班牙、南法國、義大利、希臘、土耳其、北非)、東非、 ...防疫新知首頁衛教園地防疫新知布氏桿菌病布氏桿菌病發佈日期:108-12-01布氏桿菌病布氏桿菌病是由布氏桿菌屬細菌所引起的疾病。

布氏桿菌病是全球性的疾病,全世界都有病例,公共衛生不佳的國家病例較多,常見於地中海地區(葡萄牙、西班牙、南法國、義大利、希臘、土耳其、北非)、東非、中南美洲、中東等地,東南亞部分生產乳製品的農場也曾爆發流行。

台灣不是布氏桿菌病疫區,但是曾於近年發現數名在非洲與東南亞感染的境外移入病例。

布氏桿菌主要在動物間傳播,不同種類的布氏桿菌會影響不同的脊椎動物,如綿羊、山羊、牛、鹿、麋鹿、豬、狗及其它動物。

人類則是因為接觸到感染動物的組織或食入乳製品而感染。

傳播方式最主要的傳播方式為接觸到感染動物的組織、吃或喝到汙染的奶製品。

當綿羊、山羊、母牛或駱駝受感染時,其所產生的牛奶會沾染此細菌,若牛奶沒有經過加熱殺菌,則這些細菌便可能傳播給喝牛奶或吃乳酪的人。

另外,從事屠宰業、畜牧業者、獵人或獸醫,也可能從皮膚上的傷口接觸到病畜的體液或血液而受到感染。

人傳人的案例雖然少見,但是受感染的母親以母奶哺育嬰兒及性傳染的個案也是可能的傳播途徑。

在實驗室中,布氏桿菌的吸入亦是一種主要的傳播途徑。

潛伏期一週到數月。

發病症狀布氏桿菌病主要的特徵為持續性、間歇性或不規則發熱,也會造成類似流感的症狀,如發燒、冒汗、頭疼、背痛及四肢無力,嚴重者甚至會造成中樞神經系統的病變。

動物感染布氏桿菌病主要的特徵是流產和睪丸炎,較少引起發熱或全身性疾病。

預防方法避免生飲牛奶或羊奶:旅行時避免食用未經消毒或處理的牛奶、乳酪或冰淇淋。

一般牛奶以60度℃加熱30分鐘即可達到滅菌效果。

做好防護措施:畜牧業者、屠宰業者、獵人或獸醫於處理動物屍體時,應佩戴手套及口罩等防護措施以避免受到感染。

免疫功能不佳病患避免接觸動物,以免受到感染。

動物施打減毒疫苗可預防布氏桿菌病。

加強牧場衛生管理:一旦發現病畜必須立即處置,平時牧場應定期接受採血檢驗。

注意實驗室安全:應遵照實驗室的三級生物安全標準,防止實驗室感染。

治療方法與就醫資訊當身體出現持續性、間歇性或不規則發熱、頭疼、背痛及四肢無力等症狀,並有「布氏桿菌病」流行地區旅遊史、曾接物動物且曾生飲牛奶或羊奶時,請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相關動物接觸史及旅遊史等訊息,以及早獲得妥適的治療。

預防接種建議目前有動物疫苗,尚無人用疫苗。

※資料來源:疾病管制局。

上一頁訊息專區最新消息公告訊息得獎訊息認識宏恩管理團隊願景使命重大事記組織架構就醫指南網路掛號掛號查詢看診進度門診時間看哪一科就醫權益與須知住院服務急診服務收費說明醫療中心醫療團隊醫事團隊特色醫療衛教園地衛教單張防疫新知為民服務就醫資料申請社會服務病友分享滿意度調查到院指南常見問題



5. 布氏桿菌病

布氏桿菌病是一種由布魯氏菌屬引起的疾病。

此病屬於動物原性傳染病,常見於牛、野牛、豬、綿羊、山羊、狗及鹿科動物當中。

布氏 ...旅遊健康服務旅遊相關疾病布氏桿菌病布氏桿菌病是什麼﹖布氏桿菌病是一種由布魯氏菌屬引起的疾病。

此病屬於動物原性傳染病,常見於牛、野牛、豬、綿羊、山羊、狗及鹿科動物當中。

布氏桿菌病在世界各地也有出現,特別在毗鄰地中海的歐洲及北非洲國家、東非、西亞、中亞、印度、墨西哥和中南美洲等國家尤為常見。

布氏桿菌病的潛伏期由幾天至幾個月不等,病發時會出現類似感冒的病徵,包括發熱、畏寒、出汗、頭痛、背痛、虛弱、體重下降及食慾不振等。

布氏桿菌病也可引起反覆性發熱、關節痛和疲倦等慢性病徵。

布氏桿菌病是怎樣傳播的?大部份人類感染布氏桿菌病都是經由食用來自染病動物而未經低熱殺菌處理的奶類製品及接觸染病動物的屍體或胎兒而染病,亦可經由母乳餵哺傳播,但直接人傳人的個案則極為罕見。

怎樣預防布氏桿菌病?旅行時切勿食用未經低熱殺菌處理的奶類製品、芝士及雪糕。

狩獵時及處理動物內臟時應使用膠手套。

現時並沒有疫苗可作預防之用。

如何治療布氏桿菌病?布氏桿菌病是可以用抗生素治療的。

此病需要長時間的抗生素治療以防止復發。

根據治療的時間和病情的嚴重程度,可能需要幾個星期到幾個月的時間才能康復。




6. 獸醫科技資訊網:出版品\論文專輯\布氏桿菌病

布氏桿菌迄目為止已知有Brucella melitensis, B.abortus, B.suis, B.ovis, B.neotomae及B.canis等6種,其中前3種常會感染人成為人畜同傳染病。

人感染本病稱為 ...字體大小修改:大中小布氏桿菌病友善列印作者:吳義興詳細內容:序言  布氏桿菌病一種由布氏桿菌(Brucella)所引起之急性或慢性傳染病,以胎盤炎及流產為特微。

以前曾經稱為Bang氏病,或傳染性流產。

布氏桿菌為一種可寄生細胞內引起感染之革蘭氏陰性桿菌,於1887年由Bruce發現而以其命名。

布氏桿菌迄目為止已知有Brucellamelitensis,B.abortus,B.suis,B.ovis,B.neotomae及B.canis等6種,其中前3種常會感染人成為人畜同傳染病。

人感染本病稱為地中海熱馬爾他熱。

臨床上呈現感冒症狀、疲倦、肌肉病、發微熱、夜間盜汗等症狀,經過很長,且不易治療。

至目前為止,在台灣有報告者為B.abortus及B.canis2種。

  布氏桿菌病在動物主要之臨床症狀是流產,它常發生於接近分娩期。

在懷孕第6~8個月發生率最高。

流產後1~2週會有混濁之子宮分泌液排出,懷孕後期之流產會發生胎衣滯留。

畜群之感染主要由引入帶菌畜而起,污染擴散後,初次爆發流產,其流產率可達30%以上,而後流產率逐漸下降,但在畜群中之第1胎懷孕畜或新引進未感染畜仍會有很高之流產率。

公畜感染時,早期發燒伴以一側之睪丸及精囊急性腫痛,數週後症狀消失,睪丸變大而硬,精液中含炎症滲物及活菌。

病灶大部僅限於生殖糸統、胎盤炎、胎盤及其四週組織充滿滲液及壞死組織使其呈灰色到黃色。

子宮壁,尤其在子宮角彎有水腫,子宮絨毛膜間充滿細菌、滲液及鱗脫之絨毛細胞。

感染之睪丸及細精管組織含炎症滲出液及壞死區,到後期,組織由於壞死而萎縮及織維性增生(王金和等1991、林地發等1982、蔡義雄等1984d)。

一、發生及現況(一)牛布氏桿菌病  牛布桿菌病發生於世界各養牛國家,在1950年以前,很多國家均有很高之發生率,經各國有系統之控制及撲殺處理策略,目前在荷蘭、澳洲、加拿大及日本等已開發國家,其陽性率均減少到很低。

但在開發中國家由於未作控制處理,仍有高之感染率,而在少數之養牛數不多或顉土小國家例如我國,本病則已完全撲滅。

  在美國牛布氏桿菌病於1935年,高達11.5%,經撲滅處理到1967年,已降到0.57%。

到1977年僅有0.46%之牛群列管,目前有31州感染群在0.1%以下,但尚有12州,大部在東南部,有100個以上之污染牛群,其感染率在0.15~2.9%。

  日本牛布氏桿菌病經糸統之控制及撲殺,其陽性率已降為萬分之一以下,據日本農林水產省畜產局之統計(1990),在過去5年(1985~1989)中,其約140萬頭之牛隻,只零星發生4頭布氏桿菌血清陽性反應牛。

  台灣地區牛布氏桿菌病之檢查姶自1947年,早期台灣地區之畜牛以役用水牛及黃牛為乎,乳牛很少,因此抽樣檢查之對象亦為水牛及黃牛。

1953年初步之調查水牛之陽性率為5.02%(22/438),黃牛為13.18%(48/364)(黃文池等1953),雖然此次之調查使用特異性較低之急速平板凝集試驗,其結果亦造成畜牧獸醫界極大之關切。

於是自該年起開始作全面之檢查,並積極推動立法,把本病列入法定傳染病,以為強制檢查及撲殺之依據。

1955年曾對一頭血清反應陽性牛作病理解剖及病原菌分離,結果均為陰性(黃文池等1955),認為本省耕牛並無本病之存在。

為進一步瞭解本病,劉燃炎等(1955)以標準菌株作人工感染試驗,期能得到更多之資料。

1958年台灣地區開始由澳洲進口乳牛,由於生產之牛乳與國人之健康關係密切,使本病更被重視,有關本病血清學檢查、人工感染後之反應等研究,及初步之檢查成績亦加緊進行(李太矜和王宗枝1954、劉燃炎等1955、楊子儒1959、王銘堪1961、林本欽1962、傳祖慧和蔡文敏1963、劉燃炎1963a)。

1963年劉燃炎等報當,首次由本省檢驗陽性牛隻分離到病原菌-流產布氏桿菌,證實布氏桿菌病存在於本省之乳牛中,其後一再有分離到本菌之報當(詹益液等1964、呂榮修等1964、蔡義雄等1985)。

  1962年,當時之農業復興委員會決定以美援經



7. 布氏桿菌病

布氏桿菌病為人畜共通傳染病,屬急性細菌性感染。

臨床症狀為. 發燒、全身倦怠、出汗、頭痛、肌肉酸痛、腹痛、疲倦及憂鬱等症狀。

有時候臨床表現僅出現不明 ...布氏桿菌病(Brucellosis).pdf布氏桿菌病(Brucellosis).pdf下載



8. 流產布魯氏菌(B. abortus) 布氏桿菌病血清抗體檢測

牛布氏桿菌病是由流產布魯氏菌(B. abortus) ——一種兼性胞內菌所引起的疾病.



9. 布魯氏菌病

布魯氏桿菌病,又名地中海弛張熱、馬耳他熱、波浪熱(undulant fever)、波狀熱,是一種人畜共通傳染病,由布魯氏桿菌屬(英语:Brucella)引致。

布魯氏菌病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跳至導覽跳至搜尋維基百科中的醫療相關內容僅供參考,詳見醫學聲明。

如需醫療服務或可靠意見,請諮詢專業人士。

布魯氏桿菌病症狀undulantfever[*],continuousfever[*],疲倦,肌肉疼痛,胃口不佳,肝腫大[*],脾腫大[*],關節炎,睪丸炎,淋巴結腫大,神經炎[*]類型primarybacterialinfectiousdisease[*],bacterialinfectiousdisease[*],人畜共通傳染病肇因布魯氏菌屬[*],馬爾他布魯氏菌[*],流產布魯氏菌[*],Brucellaneotomae[*],豬布氏桿菌[*],犬布氏桿菌[*]分類和外部資源醫學專科傳染病科ICD-10A23ICD-9-CM023DiseasesDB1716MedlinePlus000597eMedicinemed/248PatientUK(英語:PatientUK)布魯氏菌病MeSHD002006Orphanet1304[編輯此條目的維基數據]布魯氏桿菌病,又名地中海弛張熱、馬耳他熱、波浪熱(undulantfever)、波狀熱,是一種人畜共通傳染病,由布魯氏桿菌屬(英語:Brucella)引致。

目錄1宿主2症狀3型態和基本性質4生化武器5參考資料6參考文獻7參見8外部連結宿主[編輯]這種細菌可寄宿綿羊、山羊、豬和牛等動物,在自然生態環境中適應力較強。

患者通常透過接觸受感染動物的分泌物,或進食受污染的肉類或奶品而受感染,而在牧場或屠房等地方工作的人士,受感染風險會較高。

人與人接觸的傳播較罕見[1]。

其病徵與流行性感冒相似。

馬有被牛傳染的可能性,貓在實驗室裡證實了可以受到感染,但沒有病徵。

症狀[編輯]布魯菌侵入人體後,會使人體體溫上升至40℃以上並引現:發燒/流汗/頭痛/流鼻水/咳嗽/等…流行性感冒呼吸道感染、肌肉酸痛/疲勞/食慾不振和身體抽搐等症狀。

而依嚴重程度可能造成心血管系統、運動神經系統、生殖系統、腦神經系統等病變。

定期對家畜做檢疫,做好家畜飼養地消毒可一定程度上預防此病。

型態和基本性質[編輯]布魯氏桿菌為一種短小的革蘭氏陰性球桿菌,不會產生芽孢,無鞭毛不具運動性,無莢膜(個別毒性強的菌種除外)。

為嗜氧菌,兼性細胞內寄生菌。

布魯氏菌的代謝系統並不發達。

1985年世界衛生組織將布魯氏菌屬分為6個種,20種生物型,臨床上引起人體感染的主要是羊種布魯氏菌,其致病力也是最強的。

羊種布魯氏桿菌3種生物型馬爾他布魯氏菌(brucellamelitensis)主要感染山羊及綿羊牛種布魯氏桿菌9種生物型流產布魯氏菌(brucellaabortus)主要感染牛隻豬種布魯氏桿菌5種生物型豬布魯氏菌(brucellasuis)主要感染豬犬種布魯氏桿菌1種生物型犬布魯氏菌(brucellacanis)主要感染狗綿羊種布魯氏桿菌1種生物型(不致病人體)沙林鼠種布魯氏桿菌1種生物型(不致病人體)生化武器[編輯]由於布魯氏桿菌具有能生存於氣膠且不易乾死的特性,其曾被用來製成生化武器。

美國於1954年在阿肯色州的派恩布拉夫軍火庫首先將其武器化,後於1971年至1972年間因尼克森總統廢止攻擊性生物武器計劃而全部銷毀。

[2]於2019年12月底,甘肅官方通報稱:「2019年7月24日至8月20日,蘭州生物藥廠在獸用布菌疫苗生產過程中使用過期消毒劑,致使生產發酵罐廢氣排放滅菌不徹底,攜帶含菌發酵液的廢氣形成含菌氣溶膠,生產時段該區域主風向為東南風,導致位於下風向的中國農科院蘭州獸研所人體吸入或黏膜接觸產生抗體陽性,一共203抗體陽性人員及1名出現臨牀症狀的抗體陽性人員。

」[1]。

至2020年12月10日有線中國組報導,事件上己令過萬人做成感染。

[2]參考資料[編輯]^DiagnosisandManagementofAcuteBrucellosisinPrimaryCare(PDF).BrucellaSubgroupoftheNorthernIrelandRegionalZoonosesGroup.August2004.(原始內容(PDF)存檔於2007-10-13). ^Woods,JonB.USAMRIID'sMedicalM



10. 布氏桿菌病

行政院衛生署中華民國101年2月7日署授疾字第1010100098號公告「傳染病分類及第四類與第五類傳染病之防治措施」,即日起生效。

茲將「布氏桿菌病」列為「 ...布氏桿菌病FacebookLine列印取得短網址回上一頁取得短網址×網址複製關閉複製行政院衛生署中華民國101年2月7日署授疾字第1010100098號公告「傳染病分類及第四類與第五類傳染病之防治措施」,即日起生效。

茲將「布氏桿菌病」列為「傳染病防治法」規定之第四類傳染病。

布氏桿菌病是由布氏桿菌屬細菌所引起的疾病。

布氏桿菌病是全球性的疾病,全世界都有病例,公共衛生不佳的國家病例較多,常見於地中海地區(葡萄牙、西班牙、南法國、義大利、希臘、土耳其、北非)、東非、中南美洲、中東等地,東南亞部分生產乳製品的農場也曾爆發流行。

台灣不是布氏桿菌病疫區,但是曾於近年發現數名在非洲與東南亞感染的境外移入病例。

布氏桿菌主要在動物間傳播,不同種類的布氏桿菌會影響不同的脊椎動物,如綿羊、山羊、牛、鹿、麋鹿、豬、狗及其它動物。

人類則是因為接觸到感染動物的組織或食入乳製品而感染。

疾病資訊疾病介紹最新消息及疫情訊息新聞稿統計資料查詢國際重要疫情更多...重要指引及教材相關法規傳染病病例定義暨防疫檢體採檢送驗事項布氏桿菌病工作手冊實驗室人員操作布氏桿菌之風險評估及暴露後處置指引更多...治療照護病人及接觸者處理病人之治療照護更多...宣導素材多媒體海報單張手冊廣播其他更多...研究出版圖書疫情報導更多...:::網站導覽隱私權保護資訊安全著作權聲明政府網站資料開放宣告雙語詞彙電子報署長信箱10050臺北市中正區林森南路6號MAP電話:02-2395-9825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全年無休免付費)聽語障服務免付費傳真:0800-655955國外可撥打+886-800-001922(自國外撥打回國須自付國際電話費用)Copyright©2019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Allrightsreserved.本網站建議使用IE10以上版本瀏覽器及以1920x1080解析度,以獲得最佳瀏覽體驗。

為提供使用者有文書軟體選擇的權利,本網站提供ODF開放文件格式,建議您安裝免費開源軟體(https://www.ndc.gov.tw/cp.aspx?n=32A75A78342B669D)或以您慣用的軟體開啟文件。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