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位性皮膚炎延伸文章資訊,搜尋引擎最佳文章推薦

1. 異位性皮膚炎紅、腫、癢常見治療方式有6種

西方異位性皮膚炎發展史. 最早是1808年由羅伯.威廉醫生所提出,特徵是如癢疹般的皮膚疾病,當時並無特定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我知道了天下網路書店康健好書雜誌訂閱康健雜誌訂閱每日報首頁看文章專欄其他主題異位性皮膚炎紅、腫、癢 常見治療方式有6種收藏圖片來源/Shutterstock瀏覽數15,0712020/11/16·作者/褚衍強、古芸、傅琪涵、吳孟儒、蔡汎修、黃耿祥·出處/Webonly放大字體異位性皮膚炎(英文Atopicdermatitis,簡稱AD),部分學者亦稱之為「過敏性皮膚炎」或「過敏性濕疹」,是一種好發於嬰幼兒的慢性皮膚性疾病。

孩童經常因為皮膚問題而哭鬧不止,所以多年來困擾著許多父母。

患者皮膚上常出現有紅、腫、癢,有時伴隨著皮膚龜裂。

造成異位性皮膚炎的真正原因目前仍無定論,猜測與遺傳、異常的免疫系統以及環境可能有關。

研究發現居住於大城市及空氣較乾燥地區的孩童,具有高患病風險。

西方異位性皮膚炎發展史最早是1808年由羅伯.威廉醫生所提出,特徵是如癢疹般的皮膚疾病,當時並無特定名詞來描述這種疾病。

1891年時布羅克與凱雅醫師認為,情緒上的壓力是本病的關鍵因子之一,因此建議命名為散播性神經皮膚炎(Disseminatedneurodermatitis)。

1892年,貝尼爾醫生推測異位性皮膚炎可能是一種過敏疾病,因為發現患者時常伴隨著花粉熱及哮喘。

1923年,古柯首次使用異位性(atopy)這個名詞來稱呼異位性皮膚炎。

透過拉丁字母之字首字尾方式,來描述此病並無一特定的發作部位no-place-ness(a=no,top=place,y=ness)。

指這一類伴隨著哮喘與花粉熱發生的皮膚過敏症狀,不像當時已知的其他皮膚疾病,因此無法加以歸類。

1930年代,蘇茲貝格等人正式建議用異位性皮膚炎這個名稱來取代散播性神經皮膚炎。

(圖片來源:黃耿祥教授提供)東方異位性皮膚炎發展史中醫古籍根據皮膚炎發展的不同階段或部位,分別予以命名。

例如:在嬰幼兒期稱之「胎斂瘡」或「奶癬」等。

在兒童、成人期則歸屬於「濕瘡」、「浸淫瘡」或「四彎風」等。

「奶癬」類似西醫所稱的濕疹,古代中醫師觀察胎兒嘴角或臉頰部時常出現母乳乾漬的痕跡,此痕跡剛好與疹子發作部位幾乎重疊,因此以奶癬命名。

而「濕瘡」則是描述疾病發作期,皮膚上濕濕爛爛的表象。

(推薦閱讀:天氣多變 皮膚紅腫癢該怎麼辦?)當皮膚發炎反應嚴重時,中醫常會使用黃芩、黃連、白鮮皮這一類具有消炎效果的藥物;緩解期則是以調理體質的藥物以求提升免疫力。

中醫一般認為,異位性皮膚炎的病因多為先天不足,病雖發於體表,但實則為體內發炎,與肺、脾、腎三臟有密切關係。

(圖片來源:黃耿祥教授提供)常見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法保濕:多補充水分或泡澡,泡澡後要勤擦保濕的乳液。

選用保濕產品時可選擇如含金盞花、黃芩或黃連等含有的天然植物性消炎成分者為佳。

濕敷療法:此療法是塗抹藥膏或保濕劑之後用濕的紗布包紮,最外面再用乾的紗布或彈性繃帶固定,因此可以避免病人搔抓患處。

局部抗生素或類固醇治療:患者常因搔抓後有傷口產生,容易有感染的風險。

在此情況之下抗生素與類固醇並用,比單使用類固醇效果好。

但考慮抗藥性問題,建議有感染才用抗生素藥物。

藥物使用前應諮詢醫師或藥師。

中藥治療:中醫常用提升免疫效果的中藥來治療,例如:黃耆、大棗、甘草一類的溫涼補藥。

若在一般發炎期可使用類似消風散、葛根芩連湯或普濟消毒飲等,抗發炎性的中藥來治療。

若情況嚴重也可加減紫草、白鮮皮、秦皮或是金銀花等單味藥,加強治療效果。

另一方面,中藥亦可選擇利用清熱解毒類的石膏、連翹、蒲公英、知母、茵陳、白鮮皮以及紫花地丁等中藥。

除上述因素,臨床上也常觀察到患者常因情緒因素,反覆搔抓患處引起傷口感染。

患者因為皮膚癢痛難忍,經常導致作息出現問題,精神不安。

因此,中醫在治療時應多注意患者情緒反應,酌加鎮靜安神之品。

中藥使用前亦應諮詢中醫師或藥師。

(推薦閱讀:中醫如何看脂漏性皮膚



2. 癢啊!異位性皮膚炎皮膚科

「癢」和「皮膚敏感」是異位性皮膚炎的主要症狀,常為陣發性發作,特別在夜裡更加嚴重,在急性期患者常搔抓而破皮,甚至導致細菌感染,長期的搔抓導致皮膚會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網站導覽回首頁高榮首頁English小中大語音服務視覺輔助高雄榮民總醫院皮膚科全文檢索關鍵字Search進階搜尋主任主治醫師總醫師住院醫師特約醫師歷任醫師技術人員主橫幅樣式設定:::主任主治醫師總醫師住院醫師特約醫師歷任醫師技術人員:::衛教專欄回首頁衛教專欄癢啊!異位性皮膚炎皮膚科癢啊!異位性皮膚炎皮膚科 異位性皮膚炎是嬰兒、兒童及青少年常見的慢性皮膚病,少部分可延續至成人,這種皮膚病的患者,約有80%會逐漸合併有氣喘,過敏性鼻炎等其它過敏症狀,而家族的其他成員也常有類似的過敏疾病。

引起異位性皮膚炎的原因有很多,可能與免疫系統有關。

它是一種先天性過敏遺傳體質加上後天食物或環境過敏原刺激所造成,統計上,台灣地區約5-10%的兒童患有此病。

△異位性皮膚炎的症狀為何?「癢」和「皮膚敏感」是異位性皮膚炎的主要症狀,常為陣發性發作,特別在夜裡更加嚴重,在急性期患者常搔抓而破皮,甚至導致細菌感染,長期的搔抓導致皮膚會呈現慢性粗糙的苔癬狀紋路。

皮膚的分佈與病狀會隨著病人的年齡與發作的時間而有差別,在嬰兒期通常屬於急性期病狀,疹子分佈在頭皮,臉與四肢的伸側,等到年齡稍大後,會逐漸呈現慢性皮膚症狀或黑色素沈澱,這時皮膚病灶主要出現在四肢曲側與頭部;成年患者的皮膚症狀逐漸緩解,只是有過敏原刺激時易發癢或發炎而已。

△居家照顧:家有異位性皮膚炎過敏兒該注意哪些事項呢?1.避吃致敏食物:在懷孕第三期及產後餵奶期間,都要避免吃致敏食物,或是低過敏奶粉餵養寶寶,以降低新生兒發生的機率。

家族史已有異位性皮膚炎的小孩最好吃母奶,六個月後再吃副食品。

2.去除環境與食物中的過敏原:異位性皮膚炎患者以塵與灰塵是環境中最常見的過敏原,因此居家環境宜常清理,降低溼度,另外,如果病患吃了某種食物會使病情加重,則應儘量避免,常見的食物過敏原為牛奶,蛋,海鮮,麥粉,核果類等,個人的過敏原各有不同,若病灶廣泛不易控制,可藉由抽血測試出常見的過敏原。

3.皮膚保溼,減少刺激物殘留:乾冷的季節造成皮膚乾燥,會加重癢感,可塗保溼乳液或凡士林,洗澡時可先在浴缸浸泡二十分鐘後再擦上,使用溫和,中性肥皂以減少清潔時皮膚水分的散失。

溫暖,溼度適中的氣候與減少出汗皆有益於皮膚病灶,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相當適合游泳這項運動,但事後必須沖去身上殘餘含氯的水,並注意保溼。

4.預防感染:異位性皮膚炎的皮膚因長期搔抓,容易因破皮而感染,且一旦遭到感染,病情往往較常人嚴重且蔓延迅速,須格外小心。

5.情緒控制:雖然壓力不會引起異位性皮膚炎,但會使病情加劇。

△何時找醫師:日常生活細心的照顧預防都無法真正控制病情,就應該接受皮膚科醫師的治療。

1.外用藥膏治療:類固醇藥膏針對發炎的病灶能達到較好的控制,醫師會根據病患部位與範圍選擇不同強度的藥膏,切莫自己買藥長時間亂擦,以免產生副作用。

2.口服藥物治療:當外用藥膏仍無法有效控制病情,可以口服抗組織胺止癢,若同時有細菌感染就必須加上抗生素治療,對少數嚴重的異位性皮膚炎患者,需住院治療,醫師會開立口服類固醇,免疫製劑療法等。

3.紫外線光療法針對慢性反覆性異位性皮膚炎病患,本院有最新的窄波UVB照光機,一周僅照二至三次,一次約5分鐘,能有效改善皮膚病灶,並且減少口服藥物治療劑量。

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因為長期發癢及全身性皮膚疹子所造成外觀上衝擊,常會讓病人顯得急燥不安,所以家人應該付出較多的耐心與關心以陪伴患者度過發病期。

回上一頁回最上面回首頁:::最新消息單位介紹醫療陣容主任主治醫師總醫師住院醫師特約醫師歷任醫師技術人員門診時間衛教專欄儀器展示相關網站本科業務職掌網站導覽回首頁高榮首頁English



3. 一次了解異位性皮膚炎的特徵與症狀,3重點改善皮膚過敏

棘手的是,異位性皮膚炎是種慢性、反覆的皮膚疾病,無法「藥到病除」,非常難纏,因此皮膚科和小兒過敏免疫科常見到家長帶著皮膚又紅又粗糙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我知道了天下網路書店康健好書雜誌訂閱康健雜誌訂閱每日報首頁看文章醫療其他疾病一次了解異位性皮膚炎的特徵與症狀,3重點改善皮膚過敏收藏圖片來源/康健雜誌瀏覽數573,1692016/10/21·作者/康健雜誌·出處/Webonly放大字體異位性皮膚炎是過敏所引起,不會透過接觸傳染,常與基因遺傳和環境因素有關,好發於嬰、幼兒。

異位性皮膚炎病人常會合併有過敏性鼻炎或結膜炎、氣喘等。

隨著年齡變化,發作的部位也會改變。

嬰兒期(兩個月到兩歲)以頭部為中心,臉頰、頸部、頭皮出現紅色皮疹,並延伸到四肢伸展側,皮膚有輕微的脫屑和分泌物,抓破會形成痂皮。

 兒童期濕疹分布範圍擴大,延伸到手足、四肢彎曲處和脖子,臉上反而較不明顯,皮膚變粗厚,嚴重時可能會蔓延全身。

成人期發作時,濕疹部位以四肢彎曲處為主。

異位性皮膚炎最大的特徵就是癢,尤其睡覺時,常因癢而無意識搔抓,導致發炎,增加傷口感染的機率,嚴重時甚至要住院治療。

由於皮膚常處於慢性發炎,外觀乾燥、脫屑,變黑、紋路變多,急性時傷口還會有滲出液,流湯流水,影響睡眠品質和情緒,也是異位性皮膚炎難纏之處。

棘手的是,異位性皮膚炎是種慢性、反覆的皮膚疾病,無法「藥到病除」,非常難纏,因此皮膚科和小兒過敏免疫科常見到家長帶著皮膚又紅又粗糙的孩子求診,個個因睡眠不足而滿臉倦容。

頑疾同時影響身心發展,國泰醫院研究發現,慢性皮膚病患者由於對自身外觀自卑,因而影響人際關係與社交生活,在疾病無法根治的沮喪、內外心理壓力下,罹患身心症的比例較一般人高。

正因如此,對於患者和家人來說,除了解異位性皮膚炎的致病機轉,尋找更好的治療方式之外,更要避免觸發過敏、預防感染,才能回歸輕鬆自在的生活。

1.聰明使用類固醇當皮膚長紅疹並出現嚴重的癢感時,讓人不由自主搔抓出愈來愈多傷口,這時包括塵?等空氣過敏原或皮膚上的細菌(如金黃色葡萄球菌)便可能進入傷口,引起皮膚發炎,有些人為求速效,會直接到藥局購買一大條藥膏塗抹,或到診所打針以暫時紓緩不適,但這些類固醇藥物雖能快速消炎、止癢,但無法根本解決皮膚炎的問題,治療劑量、頻率未經醫生評估,一發作就亂塗、注射類固醇,長久下來會引發嚴重的副作用,例如月亮臉、水牛肩、生長遲緩。

就算是局部擦類固醇藥膏,副作用較小,長期下來仍可能產生皮膚萎縮變薄、色素改變、長毛、長痘痘、毛囊炎等不良影響。

既然類固醇會導致各種副作用,能否乾脆完全不用?其實無論在國內外,局部使用類固醇藥膏仍是目前治療異位性皮膚炎的標準做法,尤其針對大多數輕度的皮膚炎患者來說,最好由醫師開立適合強度的局部類固醇藥膏,盡快抑制發炎後就停用,這種間歇使用類固醇藥膏的做法,可大幅降低長期使用產生不良作用的可能,千萬別因為害怕使用而讓病情加重。

除此之外,目前也有一些非類固醇藥品可治療濕疹症狀,醫生也可能視症狀開立口服抗組織胺幫助止癢。

但回歸源頭,如果早從生活保養、降低過敏原著手,就能斷開「癢─抓─傷口─過敏─發炎」的惡性循環。

2.遠離過敏原是第一要務九個月內是異位性皮膚炎治療的黃金期。

由於小寶寶出生後最早接觸的蛋白過敏原通常來自腸胃道,因此最早的過敏症狀還是食物過敏,表現在外即為腹瀉和異位性皮膚炎,這時如果能避免食用到誘發過敏的食物,就有機會能完全好起來。

尤其若祖父母、父母和兄弟姊妹有過敏疾病,小寶寶就是高危險群,飲食就更該注意,建議母親親自哺乳或用低過敏奶粉,添加副食品時則掌握多樣、少量的原則,建立腸胃道對各種食物的免疫耐受性。

孩子到2歲之後,過敏原逐漸從食物過敏轉成空氣過敏原,例如環境中的塵?、真菌、蟑螂等,刺激人體內免疫系統,引發後續的發炎反應,尤其若搔抓出傷口導致感染,反覆發作,久而久之免疫系統就會失去平衡,之後就算沒有過敏原刺激,也會因免疫系統失衡而發病,增加治療難度。

3.加強保濕,修復皮膚屏障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天生缺乏脂質代謝酵素,無法轉換為皮膚所需的必需脂肪酸,因此皮膚異常乾燥,缺乏保護屏障。

如此一來,皮膚易受外在刺激而發炎,就連乾燥時特別容易剝落的角質層也會引發一連串細胞激素反應



4. 異位性皮膚炎不只能靠類固醇!醫師解析3類治療方法

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在發病的時候,都沒想過一個小小的皮膚病,竟然會讓人這麼痛苦。

不過現在除了副作用多的類固醇之外,其實還有其他的 ...Skiptocontent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在發病的時候,都沒想過一個小小的皮膚病,竟然會讓人這麼痛苦。

不過現在除了副作用多的類固醇之外,其實還有其他的治療方式,千萬不要輕易放棄選擇。

異位性皮膚炎不只是一般的皮膚病「異位性皮膚炎」這個名詞雖然很常聽到,感覺好像跟一般的皮膚炎沒兩樣,但不是當事人,可能無法理解那是多痛苦的一件事。

異位性皮膚炎簡稱「異膚」,是皮膚屏障異常、合併免疫系統失調的慢性皮膚疾病。

簡單來說,就是皮膚失去了保護的功能,原本應該緊閉的房屋大門,卻變成「大城門」,讓過敏原可以直接進入皮膚,引起過敏反應。

發作的時候,那種癢是從皮膚癢到心底,即使抓到整張床都是破掉的皮屑、血跡、組織液,也止不住那種痛苦。

尤其異位性皮膚炎發作的患者有8成都是小孩子,癢在孩子身上,痛在爸媽心裡。

台大醫院皮膚部醫師,也是異位性皮膚炎的權威醫師朱家瑜說,曾經有個朋友一直覺得異位性皮膚炎「沒什麼」,直到自己的小孩出生、診斷是異膚,半夜哭著打電話給他,「可以幫幫我的孩子嗎?他好幾天都癢到睡不著⋯⋯」異膚的治療方法目前異膚的治療方法分成3部曲,根據嚴重程度的不同來區分。

不過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醫師賴柏如說,無論是使用哪一種治療方法,「保濕」是每天一定要做的功課。

有些患者症狀比較輕微,會單純使用保濕的乳液等,有些人會使用藥用的保濕劑,或是添加類固醇的保濕藥膏;賴柏如說,如果想讓保濕效果更好,其實可以在塗完藥之後,綁上乾淨的繃帶,可以防止藥物流失。

不過在治療異膚的過程中,雖然最常使用的是類固醇,還是有不少人會擔心類固醇的副作用,甚至因為副作用嚴重而停藥。

異膚的症狀本來就會反反覆覆,加上藥物治治停停,不但對病情更是一個危害,而且對於病友的心理負擔更大。

「對我來說,跟疾病對抗的過程就像一場長跑。

但跟長跑不一樣的是,在治療的路途上,一開始,是不知道終點在哪裡的。

」30歲的病友胡米勒說。

對於喜愛運動的胡米勒來說,反反覆覆的發作是最痛苦的折磨。

因為運動會流汗,流汗會刺激皮膚、導致病況更嚴重,甚至在最嚴重的時候,因為腳底皮膚裂開,連走路都有困難,更不用說是跑步了,所以他也只能黯然放棄最愛的運動。

不過朱家瑜提到,其實在免疫疾病中,還有一個治療方法是使用「生物製劑」,因為醫學上已經發現異位性皮膚炎是免疫細胞過度活化,釋放「IL-4及IL-13介白素」造成的;而現在已經有生物製劑可以「直接抑制」這2種介白素的釋放,達到控制過敏反應的效果。

但朱家瑜也強調,現在還沒有一種方法可以完全根治異膚,但生物製劑相比之下,副作用較少,可以幫助症狀嚴重的病友找回自己的生活品質,如果有需要的話,也可以跟醫師討論用藥的選擇,兼顧症狀的控制跟生活品質。

延伸閱讀耳垂下方有傷口、濕疹?可能是異位性皮膚炎的前期徵兆!爸媽賣房子籌900萬救他 8歲癌童:不要擔心我,我不痛了異位性皮膚炎抓到床單全血跡…治療要3管齊下效果才好文/盧映慈圖/何宜庭1分鐘看懂!新冠肺炎、流感、感冒症狀有何差異2020-03-21新冠肺炎「症狀」已經改變!但有2點跟流感最不一樣2020-03-23「心包油」讓心血管死亡率上升!心臟科名醫曝控制這項是關鍵2021-01-02《紐約時報》評台灣防疫:鎖國非長久之計,好運能維持多久?2021-01-03人體地圖人體地圖腦神經心血管骨骼、關節腸胃腎臟、泌尿系統症狀查詢常見症狀新冠症狀過敏咳嗽頭痛便祕健康百科科研新知用藥安全營養衛教中醫養生運動健身心理健康育兒親子罕見疾病醫學故事傳染疾病請問專家醫生說中醫師說藥師說護理師說營養師說治療師說科學家說專家側寫醫學專區新冠肺炎專區居家防護專家科研獨家專訪圖解疫情糖尿病專區糖友必知預防保養專家科研飲食與運動更多醫學專區十大學者專訪流感疫苗專題美豬開放爭議未來醫學專區急診室直擊圖解健康圖解健康居家保養健康知識穴道運動食物營養漫話健康漫話科普圖解疫情癌症百科治療癌症認識癌症協助資源康復調理抗癌新知預防癌症抗癌故事影音健康圖解健康動起來HehoTopicsHehoYoga瑜珈Heho專家說健康管理健康檢查自我檢測討論版



5. 成人異位性皮膚炎

成人期的異位性皮膚炎可從小或在成人期出現症狀,可能與荷爾蒙改變和壓力有關。

成人患者皮膚患處多半呈慢性濕疹性變化,好發於頸項、前胸部、手肘窩、膝窩、 ...成人異位性皮膚炎皮膚科  藍政哲助理教授(99年1月)異位性皮膚炎是指一種反覆發生的搔癢性皮膚炎,與遺傳有關,小兒人口約有10%的孩童會得到,而在成人人口中,根據我們最新的調查每一千個成人中約有80個有異位性皮膚炎。

異位性皮膚炎帶來的長期皮膚搔癢及疹子,常造成病患在生理與心理上的不適,對於成人病患也常導致工作障礙,消耗龐大的社會成本。

成人期的異位性皮膚炎可從小或在成人期出現症狀,可能與荷爾蒙改變和壓力有關。

成人患者皮膚患處多半呈慢性濕疹性變化,好發於頸項、前胸部、手肘窩、膝窩、手腕、足關節等處。

癢是異位性皮膚炎最主要的特徵之一,且若在上述的皮膚處出現這些皮膚表現久而不癒時,一定要將異位性皮膚炎列入考量。

造成異位性皮膚炎的原因可以確認的部分包括:皮膚角質層防禦功能失常、皮膚脂質變性、以及免疫功能的改變。

皮膚水分大量喪失、脂肪酸代謝異常及建構角質層細胞的粘合劑Ceramide大幅減少,使皮膚脆弱、乾燥,各種過敏原及化學物質容易穿透皮膚,更容易引發過敏或發炎反應。

診斷異位性皮膚炎必須符合下列敘述三項或三項以上的條件:1.皮膚搔癢。

2.典型的皮膚症狀(濕疹樣皮膚炎或苔癬化皮膚炎)及位置。

3.慢性持續性或反覆發作性皮膚炎(一般指超過6個月以上)。

4.個人或家族成員有異位性體質(包括氣喘、過敏性鼻炎、乾草熱、或異位性皮膚炎等)。

成人與小兒異位性皮膚炎各有其不同的典型症狀,在診斷上一定要將其列入考慮。

因為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慢性的皮膚病,所以當診斷確定時,其治療過程必須耐心配合醫師的治療,直至獲得良好控制。

在治療過程分為兩部分:疾病惡化治療期與穩定控制期。

一、疾病惡化治療期:包含口服藥物與外用藥膏塗抹。

口服藥物包括口服抗組織胺來有效控制搔癢;當合併細菌感染時,則必須同時使用抗生素;嚴重的急性期則需配合口服類固醇。

外用藥膏以類固醇藥膏為主,會依皮膚問題的嚴重度,患者年齡,病灶部位之不同而調整;目前有新一類不含類固醇的局部免疫調節藥物,其開始使用之治療效果相當於中強度類固醇藥膏,療效約在二週內出現;且重要的是不會出現類固醇常見的副作用,適合治療慢性反覆性發作的發炎性皮膚疾病。

二、穩定控制期:避免接觸皮膚刺激物與維護居家環境清潔。

在避免接觸皮膚刺激物部分要注意的是:剪短指甲,減少騷抓。

不要過度沐浴,少用肥皂及清潔劑,在沐浴後適量塗抹潤膚劑,避免皮膚乾燥。

減少與粗糙、過緊、或刺激性衣物接觸,最好穿棉質的衣服,少穿羊毛、尼龍等衣料。

夏天要有涼爽的環境,以減少流汗為原則,冬天則要避免皮膚乾燥。

目前我們已知幼童與成人的異位性皮膚炎均佔一般民眾相當的比例,但我們對成人異位性皮膚炎的了解卻是相當的有限,高醫大皮膚科與國家衛生研究院的合作研究下已發展出一套適合大規模研究成人異位性皮膚炎的準則以供進一步研究,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不但可提供成人異位性皮膚炎患者一套更有效、更具專一性的治療方式,更期待能有效的預防成人異位性皮膚炎的惡化。

【回本期目錄】



6. 衛生福利部樂生療養院-【兒科-張瑩雯主任】兒童異位性皮膚炎 ...

【兒科-張瑩雯主任】兒童異位性皮膚炎不能吃雞蛋、牛奶?抗敏5撇步甩開止不住的癢~摘自Yahoo新聞網. today 2019/04/09 ...::::::home首頁 > 訊息專區 > 新聞稿 > 【兒科-張瑩雯主任】兒童異位性皮膚炎不能吃雞蛋、牛奶?抗敏5撇步甩開止不住的癢~摘自Yahoo新聞網訊息專區最新消息新聞稿健康醫訊感謝函專區收費公告專區政府資訊公開病人自主專區身心障礙服務專區漢生園區【兒科-張瑩雯主任】兒童異位性皮膚炎不能吃雞蛋、牛奶?抗敏5撇步甩開止不住的癢~摘自Yahoo新聞網today2019/04/09person衛生福利部樂生療養院天空灰濛濛,空氣污染又來了,家中孩子是否出現皮膚搔癢,這裡抓、那裡抓,「止不住的癢」異位性皮膚炎又發作了?為避免症狀更加劇,心焦的媽媽們多半會特別注意孩子的飲食。

網路上流傳「異位性皮膚炎的孩子,不能吃海鮮、雞蛋、喝牛奶,否則會更嚴重」,是真的嗎?小兒科醫師表示,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的確對於「食物過敏」的比例較一般人為高,但是,在服用食物後不會造成皮疹的惡化,就可以放心食用。

 異位性皮膚炎症狀:皮膚乾燥合併紅癢脫屑異位性皮膚炎又稱過敏性皮膚炎,或過敏性濕疹。

衛福部樂生療養院兒科主任張瑩雯醫師表示,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慢性,反覆發作的過敏性皮膚疾病,病因主要來自遺傳基因、皮膚屏障功能異常、過敏原穿過受損的保護屏障,致敏化的結果導致免疫過度活化,自體免疫產生抗體等因素,因此會出現皮膚乾燥合併紅癢脫屑的症狀。

又因患者皮膚角質層含量皮脂減少,因此皮膚水分容易經皮蒸發,導致皮膚乾燥,幼小患者會覺得奇癢無比、更想抓,嚴重時會影響睡眠與生活品質。

異位性皮膚炎的主要症狀包括:皮膚會癢,因而引起搔抓、皮膚乾燥、對外在環境的刺激物敏感,外觀的急性濕疹變化如皮膚紅疹、流組織液、脫屑及結痂等,慢性濕疹變化如皮膚增厚、顏色變深、粗糙及苔蘚化等,隨年齡不同的典型好發部位如四肢關節處、臉頰、頭皮、耳部、頸部、軀幹、眼睛四周及嘴巴四周等。

 異位性皮膚炎9成會在5歲前發作,常合併有氣喘、過敏性鼻炎張瑩雯醫師指出,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絕大多數因為體質之故,約5成於1歲以前的嬰兒時期發病,一般較常發生於嬰幼兒,9成會在5歲前發作,且與個人或家族的氣喘、過敏性鼻炎和異位性皮膚炎病史有關。

小兒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由於具有異位性體質,故常合併有氣喘、過敏性鼻炎。

過敏原的刺激是異位性皮膚炎的誘發因子,接觸過多的過敏原(例如:牛奶、雞蛋、海鮮、花生、貓狗毛髮、灰塵、黴菌等),以及空氣污染物與二手菸等物質,會增加異位性皮膚炎的發生,甚至壓力和情緒也會誘發異位性皮膚炎。

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40%有食物過敏的狀況,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包括:牛奶、蛋、花生、小麥、堅果類、豆類、有毛水果(例如奇異果),以及帶殼海鮮。

 小兒異位性皮膚炎不能吃雞蛋、海鮮、牛奶?兒科醫師詳解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有「食物過敏」的比例又較一般人為高。

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40%有食物過敏的狀況,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包括:牛奶、蛋、花生、小麥、堅果類、豆類、有毛水果(例如奇異果),以及帶殼海鮮。

雖然如此,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在飲食上也不需因此而拒食,只要患者在服用食物後不會造成皮疹的惡化,就可以放心食用。

異位性皮膚炎的小孩,若對某種特定食物產生過敏反應,可以做食物過敏原的特定免疫球蛋白E檢查,即可測知結果。

 高過敏小孩避免接觸過敏原,最好餵食母奶,或食用水解蛋白低過敏奶粉預防異位性皮膚炎的發生,要從自出生起即開始避免接觸過敏原做起。

高過敏家庭中的小孩,最好從出生起至1歲之前,避免接觸各種食物過敏原,例如:牛奶、蛋白、蛋黃、大豆、花生、有殼海鮮等,以防免疫系統被致敏化。

這個時期嬰兒最好餵食母奶,當不能餵食母奶時,則建議使用經臨床研究證實有效的適度水解蛋白低過敏奶粉餵食,如此有助於預防小孩發生異位性皮膚炎。

 1歲以前:對牛奶、蛋及花生易過敏,餵食時應小心皮膚過敏症狀。

★出生後盡量餵食母奶6個月以上,有困難可改餵適度水解牛奶蛋白的低過敏嬰兒奶粉。

★蛋白及全蛋製品10個月大後添加。

如此可有助於預防小孩發生異位性皮膚炎。

 【日常抗敏5撇步】1.避免暴露於過敏原。

2.正確飲食:少吃花生、核桃、腰果、高熱量的油炸食物、罐頭食品。

(因為含較多的亞硫酸鹽)、多吃深海魚類,含較多的Omega-3脂肪酸(DHA、EPA)。
<



7. 異位性皮膚炎嚴重會伴隨心血管疾病!用生物製劑治療能降發炎 ...

原本異位性皮膚炎只能靠類固醇或其他類免疫抑制劑,來壓抑發炎反應、對症狀進行控制,但傳統免疫抑制劑副作用多,患者長期服用這些藥物, ...Skiptocontent「異位性皮膚炎不只是皮膚病,它是一種全身性的發炎。

如果不治療,這些發炎物質一樣會攻擊身體的其他系統,引起過敏、氣喘、代謝症候群,甚至會造成心血管疾病跟憂鬱症。

」台大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詹智傑說。

根據門診資料統計,異位性皮膚炎在近幾年來的就診人數逐年增加,已經成為台灣皮膚科門診的第一名求診原因;有些人從嬰幼兒時期就開始受到異位性皮膚炎的困擾,有些人則在長大之後才第一次發作。

雖然自嬰幼兒期就發病的人,有一部分人有機會在長大後症狀大幅減輕,甚至完全消失,但是成年後才發作的人,異位性皮膚炎的惡夢通常就是伴隨一輩子。

「對於成年才發作的人來說,他先天帶有這個體質,加上長期的環境刺激,誘發異位性皮膚炎發作,就像開關打開就關不了。

」詹智傑說。

生物製劑保留「免疫調節」效果,但同時維持免疫力原本異位性皮膚炎只能靠類固醇或其他類免疫抑制劑,來壓抑發炎反應、對症狀進行控制,但傳統免疫抑制劑副作用多,患者長期服用這些藥物,除了肝腎負擔,免疫力也會變差;有些人因此不願意長期服藥控制,總是等到症狀發作了才來吃藥,造成症狀一次比一次嚴重。

但這個困境,在新型的生物製劑出現之後終於有了突破。

新型的生物製劑是精準的「分子標靶藥物」,可以直接針對病因治療,不易影響到其他的身體功能。

對於異位性皮膚炎患者來說,就是「直接壓制造成異位性皮膚炎發炎的第二型免疫反應」,而不影響其他型的免疫反應,達到能治療、又能維持免疫力的效果。

「不管是外擦或內服,大部分針對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多少都有其副作用,且療效不易預測或維持。

但針對異位性皮膚炎的新型生物製劑,其療效穩定,且無肝腎負擔等疑慮。

」詹智傑表示生物製劑是目前對中度至重度異位性皮膚炎患者較理想的治療方法,「輕度患者可以單純使用外用藥物合併口服抗組織胺治療控制,但中度至重度患者使用生物製劑來治療的CP值很高。

」異位性皮膚炎生物製劑已於2019年底通過健保給付,嘉惠符合條件之成年慢性重度異位性皮膚炎患者;2020年適應症則拓寬至12~17歲中度至重度青少年病人,若目前不符合申請資格但仍治療控制不佳的患者,可選擇自費使用。

健保給付須符合下列條件才可申請使用生物製劑經過照光3個月及2種口服免疫抑制劑的「足量治療」各3個月。

但濕疹面積與嚴重程度指數(EASI評分)仍有20分、且病灶佔體表面積30%以上。

詹智傑分享:「有一個女國中生患者,病灶很嚴重,長期使用類固醇之後皮膚變得很脆弱,反覆感染金黃色葡萄球菌,化膿、潰爛。

不管是在學校上課或是前來就診的時候,都包得緊緊的,流汗悶濕皮膚不透氣且搔癢難耐,惡性循環之下,病況變得非常嚴重。

即使在悶熱的夏天她也不敢穿露出皮膚的短袖衣服,長期悶悶不樂,性情變的畏縮,也不喜歡跟朋友一起遊樂。

」經過醫師與個案及父母討論後,開始接受生物製劑治療,很快地病灶明顯進步,難耐的搔癢症狀也幾乎消失,晚上不會再癢到醒過來,睡眠品質大幅改善。

後續她配合積極保濕保養,皮膚恢復乾淨外觀,不只恢復正常生活,也開始變得比較有自信,願意跟朋友出去玩了。

異位性皮膚炎不只是皮膚炎,也是全身性發炎疾病而生物製劑之所以對異位性皮膚炎這麼有效,主要與身體的「免疫機制」有關。

詹智傑說:「我們的後天免疫反應分成好幾型,而異位性皮膚炎是第二型發炎反應『過度』表現,在皮膚上這些過度表現的發炎物質,也會順著全身循環,進而影響血管以及身體其他臟器,長期下來就會造成許多共病發生。

」第二型免疫反應主要是針對「寄生蟲」感染所誘發的免疫反應,當前環境會受到寄生蟲感染的狀況非常少,所以抑制第二型免疫反應來治療異位性皮膚炎相對安全,不會影響到平常對抗病毒、細菌或黴菌感染等需要的免疫力。

異位性皮膚炎小檔案別名:異位性濕疹、異膚成因:基因或是遺傳造成皮膚屏障異常、合併免疫系統失調,使得身體充滿發炎介質,導致皮膚發炎並進而破壞皮膚障蔽功能。

症狀:很癢、癢到無法忍受、紅腫、起疹子、掉屑、脫皮等。

嬰兒病灶位置:頭頸部,尤其是臉容易很嚴重。

兒童、青少年病灶位置:屈側(如手臂彎側、腿彎側)。

成人病灶位置:頭頸部及全身各處。

分級(以「病灶占體表面積(BSA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