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感染原因延伸文章資訊,搜尋引擎最佳文章推薦

1. 小心!產後常見感染問題|Mombaby 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

生下孩子後,絕大部分的媽媽專心埋首餵奶育兒大小事,卻也有些媽媽受感染疾病所苦,雖然不甚舒服,接受治療時又擔心是否吃藥會影響哺乳。

孕產百科產後照護小心!產後常見感染問題2018/05/14自然產剖腹產母乳乳腺炎焦點人物瓶餵專欄作家產後感染早期破水抗生素導尿管半身麻醉副食品嬰兒照顧嬰兒哺餵兒童生活教養產後照護封面故事生下孩子後,絕大部分的媽媽專心埋首餵奶育兒大小事,卻也有些媽媽受感染疾病所苦,雖然不甚舒服,接受治療時又擔心是否吃藥會影響哺乳。

無論如何,請媽媽放寬心,先解決問題,再用健康的身體與快樂的心情照顧寶寶!把孩子平安生下,看似完成了階段性任務,同時,開啟另一階段的挑戰。

然而,有的媽媽卻未能這般順利,因為被一些感染問題纏身,難免影響了原本迎接新生命的喜悅之情。

應積極就醫標準生產結束,大多數的產婦出院返家後,多能開始如常人般地生活,並肩負起照顧寶寶的重責大任,可是也有的產婦卻出現不適症狀,如:發燒至38℃、下腹痛且疼痛程度加劇、異常出血等,究竟何時該積極就醫呢?台北長庚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劉宥成指出,「TheMaternalEarlyWarningCriteria(產婦預警標準)」訂有明確標準提示產婦可能處在風險之下,觀察產婦若有以下情形時,必須謹慎就醫評估狀況。

TheMaternalEarlyWarningCriteria產婦預警標準測量項目就醫標準收縮壓(mmHg)<90or>160舒張壓(mmHg)>100心跳(每分鐘)<50or>120 呼吸(每分鐘)<10or>30血氧濃度(%)<95排尿量(c.c./小時)<35躁動或沒反應 妊娠高血壓產婦持續頭痛或喘  他補充,產婦若是自行在家坐月子,除了心跳、呼吸次數可自行計算,觀察排尿量也相對方便,「當膀胱內的尿液累積到150c.c.至200c.c.時就會有尿意感,然而在正常飲食作息的情況下,經過4個小時內完全沒有尿意感,必須要有水分攝取不足的警覺性,經補充後如仍然只有少量或濃縮的尿液,或是合併其他不適,則應考慮就醫,因為月子期的休息時間長,也不時補充水分,卻還尿不出來,顯然不太尋常」。

另外,家人如觀察到產婦有異常躁動或沒反應,有妊娠高血壓的產婦持續頭痛、喘,都必須儘速就醫。

產後多因感染而就醫劉宥成醫師說,「大部分產後非常規的情況下就醫的產婦多是因感染問題而起」,其實,隨著公共衛生環境的進步,還有營養品質的提升,產後感染的狀況已少很多了,「當前孕產婦死亡率約為10萬分之5〜10,比起50年前的10萬分之100多,兩個數字可說是天差地遠」。

關於產後常見感染,劉宥成醫師一一說明如下:產後子宮內感染細菌,曾經是因造成產後子宮內感染導致母體死亡的最大危險因子,但隨著抗生素於1930年代的問世,大幅降低了許多感染機會,過去感染風險高出許多的剖腹產,如今產後感染發生率也與自然產的感染率相去不遠。

劉宥成醫師表示,「手術下刀前,先注射抗生素以預防發生術後感染」。

不過,發生產後子宮內感染風險高的對象,不是只有剖腹產手術一項,「吃全餐」的產婦因產程長,加上陰道菌種複雜,則可能增加感染風險;若破水時間過久,也容易引起感染,「對於早期破水或是待產過程較久的產婦,必要時,會追蹤白血球數及發炎指數,並掌握產婦體溫與胎兒心跳,避免發生絨毛膜羊膜炎」;還有使用器械輔助生產者、早產、過期妊娠、孕期有細菌性陰道炎、妊娠糖尿病與血糖高者,也可能增加感染風險。

他補充,「為避免增加感染風險,待產期間的內診僅在必要時實施,內診時,習慣上也會利用抗生素軟膏當做潤滑劑」。

若是有早產徵兆的媽媽,為治療潛在的感染,常會使用抗生素,後續視細菌培養狀況再調整抗生素治療,以減少媽媽與寶寶後續的感染風險。

劉宥成醫師指出,「產後10天內,除第一天外,若有兩天發燒超過38℃,或連續24小時發燒38℃,並伴隨全身性無力、子宮壓痛,都需要儘速就醫。

透過子宮頸細菌培養、血液細菌培養與抽血驗白血球數及發炎指數,以幫助診斷是否為產後子宮內感染。

由於經常不是單一菌種感染,通常培養結果呈陽性,搭配臨床症狀即具有診斷上的意義」。

萬一出現產後子宮感染,治療時使用抗生素,會影響哺乳嗎?他表示,「一般治療使用的是廣效型抗生素,一般選用的藥品對泌乳影響不大,可以繼續哺餵。

但是不得已必須使用會影響哺乳的抗生素,只能暫停母乳哺育」。

例如針對子宮內感染常見的厭氧菌,一般所使用的抗生素會影響哺乳,劑量較高時暫時不適合餵奶,但仍要將乳汁擠出。

(推薦文章:月子期間.須就醫的4大狀



2. 避免產後感染從正確護理開始|Mombaby 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

孕產百科產後照護避免產後感染從正確護理開始2015/05/25護理產後感染產後照護醫院是提供治療的場所,但也容易聚集各種細菌,而產道在生產完後,是溫暖且潮濕的,受到感染的機率也相對提高,因產後的抵抗力及體力較弱,所以必須特別留意產後感染問題,以免疾病上身。

產後感染來源1.下生殖道:子宮頸、陰道、外陰部本來就存有厭氧菌,如鏈球菌、類性菌等,生產前,此類細菌在體內是平衡的狀態,因為生產造成受傷、失血、組織滯留等,使細菌快速生長。

2.腸道:存有大腸桿菌、革蘭氏陰性細菌、大腸鏈球菌,因產前不正常性行為、待產時消毒措施不徹底或產後衛生習慣不良,就容易受到傳染。

3.毒性較強的細菌:如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等,可能從檢查者或家屬的手、鼻、喉傳染。

4.醫療院所的環境:此環境的空氣、器皿、床單上可能沾有致病性細菌,若通風設備不佳,就容易感染。

5.配偶因素:若配偶本身有一些特殊的細菌,如淋病或梅毒,也是造成產後細菌感染的來源。

容易感染的原因王立文婦產科診所王立文院長提到,因為胎盤是直接附著在子宮內膜上,而中間沒有上皮細胞保護,所以較脆弱。

少部分有裝置內因性胎位監視器的孕媽咪,在裝置或醫護人員檢查過程中,也可能有把細菌帶到子宮或產道的危險。

若破水時間太早或太長(超過24小時)、待產時間太長,細菌就會沿著陰道上行性感染。

而生產過程中有組織、器官受到創傷,或使用手術、器械性生產,如產鉗、真空吸引器等,也容易造成產後感染,尤其產婦原先有貧血症狀,生產過程中若失血過多,就會降低抵抗力。

生產完後,少部分胎盤組織、血塊留滯在子宮內,形成容易引起細菌生長的病灶,這些都是產後容易出現感染的因素。

子宮感染症狀產後子宮若出現感染,其症狀會有疼痛感、發燒等,但在發燒前,一般會出現倦怠、噁心、頭痛、子宮部位疼痛、冒汗、畏寒、下腹部疼痛不適、陰道會流出量大且氣味差的分泌物等,有些人症狀不明顯,可能只感覺到熱潮紅。

若感染較明顯或進一步擴散至骨盆腔,可能會造成膿瘍,體溫就會飆高到攝氏39度以上,心跳也會上升至每分鐘110~140下,此類病患的局部症狀會更明顯,可能無法碰觸或非常疼痛。

假如膿瘍破裂或細菌從骨盆腔向上蔓延,可能會造成腹膜炎,出現腹膜炎則會使腸道無法蠕動、腸阻塞、上腹痛、腹部肌肉僵硬,甚至開始嘔吐、脫水、身體虛弱,伴隨著畏寒、盜汗等情形,此時必須立刻就醫治療,否則可能出現敗血症、休克,進而危及生命。

治療除了掌握產婦生命跡象,例如脈搏、血壓、體溫外,還要保持輸液平衡、觀察分泌物,做詳細的檢查、採樣、內診、血液以及細菌培養,並排除可能造成感染的因素,若出現血腫、膿瘍就必須做外科引流手術;有胎盤或血塊滯留,就要清除乾淨;感染嚴重時,必須以靜脈輸液抗生素治療,並給予心理支持;如果有敗血性休克,則更要特殊的治療,甚至送加護病房。

復原狀況若是一般子宮感染,只要即時治療,其復原狀況都會改善且良好,若較嚴重者,已有膿瘍、腹膜炎,則可能需要長期抗生素治療,若出現敗血性休克,就比較不樂觀,甚至有生命危險。

會陰感染症狀會陰部感染的症狀比較局部,主要是在會陰切開術的傷口上,典型的症狀為紅腫、疼痛或有滲出物。

有時感染是因為會陰部血腫所造成,可能在縫合過程中針頭扎到血管,或生產過程中撕裂到血管部位,又沒有即時注意,就會慢慢形成會陰血腫。

會陰血腫受到感染時,其部位不一定在會陰傷口上,可能在大陰唇的外陰部、會陰部旁等,若感染較嚴重者,可能會使傷口裂開。

有少數的會陰感染是因為淋病所造成,大多是因為發現新生兒的眼睛有淋病性結膜炎,才會考慮媽咪可能有淋病。

治療需做檢體採樣及細菌培養,確認後再以抗生素治療。

若傷口癒合不佳,有輕微裂開的現象,也必須等感染控制好才能縫合。

假如感染已經控制住,但還是有些微疼痛感,則可以使用烤燈促進血液循環,而已有感染性血腫的媽咪,則需要做引流手術來進行排空治療。

復原狀況生產過程所造成的四度裂傷(撕裂至肛門及直腸黏膜),即使有進行縫合,也有極少數產婦會出現感染的情形,或是因為便祕而造成四度裂傷再度裂開,甚至形成瘻管,此時必須控制發炎的症狀,等待約一至三個月,急性反應消除後再進行手術排除瘻管。

王立文醫師提到,一般而言,會陰感染後的復原情形大多良好,若有傷口裂開、感染性血腫的狀況,恢復時間會比較長。

乳腺炎症狀引發乳腺炎的原因,包含乳汁滯留、阻塞或乳頭皸裂等,造成細菌侵入,有時候是因為寶寶的嘴巴



3. 產褥感染

產褥感染系指分娩及產褥期生殖道受病原體感染,引起局部或全身的炎症變化。

發病率為1%-7.2%,是產婦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

產褥病率與產褥感染的含義不同, ... 婦產科教室   ObstetricsandGunecology產科 妊娠異常-產褥感染     產褥感染系指分娩及產褥期生殖道受病原體感染,引起局部或全身的炎症變化。

發病率為1%-7.2%,是產婦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

產褥病率與產褥感染的含義不同,它是指分娩24小時以後的10日內,用口表每日測量體溫4次,有2次≥38℃。

雖然造成產褥病率的原因以產褥感染為主,但也包括生殖道以外的乳腺炎、上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統感染等。

[病因]    1.誘因分娩降低或破壞了女性生殖道的防禦功能和自淨作用,增加病原體侵入生殖道的機會,若產婦體質虛弱、營養不良、孕期貧血、妊娠晚期性生活、胎膜早破、羊膜腔感染、慢性疾病、產科手術操作、產程延長、產前產後出血過多等,機體抵抗力下降,均可成為產褥感染的誘因。

    2.病原體種類孕期及產褥期生殖道內有大量需氧菌、厭氧菌、真菌、衣原體及支原體等寄生,以厭氧菌為主,許多非致病菌在特定環境下可以致病。

    (1)需氧性鏈球菌:是外源性產褥感染的主要致病菌。

溶血性鏈球菌致病性最強,能產生外毒素與溶組織酶,引起嚴重感染,病變迅速擴散,嚴重者可致敗血症。

其臨床特點為發熱早,體溫超過38℃,有寒戰、心率快、腹脹,子宮復舊不良、子宮旁或附件區觸痛,甚至併發敗血症。

    (2)厭氧性鏈球菌:存在于正常陰道中,以消化鏈球菌和消化球菌最常見。

當產道損傷、胎盤殘留、局部組織壞死缺氧時,細菌迅速繁殖,與大腸桿菌混合感染,放出異常惡臭氣味。

    (3)大腸桿菌屬:大腸桿菌與其相關的革蘭陰性桿菌、變形桿菌是外源性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是菌血症和感染性休克最常見的病原菌。

它寄生在陰道、會陰、尿道口周圍,在不同環境對抗生素敏感性有很大差異,需行藥物敏感試驗。

    (4)葡萄球菌:主要致病菌是金黃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

金黃色葡萄球菌多為外源性感染,容易引起傷口嚴重感染。

表皮葡萄球菌存在於陰道菌群中,引起的感染較輕。

    (5)厭氧類桿菌屬:為一組厭氧的革蘭陰性桿菌,有加速血液凝固的特點,可引起感染鄰近部位的血栓性靜脈炎。

    此外,梭狀芽胞桿菌、淋病奈氏菌均可導致產褥感染,但較少見。

支原體和衣原體引起的感染近年明顯增多。

    3.感染來源分娩後產道創傷,創面被病原體感染,來源有二:一是內源性感染,正常孕婦生殖道或其他部位寄生的病原體,多數並不致病,當抵抗力降低等感染誘因出現時可致病。

二是外源性感染,由被污染的衣物、用具、各種手術器械、物品等均可造成感染。

近年研究表明,內源性感染更重要,因孕婦生殖道病原體不僅可以導致產褥感染,而且還能通過胎盤、胎膜、羊水間接感染胎兒,導致流產、早產、胎兒發育不良、胎膜早破、死胎等。

[病理及臨床表現]    1.急性外陰、陰道、子宮頸炎分娩時會陰部損傷或手術產導致感染,表現為局部灼熱、疼痛、下墜。

局部傷口紅腫、發硬、傷口裂開,膿液流出。

陰道裂傷及挫傷感染表現為粘膜充血、潰瘍、膿性分泌物增多,日後導致陰道壁粘連甚至閉鎖。

子宮頸裂傷感染向深部蔓延,可達宮旁組織,引起盆腔結締組織炎。

    2.急性子宮內膜炎、子宮肌炎病原體經胎盤剝離面侵入,擴散到子宮蛻膜層稱子宮內膜炎,侵及子宮肌層稱子宮肌炎。

兩者常伴發。

表現為發熱、惡露增多有臭味、下腹疼痛及壓痛、白細胞增高。

    3.急性盆腔結締組織炎、急性輸卵管炎病原體沿宮旁淋巴和血行達宮旁組織,出現急性炎性反應而形成炎性包塊,同時波及輸卵管系膜、管壁。

產婦表現為寒戰、高熱、下腹痛,嚴重者侵及整個盆腔形成"冰凍骨盆"。

淋病奈氏菌沿生殖道粘膜上行感染,達輸卵管與盆腹腔,形成膿腫後,高熱不退。

    4.急性盆腔腹膜炎及彌漫性腹膜炎炎症繼續發展,擴散至子宮漿膜,形成盆腔腹膜炎。

繼而發展成彌漫性腹膜炎,出現全身中毒症狀,如高熱、噁心、嘔吐、腹脹,檢查時下腹部有明顯壓痛、反跳痛。

腹膜面分泌大量滲出液,纖維蛋白覆蓋引起腸粘連,也可在直腸子宮陷凹形成局限性



4. 打造產婦最安全醫院-產後大出血保留子宮並挽救生命

孕產婦死亡定義為女性在孕期內或在產後42天內,因任何與孕期、懷孕管理相關 ... 孕產婦死因中最多是因為出血佔27.1%,排行在後的還有妊娠高血壓疾病及感染。

... 產後大出血的原因可分為四大類:子宮收縮不良、生殖道裂傷、殘留胎盤組織及 ...全方位守護母嬰健康首頁/全方位守護母嬰健康字體大小:小中大打造產婦最安全醫院-產後大出血保留子宮並挽救生命By 奇美醫院 徐英倫│婦產部 主治醫師孕產婦死亡定義為女性在孕期內或在產後42天內,因任何與孕期、懷孕管理相關因素導致的死亡,單位為每十萬活產。

台灣衛生福利部公告2018年孕產婦死亡率達到每十萬名活產會有12.2人死亡,為近十年來最高數字,推測和高齡孕婦增加有關。

而根據WHO統計,孕產婦死因中最多是因為出血佔27.1%,排行在後的還有妊娠高血壓疾病及感染。

產後大出血定義為產後24小時內,陰道產出血量總計超過500ml,或剖腹產超過1000ml者。

產後大出血的原因可分為四大類:子宮收縮不良、生殖道裂傷、殘留胎盤組織及凝血功能的異常。

無論肇因為何,都有可能造成兇猛湍急的出血,最後甚至形成瀰漫性血管內凝血而出血不止,最後死亡。

面對產後大出血會先給予子宮收縮藥物及子宮按摩,或針對裂傷進行縫合來止血。

但常有初步治療效果不佳,最後只能緊急切除子宮來保住產婦性命。

但子宮切除等同斷絕產婦之後再生育的能力,可能大大改變一個家庭本來的計畫,因此如果可以,希望可以有更保守的方式來控制出血,既挽救產婦性命也保留住子宮。

近期本院有兩案例,均為植入性胎盤生產的案例,由婦產科與放射診斷科合作使出血減少並順利保留子宮度過險境。

植入性胎盤為一種胎盤不正常附著在子宮壁上的情形,可能侵犯甚至穿透整個肌肉層,因此生產後無法正常剝離胎盤,會帶來大量出血。

羅小姐,31歲,此次為第二胎懷孕,前次懷孕因胎位不正行剖腹生產,這次懷孕到29週時因大量陰道出血來到我們醫院急診,經過陰道超音波初步檢查懷疑是植入性胎盤,住院安胎穩定出血後安排核磁共振檢查,進一步確診為植入性胎盤。

之後便一直在本院住院觀察,直到31週時又再次因為大量出血,安排提前了剖腹生產。

生產時會同放射診斷科先藉由血管導管在子宮動脈置放血管內氣球,在胎兒娩出後將氣球打氣,阻斷子宮血流。

胎盤剝離時果然由於侵犯較深,無法順利徹底移除,因此縫合效果不佳的情形下,置放子宮內水球填塞壓迫子宮壁出血處,而後縫合子宮及腹壁傷口。

在術後第二天依序移除動脈導管及子宮內水球,最後出血只有400cc,甚至比陰道產出血更少。

黃小姐,35歲,本次懷孕為第三胎,前兩胎均為剖腹生產。

在懷孕35週時也是因為急性的陰道大量出血來到我們急診,陰道超音波下懷疑為前置胎盤合併植入性胎盤(圖一)。

因出血無法控制,立刻聯絡放射診斷科醫師在本院複合式手術房進行剖腹生產,同時準備子宮內水球。

在胎兒娩出後,發現果然是植入性胎盤,無法順利完全移除胎盤,此時已開始出現大量出血之狀況。

在初步置入子宮內水球填塞後,出血速度獲得改善,因此迅速關閉傷口,再經由放射診斷科醫師進行血管導管子宮動脈栓塞。

最後在子宮得以保留的結果下,產婦出血5000cc,但經由輸血及術後照護,現已一切恢復正常,復原良好。

子宮動脈栓塞術對於產後的出血療效相當顯著,一般來說可以成功控制86~98%的產後大出血。

但它以往的限制在於進行場所多位於放射科的血管導管室,並需要出血狀況較穩定之下才能送至導管室進行栓塞。

如今本院搭配複合式手術房(圖二),可以在緊急出血的當下,直接在手術房中進行栓塞,爭取時間且較能應急。

本院婦產科在處理緊急產後大出血已有豐富的經驗,除了手術方面多重的止血方式,現在又藉由血管栓塞術同步的輔助,相信對於台南地區產婦的生產安全又再增添了更多的保障。

大家都希望每個生產都是健康愉快的經過,但產後大出血常常是在無預期的情況下突如其來,在國家生育率已經這麼低迷的狀況,以保留子宮保全下一胎的機會前題下,用最先進保險的方式為產後大出血產婦保障生命的安全。

圖一超音波下顯示植入性胎盤圖二結合血管攝影系統之複合式手術房全方位守護母嬰健康奇美醫學中心孕產計畫書-奇美寶寶順產全攻略從醫病共享決策開始奇美醫院 嚴嘉琪│婦產部 主治醫師全方位的遺傳諮詢奇美醫院 林秀娟│講座教授     郭美金│兒科遺傳諮詢師     王貴靜│產科



5. 產後1~6週照護指南小心預防感染@ Judith的樂學工作室部落格 ...

陳國瑚醫師說明,原因在於此部位的血液循環較好,因此傷口復原的速度會特別快。

然而,有的媽咪剛開始仍會感覺到會陰處 ...Judith的樂學工作室部落格跳到主文歡迎光臨!!盼能在此與大家分享親職、教育及快樂學習的相關資訊,期望所有寶貝們都能在快樂學習中成長!!部落格全站分類:婚姻育兒相簿部落格留言名片Feb16Thu201218:51產後1~6週照護指南小心預防感染產後1~6週照護指南小心預防感染  小心預防感染 歷經10個月全心全力孕育生命的時期,產後的1~6週,對媽媽而言,可說是恢復與調適的重要關鍵期。

育兒的問題雖然重要,但如果媽媽能多愛自己一些,循序漸進調理自己的身心狀況,相信未來能以更快樂、更健康的一面,妥善照顧自己與家人。

 文/郭盈秀;採訪諮詢/慈濟紀念醫院台北院區婦科主任陳國瑚 自古以來,華人就相當重視產後「坐月子」的過程;一直到現代,也有所謂「產後黃金6週」的時期。

無論是生理的恢復或是心理的調適,慈濟紀念醫院台北院區婦科主任陳國瑚認為,媽咪們都應當好好保握這段時期,才能讓身心狀況真正回復到健健康康的狀態。

 Part1:生理復原過程 剛生產完 傷口修復‧因人而異 自然產和剖腹產由於動刀的位置不同,形成的傷口和復原狀態也會有所差異。

因此,陳國瑚醫師針對這兩種情況,說明如下。

 自然產:會陰傷口復原快 如果媽咪選擇自然生產,會陰的部分會有些傷口(醫師剪開或自然裂開);在生產過後,醫師縫合完傷口,基本上媽咪不需過於擔心後續狀況。

陳國瑚醫師說明,原因在於此部位的血液循環較好,因此傷口復原的速度會特別快。

 然而,有的媽咪剛開始仍會感覺到會陰處緊緊脹脹的,陳國瑚醫師表示這屬於正常情況;但他也建議,如果仍感覺不太舒服,媽咪可在生產完24小時後,準備一缸乾淨的熱水,採取「坐浴」方式,就能有效幫助放鬆,舒緩不適感。

 剖腹產:腹部傷口需時間 採取剖腹產的媽咪,傷口通常是橫切於腹部上,醫師會在生產後以肉線縫合傷口(或是以釘子對合傷口),並在上面裹上紗布,以保護傷口和維持乾燥。

 陳國瑚醫師表示,肉線會被身體自行吸收,因此只要保持傷口的清潔,復原狀況通常都很不錯,痕跡一般不會很明顯,通常大約一星期後,醫師檢查過傷口癒合沒有問題,媽咪就可以開始洗澡。

除非是發生沾黏情況,或媽咪本身具有蟹足腫體質,才可能有特殊症狀,此時應隨時請示醫師協助。

 產後休養期 排除體內廢物‧子宮回復正常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產後是養血怯瘀的時期。

而從西醫的方面切入,就是要藉由「排出惡露、收縮子宮」,讓媽咪回復到孕前的狀態。

 階段性惡露‧了解復原狀態 雖然每個媽咪產後的惡露分泌狀況不一樣,但陳國瑚醫師表示,正常狀態下,惡露的量必須愈來愈少,一直到消失。

如果量非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加,建議儘快就診檢查,以便了解是否有其他可能的出血原因;必要時,可能需要施打止血針幫助控制狀況。

 子宮慢慢縮小‧穩定止血狀況 因為孕育胎兒而變大的子宮,變得比較軟;而子宮必須收縮變硬,才能夠有效止血,預防大出血狀況發生。

因此,陳國瑚醫師建議,尤其產後前三天,媽咪應多推揉腹部。

勤加按摩,子宮才會逐漸變硬變緊,就好像一顆圓球,不但有助於子宮收縮,出血量也會愈來愈少,進而身體狀態穩定,許多症狀也會改善。

 Part2:小心發燒&感染 癒合狀況 常見的產後感染症狀 生產過後,除了傷口需要癒合,身心也仍處於虛弱的狀態。

因此,陳國瑚醫師表示,以下幾種症狀,產後媽咪都可能發生。

 1泌尿道感染 剛生產完,媽咪的泌尿道因為受到壓迫,所以排尿並不會很順;如果沒有固定上廁所的習慣,尿液一旦在膀胱裡長時間累積,將可能導致膀胱受到病菌感染而發炎。

 2上呼吸道感染 在經歷數小時的生產後,媽咪通常是非常勞累的,在精神和體力尚未恢復充足的情況下,如果又馬上照顧寶寶,一不小心,抵抗力不足的媽咪很可能受到病毒侵襲,進而引發上呼吸道感染(如感冒)。

 3乳腺發炎 在母嬰親善環境下,現代的媽咪多會在產後親餵寶寶母乳。

然而,哺乳前的脹奶,往往讓許多媽咪煩惱又痛苦;如果發生乳汁沒有排空而阻塞,造成乳腺不通的情況,將可能造成病原菌入侵而感染,甚至可能引起發燒。

 4傷口感染 雖然比起以往,現在媽咪的產後傷口感染機率較少,但仍是需要被重視的部分。

陳國瑚醫師表示,當自然生產後的會陰部癒合情況不佳,或剖腹生產的傷口沒有照護好,就可能導致傷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