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洗個手,病菌遠離我:源自於19世紀產房的血淚知識 ... | 產褥熱歷史

人們將其稱為「產褥熱(puerperal fever) 」, 19 世紀中期的歐洲及 ...×000文字分享友善列印000人體解析健康養生地球脈動專欄文明足跡活得科學生命奧祕科學傳播透視科學醫療健康好好洗個手,病菌遠離我:源自於19世紀產房的血淚知識Curious曉白・2020/02/10・3386字・閱讀時間約7分鐘+追蹤飯前、飯後、廁所後要洗手,是個我們現在已經習以為常的概念。

但這樣一個「二十秒護一生」的動作,真正開始推廣普及的時間可說是非常的近代,甚至曾經遭到專業人士的抵制喔。

究竟「洗手護健康」的概念,是從哪開始的呢?未知細菌與病毒的年代,賭上性命的產婦們19世紀,一個對於細菌、病毒的概念一無所知的年代,由於缺乏正確的衛生習慣,醫務人員極少洗手及使用乾淨的醫療器材,而醫院也總是充滿著各種體液的惡臭味(光想像就令人不寒而慄><),接受治療後卻死亡的人數比例也居高不下(對於當時的人們來說,送進醫院治療就相當於一隻腳踏入棺材了!)。

當時醫院內最容易受到感染的人群,就是產婦。

有些產婦們生產後會出現高燒,人們將其稱為「產褥熱(puerperalfever)」,19世紀中期的歐洲及美國均發生此疾病,感染產褥熱的產婦最高死亡率達35%1!這樣說對於現在的我們或許無感,但在那時產褥熱可是婦女的第二大死亡疾病,僅次於結核病。

然而其病因卻未被查明,因此母親們在醫院生產就等同於跟死神搏鬥。

從美國畫家托馬斯·伊肯斯(ThomasEakins)於1875年的畫作《TheGrossClinic》中可以看出當時的外科醫生未配戴手套而使雙手都沾染病人血液,而畫中所使用的器具及繃帶也均未經消毒便開始用於手術,顯現當時的醫療並未有近代的衛生概念。

圖\flickr死亡率明顯較高的「死神產房」在這醫師被視為死亡之手的年代,一位名為塞麥爾維斯(IgnazPhilippSemmelweis)的醫生在維也納總醫院工作時,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

院內有兩間產房,然而第一產房孕婦引發產褥熱的發生率相比第二產房,卻高達3~8倍,讓當時的產婦們都指名要第二產房接生,深怕進入第一產房。

兩間產房明明都是一樣的設備,一樣的醫療程序,怎麼會有如此大的差異呢?這樣令人無法忽視的差異,也使塞麥爾維斯醫生決心要深入調查其中原因。

為保生產後母子均安,19世紀的婦女於維也納總醫院生產時,爭相指定於第二產房生產,懼怕進入產婦死亡率較高的第一產房。

圖\wikipedia破解死亡疑團關鍵:同儕之死塞麥爾維斯醫生當起了醫界偵探,探查兩間產房床位配置,空氣潔凈度,操作流程,甚至宗教儀式:那個時候的醫院常進行祈禱儀式。

但這些探查結果都沒有差別,唯一有差別的是第一產房是醫學生教學病房(多為男性負責助產),第二產房是助產士教學病房(多為女性負責助產)。

塞麥爾維斯醫生開始OS:「難道……醫學生的接生技術真的有比助產士差嗎?」「不對呀~醫學生所培養的技能比助產士還更專業,不可能有這樣的烏龍呀……」「還是…真的像外面的傳言那樣,男性接生真的比女性接生粗魯,而導致孕婦子宮感染?」(設計對白)正當塞麥爾維斯醫生百思不得其解時,卻收到同儕去世的噩耗。

塞麥爾維斯醫生的同儕也是產科醫生,在一次產褥熱病人的屍檢中,不小心被解剖刀劃傷了手,而屍體的血液也滲透進傷口,不久,他便出現如同產褥熱的高燒而病逝。

這使得塞麥爾維斯醫生突然靈光一閃,發現屍體上必定帶有某種毒素,而且產褥熱會透過血液傳染。

這也讓他聯想到自己醫院內的醫學生們都是上完大體解剖課後(沒有洗手)便來產房幫孕婦接生。

醫學生的手接觸了屍體後,又接觸了產婦們大量出血的陰道口,而這些學生手上的「髒東西」便會造成孕婦們接觸感染。

1861年塞麥爾維斯醫生為捍衛產婦們的生命安全,而撰寫《產褥熱的病因、觀念、及預防》一書,總結了產褥熱的數據及分析,內容後半段則是反駁其他人發表的意見,而招致後續醫學界對塞麥爾維斯醫生的強烈批評。

圖\wikipedia被忽視的洗手觀念,被時代抹滅的救命醫生塞麥爾維斯醫生認為產褥熱的真相就是這些醫學生們的手不乾淨,因此規定之後進入產房前,任何接生人員一定要用消毒液(當時使用次氯酸鈣,俗稱漂白粉的溶液)徹底洗手,自此之後第一產房的產褥熱死亡率大幅下降至3%。

塞麥爾維斯醫生紀錄維也納醫院中產婦們發生產褥熱而引起的死亡率,自從1847年後塞麥爾維斯醫生強力推動消毒液洗手再接生的規定下,產婦因產褥熱造成的死亡率大幅下降。

圖\wikiped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