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黃斑部病變英文延伸文章資訊,搜尋引擎最佳文章推薦

1. FDA批准Eylea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降低惡化風險85%

Eylea已經獲得FDA批准可用於治療濕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AMD)、視網膜血管阻塞 (RVO)與糖尿病黃斑部水腫(DME)等眼科疾病。

依據不同 ...2016年02月18日星期四23:57:08掌握大中華市場脈動.亞洲專業華文生技產業月刊↓SkiptoMainContent首頁Facebook聯絡我們訂閱註冊登入全民防疫精準醫療專區再生醫學專區亞洲生技大會北美生物科技展ASCO年會報導臺日生技報導BTC2020即時報導臺北生技小聚首頁›全球新聞›國際快訊›FDA批准Eylea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降低惡化風險85%FDA批准Eylea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降低惡化風險85%2019.05.15環球生技雜誌記者/李林璦編譯發表於2019-05-15作者記者李林璦—暫無迴響↓FDA批准Eylea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降低惡化風險85%(圖片來源:網路)日前(13),RegeneronPharmaceuticals宣佈,美國FDA批准該公司的Eylea(aflibercept)可用於治療各病變階段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diabeticretinopathy,DR),降低患者的失明風險。

 Eylea是一種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抑制劑,其通過抑制VEGF-A和胎盤生長因子(PIGF)的途徑來抑制血管增生,並且降低過度的血管通透性。

Eylea已經獲得FDA批准可用於治療濕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AMD)、視網膜血管阻塞 (RVO)與糖尿病黃斑部水腫(DME)等眼科疾病。

 依據不同計算方式,Eylea可能是全球第六大暢銷藥物。

在今年的第一季度中,美國的銷售額增長了9%,美國以外的銷售額則增長了7%。

2018年,Eylea在全球銷售額為40.8億美元。

 此次批准是基於名為PANORAMA的3期臨床試驗,招募了402名中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non-proliferativediabeticretinopathy,NPDR)但尚未出現DME的患者,接受玻璃體內注射Eylea或安慰劑的治療,分為三組,每2個月或4個月接受一次Eylea注射。

 試驗結果顯示,接受治療1年後,接受Eylea治療的患者視網膜病變改善的比例顯著高於對照組。

使用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程度量表(DRSS)進行評估,接受Eylea治療的兩組患者DRSS評分改善兩階段的比例分別為65%(每4個月接受一次注射)和80%(每2個月接受一次注射),對照組則為15%。

 同時,Eylea將患者病程進展為增殖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PDR)或眼晴前房新生血管(anteriorsegmentneovascularization,ASNV)的風險分別降低了85%(每4個月接受一次注射)和88%(每2個月接受一次注射)。

 外媒指出,Regeneron目前的成功大部分取決於Eylea的增長,但這種增長可能是短暫的。

美國FDA於4月中授予諾華可治療濕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AMD)的brolucizumab優先審查資格,另外,羅氏也在市面上推出Lucentis與faricimab均能治療AMD。

 參考資料:https://www.fiercepharma.com/pharma/regeneron-s-eylea-pads-armor-against-looming-competition-diabetic-neuropathy-approval關於記者李林璦“HistoryDoesn'tRepeatItself,butItOftenRhymes”–MarkTwain.‹SolidBiosciencesDMD基因療法高劑量治療出現嚴重不良反應中國定序大廠華大基因驚傳大規模裁員造假疑雲驟跌800億人民幣›文章分類國際快訊發表迴響取消回覆抱歉,你必須要登入才能發表迴響喔!Searchfor:生技要聞|BioNews禮來13億美元收購保護神經軸突創新療法新銳DisarmTherapeutics朱博湧:找出「誰是你的TVGUIDE?」創造價值、吸引關鍵合作劉天仁:「選題」是發展基石需考量現實需求、臺灣/全球保險體系差異MEDICALTAIWAN智慧解方攻向長照、心血管大健康默沙東北卡建新廠「膀胱內灌注卡介苗」產能增三倍;小鼠體內首次證明!微型「越野機器人」有望進入腸道輸送藥物更多市場觀測|MarketInformation原創生醫(6483)109年度現增案洽特定人繳款期變更為9/11~10/23瑩碩生技(6677)自主回收糖尿病藥品立糖清膜衣錠?瑩碩:約佔營收0.2%無重大影響加捷生醫(4109)總經理異動為沈易



2.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英語:Diabetic retinopathy)是糖尿病的併發症。

長期的高血糖環境會損傷視網膜血管的內皮,引起一系列的眼底病變,如微血管瘤、硬性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跳至導覽跳至搜尋維基百科中的醫療相關內容僅供參考,詳見醫學聲明。

如需醫療服務或可靠意見,請諮詢專業人士。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Diabeticretinopathy類型ocularmanifestationofdiabetes[*],diabeticangiopathy[*],retinalvasculardisease[*]肇因糖尿病分類和外部資源醫學專科diabetology、眼科學ICD-10H36(E10.3E11.3E12.3E13.3E14.3)ICD-9-CM250.5OMIM[1]DiseasesDB29372MedlinePlus000494001212eMedicineoph/414oph/415MeSHD003930[編輯此條目的維基數據]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英語:Diabeticretinopathy)是糖尿病的併發症。

長期的高血糖環境會損傷視網膜血管的內皮,引起一系列的眼底病變,如微血管瘤、硬性滲出、棉絮斑、新生血管、玻璃體增殖、黃班水腫、糖尿病視網膜病變[1]甚至視網膜脫離。

一般糖尿病出現十年以上的病人開始出現眼底病變,但如果血糖控制差,或者是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的患者則可能更早出現眼底病變,故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到眼科檢查眼底。

目錄1分級1.1分級1.2單純性1.3增殖性2延伸閱讀3外部連結分級[編輯]正常視圖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視圖由於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中的動脈分支堵塞而排空的視網膜小靜脈(螢光血管造影)分級[編輯]NPDR:非增殖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PDR:增殖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單純性[編輯]I級:有微小動脈瘤,小出血點。

(+):容易數;(++):太多,數不過來Ⅱ級:硬性滲出,出血斑(+):容易數;(++):太多,數不過來Ⅲ級:軟性滲出,出血斑(+):容易數;(++):太多,數不過來增殖性[編輯]Ⅳ級:新生血管,玻璃體出血Ⅴ級:新生血管,纖維增生Ⅵ級:新生血管,纖維增生,視網膜脫離診斷[2]1.標準視網膜彩色攝影(standardretinalcolorphotography):可顯示出1/3視網膜表面(後表面)的血管分布。

2.螢光血管攝影法(fluoresceinangiography):用於判斷血管通透性和血管三層之結構。

3.超寬視野眼底攝影(ultrawide-fieldphotographyofthefundus):可看到80%的視網膜表面,相較標準視網膜彩色攝影,能顯示出更多發生病變的區域。

4.光學相干斷層掃描(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非侵入式進行視網膜縱斷面及橫斷面掃描,影像可顯示黃斑中央小凹(fovea)區域是否增厚、不規則,為診斷糖尿病黃斑水腫的好工具。

但因無法由OCT判斷視網膜血管內部的微小變化,如血管通透性、血流滲出之強度等,因此需搭配其他血管攝影法進行檢查。

5.自適應光學技術(adaptiveopticstechnology):如使用雷射式眼底鏡、泛光照明器。

這項技術透過可塑形之鏡片偵測視網膜不正常的反射光波,其解像力高,可顯示視網膜上極微小的構造。

6.人工智慧:透過深度學習,人工智慧得以經由影像判讀,辨識視網膜病變區域,並提供相關預後和治療方針。

治療[3][4]1.腦垂腺切除術(1970年代以前)2.泛視網膜雷射(1970年代至今都有使用)3.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抗體:於治療糖尿病黃斑水腫具有一定之成效,如bevacizumab、afibercept已獲得FDA核可。

延伸閱讀[編輯]Solomon,SharonD.;Chew,Emily;Duh,EliaJ.;Sobrin,Lucia;Sun,JenniferK.;VanderBeek,BrianL.;Wykoff,CharlesC.;Gardner,ThomasW.DiabeticRetinopathy:APositionStatementbytheAmericanDiabetesAssociation.DiabetesCare.21February2017,40(3):412–418.PMC 5402875.PMID 28223445.doi:10.2337/dc16-2641. EvaluationandCareofPati



3. 【眼科里程碑】透過眼內藥物注射有效治療黃斑部病變

台灣英文新聞/朱明珠綜合報導)根據2010世界衛生組織(WHO)資料 ... 因此,醫師建議糖尿病黃斑部病變治療應該要「精準、治本」,除了定期 ...保持登入忘記密碼登入還不是會員嗎?註冊會員E-Mail送出返回登入頁密碼設定成功,請使用新密碼登入 |首頁食安健康圖/pixabay。

圖/pixabay。

(台灣英文新聞/朱明珠 綜合報導)根據2010世界衛生組織(WHO)資料顯示,黃斑部病變、白內障與青光眼為成年人3大失明原因;而值得注意的是,長期的高血糖,可能會引起糖尿病黃斑部病變,彰化基督教醫院眼科部主任陳珊霓醫師表示,糖尿病患者罹患黃斑部病變風險更高於一般人,失明機率高出常人25倍,是糖尿病患致盲最主要原因之一。

陳珊霓醫師提醒,近年來飲食精緻化、生活型態的改變,越來越多青壯年族群罹患糖尿病,且血糖常未妥善治療及控制,導致黃斑部病變患病年齡逐漸下降,不再是老年人專屬的疾病。

因此,醫師建議糖尿病黃斑部病變治療應該要「精準、治本」,除了定期進行眼底篩檢,早期發現、積極治療,避免失明風險。

黃斑部病變治療重點在於阻擋黃斑部水腫、視網膜新生血管消退,透過眼內藥物注射將抗血管生長因子直接注射到眼球玻璃體內,使水腫消退及網膜新生血管萎縮,以達到治療目的。

根據臨床實驗顯示,持續接受抗血管生長因子注射治療一年的患者,有超過65%的病患能有顯著的視力改善,由此可見積極接受治療的重要性。

黃斑部病變糖尿病黃斑部病變糖尿病Tweet台灣新冠死亡個案近4成是糖尿病患者 醫師籲儘速接種疫苗2021/06/1710:51施打胰島素又痛還會上癮、失明? 醫籲:迷思不除 糖尿病友恐陷失能風險2021/06/1616:57一人吃兩人補?調查:台灣近3成孕婦有妊娠糖尿病脂肪攝取比例也偏高2021/03/3010:39逾5成慢性腎病患者輕忽三高控制醫:當心敗腎又傷心2021/03/1116:17糖尿病患罹乳癌風險高40%!醫師揭「共同危險因子」籲及早預防2021/02/1821:47更新時間:2021-07-0320:51GMT+08:00



4.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8. 臨床上顯著的黃斑部水腫會損害中心視力,可用局部雷射光凝固作用來封閉滲漏的血管。

9. 增殖性視網膜病變合併高危險性特徵應立即施行全視網膜光凝固作用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李欣蓉李燕晉 李欣蓉:馬偕紀念醫院小兒科部內分泌科總醫師李燕晉:馬偕紀念醫院小兒科部內分泌科主任 ★眼底檢查1.         糖尿病患者罹患眼睛病變是正常人的25倍,在眼睛病變中以視網膜病變為最常見。

2.         第1型糖尿病者在發病5年以上常合併有視網膜病變。

發病10年以上,有50%患者有視網膜病變。

發病20年以上有90%有視網膜病變,其中有50%為增殖性視網膜病變。

第2型糖尿病患者常發病多年後才診斷出來,因此在確定診斷時已有21%有視網膜病變。

3.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主因是高血糖造成供應視網膜的微細血管產生病變,然後血液成分由受損的血管壁滲出,隨病程進行,會導致微血管阻塞、視網膜缺血和缺氧,引發新生血管沿著視網膜表面生長、也會延伸入玻璃體內,新生血管組織纖維收縮易造成視網膜牽引、剝離,這些新生血管也較脆弱容易破碎,會造成視網膜前出血和玻璃體出血,這些病變都會損害視力。

4.         視網膜病變依照並嚴重程度可分成非增殖性(輕度、中度、重度和極重度)和增殖性視網膜病變。

(請參照表5)表5.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分期分期診斷臨床表現早期輕度非增殖性視網膜病變視網膜微動脈瘤和點狀出血棉絮狀斑、硬性滲出物中期中度非增殖性視網膜病變重度非增殖性視網膜病變極重度非增殖性視網膜病變視網膜內微血管異常、微血管喪失視網膜缺血棉絮狀斑廣泛性視網膜內出血和微動脈瘤晚期增殖性視網膜病變視神經盤、視網膜、虹膜新生血管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視網膜前和玻璃體出血視網膜牽引、裂孔、剝離 5.         第1型糖尿病確診後3到5年起和第2型糖尿病確診當時都應該每年接受一次間接眼底鏡檢查、眼壓測定。

懷孕會引發視網膜病變,因此在計畫懷孕時和懷孕三個月內要做眼部檢查,之後仍須密切追蹤。

6.         如果確認有視網膜病變,需做眼底照相和螢光眼底血管攝影,還要密切的眼部追蹤檢查。

(請參照表6)表6.眼部檢查時間表視網膜病變分期檢查頻率無視網膜病變1次/年輕度非增殖性視網膜病變1次/年中度非增殖性視網膜病變/黃斑部水腫1次/6~12個月重度至極重度非增殖性視網膜病變/臨床上顯著的黃斑部水腫1次/3~4個月增殖性視網膜病變但無高危險特徵1次/2~4個月增殖性視網膜病變具高危險性特徵依患者病情而定 7.         輕度及中度非增殖性視網膜病變患者只需定期追蹤;重度及極重度非增殖性視網膜病變在第1型糖尿病者只需追蹤不必治療,在第2型糖尿病者可做全視網膜光凝固作用以維護視力。

8.         臨床上顯著的黃斑部水腫會損害中心視力,可用局部雷射光凝固作用來封閉滲漏的血管。

9.         增殖性視網膜病變合併高危險性特徵應立即施行全視網膜光凝固作用。

10.    玻璃體出血持續六個月以上沒有吸收,需接受玻璃體切除手術。

11.    依據WESDR(WisconsinEpidemiologicStudyofDiabeticRetinopathy)研究,HbA1c的下降可明顯減少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DCCT和UKPDS研究也證實視網膜病變的發生及惡化和血糖控制、糖尿病罹病時間有明顯相關。

12.    高血壓、高血脂、抽煙和遺傳體質是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危險因子,青春期、懷孕和腎功能喪失都會使視網膜病變惡化。

視網膜病變的治療首重預防,要有良好的血糖、血脂肪和血壓控制,並定期眼科篩檢追蹤。

  ★門診追蹤1.     門診追蹤的頻率要依照病童的病史長短、病情控制好壞和病童及家屬對糖尿病瞭解程度來決定。

病史短、控制不好、對糖尿病瞭解少的病童要常回門診追蹤。

2.     剛發病出院的病童,前二到四星期,必須每星期回診一次,因為這段時間有可能進入蜜月期,需調整胰島素劑量,以避免低血糖。

3.     接著二到三個月裏,每個月回診一次,等到病情穩定後,病童及家屬對糖尿病瞭解較多,可改成二到三個月回診一次。

4.     每次門診追蹤時,醫師會依照身高、體重、血壓和身體檢查,判定孩童的生長發育是否正常。

5.     父母或孩童照顧者要提供孩童在家中的血糖或尿糖監測記錄、低血糖頻率及發生的症狀和家中所遇到



5.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回首頁│搜尋引擎│高醫醫訊PDF文件│加入我的最愛│高醫網站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小港醫院眼科張祐誠主治醫師(104年6月)不論是第一型或第二型糖尿病患者,長期的高血糖,可能會引起眼部視網膜血管病變,稱之為糖尿病視網膜病變(diabeticretinopathy)。

根據統計,在罹病15至20年後,所有第一型糖尿病患者,幾乎都會產生視網膜病變,而超過60%的第二型患者會有視網膜病變,其中有20%至30%的病人會導致失明。

在已開發國家,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20歲至65歲人口中失明的最主要原因。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基本上分為3類:(1)非增殖性視網膜病變(NPDR):屬於早期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視網膜上的血管形成小血管瘤,體液滲出,視網膜有點狀出血,水腫等變化(圖1)。

(2)增殖性視網膜病變(PDR):視網膜上有新生血管形成(圖2)。

(3)黃斑部病變:黃斑部為視網膜上感光細胞最集中的地方,如果出血或水腫,對視力影響很大。

初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大多自視網膜周圍開始,所以初期中央視力大多不受影響,故病人往往沒有發覺;然而此時卻是治療的黃金期。

眼科醫師可藉由視網膜周邊雷射來抑制出血,避免新生血管繼續惡化生長。

如果於初期病變時未適當控制,會持續惡化至中央視網膜區域,此時視力會大大受損,因為長出的新生血管以及纖維組織,會導致「增殖性」視網膜病變;嚴重者會產生玻璃體出血或牽引性視網膜剝離;此時須藉由玻璃體切除手術來治療,治療後或許可保持一些視力,然而卻已大不如前。

至於糖尿病引起之黃斑部水腫,目前最有效的治療方式,為玻璃體內注射抗新生血管因子藥物(Anti-VEGF)療法,而且在特定條件下可以申請健保給付此一治療,減輕病患的負擔。

應該如何保建糖尿病患之靈魂之窗?首先應就如何預防談起。

根據統計,第一型糖尿病患罹病5年左右,有10%會出現視網膜病變;所以第一型糖尿病病患者,至少在罹病5年內,要做第一次的眼底檢查。

第二型糖尿病的病人,在診斷確定的時候,有20%的病人已患有視網膜病變,所以第二型糖尿病的病人在發病時就應該做第一次的眼科檢查。

至於如果已經有視網膜病變的患者,應該多久追蹤一次,請參考表一的說明來進行追蹤檢查。

表一: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層級與建議追蹤時間(註1)病變層級視網膜病變的程度建議追蹤時間第一到第五級都會發生具有臨床意義的黃斑部水腫每2-4個月第一級輕度非增殖性視網膜病變每9個月第二級中度非增殖性視網膜病變每6個月第三級重度非增殖性視網膜病變每4個月第四級增殖性視網膜病變每個月第五級玻璃體或視網膜前出血每2星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之治療,最重要是理想的血糖控制。

血糖控制不良,就算眼科醫師再怎麼努力,也很難阻止眼底病變的進行。

此外良好的血壓與血脂控制也是必須的,根據研究顯示良好的血壓與血脂控制,可有效降低失明的發生率。

所以遵照醫囑、按時服藥、定期眼底檢查、維持健康的飲食以及適當的運動,才是糖尿病患護眼的最佳方法。

圖一.非增殖性視網膜病變(NPDR) 圖二.增殖性視網膜病變(PDR) 【回本期目錄】    高雄市三民區自由一路100號(地圖)│聯絡信箱│網頁維護:[email protected]高醫醫訊雜誌社 版權所有©2013KMUHAllRightsReserveda建議使用IE4.0以上1024×768為最佳瀏覽



6. 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用於糖尿病黃斑部水腫

此篇文獻翻譯已過期,請點選此處前往此篇文獻回顧之最新英文版本。

背景資料. 糖尿病黃斑部水腫(DMO)是一種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常見併發症。

由於視網膜的 ...Jumptonavigation語言:繁體中文DeutschEnglishEspañolFrançaisHrvatski日本語BahasaMalaysiaРусский简体中文更多語言顯示較少語言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資源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用於糖尿病黃斑部水腫此篇文獻翻譯已過期,請點選此處前往此篇文獻回顧之最新英文版本。

背景資料糖尿病黃斑部水腫(DMO)是一種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常見併發症。

由於視網膜的黃斑區變厚,因此可能導致中央視力逐漸喪失。

網格狀或局部雷射光凝固療法證實對DMO治療有效已有多年時間,然而視力卻很少能獲得改善。

回顧問題我們回顧有關應用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抗VEGF)方法的新生血管抑制劑治療,來改善DMO患者視力的證據。

抗VEGF藥物通過玻璃體內注射給藥,並且需要重複進行以維持療效。

我們主要測量受試者視力改善或惡化至少三行的比例。

搜尋日期至2014年4月28日為止最新的證據。

研究特色本回顧總共納入18項研究。

這些研究將新生血管抑制劑治療與黃斑部雷射光凝固療法做比較(10項研究,共1333位受試者),或將新生血管抑制劑治療與模擬治療做比較(3項研究,497位受試者)。

以及4項研究(919位受試者)評估新生血管抑制劑治療聯合光凝固與單獨光凝固療法的效果做比較。

研究資金來源18項研究中有10項資金來自製造商。

主要結果與雷射治療相比,接受新生血管抑制劑治療,約五分之一以上的受試者獲得視力表三行的良好視力改善。

療程為-第一年給予7至9次眼內注射,第二年3至4次。

並且比較藥物治療與不予治療,以及比較藥物聯合固療法治療與單獨聯合,皆發現使用藥物的益處。

在這些研究中新生血管抑制劑治療的耐受性皆為良好,僅出現少數幾起注射相關的不良事件,整體事件量和與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數量並無增加。

證據品質雖然我們評定部分研究帶有潛在偏差風險,但因效果顯著、在各研究之間的一致性,因此斷定整體回顧證據-在與雷射光凝療效的比較上以及治療標準上-屬高品質。

在安全方面的證據品質則屬中等,因為必須確認較高的發病率患者的安全,特別是有關心血管疾病方面的風險。

作者結論: 來自臨床實驗人口一或兩年後的高品質的證據顯示,新生血管抑制劑與現有的DMO網格狀雷射光凝固療法比較,前者可提供助益。

未來的研究應著重在調查藥物之間的差異、實體監控和治療條件以及高風險群的安全-尤其心血管風險。

閱讀完整摘要背景: 糖尿病黃斑部水腫(DMO)是一種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常見併發症。

雖然證據顯示網格狀或局部雷射光凝固療法可以降低由DMO、或具臨床意義的黃斑部水腫(CSMO)所導致的視力喪失風險,但極少能夠改善視力。

以使用抗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抗VEGF)新生血管抑制劑治療方式,設法提高DMO病患的視力。

目的: 探討抗VEGF新生血管抑制劑治療DMO方法之維護及改善視力的效果和可接受性,包括安全性、對治療的依從性以及生活品質。

搜尋策略: 我們搜尋了CENTRAL(包括考科藍眼與視力群組臨床試驗註冊2014,Issue3)OvidMEDLINE,OvidMEDLINEIn-ProcessandOtherNon-IndexedCitations,OvidMEDLINEDaily,OvidOLDMEDLINE(January1946年1月至2014年4月),EMBASE(1980年1月至2014年4月),LatinAmericanandCaribbeanHealthSciencesLiteratureDatabase(LILACS)(1982年1月至2014年4月),themetaRegisterofControlledTrials(mRCT)(www.controlled-trials.com),ClinicalTrials.gov(www.clinicaltrials.gov)以及WHOInternationalClinicalTrialsRegistryPlatform(ICTRP)(www.who.int/ictrp/search/en)我們在電子搜索試驗時並未設定任何日期或語言的限制。

2014年4月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