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睡症基因延伸文章資訊,搜尋引擎最佳文章推薦

1. 這種基因遇上流感兒童猝睡症風險增

(中央社記者張茗喧台北11日電)兒童科醫師今天指出,6年前流感大爆發後,兒童猝睡症比例也大增;研究發現,近9成病患都具有特定基因,推斷遇上病毒恐誘發 ...保持登入忘記密碼登入還不是會員嗎?註冊會員E-Mail送出返回登入頁密碼設定成功,請使用新密碼登入 |首頁食安健康(中央社記者張茗喧台北11日電)兒童科醫師今天指出,6年前流感大爆發後,兒童猝睡症比例也大增;研究發現,近9成病患都具有特定基因,推斷遇上病毒恐誘發猝睡症,建議父母可帶孩童至醫院驗血檢查。

第4屆世界兒童睡眠醫學會11日至13日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登場,由林口長庚紀念醫院主辦,吸引全球34國超過千名醫師、學者與會,探討兒童、青少年睡眠障礙議題。

林口長庚醫院精神科系兒童心智科主任黃玉書指出,猝睡症原屬於罕見疾病之一,罹患率約0.034%,直到2010年爆發H1N1流感後,兒童猝睡症患者在中國大陸暴增近10倍,北歐地區病例也大增,且多半是罹患流感或施打流感疫苗,不過這款疫苗並未在台使用。

黃玉書表示,研究發現,罹病兒童近95%帶有「白血球抗體0602基因」(HLADQB10602),推測可能因疫苗調節劑或病毒,使免疫系統機轉出問題,誘發猝睡症。

黃玉書指出,猝睡症屬於慢性疾病,好發於9、10歲孩童以及25至30歲民眾,明顯症狀就是愛睡,不論坐車、上課、一沒事就睡著,一天下來可能打上數十次瞌睡,且容易肌肉無力猝倒,患者不僅易睡更容易做夢,導致夢與現實混亂、出現「鬼壓床」情況。

黃玉書表示,2010年曾遇過一名6、7歲男童,9月施打H1N1疫苗,約12月就發病,原以為是感冒求助小兒神經科,隨後發現男童有猝倒症狀,以為是癲癇,但不論怎麼檢查都沒事,隨後送到睡眠中心檢驗才發現是嚴重猝睡症,透過藥物治療已有效緩解症狀。

若真罹病也別擔心,黃玉書強調,猝睡症雖無法根治,但可透過藥物控制,與病毒和平相處,父母可帶孩童至醫院抽血檢驗有無該基因,有健保給付。

1050311Tweet更新時間:2021-08-1005:47GMT+08:00



2. 隨時能昏睡可能是免疫系統出錯了

猝睡症(narcolepsy)是嗜睡症的一種,台灣平均每2000 人,約有1人罹患猝睡症,多數患者於10Read More.繁體简体NavigateYouareat:Home»科技新知»隨時能昏睡可能是免疫系統出錯了猝睡症(narcolepsy)是嗜睡症的一種,台灣平均每2000人,約有1人罹患猝睡症,多數患者於10-20歲之間首次發病,少數女性會在30-40歲前或停經期階段發病。

主要是中樞神經中下視丘泌素(hypocretin,亦稱食慾激素,orexin)突變使得腦部單胺(monoamines)和乙醯膽鹼(acetylcholine)不平衡而導致睡眠和清醒的控制出了問題,患者在病發時,常會無法抗拒的立即睡著,並且常常伴隨著肌肉無力等情況,他們可能會忽然猝倒,所以有時會發生意外傷害。

近日,瑞士盧加諾大學(UniversitàdellaSvizzeraitaliana)生醫研究所研究團表發現自身免疫問題可能是猝睡症的發病原因,猝睡症患者的T細胞有異常過度表現的情形,並且能標靶大腦神經元中的hypocretin自我抗原,該研究刊登於《Nature》。

目前已證實人類白血球抗原(humanleukocyteantigen,HLA)基因突變(基因標記HLA-DQB1*06:02),與猝睡症的發生有很大的相關性,再加上自身免疫性疾病通常與HLA基因相關,所以該研究團隊想釐清自身免疫系統是否會影響猝睡症。

因此,他們招募19名猝睡症患者(其中14名為HLA-DQB1*06:02),以及13名非猝睡症且HLA-DQB1*06:02基因突變的受試者作為對照組,並且分析其血液樣本。

然後,他們發現,所有猝睡症患者的CD4+記憶T細胞(CD4+T細胞)對hypocretin的胜肽片段產生實質性反應,包含誘導細胞激素表現。

然而,對照組中,只有3名受試者的T細胞會對hypocretin產生反應,而且與猝睡症相比,其患者反應微弱許多。

他們接著發現辨識hypocretin的CD4+T細胞在猝睡症患者中的比例,高過於對照組10倍以上。

接著,他們進一步進行猝睡症患者體外分析,使得T細胞辨識的特定hypocretin胜肽與參與抗原辨識的T細胞受體特點能表現出來。

出乎意料的是,大多數這些T細胞不辨識與HLA-DQB1*06:02編碼的HLA-DQ6蛋白結合的hypocretin胜肽,反而是辨識HLA-DR的HLA蛋白。

他們推測可能有幾個原因,第一個可能性是由辨識HLA-DQ6抗原的T細胞來支配其對產生hypocretin的神經元的起始反應,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轉變成能辨識HLA-DR抗原呈現的T細胞,來支配該反應。

另一種可能性是血流中的T細胞具有與腦中的那些不同的HLA結合親和性。

雖然還有幾個問題仍有待解答,例如,標靶hypocretin以外的神經元蛋白的T細胞是否在猝睡症中發揮作用?CD4+和CD8+T細胞的貢獻是什麼,是否有其他免疫細胞或抗體參與?但該研究的確為猝睡症診斷和治療開啟了一個新個里程碑,未來科學家若能證實增強的T細胞對hypocretin的反應性與神經元損傷之間的聯繫,自身免疫系統可望成為該疾病的治療新標靶。

延伸閱讀:基因突變,縮短人們的睡眠參考資料:1.http://www.chang-gung.com/featured-1.aspx?id=2016121723574852770&bid=2.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18-06666-w3.Latorre,D.etal.Nature.https://doi.org/10.1038/s41586-018-0540-1(2018).©www.geneonline.news.Allrightsreserved.基因線上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合作請聯繫:[email protected]分享此文:按一下以分享至Facebook(在新視窗中開啟)分享到Twitter(在新視窗中開啟)分享到LinkedIn(在新視窗中開啟)點這裡寄給朋友(在新視窗中開啟)點這裡列印(在新視窗中開啟)分享到WhatsApp(在新視窗中開啟)按一下即可分享至Skype(在新視窗中開啟)RelatedPosts2021年5月12日0我是誰?我在哪?阿茲海默症神經元退化主因2021年5月11日0接種mRNA新冠疫苗後,皮膚有什麼反應?真實世界數據告訴您2021年5月10日0讓媽媽幫你發電!粒線體的母系遺傳現象LoadMore基因史上的今天20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