痲瘋病根治延伸文章資訊,搜尋引擎最佳文章推薦

1. 認識癩病(痳瘋病)

9292_9認識癩病(痳瘋病).pdf9292_9認識癩病(痳瘋病).pdf下載



2. 用痲瘋藥治療結核病!將2年治療縮短成11個月

江振源表示,在2008年的時候,比利時醫師就發現痲瘋藥Clofazimine可以治療多重抗藥性結核病,再加上高劑量的抗細菌藥moxifloxacin,效果 ...Skiptocontent台灣每年都有1萬名左右的人感染結核病、並發病,但結核病的治療期過長,很可能在沒有按時治療的過程中讓結核桿菌產生突變,最後變成「多重性抗藥結核病」,大約有20%的人會死亡,剩下80%成為潛在、不斷的感染源。

台北醫學大學內科副教授暨萬芳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江振源參加跨國研究團隊,發現可以減少一半療程的治療方式,希望作為未來消滅結核病的標準辦法。

結核病最重要的是縮短治療時間江振源說,台灣估計有20%的人感染結核桿菌,但其中有95%會靠自己免疫撐過去、不會發病,但桿菌潛伏在身體內,還是會有「活化感染」的危險。

另外5%發病的人,則需要開始接受治療,否則傳染性非常強。

過去結核病的治療都需要20~24個月,但自從使用抗結核藥異煙肼(Isoniazid)與廣效抗生素利福平(Rifampin)之後,病程可以縮短到6~9個月的時間;但對於中途斷掉藥物、或是桿菌因為體內環境改變而發生突變,對這2種藥物產生抗藥性,就變成「多重抗藥結核病」,必須再回到20~24個月的療程。

江振源說,治療結核病的過程對患者來說非常痛苦,一方面是因為傳染性高、可能會失去工作或是不能跟家人有親密接觸,再來因為服用抗結核病的藥物會有很嚴重的副作用,包含噁心嘔吐、皮膚癢、皮膚黑、腎功能受損、聽力受損,在他的研究中,所有病患都會出現副作用,只是程度差別而已,所以能縮短療程是最好的。

疾病管制署副署長莊人祥說,2018年台灣多重抗藥性結核病的新增病例是120人,今年截至目前為止是27人,但目前還在持續吃藥治療的大約有170、180人左右。

而江振源表示,這些人如果中途放棄,也會變成潛在的感染來源,全球統計完整接受治療的人只有不到6成。

用痲瘋藥治療結核病江振源表示,在2008年的時候,比利時醫師就發現痲瘋藥Clofazimine可以治療多重抗藥性結核病,再加上高劑量的抗細菌藥moxifloxacin,效果非常不錯。

經過10年的研究、加上進行424人的臨床實驗,發現用這種藥方、加上其他的抗結核藥,可以將療程從20~24個月縮短為9~11個月,效果跟長程治療相當,接受的病人達到8成以上。

目前這項研究已經刊登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上,江振源說,這個不只可以縮短時間,還可以節省藥費支出,如果是長程治療,平均要花80~100萬元在一個患者的療程上,但新療程只需要35~60萬元,減少很多,希望未來可以循著這個軌跡,將結核病完全消滅。

延伸閱讀久咳不癒留意是結核病接觸到肺結核病人我該怎麼辦?肺結核能用中醫治療嗎?中醫師說這個情況時不要!圖、文/盧映慈新冠肺炎「症狀」已經改變!但有2點跟流感最不一樣2021-05-15疫情即時/國內單日新增180例確診個案!雙北防疫升級到第三級2021-05-15超商購物不用手寫資料!掃描實聯制QRCode一秒入場2021-05-19新冠快篩怎麼做?快篩、篩檢採檢5大QA一次看(全台快篩站整理:北市、新北、桃園、台中、彰化、台南)2021-05-19人體地圖人體地圖腦神經心血管骨骼、關節腸胃腎臟、泌尿系統症狀查詢常見症狀新冠症狀過敏咳嗽頭痛便祕健康百科科研新知用藥安全營養衛教中醫養生運動健身心理健康育兒親子罕見疾病醫學故事傳染疾病請問專家醫生說中醫師說牙醫說藥師說護理師說營養師說治療師說科學家說專家側寫輔大專家說醫學專區新冠肺炎專區新冠肺炎專區防疫生活對策新冠疫苗專區圖解疫情糖尿病專區糖尿病專區糖友必知預防保養專家科研飲食與運動更多醫學專區心血管專區十大學者專訪流感疫苗專題美豬開放爭議未來醫學專區急診室直擊圖解健康圖解健康居家保養健康知識穴道運動食物營養漫話健康漫話科普圖解疫情癌症百科治療癌症認識癌症協助資源康復調理抗癌新知預防癌症抗癌故事影音健康健康生活醫療新知吃出營養運動教室健康管理健康檢查自我檢測討論版



3. 被歧視、誤解多年的痲瘋病-漢生病

關閉廣告daddy-poppy's藥學跟動物世界跳到主文提供醫藥知識、動物百態、英文小補帖、其它有關飲食、文化、心理學等逗知識,希望大家會喜歡^_^部落格全站分類:生活綜合相簿部落格留言名片Apr22Wed202010:19被歧視、誤解多年的痲瘋病-漢生病如果你曾經路過新莊迴龍的樂生療養院,會不會好奇裡面是收容什麼類型的病患?樂生療養院全名是衛生福利部樂生療養院,是台灣第一間作為痲瘋病傳染病的專門機構,因為早年對痲瘋病的誤解和無知,認為它無藥可醫、具有高度的傳染性,採取將痲瘋病患「強制收容、絕對隔離」的政策,只要是痲瘋病患,政府就要強制你住進樂生療養院,住進療養院的病友幾乎就是在裡面度過餘生;日治時期時,收容人數達到高峰,樂生療養院內有近千張的病床,院所甚至還架設鐵絲網、進駐軍人安排站崗哨,就是要避免病患逃跑,導致收容的病患與世隔絕了數十年,究竟痲瘋病是什麼樣的疾病,讓當時的醫療人員束手無策、聞風喪膽呢? 💀 疾病介紹  痲瘋病(leprosy)是一種由麻風桿菌(Mycobacteriumleprae)、瀰漫型麻風分枝桿菌所引起的慢性傳染病.近年為了消除民間對疾病的誤解和歧視,採用發現致病菌的挪威醫師名字,將疾病名稱正名為漢生病(Hansen'sdisease) 流行病學  隨著現代醫學的進步+公衛提升,全球漢生病的盛行率越來越低,目前盛行的國家包含非洲的安哥拉、剛果、莫三比克、坦尚尼亞、馬達加斯加等地區,還有巴西、印度、尼泊爾等國家,台灣每年通報案例大約十個上下 傳染途徑  詳細的傳染途徑還不是很清楚,至少要跟患者有長時間的密切接觸才會被感染,例如長期碰觸到病患的潰瘍處、黏膜分泌物、傷口,或是大量吸入含有致病菌的鼻腔分泌物,而且大約有>90%的成年人具有先天性免疫力,就算真的感染到痲瘋病,只要藥物治療幾天後就會失去傳染性 ➝  漢生病的傳染力極低!▶ 沒有治療或是疾病復發的病患,才具有傳染力,只要治療就可以大幅降低傳染力▶ 漢生病不會遺傳給下一代 ❏ 漢生病會經由食物傳染嗎?漢生病不會經由食物傳染,可以跟病患共桌吃飯,餐具也不需要特意分開或是特別消毒 ❏ 感染漢生病的危險族群?▶ 本身是兒童或是免疫力低下族群,如果跟漢生病患者有長期、密切接觸的話,被傳染的機率會提高▶ 從高盛行率地區回國的民眾,例如巴西、印度▶ 接觸過痲瘋感菌的動物宿主,例如九節犰狳、黑猩猩、白瞼猴等哺乳動物披著盔甲的哺乳動物-犰狳 潛伏期  從數個月到數十年不等,最短2.5個月就發病,最長可以達到40年,平均2-5年就會發病疾病分類  可以根據皮膚病變和組織抹片中的細菌數量來分類,將漢生病分成 ➝ 類結核型(TT)、雙態類結核型(BT)、雙態型(BB)、雙態癩腫瘤型(BL)、癩腫瘤型(LL),每一種漢生病的早期階段,可以歸類成未定類漢生病(I)▶ 類型跟病友的免疫活性相關,例如類結核型患者的免疫反應很強,皮膚會出現一個或是極少個邊緣明顯的病灶;癩腫瘤型患者的免疫反應很弱,全身各處的皮膚會出現邊緣不明顯的病灶▶ 細胞免疫反應:類結核型>雙態類結核型>雙態型>雙態癩腫瘤型>癩腫瘤型(對於各種漢生病的病灶或是病程差異有興趣的讀者,可以上網估狗) --- 1980年世界衛生組織為了方便治療和預後評估,將漢生病簡化分類成少菌型、多菌型兩種,少菌型指患者身上的病灶少於五個,超過五個病灶則稱為多菌型 症狀、病徵  漢生病主要傷害病患的皮膚、神經、黏膜、身體溫度比較低的部位(臉頰、耳垂、膝蓋、睪丸等),也可能波及到深層組織或器官皮膚病灶  早期時會出現顏色不深的斑塊、丘疹、小結節,病灶會漸漸失去感覺;偏向類結核型的病灶數量較少,分布不對稱、邊緣明顯、中央平坦、色淡、無毛髮、乾燥脫屑,偏向癩腫瘤型的病灶數量較多、對稱分布、較厚、呈現油膩的感覺如果沒有及時治療,可能會出現獅樣臉、腿部魚鱗癬、眉毛或眼睫毛脫落等症狀,因為頭皮溫度比較高,頭髮比較沒有影響 (獅樣臉,leoninefacies) (眉毛、眼睫毛脫落,madorosis) 神經症狀  研究顯示>90%的案例,神經症狀會早於皮膚病灶早期可能會因為過度敏感而有壓痛感,不過隨著病程進展,神經會漸漸受損而失去感覺,首先失去的是冷熱感覺,接著是輕觸覺、疼痛感,最後連深壓的感覺都消失了,因為失去知覺,手腳末端受傷後不自覺,容易有手腳潰爛的情形;神經嚴重受損的患者,可能會影響到運動功能,甚至有癱瘓、肢體末端變形(爪形手)等症狀因為神經會變粗大,摸起來就好像埋在皮下的管子,有時候連肉眼都可以清楚看見 ➝ 神經粗大的常見位置:橈表皮神經(A)、尺神經(B)、總腓神經(C)、後脛神經(D) ➝ 耳大神經也是會變粗大的神經 (漢生病後期,患者的手腳末端會變形) 其他晚期症狀  虹膜炎、眼皮無法閉合、失明、耳聾、鼻樑塌陷、耳垂變厚等…▶ 需



4. 衛生局-認識癩病( 痲瘋病)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電子信箱search搜尋進階搜尋分享分享到Facebook(另開新視窗)分享到google+(另開新視窗)Plurk(另開新視窗)分享到twitter(另開新視窗)分享到line(另開新視窗)分享到email(另開新視窗)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專區[疾管署]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專區[本局]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專區本局臉書粉絲專頁機關介紹歷史沿革局長介紹副局長介紹業務職掌單位願景與核心價值施政目標與策略重要施政績效組織圖單位聯絡資訊金門縣衛生行政組織源始位置圖政府資訊公開統計資訊專區衛生法規SOP文件衛生施政計畫施政績效報告業務報告預算及決算書特種基金會計月報支付或接受之補助採購契約勞務採購成果報告提升政府服務品質本局內部保有及管理個人資料之項目本局刊物醫療專題系列報導各委員會相關資料大事紀專區109年110年重要施政成果108年5-9月重要施政成果輿情說明便民服務服務項目(申請須知)線上服務檔案下載為民服務手冊自我健康評估轉診後送醫療服務相關訊息友善運動環境友善飲食環境電子相簿服務信箱業務專區菸害防制專區我的餐盤聰明吃快樂動天天量體重社區營養資訊專區金門縣糖尿病共同照護網學童防齲HPV疫苗專區健康資訊流感專區長者肺炎鏈球菌疫苗專區心理健康促進專區公費制度與金門醫療Q&A防制人口販運宣導專區遊說資訊專區FAQ常見問題專區金門縣政府補助自費健康檢查常見問題腸病毒防治諮詢問答篇公費制度與金門醫療Q&A食藥署非洲豬瘟Q&A​其他常見問答醫療資訊醫療機構診所衛生機關保健防疫食品衛生醫療機構自費收費標準預立醫療決定專區食藥資訊專區食品業者主動通報專區食品標示諮詢服務平台檢驗結果資訊專區食品藥物消費者專區藥物回收專區餐飲衛生管理分級專區相關新聞違規廣告看這裡美豬美牛進口議題專區金門縣萊克多巴胺豬肉專區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美豬美牛進口議題專區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美豬美牛進口議題專區非洲豬瘟資訊專區中央災害應變中心非洲豬瘟資訊專區食藥署非洲豬瘟Q&A毒品危害防制專區金門縣毒防中心設置要點金門縣毒防中心組織架構認識毒品活動花絮衛教宣導衛生所專區金門縣各鄉鎮衛生所門診時間表長期照顧服務專區心理健康服務專區縣府用心轉診服務即時又貼心大事紀專區收件者Email回首頁網站導覽意見信箱常見問題雙語詞彙縣府首頁English訊息:::收件者Email回首頁網站導覽意見信箱常見問題雙語詞彙縣府首頁English分享分享到Facebook(另開新視窗)分享到google+(另開新視窗)Plurk(另開新視窗)分享到twitter(另開新視窗)分享到line(另開新視窗)分享到email(另開新視窗)字級小中大衛生局衛生局:::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專區[疾管署]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專區[本局]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專區本局臉書粉絲專頁機關介紹歷史沿革局長介紹副局長介紹業務職掌單位願景與核心價值施政目標與策略重要施政績效組織圖單位聯絡資訊金門縣衛生行政組織源始位置圖政府資訊公開統計資訊專區衛生法規SOP文件衛生施政計畫施政績效報告業務報告預算及決算書特種基金會計月報支付或接受之補助採購契約勞務採購成果報告提升政府服務品質本局內部保有及管理個人資料之項目本局刊物醫療專題系列報導各委員會相關資料大事紀專區109年110年重要施政成果108年5-9月重要施政成果輿情說明便民服務服務項目(申請須知)線上服務檔案下載為民服務手冊自我健康評估轉診後送醫療服務相關訊息友善運動環境友善飲食環境電子相簿服務信箱業務專區菸害防制專區我的餐盤聰明吃快樂動天天量體重社區營養資訊專區金門縣糖尿病共同照護網學童防齲HPV疫苗專區健康資訊流感專區長者肺炎鏈球菌疫苗專區心理健康促進專區公費制度與金門醫療Q&A防制人口販運宣導專區遊說資訊專區FAQ常見問題專區金門縣政府補助自費健康檢查常見問題腸病毒防治諮詢問答篇公費制度與金門醫療Q&A食藥署非洲豬瘟Q&A​其他常見問答醫療資訊醫療機構診所衛生機關保健防疫食品衛生醫療機構自費收費標準預立醫療決定專區食藥資訊專區食品業者主動通報專區食品標示諮詢服務平台檢驗結果資訊專區食品藥物消費者專區藥物回收專區餐飲衛生管理分級專區相關新聞違規廣告看這裡美豬美牛進口議題專區金門縣萊克多巴胺豬肉專區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美豬美牛進口議題專區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美豬美牛進口議題專區非洲豬瘟資訊專區中央災害應變中心非洲豬瘟資訊專區食藥署非洲豬瘟Q&A毒品危害防制專區金門縣毒防中心設置要點金門縣毒防中心組織架構認識毒品活動花絮衛教宣導衛生所專區金門縣各鄉鎮衛生所門診時間表長期照顧服務專區心理健康服務專區縣府用心轉診服務即時又貼心大事紀專區search搜尋進階搜尋:::首頁業務專區健康資訊疾病管制防疫工作認識癩病(痲瘋病)認識癩病(痲瘋病)網頁功能列印內容MataData注音



5. 麻风病

漢生病(英語:Leprosy),又作麻疯、癩病、癘風,醫學領域稱為漢生病或韓森氏病(英語:Hansen's Disease),是由麻風桿菌與瀰漫型痲瘋分枝桿菌引起的 ...漢生病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跳至導覽跳至搜尋此條目的引用需要進行清理,使其符合格式。

(2017年12月25日)參考文獻應符合正確的引用、腳註及外部連結格式。

維基百科中的醫療相關內容僅供參考,詳見醫學聲明。

如需醫療服務或可靠意見,請諮詢專業人士。

漢生病去世一個多月前的達米盎神父,此時他已因罹患漢生病而近乎毀容。

達米盎是比利時天主教布道家,曾自願遠赴夏威夷救治漢生病患者,不幸最後也因感染漢生病而在當地去世。

症狀多發性神經病[*],觸覺遲鈍,色素脫失,感覺異常[*],肌肉萎縮[*],攣縮[*],肉刑,眼瞼閉合不全[*],角膜炎,穿孔[*],形變,流鼻血類型primarybacterialinfectiousdisease[*],mycobacteriuminfectiousdisease[*],眼部疾病[*],神經病,testiculardisease[*],上呼吸道感染疾病[*],被忽視熱帶病肇因麻風桿菌,瀰漫型麻風分枝桿菌治療藥物治療,抗菌[*]盛行率173,358分類和外部資源醫學專科傳染病科ICD-10A30ICD-9-CM030OMIM246300DiseasesDB8478MedlinePlus001347eMedicinemed/1281derm/223neuro/187PatientUK(英語:PatientUK)漢生病MeSHC01.252.410.040.552.386Orphanet548[編輯此條目的維基數據]每10萬人因麻風而導致的失能調整生命年。

數據來自世界衛生組織,2004年[1]漢生病(英語:Leprosy),又作痲瘋、麻風、麻瘋、癩病、癘風,醫學領域稱為漢生病或韓森氏病(英語:Hansen'sDisease),是由麻風桿菌[2]與瀰漫型麻風分枝桿菌[3]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病,主要經由飛沫傳染但傳染性並不強。

感染初期不會出現症狀,潛伏期可達5至20年[2]。

該疾病會在神經系統、呼吸道、皮膚與眼部出現肉芽腫(英語:Granuloma)[2],導致患處失去痛覺感知,常造成四肢反覆損傷而需截肢[4],也可能出現虛弱與視力變差的症狀[4]。

視乎不同的細菌數量,漢生病可分為兩種主要的類型:少菌型(英語:paucibacillary)與多菌型(英語:multibacillary)[2][5]。

兩個類型主要是由皮膚感覺遲鈍甚至消失的白色斑塊病變數量來分,少於五個病變稱為少菌型,多於五個則是多菌型[2]。

確診漢生病的方式有二:一是在皮膚切片下找到耐酸性染色陽性菌(英語:Acid-fastbacilli);二是以聚合酶連鎖反應偵測細菌DNA的存在。

漢生病的感染者多為經濟狀況不佳者。

[6]漢生病經治療後可痊癒[2]。

針對少菌型漢生病的治療是服用二胺苯碸(Dapsone)及利福平(Rifampin)6個月[4]。

而多菌型漢生病的治療則包括12個月利福平、二胺苯碸及氨苯吩嗪的療程[4]。

這些治療藥物由世界衛生組織免費提供[2]。

此外,也有其他的抗生素能被用作治療漢生病[4]。

據統計,2012年全球有189,000宗慢性個案及230,000的新個案[2]。

慢性個案的數量較1980年代的500多萬已下降[7][8]。

大多數的新個案都發生在16個國家,而印度的個案數佔了其中的一半[2][4]。

在過去20年中,有1,600萬的漢生病患者自疾病中痊癒[2]。

漢生病影響了人類數千年[4]。

該疾病的英文名稱起源於拉丁文的lepra,意義為「鱗片」。

而漢生病(英語:Hansen'sdisease)的名稱則是起源於內科醫生格哈德·阿瑪爾·漢生[4]。

在部份國家會將病患隔離於漢生病療養院,如印度隔離了超過1,000人[9],中國數百人[10],非洲大陸也有隔離病患的情形[11]。

然而,大部分的療養院皆已關閉[11]。

漢生病在歷史上常受到社會歧視(英語:Leprosystigma)[2],而這也是該疾病無法自我通報與早期治療的一個障礙。

1954年開始,為了讓漢生病患受到重視,每年的1月26日或離此日最近的星期天被定為世界



6. 痲瘋病不易傳染患者毋須隔離

痲瘋病不易傳染患者毋須隔離李昀澔2015/01/2709:51點閱16881次俗稱「痲瘋病」的漢生病已證實可治癒、傳染力低,但許多國家患者仍遭強制隔離。

圖為國內專治漢生病的樂生療養院。

(photobyMiNeonFlickr-usedunderCreativeCommonslicense)【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綜合報導】你知道俗稱「痲瘋病」的「漢生病」傳染力極低且可以治癒嗎?漢生病在先進國家雖已近乎絕跡,但台灣每年仍有約10位新確診的患者,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2013年全球新增病例仍逾20萬人。

英國慈善機構「Lepra」在官方網站上指出,儘管漢生病早已證實可被治癒且傳染機率極微,但許多國家仍未廢除強制隔離患者的法令,使患者與親友永無再見之日。

每年1月最後1個週日是「世界防治漢生病日」;英國《衛報》攝影師湯姆布萊德利日前造訪距離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約半小時車程的漢生病患「集中營」科卡納,他在此遇見被當地人稱作「虎女」的73歲老婦瑪雅。

瑪雅4年前因罹病而遭驅逐,只能棲身荒郊的1間破茅屋。

有次暴風雨吹垮茅屋,有家歸不得的瑪雅只好逃到附近的山洞避難,不料山洞裡竟住了頭大老虎;「我向牠鞠躬道歉,拜託牠別吃我,」瑪雅回憶說,「老虎咆哮了幾聲,但始終沒發動攻擊。

」【患者命運乖舛】另1位罹患漢生病的老婦巴蘇被「流放」到科卡納後,遇上「同病相憐」的男子貝柯塔,兩人共結連理並收養了棄嬰夏姆,希望夏姆長大後能照顧肢體都已殘破不堪的二老;但由於夏姆生母疑似有藥物濫用問題,現年6歲的夏姆雙眼全盲、無法行走且智能不足,巴蘇與貝柯塔卻還是日復一日地照顧他。

像瑪雅及巴蘇1家的悲慘遭遇並非個案;根據《路透社》報導,世衛組織在2010年時呼籲各國廢除針對漢生病訂立的隔離及歧視法案,但許多國家迄今仍未修法。

例如新增病例數占全球6成的印度,目前仍禁止患者投票或持有駕照;泰國及尼泊爾患者的婚姻及工作權飽受侵害;在馬來西亞及南非,部分患者仍遭強制隔離;菲律賓及納米比亞拒絕患者入境;而散居在波斯灣諸國的巴基斯坦人只要確診罹患漢生病,就會被遣返。

【廢除強制隔離政策】以致病菌「麻風分枝桿菌」發現者、挪威醫師格哈德漢生為名的漢生病早在西元前6百年就有病例紀錄,過去由於對漢生病認識有限,全球一度以強制隔離作為防疫的主要措施;聞名全台的「樂生療養院」從日治時代起,就是收容患者的大本營。

疾管署資料顯示,國內登記有案的患者約1千餘例,每年新確診約10例,但今日漢生病幾乎都能治癒且不會留下後遺症。

目前有台大、台北馬偕、台中榮總、成大及樂生等5家醫院提供漢生病專門治療。

世衛組織指出,自1940至1960年代以降,有多種可有效治癒漢生病的抗生素被發現,患者接受藥物治療幾天後就失去傳染力,且除非長時間與患者密切接觸,或直接接觸患者皮膚潰爛病灶及口鼻分泌物才會感染;與患者共餐並無危險,餐具亦毋須分開使用或特別消毒。

患者早期症狀為皮膚出現紅、白色斑或丘疹,病灶處麻木無感;若未及時治療,恐出現失明、耳聾、鼻樑塌陷、指掌變形、鬚眉掉落、肢體潰爛及末端缺損等嚴重後遺症。

相關新聞戰火催發霍亂潮衛生改善很迫切百歲研究不輟痲瘋疫苗之父逝世國健署:提高菸價可降低吸菸率推特分享臉書分享LINE分享台灣醒報可用鍵盤操作今日必讀後一篇今日頭條桃違建再傳大火、醫美促銷違法今日必讀前一篇醫美診所兼做美容空間要區隔最新熱門中國挖半導體人才?龔明鑫:積極調查台北時裝週新秀公布年輕設計師有創意交通建設攸關民生區域立委要求加速熱門新聞限塑10年成效不彰用量反增22.8%蔡:萊豬助台美關係國人不一定要吃中東政策恐大轉彎沙王儲咬牙恭賀拜登污名肢障者!殘奧選手轟新片《女巫們》我國武力當不成刺蝟恐撐不到美軍馳援熱門副刊文章旱象到!要節流更應設法開源(2021022...黑天鵝加灰犀牛德州冬季風暴啟示錄(202...開罰!案943趴趴走台南市府查出是公司要...藻礁生態政府想的不一樣+歐洲暫停接種AZ疫...朱淑娟專欄:藻礁生態如何守護?政府想的跟你不一樣



7. 痲瘋病(Leprosy) @ 快樂小藥師Im pharmacist nichts glücklich ...

麻瘋病(Leprosy),又稱為漢生病或韓森氏病(Hansen's Disease),是由麻風桿菌(Mycobacterium leprae)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病。

漢生病或韓森氏病之稱由來 ...快樂小藥師Impharmacistnichtsglücklich跳到主文快樂小藥師在此提供醫藥訊息、醫藥知識,還有很多小藥師的生活點點滴滴……部落格全站分類:醫療保健相簿部落格留言名片快樂小藥師本部落格為介紹醫藥相關知識部落格,並沒有販賣藥品。

此外文章部分內容可能會引起您的不安或是心理不適,在按下繼續閱讀前,請先自我評估,謝謝(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先告知)左右水平廣告輪播-語法//如果你希望圖片繼續多一點,那就自己再複製增加<>Dec02Wed200911:08痲瘋病(Leprosy)麻瘋病(Leprosy),又稱為漢生病或韓森氏病(Hansen'sDisease),是由麻風桿菌(Mycobacteriumleprae)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病。

漢生病或韓森氏病之稱由來,則係出於麻瘋桿菌的發現者-挪威學者漢生(GerhardArmauerHansen)之名。

發現史第一例痲瘋病記載出現在西元前600年的印度宗教典籍中,描述了病人手指和腳趾喪失感覺的症狀。

當時的病人往往受到殘酷對待,被遺棄在荒野中任其生滅,甚至被燒死。

麻瘋病自古是絕症,一直到了1940年代,抗生素問世後,痲瘋病才可以治癒。

然而,至今為止,在世上一些醫藥貧困的地區依然有痲瘋病在流傳。

中國歷史的情況麻瘋病在中國已經流行了2000多年。

黃帝內經·素問·長刺節論:「病大風,骨節重,須眉墮,名曰大風。

刺肌肉為故,汗出百日,刺骨髓,汗出百日,凡二百日,須眉生而止鍼。

」臨床特徵主要傷害皮膚、粘膜和周圍神經,也能侵害深層組織和器官。

在世界範圍內流行很廣,估計約有病人約一千萬人左右。

他們主要分佈於亞洲、非洲及拉丁美洲。

麻瘋病按五級分類法分為:結核樣型麻瘋(TT)、界線類偏結核樣型麻瘋(BT)、中間界線類麻瘋(BB)、界線類偏瘤型麻瘋(BL)、瘤型麻瘋(LL)。

各類麻瘋病的早期階段為未定類麻瘋(I)。

結核樣型麻瘋(TT)臨床上本型較多見,損害常局限於外周神經和皮膚。

皮損為紅色斑疹、紅色或暗紅色斑塊,呈圓形或不規則形,邊緣清,表面乾燥無毛,有時有鱗屑,局部感覺障礙出現早且明顯。

界線類偏結核樣型麻瘋(BT)常見皮損為斑疹、斑塊和浸潤性損害,基本特點似結核樣型,但損害多發。

典型皮損中央有明顯的"空白區",周圍常有小的衛星狀損害,周圍神經損害多發,皮損感覺障礙明顯。

中間界線類麻瘋(BB)典型皮損為斑疹與浸潤性的雙型損害,基本皮損呈多形性和多色性。

可見有特徵性的倒碟狀、靶狀或衛星狀損害。

面部皮損呈蝙蝠狀者,稱"雙型面孔"。

皮損大小不一,數量較多;神經損害多發,但不對稱。

皮膚與神經的損害和功能障礙介於結核樣型和瘤型之間。

中間界線類麻瘋可向結核樣型或瘤型麻瘋轉化。

界線類偏瘤型麻瘋(BL)皮損有斑疹、斑塊、結節和瀰漫性浸潤等,分佈廣泛,不完全對稱,少數皮損邊緣可見。

有的瀰漫性浸潤中央可見空白區。

淺神經腫大,多發但不對稱。

晚期患者皮損融合成片,面部深在性浸潤可形成"獅面",鼻中隔潰瘍或鞍鼻。

病變還可以侵犯內臟。

瘤型麻瘋(LL)早期瘤型皮損多為斑疹,呈淡紅色或淺色,邊緣模糊,形小數多,分佈對稱。

無明顯感覺障礙和閉汗,可有癢和蟻行感等感覺異常。

病程長者可出現溫覺、痛覺遲鈍。

中期瘤型可出現斑疹、瀰漫性浸潤和結節等損害,邊緣不清,表面光亮呈多汁感,分佈廣泛,局部可出現輕度淺感覺障礙。

晚期瘤型麻瘋瀰漫性浸潤更加明顯且向深層發展,體表皮膚絕大部分都有浸潤。

面部皮膚瀰漫增厚,額、顳部皮紋加深,鼻唇肥厚,耳垂肥大。

四肢和軀幹廣泛深在性浸潤,有明顯的感覺障礙與閉汗。

神經損害早期不明顯,摸不到神經粗大。

中、晚期可出現廣泛而對稱的神經幹粗大,可導致嚴重的殘廢畸形。

早期眉毛外側對稱性稀疏。

隨着病程的進展,眉毛睫毛都可全部脫光。

頭髮等也可逐漸脫落。

粘膜損害出現早而明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