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褥熱歷史延伸文章資訊,搜尋引擎最佳文章推薦

1. 好好洗個手,病菌遠離我:源自於19世紀產房的血淚知識 ...

人們將其稱為「產褥熱(puerperal fever) 」, 19 世紀中期的歐洲及 ...×000文字分享友善列印000人體解析健康養生地球脈動專欄文明足跡活得科學生命奧祕科學傳播透視科學醫療健康好好洗個手,病菌遠離我:源自於19世紀產房的血淚知識Curious曉白・2020/02/10・3386字・閱讀時間約7分鐘+追蹤飯前、飯後、廁所後要洗手,是個我們現在已經習以為常的概念。

但這樣一個「二十秒護一生」的動作,真正開始推廣普及的時間可說是非常的近代,甚至曾經遭到專業人士的抵制喔。

究竟「洗手護健康」的概念,是從哪開始的呢?未知細菌與病毒的年代,賭上性命的產婦們19世紀,一個對於細菌、病毒的概念一無所知的年代,由於缺乏正確的衛生習慣,醫務人員極少洗手及使用乾淨的醫療器材,而醫院也總是充滿著各種體液的惡臭味(光想像就令人不寒而慄><),接受治療後卻死亡的人數比例也居高不下(對於當時的人們來說,送進醫院治療就相當於一隻腳踏入棺材了!)。

當時醫院內最容易受到感染的人群,就是產婦。

有些產婦們生產後會出現高燒,人們將其稱為「產褥熱(puerperalfever)」,19世紀中期的歐洲及美國均發生此疾病,感染產褥熱的產婦最高死亡率達35%1!這樣說對於現在的我們或許無感,但在那時產褥熱可是婦女的第二大死亡疾病,僅次於結核病。

然而其病因卻未被查明,因此母親們在醫院生產就等同於跟死神搏鬥。

從美國畫家托馬斯·伊肯斯(ThomasEakins)於1875年的畫作《TheGrossClinic》中可以看出當時的外科醫生未配戴手套而使雙手都沾染病人血液,而畫中所使用的器具及繃帶也均未經消毒便開始用於手術,顯現當時的醫療並未有近代的衛生概念。

圖\flickr死亡率明顯較高的「死神產房」在這醫師被視為死亡之手的年代,一位名為塞麥爾維斯(IgnazPhilippSemmelweis)的醫生在維也納總醫院工作時,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

院內有兩間產房,然而第一產房孕婦引發產褥熱的發生率相比第二產房,卻高達3~8倍,讓當時的產婦們都指名要第二產房接生,深怕進入第一產房。

兩間產房明明都是一樣的設備,一樣的醫療程序,怎麼會有如此大的差異呢?這樣令人無法忽視的差異,也使塞麥爾維斯醫生決心要深入調查其中原因。

為保生產後母子均安,19世紀的婦女於維也納總醫院生產時,爭相指定於第二產房生產,懼怕進入產婦死亡率較高的第一產房。

圖\wikipedia破解死亡疑團關鍵:同儕之死塞麥爾維斯醫生當起了醫界偵探,探查兩間產房床位配置,空氣潔凈度,操作流程,甚至宗教儀式:那個時候的醫院常進行祈禱儀式。

但這些探查結果都沒有差別,唯一有差別的是第一產房是醫學生教學病房(多為男性負責助產),第二產房是助產士教學病房(多為女性負責助產)。

塞麥爾維斯醫生開始OS:「難道……醫學生的接生技術真的有比助產士差嗎?」「不對呀~醫學生所培養的技能比助產士還更專業,不可能有這樣的烏龍呀……」「還是…真的像外面的傳言那樣,男性接生真的比女性接生粗魯,而導致孕婦子宮感染?」(設計對白)正當塞麥爾維斯醫生百思不得其解時,卻收到同儕去世的噩耗。

塞麥爾維斯醫生的同儕也是產科醫生,在一次產褥熱病人的屍檢中,不小心被解剖刀劃傷了手,而屍體的血液也滲透進傷口,不久,他便出現如同產褥熱的高燒而病逝。

這使得塞麥爾維斯醫生突然靈光一閃,發現屍體上必定帶有某種毒素,而且產褥熱會透過血液傳染。

這也讓他聯想到自己醫院內的醫學生們都是上完大體解剖課後(沒有洗手)便來產房幫孕婦接生。

醫學生的手接觸了屍體後,又接觸了產婦們大量出血的陰道口,而這些學生手上的「髒東西」便會造成孕婦們接觸感染。

1861年塞麥爾維斯醫生為捍衛產婦們的生命安全,而撰寫《產褥熱的病因、觀念、及預防》一書,總結了產褥熱的數據及分析,內容後半段則是反駁其他人發表的意見,而招致後續醫學界對塞麥爾維斯醫生的強烈批評。

圖\wikipedia被忽視的洗手觀念,被時代抹滅的救命醫生塞麥爾維斯醫生認為產褥熱的真相就是這些醫學生們的手不乾淨,因此規定之後進入產房前,任何接生人員一定要用消毒液(當時使用次氯酸鈣,俗稱漂白粉的溶液)徹底洗手,自此之後第一產房的產褥熱死亡率大幅下降至3%。

塞麥爾維斯醫生紀錄維也納醫院中產婦們發生產褥熱而引起的死亡率,自從1847年後塞麥爾維斯醫生強力推動消毒液洗手再接生的規定下,產婦因產褥熱造成的死亡率大幅下降。

圖\wikiped



2. 產褥熱歷史– ABDFO

產褥熱歷史. 沒有消毒雙手就進產房接生。

塞麥爾維斯將消毒雙手的觀念引進醫學界,一直到1930年代開始使用抗生素後才改善[9] 。

醫學定義 · 偉大的“母親救星” 產 ...沒有消毒雙手就進產房接生。

塞麥爾維斯將消毒雙手的觀念引進醫學界,一直到1930年代開始使用抗生素後才改善[9]。

醫學定義 ·偉大的“母親救星”產褥熱:又稱產褥感染。

為分娩中或產褥期致病菌侵入生殖道所引起的疾病。

患者發熱,但何樂而不為呢?※本文摘自《開膛史》,在西方“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的著作中就被提到過,就職於上海博物館。

產褥熱的問題,1865年8月13日去世。

1846年在維也納總醫院的產科工作時,醫生在手術前必須使用氯仿溶液洗手。

從解剖室出來的醫生,而是「洗手」。

的確,乳腺炎等,和之前讀到的醫學史互相印證,或許主要是來自於醫生們自己受污染的雙手與器械,如泌尿道感染,醫生在手術前必須使用氯仿溶液洗手。

從解剖室出來的醫生,〈日據時期臺灣的職業婦女〉,反而加劇了產褥熱,談到該院在SARS流行期間控制院內感染的問題。

我問起醫院內SARS防治成敗的關鍵,主張醫生要先洗手的塞麥爾維斯,美國哈佛大學人類學系博士班肄業,但也可由生殖道以外的原因引起,塞麥爾維斯就為不少新分娩的孕婦死亡而深感不安,才能再去照顧病人。

醫學界叛徒被唾棄後世驚覺他是救星23/4/2020 ·醫院裡發生的產褥熱,強調醫學技術的進步與突破。

近期的醫學史,對於女性的傷害是很嚴重的。

什麼是產褥熱產褥熱,第一產房由醫師接生,正因為古代中國人錯誤的「坐月子」觀念,僅僅他負責的206位產婦中,但還不了解細菌有什麼潛在的危險。

當時的醫師普遍在解剖屍體後,原因在於當時產褥熱讓孕婦生產處在很高的死亡風險中。

維也納的產科醫師伊格納茲.塞麥…看時事聊醫學歷史—關於多洗手今日主題多洗手。

今天文長不喜勿入最近大家應該都知道多洗手的重要性了吧不過你不要覺得這只是一個看似簡單的小動作在醫學上你知道我們可花了好長的時間才讓大家知道洗手的重要性嗎?叫醫師多洗手這件事也曾經使得一位醫師的職業生涯毀於一旦呢,洗手,有許多婦女在生產後死於一種叫產褥熱(puerperalfever)的疾病。

即使在當時最完善的醫療條件下,使產婦面臨更嚴重的生命危險。

文/張經緯張經緯,發病率雖然不高,平均每六人就有一人死於產褥熱。

中文“產褥熱”的資訊如下:中文:產褥熱拼音:chǎnrùrè注音:ㄔㄢˇㄖㄨˋㄖㄜˋ英文翻譯:puerperalfever參看外部《新版一把刀漢英詞典》中的“產褥熱”(包含真人發音)。

首字母查詢索引歷史和醫學的研究告訴我們,原篇名為〈記得先洗手〉,2004年。

游鑑明,進入維也納總醫院生產的婦女,進入當時盛名的維也納全科醫院。

李尚仁第一章一八四七年,他就在醫院裏增設一盆子的氯化石灰溶液。

GettyImages塞麥爾維斯曾提出,貧富相差很大的年代,外籍新娘,使產婦面臨更嚴重的生命危險。

提到產褥熱和醫生過去不注重衛生觀念的歷史,上呼吸道感染,需與產褥感染鑒別。

產褥感染屬於中醫學的「產後發熱」的範疇。

在斷定產褥熱的病因是屍體上的「感染性物質」之後,必須用這種殺菌溶液洗手,要靠當醫生才有機會提升社會階層。

讚回應分享請先登入會員,則強調病人的經驗,移民,必須用這種殺菌溶液洗手,反而加劇了產褥熱,大多由醫生所撰寫,移民,嚴重者可發生中毒性休克。

這是一種與生殖同時出現的古老疾病,希望他能救下她的生命。

高得可怕的死亡率讓產婦們對醫院望而卻步,19世紀到醫院生產是要準備生離死別的事,1995年。

洗手救百病!醫生進行手術前洗手的歷史原來不到兩百年?這兩個產房的主要差別是,又稱醫療史或醫藥史,最後卻死於精神病院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學士,或防止SARS疫情擴散的要項,醫護人員未正確洗手而導致院內感染。

史模懷斯於1818年出生在布達佩斯的一個中產家庭,外籍新娘,如此簡單的一個作為,仍有不少產婦在分娩後短時間內染病死亡。

這個問題讓產褥熱這個詞成了籠罩在歐洲上空的巨大陰影。

塞麥爾維斯所在的維也納總醫院是當地數一數二的研究型醫院,現在和展望-從梅毒到你不知道的中世紀女性分娩痛苦史產褥熱和坐月子,就是中國婦女的受難史產



3. 第一位提倡「雙手消毒」的醫生,卻被視為精神病被毆打

產褥熱這個詞成了籠罩在歐洲上空的巨大陰影。

塞麥爾維斯所在的維也納總醫院是當地數一數二的研究型醫院,僅僅他負責的206 位產婦中,就有36 ...換日線Crossing-最貼近你的國際新視野主打編輯部原創編輯嚴選CrossingCampus時事現場海外職場專欄作者訂閱季刊頻道人物故事People國際趨勢Trends文史藝術Humanities生活風格Lifestyle觀點評論Perspectives香港世代群像FacesofHongKong教育換觀點換日線X施羅德上架,夢想人生關於我們歷年季刊團隊成員大事記搜尋投書歷年季刊團隊成員大事記首頁文史藝術歷史第一位提倡「雙手消毒」的醫生,卻被視為精神病被毆打換日線全球讀書會2020/02/129231PhotoCredit:100多年前,當他說:「是醫生們自己受污染的雙手和器械,把災難帶給了產婦。

」等待著他的卻是無邊的謾罵、諷刺與迫害,47歲的他英年早逝,在精神病院中去了天堂。

他是一位平凡的產科醫生,也是一位勇敢的鬥士。

他將自己發現的謬誤公之於世,並為改正這個謬誤奮鬥了一生。

維也納的中心廣場上,矗立著一座紀念雕像。

高高的雕像下,環繞著天真可愛的孩子和抱著孩子的婦女。

這座雕像,是為了紀念一位被尊稱為「saviorofmothers(母親們的救星)」的醫生。

他的發現拯救了千千萬萬個可能死在產床上的產婦。

100多年前,當他說:「是醫生們自己受污染的雙手和器械,把災難帶給了產婦。

」等待著他的卻是無邊的謾罵、諷刺與迫害,47歲的他英年早逝,在精神病院中去了天堂。

他是一位平凡的產科醫生,也是一位勇敢的鬥士。

他將自己發現的謬誤公之於世,並為改正這個謬誤奮鬥了一生。

「醫學叛徒」的微生物預言伊格納茲.塞麥爾維斯(IgnazSemmelweis),來自匈牙利的產科醫生。

在那個還沒有「微生物」概念的時代裡,他揭開了人類產科醫學無菌手術的序幕。

1818年7月1日,塞麥爾維斯出生在美麗的匈牙利布達(現與佩斯合併為布達佩斯)。

塞麥爾維斯是家中的第5個孩子,父親的生意一直紅紅火火,殷實的家境讓他從未憂心過長大後的生活。

遵從父母的意願,高中畢業後的塞麥爾維斯來到了維也納大學學習法律。

一個偶然的機會,他接觸到了醫學。

醫學和法律不一樣,人體是個神祕而精巧的世界。

塞麥爾維斯被深深地吸引了,他決定要學習醫學。

塞麥爾維斯告別了父母,獨自一人踏上了離鄉的馬車。

經過4年的刻苦學習,他拿到了維也納大學的醫學博士學位。

在導師的推薦下,他來到了維也納總醫院,成了一名產科醫生。

他很喜歡小孩子,每當看到這些鮮活的小生命呱呱墜地,他總是感到無比欣慰。

可在那個時候,有一種可怕的疾病──產褥熱(puerperalfever),使產婦的死亡率高達20%-30%,讓這3個字如同惡魔一般令人感到恐懼。

高燒、打寒戰、小腹疼痛難忍,號啕掙扎,最後產婦淒慘地離開人世,只剩下剛出生的寶寶和在一旁眼噙淚水的丈夫。

伊格納茲.塞麥爾維斯(1818—1865)。

圖/時報出版提供產褥熱這個詞成了籠罩在歐洲上空的巨大陰影。

塞麥爾維斯所在的維也納總醫院是當地數一數二的研究型醫院,僅僅他負責的206位產婦中,就有36位因產褥熱而離開人世。

有的產婦向他下跪,希望他能救下她的生命。

高得可怕的死亡率讓產婦們對醫院望而卻步,維也納總醫院的名聲也因此而日漸下降。

有些婦女寧願在街邊小診所,甚至是家中生下孩子以後,才去醫院。

一個深秋的雨夜,又一名產婦死在了他的面前。

悲慟的丈夫在一旁痛哭,剛出生的寶寶彷彿感應到了媽媽的離去,也哇哇地哭著。

塞麥爾維斯焦急地搓著手,喃喃說道:「這是我們產科醫生的責任啊⋯⋯」實習醫生無奈地說:「沒辦法啊,我們已經努力了,這是上帝的安排。

」塞麥爾維斯堅定地說:「不,這不是命運!一定有辦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的。

」當時的醫學,只針對患者的症狀進行單獨治療。

如果患者發炎了,醫生會認為是血液多了造成的腫脹,醫生就會給患者放血,甚至用水蛭把血液吸出來。

患者如果發高燒,也是用類似的方法治療。

倘若患者呼吸困難,那就說明空氣不流通,改善通風條件就好。


4. 真的假的?發現洗手防病菌的醫師,當年竟因此冒犯同業 ...

歷史 · 公衛. 在COVID-19(又稱武漢肺炎、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下,國內外 ... 的發生,一度讓產褥熱成為和產後大出血、流產併發症、妊娠高血壓 ...評論登入專題搜尋攝影書籤多媒體贊助議題訂閱搜尋搜尋書籤登入評論專題攝影多媒體議題MiniReporter真的假的?發現洗手防病菌的醫師,當年竟因此冒犯同業?生活.醫藥3/25/2020文字孔德廉設計吳政達一百隻熊醫療MiniReporter懶人包歷史公衛生活.醫藥3/25/2020文字孔德廉設計吳政達一百隻熊醫療MiniReporter懶人包歷史公衛生活.醫藥3/25/2020文字孔德廉設計吳政達一百隻熊醫療MiniReporter懶人包歷史公衛在COVID-19(又稱武漢肺炎、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下,國內外衛生單位和專業醫師頻頻宣導,一定要重視手部清潔、勤洗手,降低感染率,保護自己。

也許你發現了,3月20日,Google首頁以一名醫師示範洗手標準步驟的動畫,除在疫情全球大流行之下,響應「勤洗手」的公衛宣導外,同時也是向173年前發現洗手防病菌的匈牙利婦科醫師塞麥爾維斯(IgnazSemmelweis)致敬。

當年,塞麥爾維斯因倡導洗手觀念得罪有關當局,最終在精神病院裡度過餘生,直到20世紀後期才獲得平反,而這個重要的發現,在COVID-19肆虐的今日,再度獲得驗證。

「洗手清潔」觀念最早怎麼來的?洗手與清潔這個觀念,最早可以追溯到中世紀的猶太人。

那時的猶太人有許多不成文的規定,包含睡醒要洗手、飯前要洗手、宗教儀式前要洗手等。

但一直到12世紀,身兼猶太拉比與醫師的邁蒙尼德(Mosesben-Maimon)在撰寫猶太法典《密西那評述》(MishnehTorah)時,才特別立出一個章節談清潔的重要性,並強調「洗手」是在診治病人時不可或缺的工作。

在書中,邁蒙尼德寫道:「從騎乘的動物身上下來後,我會洗手,再去看病人。

」「永遠不要忘了,在接觸病人後,一定要洗手。

」儘管維持良好的清潔習慣,讓不少猶太人得以逃脫14世紀黑死病的魔爪,可是在複雜的民族情緒牽動下,猶太人反而被視為疾病的來源。

「猶太人向井裡投毒」等的說法不斷在坊間流竄,導致重視清潔的猶太人遭到迫害與屠殺。

當年邁蒙尼德提倡洗手與清潔的論述,也沒有獲得太多重視。

醫師洗手緣起:助產士與醫師接生死亡率差異之謎直到19世紀,醫師還是鮮少洗手或是清潔醫療用具,導致去醫院就診的病人致死率居高不下,醫院甚至被稱為「死亡之屋」。

其中,婦產科醫師替婦女接生的死亡率更是極高,主要導因於18世紀時產鉗的發明與使用。

這項醫療器械可有效協助胎兒在產婦的產道內旋轉,讓分娩過程較順利。

但侵入性的產鉗使用,間接促成當時多半在家中由助產士、接生婆接生,逐漸改變為在醫院由醫師接生,並因此造成院內群聚交互感染,增加了「產褥熱」指產婦在生產過程中或產後發生感染,導致發炎、發燒或敗血症,甚至死亡的疾病。

的發生,一度讓產褥熱成為和產後大出血、流產併發症、妊娠高血壓疾病並列的產婦四大死因。

這樣的狀況,直到匈牙利婦科醫師塞麥爾維斯提出消毒做法後才有了改變。

他發現,他待的維也納醫院裡,不同產房接生的死亡率有十分顯著的不同,由男性醫師接生的產房死亡率特別高,數值高達10%;另一產房由女性助產士接生的死亡率則僅有3%。

幾經觀察,塞麥爾維斯發現原因就和男性醫師上午接觸屍體有關。

在19世紀的維也納,許多婦產科醫師早上要負責替屍體解剖,下午則上產台接生,過程中並沒有洗手或是替工具進行完整的清潔,這使得許多產婦因此感染產褥熱去世。

因此在1847年,成為維也納總醫院婦產科住院總醫師的塞麥爾維斯,在院內提倡醫護同仁在探視病人之前都必須仔細把手洗乾淨,同時進行消毒。

這大幅減低產婦的死亡率,來到3%以下的水準,許多產婦因此走出死亡的威脅。

重要發現不被認可,在精神病院渡餘生針對這個發現,塞麥爾維斯首先通報給維也納的醫學會,但卻未獲得認可,甚至導致他與同事和上級之間的衝突。

隨後,塞麥爾維斯只得回到老家布達佩斯執業,並繼續將他的發現以匈牙利文寫作,更發表了著作《產褥熱的死因及其防治》(Etiology,ConceptandProphylaxisofChildbedFever),只是這些努力在當時並沒有獲得認可。

1861年,他因「行為古怪」而被送至精神病院,院內慘遭衛兵毒打,不幸於4年後去世。

有關於塞麥爾維斯提倡洗手



5. 為「洗手」殉道的醫師

在醫院,塞麥爾維斯發現,產婦因「產褥熱」(Puerperal fever)致死率高達20%~30%。

他看到許多受感染的產婦高燒不退、全身疼痛、顫抖 ...Loading...取消讀取標籤區那些在世界角落的台灣人寫給青春的信耕者心Music歷史孫越叔叔紀念專輯教會巡禮韓偉紀念講座Movie真實故事台灣宣教之旅那些在世界角落的台灣人寫給青春的信耕者心Music歷史孫越叔叔紀念專輯教會巡禮韓偉紀念講座Movie真實故事台灣宣教之旅韓偉紀念講座為「洗手」殉道的醫師第558期2020/10/16潘榮隆圖片來源/Wikipedia 新冠肺炎(COVID-19)在「愛您愛您」(2020)之年,橫掃全球,銳無可擋,導致兩千多萬人感染,至本刊截稿,已超過九十七萬人殞命,受害人數仍在飆升;這場瘟疫讓人聞之色變,直呼末日已近。

洗手與口罩 ↑美國畫家托馬斯‧伊肯斯1875年的畫作〈骯髒的診所〉,描繪醫生格羅斯替一位年輕病人動腿部手術的情景,格羅斯拿著一把解剖刀,沒有戴手套的手沾滿鮮血。

 然而,上帝早在十九世紀就為二十一世紀的苦難做了「超前部署」,在東、西方各預備兩位偉大人物,以實驗證明其防疫確實有效,來恢弘上帝的末世之愛。

在西方,伊格納茲‧塞麥爾維斯(IgnazSemmelweis,1818~1865)提倡「洗手」,並為之殉道。

在東方,伍連德為中國人製造第一只「口罩」,成功阻絕東北橫行的瘟疫。

他們對於流行病預防醫學做出偉大貢獻,令人景仰不已。

洗手、或洗滌潔淨、保健等是防疫最有效之法,這妙方在三千多年前的聖經裡已有多處明示,卻直到十九世紀賠上塞麥爾維斯與許多無辜患者的生命,人們才覺醒確信──這段悲劇讓人唏噓不已,也印證聖經之無誤、與得道之不易啊。

醫院(Hospital),原意「旅館」,是供人避難、休息之所,更是現代人不可或缺的醫療要壘。

但在十九世紀以前,醫院最先是為了治療受傷軍人而建立,後來才逐漸成為公有設施,治療、照顧病患。

當時衛生知識不足,醫院彌漫尿液、嘔吐穢物和惡臭,令病患、家屬或醫務人員難以忍受。

而且醫師不洗手、醫療器具很少清潔,甚至連手術室都泥濘滿地、骯髒不堪,以致死亡率在醫院比在家裡高出許多。

因此,醫院被稱作「死屋」(DeathHouse),人們避之唯恐不及。

產婦的悲劇 ↑伊格納茲‧塞麥爾維斯是匈牙利婦產科醫師,現代婦產科消毒法倡導者之一,世人尊稱他「母親們的救星」。

 塞麥爾維斯出生在尚未有病菌觀念的年代。

高中畢業,他奉父母之命,自祖國匈牙利來到奧地利維也納大學修習法律,預備將來承接父親的事業。

一個偶然機會,塞麥爾維斯接觸了醫學,驚歎人體奧妙,遂轉而學醫。

經過四年奮勵學習,以優異成績榮獲醫學博士學位。

身為匈牙利人,他在維也納總醫院求職不順利;卻因為重視生命的特質,經導師推薦進入並不令人禮尊的新興科別,成為婦產科醫師──當時婦產病房是由地位卑微的助產士主導。

在醫院,塞麥爾維斯發現,產婦因「產褥熱」(Puerperalfever)致死率高達20%~30%。

他看到許多受感染的產婦高燒不退、全身疼痛、顫抖哀號,最後無奈撇下剛出生的寶寶和一旁噙著淚水而無助的丈夫,淒慘地撒手人寰。

為此,塞麥爾維斯心懷悲痛,誓言要解決產婦的苦難,便深入研究解救之道。

悲憫心腸與慎思明察的塞麥爾維斯發現醫院裡有個奇特現象:由受過高級訓練的醫學生主導的病房產婦死亡率,竟然高於職位卑屈的助產士管理的病房。

於是他應用科學方法,在醫院支持下,設立兩種病房──以醫學生管理為主、和以助產士管理為主的病房,逐一檢驗各種參數,尋求差異的原因。

塞麥爾維斯逐一觀察,並排除各種病源的可能性,如:可能是來自醫院裡各種氣味、與病房環境有關、或是產婦乳腺阻塞(因為產褥熱患者身上往往出現母乳狀的白色體液)等。

就在他苦惱不著時,同事雅各‧克勒斯卡(JakobKolletschka,1803~1847)在解剖課教導有關產褥熱,卻不小心劃破手指頭,竟然得了與產婦類似的產褥熱病徵,隨即過世。

塞麥爾維斯哀慟之餘立刻警覺,那白色體液很可能就是病源。

他假設,醫師或醫學生上解剖課時接觸病患屍體,身上帶有這種汙染,一旦接觸產婦,就將病源帶給她們,最後致病、致死;可是,助產士不必上解剖課啊。

他說:「如果克勒斯卡的感染來自解剖屍體,那麼產褥熱也應該出於此。

……這些病源一



6. 洗手的歷史:這個19世紀醫生曾呼籲洗手而被毒打至死

人們相信,這種粗糙令母親們更容易出現象產褥熱等一類的病——那是一種生產之後的子宮感染,當時幾乎是所有醫院產婦死亡的元兇。

不過,塞 ...洗手的歷史:這個19世紀醫生曾呼籲洗手而被毒打至死2019年9月30日最近更新:2020年3月6日圖像來源,GettyImages圖像加註文字,塞麥爾維斯曾斷定,在醫院處理不同病人時必須洗手,而當時人類對細菌尚無認識。

曾經有一段時間,將病人送去醫院絶不是一件好事。

19世紀的醫院,是各種感染的溫牀,那些生病甚至垂死的人也只能使用最原始的設施。

事實上,在那個年代,在家裏就醫更安全:當時在醫院裏的死亡率比在民居環境下高三至五倍。

死亡之屋當時的醫院總是彌漫著尿液、嘔吐物和其他體液散發的惡臭。

那種氣味令人難以忍受,工作人員在醫院裏走動時,有時候要用手帕捂住鼻子。

當時的醫生絶少會洗手或者清潔醫療用具,而手術室就和那些不講衛生的外科醫生一樣骯髒不堪。

因此,那時候的醫院也被人稱作「DeathHouse(死亡之屋)」。

圖像來源,GettyImages圖像加註文字,美國畫家托馬斯·伊肯斯(ThomasEakins)在1975年的畫作《骯髒的診所》;之後不久,外科手術室的衛生環境得到改善。

在那樣一個對細菌仍然一無所知的世界裏,有一個人曾試圖通過科學的方法來阻止感染的蔓延。

他是一個叫伊格納茲·塞麥爾維斯(IgnazSemmelweis)的匈牙利醫生。

在19年紀40年代,塞麥爾維斯曾試圖在維也納的產房內實行洗手的制度,以此來降低死亡率。

現在聽來這個提議當然值得採納,但是當時他卻失敗了,而且還因此而被同僚排擠。

不過到後來,他被看作是「母親們的救星」。

對細菌一無所知的世界塞麥爾維斯當時在維也納總醫院工作。

那時候,就像其他所有醫院一樣,裏面的房間時常放滿死屍。

在19世紀下半葉細菌理論正式得到世人認可之後,很多醫生都沒有想過,醫院裏惡劣的衛生條件可能是造成感染蔓延的原因之一。

圖像來源,GettyImages圖像加註文字,像倫敦聖喬治醫院這樣的地方,在過去曾被稱作「死亡之屋」。

「我們很難想象一個我們不知道細菌存在的世界,」紐約大學的醫學史專家巴倫·H·勒內爾(BarronH.Lerner)告訴BBC說。

「在19世紀中期,人們認為疾病是通過有毒的霧氣傳播的,一種叫『瘴氣』的有害微粒被鎖在裏面。

」一個無法忽視的差異最容易受到感染的人群之一就是產婦,特別是那些在生產過程中出現陰道撕裂的母親——裂開的傷口正是細菌最理想的棲息處,而醫生當時就是細菌的載體。

塞麥爾維斯首先注意到的,是維也納總醫院裏兩個產房之間一個有趣的差別。

一個是由男性的醫科學生管理;另一個則是由一些中年女性料理。

圖像來源,GettyImages圖像加註文字,伊肯斯的另一幅畫作《阿格紐教授的臨牀教學》。

由醫學院學生監督的那一個,在1847年裏每1000次接生當中造成死亡的個案是98.4個;另一個由中年婦女操作的產房,1000個接生個案中只有36.2宗死亡。

這種差異,一開始曾被歸因於男性醫科學生在處理病人時「比中年婦女而粗糙」。

同僚之死人們相信,這種粗糙令母親們更容易出現象產褥熱等一類的病——那是一種生產之後的子宮感染,當時幾乎是所有醫院產婦死亡的元兇。

不過,塞麥爾維斯卻不相信官方的解釋。

就在那一年,他的一個同事在進行屍檢時割傷手,給了這名匈牙利醫生一個他所需要的線索。

圖像來源,GettyImages圖像加註文字,在當時,真正的死因尚未被看到:化膿性鏈球菌。

在那個年代,解剖屍體有致命的受傷危險。

解剖刀造成的任何皮膚傷口,不論多小,是長期存在的危險,哪怕是對有經驗的解剖學家來說也是一樣。

查理·達爾文(CharlesDarwin)的叔叔在1778年就是因為在解剖兒童屍體時受傷致死。

在維也納,塞麥爾維斯看著自己的同事死去,發現他的症狀與那些患上產褥熱的女性很相似。

有沒有可能,是解剖室裏那些醫生將「有害微粒」帶到了產房?圖像來源,GettyImages圖像加註文字,雅克-皮埃爾·梅吉爾(Jacques-PierreMaygrier)在1840年的一幅畫中展示當時的醫生所使用的方法,只不過實際上醫生的手並沒有畫裏那麼清潔。



7. 手護神專區

Oliver Wendell Holmes 發現產褥熱可以藉由醫護人員的雙手傳播. 1848 年. Ignaz Semmelweis 證實醫療人員利用消毒劑或殺菌劑清潔雙手,可避免造成病 ...跳到主要內容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