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覺失調延伸文章資訊,搜尋引擎最佳文章推薦

1. 思覺失調症-精神醫學部-三軍總醫院

通常人以為有精神病的人都有暴力傾向和危險,這實在是錯誤的。

思覺失調症患者其實是很少有暴力表現。

大部份時候,他們都愛靜,羞怯和畏縮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網路掛號看診進度門診時刻醫師介紹:::精神醫學部訊息公告歷史沿革單位簡介醫療團隊門診時刻表衛教資訊思覺失調症躁鬱症憂鬱症強迫症老年失智症妥瑞氏症過動症失眠症自律神經失調廣泛性焦慮症藝術治療經顱直流電刺激術業務說明學術活動教學研究精神科入院小叮嚀網站資源門診時間燒燙傷網頁員工心理支持服務:::首頁 /精神醫學部 /衛教資訊 /思覺失調症思覺失調症黃三原很多人聽過「思覺失調症」這個名字,但大多數人都不清楚它是甚麼,或它的成因,和處理的方法。

「思覺失調症」知多少?首先,我們要清楚有些病癥絕對不是思覺失調的病癥,例如多重性格或分裂的性格並不是思覺失調症。

思覺失調症是指患者很難分辨真實和虛幻,就好像在清醒時卻又在做夢一般。

 有時患者的行為十分古怪,有時又很正常。

通常人以為有精神病的人都有暴力傾向和危險,這實在是錯誤的。

思覺失調症患者其實是很少有暴力表現。

大部份時候,他們都愛靜,羞怯和畏縮。

究竟「思覺失調症」是甚麼呢?思覺失調症屬重性精神病。

在世界各地大約每一百人就有一人會患上這症狀。

在醫院裏,思覺失調症患者所佔的病床比任何一種病都要多。

這種病可以在多方面影響一個人的日常生活,雖然思覺失調症的病癥在每一個人身上都不相同。

患者可能感到思想不清或迷糊,使他在處理日常事務上有困難。

 患者也可能在工作岡位上較以前差,很難集中精神或思想快捷清楚。

在其他活動上亦有同樣困難。

他會發覺很難與人溝通和表達自己的感覺,以致和他人的關係疏離。

有時患者太過沉醉在自己的思想和感受世界中,以致忽略照顧自己每日生活的基本需要如進食、睡眠和個人清潔等。

我們如何知道某人患上思覺失調症?醫生診斷時,主要是根據病人自己告訴醫生,看有沒有幾樣主要的病癥。

精神科醫生不能看穿人心中的思想,又不能用驗血或X光來幫助診斷。

所以,醫生唯有靠聽他人講述病情才能判症。

思覺失調症的主要病癥包括:-思想紊亂患者會覺得有些思想不是自己的;而是出自他人透過收音機電波、鐳射光線或傳心術等方法,放進他的腦中。

他亦可能感到思想離開,像是被人取走一般。

腦變成空白一片,完全不能思想這種情形並不等同忘記一個思念或當我們緊張時,失去思想之連貫能力。

患者又會覺得思想被人傳講出去,以致旁邊的人都聽到。

有時又感到思想從腦中被人廣播出去。

這樣,患者覺得所有人都知道自己在想甚麼,而久缺私隱性。

妄信妄信是(一個)錯誤的信念,但對患者來說是非常真實的,其他人卻絕對不能相信。

在思覺失調症中常見的例子有以下幾種:患者相信某一種力量控制了他們的思想和行動。

相信自己是一個廢人,沒有自己的意志,被人完全控制了頭腦和身體。

相信其他人想傷害自己或無故被追殺,覺得無辜地被迫害。

感覺在日常生活見到或聽到的事,對自己有特別含意。

例如看見一輛紅色的車,就表示世界未日快要到了。

相信自己是一個特殊人物,有特別技能或法術的本事。

例如自己是皇帝或皇后,或能夠令世界產生地震、水災等自然災害。

通常,這些信念都是突然而來的,由於太過不尋常,所以家人和朋友都瞭解這些信念不是真的。

而當患者痊癒後,他可能會很驚訝他在病中相信的事,有點像從睡夢中醒過來一樣。

-幻覺幻覺是一個錯誤的觀感。

患者看見一些事,聽到一些聲音或嗅到一些味道而旁人是不能感受到的。

正像在清醒時發夢一般。

很常見的例症就是在一間沒有人的房中,聽到說話聲。

說話聲相當逼真,好像在房外或隔鄰發出,有時又似甚至在身體某部份發出。

(有時也不能解釋當沒有人在附近時,患者卻會相信有人或物件觸摸着他。

)-其他病癥說話方面的困難:患者有時所說的話,人家不能跟上,有時他們會創作一些「字眼」或用奇怪的表達方式。

有時他們又不多說話,令人很難和他們交談。

古怪習慣:這包括站或坐下的支怪姿態,古怪「動靜」或習慣。

轉變的感情和感覺:有時,精神分裂症患者似乎缺少甚至缺乏



2. 思覺失調症是什麼?親友或自己得病怎麼辦?醫師完整說明 ...

思覺失調症(Schizophrenia)是一種精神科的疾病,以前被稱為精神分裂症,但這個舊稱其實造成許多誤解。

思覺失調症的個案通常會伴有慢性、 ...Skiptocontent思覺失調症(Schizophrenia)是一種精神科的疾病,以前被稱為精神分裂症,但這個舊稱其實造成許多誤解。

思覺失調症的個案通常會伴有慢性、反覆的精神症狀,主要和思考和知覺的失調有關。

思覺失調症和憂鬱症、恐慌症、躁鬱症或者是失眠一樣,都是精神科醫師常處理的疾病與症狀,但思覺失調症這個名字聽起來很多人會覺得陌生,甚至因為陌生而產生恐懼。

但這個疾病並不少見,在人口中大約有1%的人有思覺失調症,也就是說,光是在台灣可能就有超過10萬名思覺失調症個案。

只是因為長期對精神疾病的漠視與不關心,這些朋友往往生活在社會相對陰暗的角落。

思覺失調症在早年其實被稱為「精神分裂症」,這樣聽起來嚇人的名稱,更是讓許多病友與家屬因為社會的不解與標籤化,而更難以得到支持與幫助。

MedPartner團隊醫師們希望透過這篇文章,除了完整說明思覺失調症的病因、症狀與治療方式以外,也希望大家能在了解、同理的基礎下,讓整個社會與思覺失調症的病友以及家屬一起努力,共同面對這個疾病。

因為世界上最可怕的,也許不是疾病本身,而是對疾病的誤解,與錯誤的標籤。

只有正確的認知,才能幫助自己,也幫助身邊需要的人。

 思覺失調症是什麼?舊稱「精神分裂症」造成許多誤解思覺失調症(Schizophrenia)在2014年以前,在台灣被稱為「精神分裂症」,但「精神分裂」這個詞,光是用聽的,就夠讓病友以及家屬嚇得魂飛魄散了,而且也容易讓社會對這個疾病產生錯誤的標籤。

因此在2014年時,台灣精神醫學會與中華民國康復之友聯盟共同推動,將精神分裂症這個疾病,正名為思覺失調症。

大家可別覺得只是改個名,有什麼意義?其實意義很重大喔!在當年,許多民眾因為「精神分裂」這四個字受到的疾病污名,因此不敢告訴別人自己的精神狀況、拒絕求助、不敢就醫、不願意繼續治療或復健,這造成了嚴重的惡性循環,讓個案距離康復的路越來越遠。

改成「思覺失調症」,這個名字其實更接近了這個疾病的本質,也就是「思考能力」與「知覺功能」的「失調」,而「失調」二字,其實代表疾病是有「恢復的可能性」,讓人不會感到絕望,就像被診斷「賀爾蒙失調」一樣,多數人不會覺得是絕症。

而且在日本的研究中,也發現將精神疾病正名後,個案更有意願回診、完成治療。

 思覺失調症的病因是什麼?很多人會得到這個病嗎?思覺失調症的明確病因還不清楚,但比較明確知道的是,這個疾病在全球的發生率大概在1%左右,通常在青少年時期到20幾歲的這段時間發病,在12歲以前或45歲以後發病的人較少,另外男性和女性的發病率差不多,不過女性發病的時間,可能比男性晚。

思覺失調症的可能病因很多,但實際病因可能是多個因素共同造成的結果,包含生理、心理以及社會的多重原因,目前無法明確判定:環境:居住在都市、移民、晚冬早春出生的人(可能和神經發育過程感染流感有關)。

基因遺傳:家族中若有思覺失調症的病史,發生率會較高。

神經傳導物質的變化:目前研究認為這個疾病和多巴胺(Dopamine)、麩胺酸鹽(Glutamate)…等多個神經傳導物質有關。

物質濫用:甲基安非他命、大麻濫用、吸煙…等物質濫用,目前被認為與這個疾病相關。

心理壓力:移民(特別是移民到對自己不友善的地方)、面臨工作或學業重大壓力、家庭及感情壓力。

以上這些病因,彼此很難分清楚,例如移民這個因素,就同時和環境以及心理壓力有關。

有些醫師認為,可能是個案的神經系統本來就有一些問題,再加上物質濫用或者是環境壓力…等因素,最後才誘發了疾病發生。

但這一切都只是「推論」的階段,還沒辦法被確定。

但對個案或一般民眾而言,硬要追根究底找出病因,其實沒有辦法,也沒有必要,說穿了,在上述的這些可能病因中,我們最能做到的,其實是盡力避免對自己與他人製造出不友善的環境,一起降低整個社會的壓力。

在公視節目《我們與惡的距離》劇中的角色,就是很典型的思覺失調症的案例,家族遺傳、面臨重大工作、家庭、感情的壓力,在劇中的演出也頗精準詮釋出思覺失調症個案的症狀,如果想進一步了解這個疾病的朋友,非常推薦看看這個節目。

當然,我們要再次強調,劇中角色只是「剛好」是個典型的案例,但千萬不要隨便把「男性」、「家族遺傳



3. 思覺失調

精神错乱(英語:Psychosis),香港譯作思覺失調,台湾譯作精神症,是心智的異常狀態,特徵為無法區分何者為真實。

主要病徵包含錯誤的信念(妄想)以及覺 ...精神症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跳至導覽跳至搜尋  提示:此條目的主題不是思覺失調症。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0年11月4日)請協助補充多方面可靠來源以改善這篇條目,無法查證的內容可能會因為異議提出而移除。

維基百科中的醫療相關內容僅供參考,詳見醫學聲明。

如需醫療服務或可靠意見,請諮詢專業人士。

精神症症狀妄想、幻覺併發症自我傷害、自殺肇因精神疾患、身體疾病、藥物、物質濫用、睡眠剝奪治療抗精神病藥、心理治療、社會支持預後依病因而異盛行率3%分類和外部資源醫學專科精神醫學ICD-10F20、F21、F22、F23、F24、F25、F26、F27、F28、F29ICD-9-CM298.8、298.9OMIM603342MedlinePlus001553[編輯此條目的維基數據]精神症(英語:Psychosis),中國大陸譯作精神錯亂,香港譯作思覺失調,是心智的異常狀態,特徵為無法區分何者為真實[1]。

主要病徵包含錯誤的信念(妄想)以及覺知不存在的東西(幻覺)[1],其他病徵還有語無倫次及不合時宜的行為舉止。

發作期的患者可能會感到憂鬱、焦慮、物質使用疾患、睡眠障礙、社交退縮、缺乏動機以及無法正常生活[1]。

精神症有許多可能的病因,包含精神疾患、某些身體疾病、某些藥物、物質濫用、睡眠剝奪等情況[1][2]。

要診斷精神疾患,應排除其他潛在的病因[1][3],尤其如果出現不典型的症狀[4]。

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據信扮演重要角色[2]。

治療包含抗精神病藥、心理諮商、以及社會支持等[1][5]。

目錄1定義2流行病學3病徵3.1妄想3.2幻覺3.3思想及言語紊亂3.4其他表徵4治療5病發過程6病因6.1正常狀態6.2精神性6.3生理性7各別地域7.1香港8參見9參考文獻10外部連結定義[編輯]在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的早期版本中,定義精神症為「現實感喪失」或「自我界限消失」[6],導致日常生活功能下降。

在國際疾病與相關健康問題統計分類第九版中,則使用當時傳統的二分法,區分精神症與精神官能症,並且刻意沒有給予詳細定義。

而在這兩本手冊的現今版本中,則使用狹義的定義,指須有妄想、幻覺或兩者兼具的症狀,並視思考障礙為可能出現的相關症狀。

當精神症的原因是精神疾患時,稱為原發性精神症,當原因是其他醫學情況時,稱為次發性精神症[7]。

流行病學[編輯]任何年齡、性別、種族、生活水準或學歷的人士都有機會患病。

在美國,精神症的終生盛行率約為3%[7],其中約0.21%是由一般醫學情況所引起的[8]。

思覺失調症及第一型躁鬱症的終生盛行率則各約1%[9]。

病徵[編輯]妄想[編輯]主條目:妄想自古以來,瘋狂的核心特徵就是妄想。

——卡爾·雅斯佩斯,1963,p.93[10]妄想是堅信不疑的錯誤信念,縱使有強烈相反證據也無法動搖,並且不在所屬文化中流行[4]。

要將無法合理確認的信念視為妄想時,應特別謹慎,例如文化與宗教的領域[11]。

一群人所共同持有的信念不是妄想,例如相信幽浮的存在[11]。

妄想在思覺失調症中的盛行率至少90%,在躁鬱症中則有50%。

在第五版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5)中,定異怪異妄想為全然不可能的信念,不被所處文化的同儕所理解,也不是日常生活經驗所導出的體悟[12],例如相信自己的器官已被換成別人的,還沒有留下任何疤痕。

妄想可依內容主題分為被害妄想、愛戀妄想、誇大妄想、嫉妒妄想、身體妄想等。

其中最常見的被害妄想,牽涉到個人相信本身被人謀害、欺騙、監視、跟蹤、下毒、惡意毀謗、騷擾或是阻礙其追隨長遠目標的情況[12]。

嫉妒妄想主題是伴侶不貞。

妄想性錯認症候群(英語:Delusionalmisidentificationsyndrome)患者的妄想主題都與人事物的身份被改變有關,例如卡普格拉症候群則是患者相信親友被人冒名頂替,外表一模一樣但是內在卻不同[6];佛列哥利症候群(英語:Fregolisyndrome)的患者認為不同的人皆是同一人所裝扮而成的[6]。

與妄想相對比,超價觀念(英語:Overvaluedidea)則是不



4. 精神分裂症

思覺失調症(英語:Schizophrenia)是精神疾病的一種。

其特徵為患者出現語言混乱、異常行為,以及不能理解什麼是真實的。

日本、台灣曾以希臘字根直譯為 ...思覺失調症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跳至導覽跳至搜尋  提示:此條目的主題不是解離性身分疾患或思覺失調。

維基百科中的醫療相關內容僅供參考,詳見醫學聲明。

如需醫療服務或可靠意見,請諮詢專業人士。

思覺失調症schizophrenia經診斷患有思覺失調症的人所刺繡的衣服讀音/ˌskɪtsəˈfriːniə,ˌskɪdz-,-oʊ-,-ˈfrɛniə/[1]症狀錯誤信念、思維紊亂、聽到其他人聽不見的聲音[2][3]常見始發於16-30歲[3]病程持續一段長時間[3]類型精神病,schizophreniaspectrumdisorder[*]肇因環境及遺傳因子[4]風險因子家族史(英語:Family_history_(medicine))、吸食大麻、於胎內發展時出現問題、在城市中長大、擁有較大年紀的父親[4][5]診斷方法依據求診者所表現出來的行為及其所主訴的個人經歷作診斷[6]相似疾病或共病物質濫用、情感障礙、亨丁頓舞蹈症、自閉症[7]治療輔導、職業培訓[4][2]藥物抗精神病藥[4]預後鑑於患者自殺以及患上心臟病等文明病的風險增加[8],所以其預期壽命下降了18-20年[9][8]盛行率~0.5%[10]死亡數~17,000(2015)[11]分類和外部資源醫學專科精神科ICD-10F20ICD-9-CM295.9、295.90、295OMIM181500DiseasesDB11890MedlinePlus000928eMedicine288259、805988PatientUK(英語:PatientUK)思覺失調症schizophrenia[編輯此條目的維基數據]思覺失調症(英語:Schizophrenia)是精神疾病的一種[2]。

其特徵為患者出現語言混亂、異常行為,以及不能理解什麼是真實的[2]。

日本、台灣曾以希臘字根直譯為精神分裂症(現台灣為思覺失調症日本為統合失調症)[12][13]。

常見的症狀包括錯誤信念,不易瞭解或混亂的思維,聽到其他人聽不見的聲音,妄想、幻覺、幻聽、社會參與和情緒表達的程度減少,以及缺乏動機[2][3]。

思覺失調症患者通常伴有其他心理上的健康問題,例如焦慮症、臨床憂鬱症或藥物濫用障礙[14]。

症狀通常逐漸地出現,且一般在成年早期開始,並持續一段長時間[3][6]。

思覺失調症的成因包括環境因子及遺傳因子[4]。

可能的環境因子包括在城市中長大、濫用娛樂性藥物、某些傳染病、父母年齡,和自身在母體內時營養攝取不足[4][15]。

遺傳因子則包括各種常見和罕見的遺傳變異[16]。

思覺失調症可依據求診者所表現出來的行為及其所主訴的個人經歷作診斷[6]。

在診斷時,還必須把求診者的文化背景納入考慮範圍之內[6]。

截至2013年為止,此病並沒有任何客觀的測試予供作診斷[6]。

思覺失調症並不等同「多重人格」或「多重人格障礙」——這種混淆的想法常在公眾的認知中出現[17]。

治療的重心是為患者處方抗精神病藥,以及安排諮詢、工作培訓和社會康復[2][4]。

目前尚不清楚典型抗精神病藥(英語:Typicalantipsychotic)與薩斯型抗精神病藥(英語:Atypicalantipsychotic)兩者間哪種的效果會較佳[18]。

在其他抗精神病藥物都無法改善病情的情況下,就可能會使用氯氮平。

必要時,可能會強制患者住院治療,如患者可能會對自身或他人構成傷害這一種情況,但現在的住院時間比以往更為短暫,且強制住院治療的總次數亦較為少[19]。

世界人口中約0.3-0.7%在其一生中受思覺失調症所影響[10]。

2019年,全球估計有2000萬名思覺失調症患者[20]。

男性比女性更常受到思覺失調症的影響[2],且其病情也一般較嚴重。

大約20%的人康復得很好,一些人亦能完全康復[6];50%的人則終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21]。

患者常伴有一定的社會問題,例如長期失業、貧窮和無家可歸[6][22]。

患有思覺失調症的人的平均預期壽命比平均值少10年至25年[9]。

其背後原因是患者的身體健康問題增加和自殺率較高(約5%)[10][23]。




5. 思覺失調症

認識思覺失調症(舊稱:精神分裂病). 思覺失調症定義:. 思覺失調症是一種思考、情緒、知覺障礙的腦子的疾病,會有不合於現實的想法或意念以及生活功能(如, ...蕭芸嶙身心診所Dr.Hsiao'sPsychiatricClinicHome關於我們診所環境就診資訊診所公告衛教專欄憂鬱症周產期/更年期憂鬱症失眠焦慮兒童注意力不全過動症思覺失調症恐慌症自律神經失調強迫症聯絡我們衛教專欄憂鬱症周產期/更年期憂鬱症失眠焦慮兒童注意力不全過動症思覺失調症恐慌症自律神經失調強迫症思覺失調症定義:思覺失調症是一種思考、情緒、知覺障礙的腦子的疾病,會有不合於現實的想法或意念以及生活功能(如,自我照顧、人際關係、因應能力、職業及社交等功能)嚴重受損的情形。

一般最常發生在青少年至成年期階段(18歲-25歲),有可能突然發作,也可能經過一段日子的醞釀才發作。

病程必須超過六個月以上才能確定此診斷。

思覺失調症成因:思覺失調症並不是刺激或壓力造成的,也不是家庭失和、父母離異、離婚、分居等所引起的,從生物學的研究發現:主要致病原因與大腦中的神經傳導物質不平衡有關(如,多巴胺、血清促進素)。

思覺失調症雖有家族傾向,親屬得病機率也比一般人高,但整體上仍低,因此並不是得了思覺失調症的人就不能結婚或不能生小孩。

不論男女都有可能得到思覺失調症,而且機會差不多。

思覺失調症症狀:幻覺:是一種知覺障礙,有視、聽、觸幻覺等,思覺失調症以幻聽最常見。

妄想:是一種錯誤且偏離事實的想法,雖然經過不斷的解釋或事實證明,仍無法改變其想法(如,認為有人要害他的被害妄想、認為旁人的一言一行都與他有關的關係妄想等)。

思考流程障礙:如胡言亂語、言語片段或停頓、自創新字等。

人際關係:疏離、退縮。

情感冷漠:缺乏情緒表達,不一致的情緒表達或反應。

嚴重時會出現攻擊、破壞、自殺等不適當行為。

思覺失調症治療思覺失調症和其他疾病一樣是可以治療的,早期治療可以避免疾病惡化。

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家庭治療、心理治療、職能治療、環境治療,及復健治療。

急性期通常以藥物治療為主,並配合其他治療法。

慢性期則以精神復健,強調技能訓練與再教育為主,但藥物仍須持續規則服用。

思覺失調症之醫療模式急診治療門診治療住院治療日間留院治療居家護理社區復健治療思覺失調症預後思覺失調症的預後,視個人體質、發病年齡、發作次數、病前性格、症狀嚴重程度……等,而有所差異。

一般而言,經過治療大約30%的人可以從事簡單的工作,30%的人可以自我照顧,其餘40%人需要長期慢性療養。

簡單的說,早期治療可減緩功能退化,幫助病人維持較好的社會功能。

故切勿因諱疾誋醫而耽誤治療的時機。

思覺失調症造成社會功能受損自我照顧技巧退化。

生活作息懶散,缺乏主動性。

人際關係不良、退縮、孤僻。

情緒控制不良與壓力處理不當。

因應能力減弱。

處理家事與理財的能力變差。

資源應用的能力減退。

喪失積極生活的態度與工作的動機。

預防思覺失調症之復發根據研究顯示,思覺失調症的復發與停止藥物治療有很大的關係。

一般而言,停藥半年復發率為50%;停藥一年,復發率為80%;停藥兩年;復發率為90%以上。

也就是說不服藥是很容易使疾病再發。

因此要預防疾病復發,通常在症狀改善或緩解後,維持低劑量藥物治療是必要的。

預防復發的要點:長期接受治療的心理準備。

遵守規則服藥規定、不隨便停止或調整藥量。

妥當的情緒管理。

按時門診追蹤。

與醫療機構保持聯繫。

接受醫院或社區之居家護理。

提供支持性環境。

保持家庭氣氛和諧,不過度批評、干涉。

面對生病的事實,學習與疾病共存。

放鬆自己,抒解壓力。

充足的睡眠與適當的休閒活動。

參加支持性團體,接受復健治療。

思覺失調症病患居家生活相處注意事項:生活作息適時給予提醒,避免過度保護。

給予學習的機會,由簡單容易完成的事開始,當工作完成或表現良好時,給予鼓勵與稱讚。

學習照顧自己,如:沐浴、整理自己的房間等,盡量讓病患自己做。

提供與他人相處、交往的機會,如:安排家庭



6. 思覺失調症有4大症狀及早治療可重返職場

全台灣目前約有7-10萬的思覺失調症患者,這是一種慢性且重大的精神疾病,好發年齡在20-40歲之間,導致發病的原因和遺傳、個人體質、環境 ...Skiptocontent「思覺失調症」是什麼?它不是新的疾病,而是改名了,因為舊的疾病名讓大眾充滿誤會,並且已經貼上標籤,「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一個被污名的疾病,導致有許多人不願意就醫,而台灣在2014年已將它正名為「思覺失調症」。

全球每100位就有1位患有思覺失調症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賴德仁教授表示,全台灣目前約有7-10萬的思覺失調症患者,這是一種慢性且重大的精神疾病,好發年齡在20-40歲之間,導致發病的原因和遺傳、個人體質、環境壓力等都有相關,醫學界認為是因為腦內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失調所引起的,所以會造成腦內功能的運作失常。

認識思覺失調症的4大症狀「思覺失調症」顧名思義就是思考和知覺失去了平衡的疾病,讓病人可能無法分辨幻覺、妄想和真實世界,以至於讓他們無法在校園、職場、社會上維持正常生活,通常可以分為以下4個症狀:正性症狀-幻聽(覺得別人在談論、嘲笑自己,或是聽見有人命令自己)、妄想(認為有人要害他)、混亂性言語及行為。

負性症狀-情感表達變少、言語與思考能力下降,不願意接觸人,不願意上班或上學,也忽視自己外表形象管理。

認知功能障礙-變得無法專注、記憶力降低、無法做決定及解決問題。

情緒症狀-出現憂鬱、焦慮等情緒。

請家屬及周遭的人可以多多了解思覺失調症的症狀,才能夠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只要透過治療就可以防止大腦一直退化,就越有可能回到校園、職場、社會中繼續生活。

思覺失調症的新治療長效針劑可助重返職場(左為台灣精神醫學會秘書長張家銘副教授、右為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賴德仁教授)台灣精神醫學會秘書長暨林口長庚醫院精神科張家銘副教授表示,目前在治療思覺失調症上有9成是先採用口服藥物的治療,再轉改成針劑藥物的治療,通常只要好好地接受藥物治療,症狀就能獲得控制,這是不可或缺的主要治療,另外再搭配心理治療中的團體治療、行為治療,來幫助病人回歸社會生活。

但是隨著療程變長也因為有副作用及病人怕給別人知道,或本身就抗拒治療,導致服藥的遵從性差,容易讓病情更加惡化,不但會使大腦功能退化厲害,還有發現復發嚴重者會出現攻擊性的行為,會傷害到自己或他人。

隨著精神疾病的治療發展,思覺失調症就像是其他慢性病一樣,只要積極治療就可以穩定控制,目前已有新的長效針劑也通過健保給付,將口服藥物製成水性懸浮液,1個月注射1針,藥效就可以在體內慢慢釋放,可以達到血液中濃度可維持1個月的濃度,提升了病人的用藥穩定及便利性。

臨床研究證實,使用針劑後的病人有3成是有可能回到職場、學校、社會中的。

若是在社區內接受照護的病人,甚至可以不用回到醫院,而是由進駐到社區內的精神科醫師就可以協助施打,帶來更大的治療效益。

他們需要我們的支持及友善對待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賴德仁教授表示有85%的思覺失調症病患,面臨失業,或是因為患者罹病後過於自卑及受到歧視,因而加重病情及耽誤治療,所以呼籲更多人能了解思覺失調症,讓他們能夠在友善的環境下,可再次重回社會中並恢復工作及自主能力,減少家屬及社會的負擔。

 文/彭幸茹圖/何宜庭1分鐘看懂!新冠肺炎、流感、感冒症狀有何差異2020-03-21新冠肺炎「症狀」已經改變!但有2點跟流感最不一樣2020-03-23「心包油」讓心血管死亡率上升!心臟科名醫曝控制這項是關鍵2021-01-02《紐約時報》評台灣防疫:鎖國非長久之計,好運能維持多久?2021-01-03人體地圖人體地圖腦神經心血管骨骼、關節腸胃腎臟、泌尿系統症狀查詢常見症狀新冠症狀過敏咳嗽頭痛便祕健康百科科研新知用藥安全營養衛教中醫養生運動健身心理健康育兒親子罕見疾病醫學故事傳染疾病請問專家醫生說中醫師說藥師說護理師說營養師說治療師說科學家說專家側寫醫學專區新冠肺炎專區居家防護專家科研獨家專訪圖解疫情糖尿病專區糖友必知預防保養專家科研飲食與運動更多醫學專區十大學者專訪流感疫苗專題美豬開放爭議未來醫學專區急診室直擊圖解健康圖解健康居家保養健康知識穴道運動食物營養漫話健康漫話科普圖解疫情癌症百科治療癌症認識癌症協助資源康復調理抗癌新知預防癌症抗癌故事影音健康圖解健康動起來HehoTopicsHehoYoga瑜珈Heho專家說健康管理健康檢查自我檢測討論版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