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 有 膿延伸文章資訊,搜尋引擎最佳文章推薦

1. 肛門膿瘍及肛門瘻管-大腸直腸外科-三軍總醫院

這兩個疾病的症狀都包括持續的疼痛,有時伴隨著腫脹,並且與腸道運動不一定有關係。

其他的症狀包括肛門周圍皮膚的刺激、膿的流出(這常能夠解除疼痛),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網路掛號看診進度門診時刻醫師介紹:::大腸直腸外科歷史沿革簡介門診時刻表醫療團隊醫療衛教我們的服務醫學剪報醫療諮詢教學專區:::首頁 /大腸直腸外科 /醫療衛教肛門膿瘍肛門膿瘍當一個病人覺得生病或寒顫、發燒與在肛門與直腸處有疼痛感,則可能正遭受肛門膿瘍與瘻管。

這些醫學名詞描述著一般人少知的常見疾病。

什麼是肛門膿瘍?肛門膿瘍是一個在肛門或直腸附近遭受感染的空腔填充著膿瘍。

什麼是肛門瘻管?肛門瘻管幾乎都是之前膿瘍的結果,一個連接著從臀部肛門旁的皮膚所形成膿瘍的肛門腺體所連接的小管道。

什麼原因會造成膿瘍?膿瘍是細菌或異物進入進入腺體組織,造成肛門內小腺體急性感染的結果。

在某些情況下-大腸炎或者其他腸道發炎的疾病有時也可造成如此相似的疾病。

什麼原因會造成瘻管?在膿瘍引流後,連接著從臀部肛門旁的皮膚所形成膿瘍的肛門腺體所連接的小管道可能會存在。

如果這存在的話,從外在開放的傷口持續性的引流是必要的。

如果外側的開口癒合的話,再發性的膿瘍有可能會再發生。

膿瘍或瘻管的症狀為何?這兩個疾病的症狀都包括持續的疼痛,有時伴隨著腫脹,並且與腸道運動不一定有關係。

其他的症狀包括肛門周圍皮膚的刺激、膿的流出(這常能夠解除疼痛),發燒,並整體感覺衰弱。

膿瘍總是會變成瘻管嗎?不!瘻管的形成在所有膿瘍的病人中約佔50%,而且也沒有辦法預測這是否會生成。

膿瘍如何治療?膿瘍的治療是藉著將受感染的空腔內的膿引流出來,在肛門附近的皮膚做個開口以減輕壓力。

這通常在醫師的診所以局部麻醉就可完成。

較大或較深的膿瘍通常必須住院並且使用不同的麻醉方式。

對於易於嚴重感染的病人住院,也是必須的,像是糖尿病或有免疫缺陷的病患。

抗生素治療並不如適當的引流來得重要,因為抗生素無法穿過膿瘍。

瘻管如何治療?外科手術是必須的。

雖然手術簡單,但仍有潛藏的併發症,仍要由大腸直腸的專家來執行。

膿瘍手術也可同時進行,雖然通常膿瘍在4至6週後才形成瘻管--有時甚至數月至數年。

瘻管手術常會切到一小部份括約肌的肌肉,將?管包含內外的出口切開,使?管形成溝,然後由內而外癒合,通常門診手術即可執行,或住院觀察幾天。

手術後要多久感覺才會比較好?輕微至中度的不適發生在術後第一週,可以止痛藥減輕。

返回上班上課通常不需很多時間,肛門膿瘍或瘻管手術有一段在家療養的時間,可做溫水坐浴(Sitzbath),一天3-4次;服用軟便劑、傷口下墊紗布或棉墊,可防污染衣褲;腸蠕動不影響傷口癒合。

肛門膿瘍或瘻管復發時,會有什麼變化?如果癒合的好,通常不會復發,但最好定期至大腸直腸外科醫師複診!語音服務回前頁至頂端瀏覽人次:56779更新時間:2021/2/26下午14:47:00網路掛號看診進度門診時刻醫師介紹門診服務門診服務轉診服務病症查詢醫師停代診早期療育就診流程圖掛號說明就診說明費用說明交通資訊預立醫療照護諮商預約慢箋領藥急診服務急診服務急診即時訊息看診說明收費說明交通資訊救護車說明住院服務住院服務病人候床入院暨出院須知病床收費標準住院費用優免一覽表住院病人伙食費計價標準全院病床動態病人自費特材一覽表住院說明住院費用說明出院準備護理人員護病比住院溫馨小叮嚀住院用電安全宣導健康檢查健康檢查健康管理中心醫學影像中心正子造影中心收起認識三總院長介紹院長的話歷任院長三總簡介院區導覽大事紀要榮譽事蹟無菸醫院宗旨願景目標分院介紹松山分院北投分院澎湖分院基隆分院汀州院區台北門診中心單位介紹外科部內科部小兒及婦產部其他專科行政部門衛教資訊衛教資訊藥品資訊常見問答人才招募轉診院所



2. 腹腔長膿腸沾黏靠微創手術保命

47歲女士高燒不退、下腹疼痛,骨盆發炎膿瘍,若不引流可能死亡,但又有重度腹腔沾黏,膿瘍和腸子密不可分,若劃破腸就要造人工肛門,靠微 ...關閉即時展開子選單即時首頁政治生活社會娛樂體育財經國際兩岸科技軍事健康人物政治展開子選單政治首頁總覽言論展開子選單首頁總覽無色覺醒中時社論旺報社評工商社論短評名家尚青論壇觀點徵文史話百川生活展開子選單生活首頁總覽玩食消費孝親報報專輯新冠肺炎Campus娛樂展開子選單娛樂首頁總覽華人星光哈燒日韓西洋熱門綜合星聞專輯社會展開子選單社會首頁總覽刑案地方萬象法庭中心財經展開子選單財經首頁總覽要聞證券金融產業科技展開子選單科技首頁總覽行動裝置電腦硬體網際網路電玩娛樂專輯寶島展開子選單寶島首頁總覽台北基宜花新北金馬桃園竹苗台中彰投台南雲嘉高雄屏東澎話題展開子選單話題首頁總覽萌寵搜奇歷史有影展開子選單有影首頁總覽中天新聞中視新聞政新鮮街頭大聲公玩FUN飯旗開得勝追劇國際展開子選單國際首頁總覽政治圈開眼界美大選專輯軍事展開子選單軍事首頁總覽專輯兩岸展開子選單兩岸首頁總覽政經社會萬象時尚展開子選單時尚首頁總覽潮流美妝名人運勢展開子選單運勢首頁總覽星座生肖風水體育展開子選單體育首頁總覽時來運轉高爾夫棒球籃球足球其他專輯健康展開子選單健康首頁總覽新聞快遞時人真話名醫名家養生健體醫病百科心靈關係慢老無齡汽車房產職場首頁生活47歲女士(中)高燒不退、下腹疼痛,骨盆發炎膿瘍,若不引流可能死亡,但又有重度腹腔沾黏,膿瘍和腸子密不可分,若劃破腸就要造人工肛門,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用微創手術突破。

中央社記者陳偉婷攝105年7月27日FacebookMessengerLineWeiboTwitterTelegram複製連結字級設定:小中大特47歲女士高燒不退、下腹疼痛,骨盆發炎膿瘍,若不引流可能死亡,但又有重度腹腔沾黏,膿瘍和腸子密不可分,若劃破腸就要造人工肛門,靠微創手術突破。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主任劉偉民今天說,以往腹腔沾黏被視為腹腔鏡等微創手術的禁忌,腹腔沾黏病患多發生於曾有急性感染發炎、子宮肌腺症、子宮內膜異位、癌症、曾經開過腹腔手術等狀況。

劉偉民收治一名47歲患者,曾接受剖腹產及切除子宮肌瘤,腹腔腸沾黏嚴重。

患者7月初持續腹痛、高燒不退,在其他醫院被診斷是急性骨盆腔發炎,細菌已經擴及雙邊輸卵管、卵巢,形成2個超過10公分的膿瘍,且子宮肌瘤、腺瘤復發。

他院嘗試多種強效抗生素處理,仍無法控制感染。

劉偉民表示,感染用抗生素壓不住,就只能引流控制,若不把膿瘍引流出來,就可能引發敗血性休克、甚至死亡。

劉偉民表示,因人體防衛機制,患者大腸、小腸全部覆蓋在子宮和膿瘍上,避免膿瘍擴及肝、腎,但導致腹腔腸沾黏更為嚴重,且腸又子急性感染,脆脆爛爛,手術稍一不慎就可能弄破腸子,腸子無法復元,就要做人工肛門。

若以傳統開腹手術處理,劉偉民說,不僅傷口很大,且可能因為視線受阻、膿瘍位置隱密,無法徹底引流。

北醫婦科達文西手術團隊希望切除所有腸道沾黏,也切除子宮、肌瘤及膿瘍,但也擔心手術過於艱難,若真的無法成功剝離沾黏,就切膿引流。

劉偉民說,達文西手術視野清楚,放大效果很好,對切除沾黏是一大助力,最後成功幫患者切除所有腸道沾黏,也解決膿瘍、順利切除子宮和肌瘤,一次解決病患所有問題,這次的個案也是外科手術的一大突破。

北醫婦產科總醫師王呈瑋表示,女性若有下腹部痛伴隨有臭味的分泌物,應警覺可能是細菌感染,要盡早就醫處理。

1050727天成醫療體系布局數位轉型台中女體重破百胖到昏迷減重團隊胃縮小手術救命(中央社)#手術#膿瘍#腹腔#沾黏#子宮台中女大生唾液線結石內視鏡手術助重拾自信13:312020/12/08健康達文西手術訓練中心長庚啟用04:102020/12/06地方新聞林口長庚成立達文西訓練中心醫師培訓不再跑國外13:282020/12/05生活女痔瘡手術9天後身亡家屬崩潰討公道07:302020/12/09生活名創優品創辦人:靠股權激勵吸引人才22:302020/12/06財經上銀自行開發內視鏡扶持機器手臂布局醫療市場又有新進展10:572020/12/07財經男子雙腳無力發麻竟是罹患罕見「茉莉氏症候群」14:262020/12/07健康生孩用力7小時!女子宮軟掉大爆血夫拒手術理由曝醫傻眼18:542020/12/05生活方順吉自新不沾毒正向面對酸言做公益04:102020/12/05娛樂新聞「永遠的軍中情人」方季惟昔爆紅罹癌挨轟裝病博同情09:092020/12/10娛樂新房帶好運1/金馬慶功任人抱納豆醉黏依依直衝新愛巢08:082020/12



3. 大腸憩室炎是什麼?醫生:這5種人最該小心

其實不少民眾可能有大腸憩室症卻不自知,因為大多數人沒有明顯症狀,或只會出現些許不適,如便秘、腹痛或腹瀉等,不容易察覺。

大腸憩室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我知道了天下網路書店康健好書雜誌訂閱康健雜誌訂閱每日報首頁看文章醫療其他疾病侯昌明腹痛急診驚現大腸憩室炎 醫:這5種人最該小心收藏圖片來源/擷取自曾雅蘭粉絲專頁瀏覽數227,4382018/11/28·作者/葉懿德·出處/Webonly放大字體49歲藝人侯昌明日前半夜肚子痛掛急診,經醫師檢查後確認是「大腸憩室炎」,還住院禁食了三天,讓妻子曾雅蘭PO文直呼身體健康真的很重要,也坦言自己是第一次聽到大腸憩室發炎,照片中的侯昌明則是手打點滴,臉色慘白。

大腸憩室,是大腸表層凹陷,形成坑洞狀的結構,當糞便卡在這些坑洞中,就可能導致發炎並形成膿瘍,嚴重甚至可能出現大腸穿孔,進而引發腹膜炎,一般來說較好發於年長者。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黃彥鈞表示,40歲以下得到大腸憩室症的比例不到20%,但隨著年紀增加,得到大腸憩室症的風險也隨之上升,60歲以上可能有超過一半的機率會罹患大腸憩室症。

(大腸憩室、憩室炎示意圖。

圖片來源:KB康健知識庫)比較特別的是,大腸憩室症有東西差異,黃彥鈞表示,西方盛行率高達45%,比例相當高,大部分都發生在左側的乙狀結腸,而大腸憩室症亞洲人的盛行率約15~25%,普遍發生在右側的升結腸。

大腸憩室炎常見症狀:腹痛不止伴隨發燒大腸憩室症主要和年齡有相當大的關係,但其實面對飲食西化,不少民眾無肉不歡、蔬果吃不夠,都會增加大腸憩室症發生率。

黃彥鈞指出,造成大腸憩室發炎的危險因子包括攝取過多紅肉、富含脂肪的食物、纖維攝取量少、活動力不足、BMI過高等,研究也顯示長期吸菸和大腸憩室發炎有關,「但最主要還是受纖維多寡、脂肪高低和活動度多寡影響。

」廣告其實不少民眾可能有大腸憩室症卻不自知,因為大多數人沒有明顯症狀,或只會出現些許不適,如便秘、腹痛或腹瀉等,不容易察覺。

大腸憩室若是發炎,常見的臨床症狀有腹痛、發燒、噁心、嘔吐,較嚴重可能會出現便祕或腹瀉,甚至導致膿瘍、腸穿孔、腸阻塞或是廔管。

黃彥鈞提醒,「若是民眾腹痛不能緩解,甚至伴隨發燒,就要盡快就醫。

」(圖片來源:葉懿德製圖)由於東方人大腸憩室炎疼痛部位多在右下腹,不少民眾容易會和盲腸炎搞混,醫師表示,兩者不同之處在於,盲腸炎除了腹痛之外,疼痛也會轉移到其他地方,大腸憩室炎則是主要在發炎部位疼痛,但還是建議民眾別自行判斷,應就醫交由專業醫師判斷,或透過電腦斷層檢查釐清。

若反覆發作醫:引發併發症機率高達六成、增死亡風險若是憩室炎症狀較輕微、沒有出血狀況,大多數病人只需要禁食讓腸道休息、靜脈點滴營養補充與抗生素藥物治療即可痊癒;若是病情嚴重已經到膿瘍、穿孔、廔管或敗血性休克的病患,則需要視情況進行引流或是開刀處理,切除病變的大腸憩室炎腸段。

大腸憩室炎常見的併發症還有急性腹膜炎、腸壁周圍纖維化、腸阻塞等,對腸道和膀胱都會造成影響。

廣告值得注意的是,黃彥鈞指出,通常民眾在大腸憩室炎第一次發作之後,大約有三分之一的人在3~5年之內會復發,另外三到四成的人偶爾還會有輕微症狀,其餘的患者則不會復發。

但若有第二次發作的病患,大概只有一成不會復發,其他超過九成的人恐怕會斷斷續續復發,且第二次發作之後造成膿瘍及廔管等併發症的比例高達六成,死亡率也倍增,「因此發生大腸憩室炎兩次以上的民眾,可考慮動手術處理,以免造成嚴重併發症。

」生活習慣是關鍵醫:這幾種人要注意!一般民眾想要預防大腸出現憩室,可從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做起,黃彥鈞表示,控制好飲食、運動這兩個要素,排便順暢就能降低憩室產生機會。

黃彥鈞指出,雖然大腸憩室症和年齡相關,但長期久坐的上班族、活動量不足、飲食習慣為高脂低纖維的民眾,或是BMI過高、長期抽菸等都是發生大腸憩室炎的高危險族群,涵蓋範圍相當廣泛,因此醫師也提醒要特別留意,應維持好的飲食和運動習慣。

(長期久坐的上班族是大腸憩室炎的高危險群之一。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若是已經有大腸憩室症的民眾,建議要維持高纖維飲食、適當運動、減重、少攝取紅肉、攝取足夠水分、戒菸,能有效減少憩室炎的發生機會,讓患者與憩室和平共處。

另外,醫師也指出,長



4. 大腸憩室塞滿膿莫名腹痛一週

自由電子報健康醫療健康首頁新聞現時批醫流專題名醫名人抗老養生塑身謠言終結站健保長照自由影音即時熱門政治社會生活國際地方蒐奇財經娛樂汽車時尚體育3C評論玩咖食譜健康地產專區服務自由電子報APP自由電子報粉絲團自由電子報Line熱門新訊即時熱門政治社會生活健康國際地方蒐奇影音財經娛樂汽車時尚體育3C評論玩咖食譜地產專區TAIPEITIMES求職爆Search限制級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需滿18歲方可瀏覽。

未滿18歲或不同意本條款離開我同意我已年滿18歲進入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首頁>新聞現時批>即時新聞大腸憩室塞滿膿莫名腹痛一週2014-11-2106:00▲書田診所肝膽胃腸科主任醫師邱展賢指出,長期缺乏纖維的飲食、便秘會造成腸道壓力過大,容易在大腸長出憩室,發炎後會莫名腹痛。

(記者葉冠妤攝)記者葉冠妤/台北報導持續莫名肚痛,恐是大腸「憩室」塞滿膿疱所致!一名49歲的男性,原本就患有糖尿病及腸躁症,一年前大腸鏡檢查出乙狀結腸憩室,最近因左下腹痛持續一週,且痛點集中、固定,不但發燒、白血球升高,左下腹局部還有腹膜炎症狀,照超音波後才發現大腸塞滿了「憩室」發炎的膿疱。

書田診所肝膽胃腸科主任醫師邱展賢指出,憩室是大腸的黏膜從腸壁薄弱處穿過肌肉層向外膨出,形成大腸壁的囊狀突起,就像大腸多出了「小房間」,大小從幾公厘至幾公分都有。

而憩室生成與腸道壓力長期過大有關,缺乏纖維的飲食、便秘…都會增加發生機率,發生率也與年齡有關,40歲時約占5%,60歲占30%,到80歲時約達65%。

請繼續往下閱讀...憩室炎症狀有腹痛、壓痛、便秘、腹瀉、腹脹、發燒、以及白血球過多,其中以腹痛最常見。

邱展賢說,當憩室內腔壓力增大,或糞塊卡在憩室內,易造成局部發炎、膿瘍,若膿瘍破裂就會形成廣泛性腹膜炎,嚴重將引發敗血症喪命。

邱展賢強調,第一次憩室炎發作的整體死亡率約5%,因合併症需手術的病患,死亡率高達20%,有三分之一的病人在3到5年內復發,死亡率也會倍增;症狀輕微者用抗生素治療即可,如果臨床症狀比較明顯,形成廣泛性腹膜炎或瘻管等併發症就要動手術。

邱展賢提醒,平時應多食用高纖、自然食物,可減少罹患大腸憩室的機率,罹患憩室者,適度運動可增進排便順暢,減低憩室發炎,倘持續一段時間不明下腹疼痛,應儘早就醫治療。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不用搶現在用APP看新聞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關鍵字糖尿病腸躁症發燒新聞健康網》出現這5大前兆當心已罹「肌少症」健康網》別讓小弟弟過勞醫教你判斷能不能繼續尻糖尿病年輕化控制血糖要及早健康網》王瞳「調理身體」生子計畫暫停醫批:調理什麼?耽誤卵子青春健康網》椰子水能幫男生硬起來?醫曝關鍵:促血液循環間接「助性」健康網》懷孕就是「必須在子宮」!名醫科普:這組織子宮獨有網友回應熱門新聞健康網》出現這5大前兆當心已罹「肌少症」健康網》別讓小弟弟過勞醫教你判斷能不能繼續尻糖尿病年輕化控制血糖要及早健康網》王瞳「調理身體」生子計畫暫停醫批:調理什麼?耽誤卵子青春健康網》椰子水能幫男生硬起來?醫曝關鍵:促血液循環間接「助性」熱門新訊more5G網速第一來遠傳爽飆遊戲世界巨星來台南了你搶看一波了沒2021喬瑟亞JosieXie與雨田日比攝影展小資向錢衝!一起學數位帳戶存錢術醫病大解碼more醫病平台moreQ:什麼是諾羅病毒?要怎麼預防?Q:吃香蕉花可以預防中風及高血壓?Q:撫平淡化傷痕,疤痕凝膠有用嗎?杏林動態more和信醫院3月1日啟動「門禁通關線上申請系統」訪客可快速通關雲林190家醫療院所投入B、C肝炎篩檢今年預計完成6萬人228連假3天新北市醫院門診時段調整



5. 肛門瘻管流膿飄異味五旬大叔包護墊竟是腸炎作祟

50多歲的柯先生飽受肛門不明疼痛、流膿困擾,每每發作,都讓他坐立難安, ... 林春吉醫師提醒,這種發炎性腸道疾病,侵犯的範圍從口腔到肛門等整個 ... 而腸胃炎的症狀常是急性、短時間發作,兩者成因與治療方式大有不同。

2021年1月13日星期三肛門瘻管流膿飄異味五旬大叔包護墊竟是腸炎作祟女人,內科,老年人,免疫疾病名醫會客室,男人,照護線上編輯部50多歲的柯先生飽受肛門不明疼痛、流膿困擾,每每發作,都讓他坐立難安,深怕一坐就像失速列車,分泌物持續滲漏並散發惡臭,一發不可收拾,嚴重時他甚至必須購買女用護墊使用,成天在外工作、通勤彷彿「被罰站」般,只能站不敢坐下,對工作、社交、日常生活造成嚴重影響。

臺北榮民總醫院外科部大腸直腸外科林春吉醫師指出,上述患者為克隆氏症患者,已經出現嚴重併發症,才導致肛門附近瘻管生成,讓直腸分泌物及排泄物亂竄、滲漏。

林春吉醫師提醒,這種發炎性腸道疾病,侵犯的範圍從口腔到肛門等整個消化道,發炎的深度擴及腸道的整層腸壁,若長期發炎未控制,甚至可能導致周遭器官的侵犯形成瘻管。

超棘手腸炎!全消化道是地雷區還恐提高罹癌風險林春吉醫師表示,克隆氏症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好發於二十至四十歲年齡族群,常見症狀為腹脹、腹痛與腹瀉,容易與急性腸胃炎和腸躁症混淆,但是克隆氏症的症狀較持久且反覆發作,還可能伴隨血便、貧血、營養不良、體重減輕等狀況,而腸胃炎的症狀常是急性、短時間發作,兩者成因與治療方式大有不同。

林春吉醫師進一步解釋,克隆氏症病程複雜,整個消化道都可能出現跳躍性病灶,若未及時控制會延伸多種併發症,除了瘻管外,還可能導致腸道狹窄、穿孔、膿瘍等,甚至出現腸道外症狀如關節炎、皮膚炎、虹彩炎、膽道炎、骨質疏鬆等。

隨著罹病時間愈久,腸道發炎愈嚴重,各種腸道或腸道外症狀也會越惡化,甚至提高未來罹癌風險。

上述個案柯先生求診時,肛門附近有多處瘻管,這些瘻管像是小隧道般與直腸連通,因此直腸分泌物和糞水藉瘻管滲漏,再加上組織的發炎,進而導致肛門膿瘍,患者才會感覺肛門周圍紅腫熱痛,要是導致嚴重感染,恐進一步導致發燒、畏寒甚至敗血症等症狀。

林春吉醫師也說,面對這類併發瘻管膿瘍的克隆氏患者,治療十分棘手,針對膿瘍,需進行適當的清創、引流並用藥治療,以逐步緩解疼痛、感染症狀,並要避免後續反覆發作,否則可能再度形成更複雜的瘻管,不可不慎。

除了治療肛門膿瘍與瘻管的同時,也要控制克隆氏症,藉雙管齊下以穩定病況。

因此,當時評估柯先生的狀況,針對他肛門膿瘍及克隆氏症擬定個人化治療策略,並協助申請生物製劑,經過治療後,肛門瘻管及腸道發炎情形皆獲得緩解,生活品質明顯改善,讓他得以重返職場、重拾人際關係。

治療短、中、長期達標與病同行不煩惱克隆氏症現有治療藥物包括抗發炎藥物、類固醇、免疫調節劑,以及近年來問市的生物製劑,可幫助緩解腸道發炎,降低未來因併發症而手術的機會。

醫界目前將克隆氏症治療目標初步區分為短、中、長期,短期緩解症狀,幫助患者回歸正常生活為主;中期目標希望達到發炎指數回復正常以及內視鏡檢查確認腸道黏膜癒合;至於長期治療目標則期望避免疾病復發,甚至達到病理緩解,也就是在病理切片下,黏膜沒有持續發炎狀態。

林春吉醫師表示,克隆氏症疾複雜且棘手,對患者身心、工作、社交都帶來巨大衝擊,被歸屬為重大傷病之一,對患者而言,疾病控制像是場長期抗戰,但絕對不是孤軍奮戰,只要把握「遵照醫囑、定期回診、規律治療」,讓病況持續獲得穩定控制,以減少併發症發生風險、降低住院的機會。

搜尋附近的診所:免費註冊,掛號、領藥超方便!超過78萬人追蹤,值得信賴的照護線上!追蹤照護線上超過78萬好友,值得信賴的照護線上!熱門文章蛋白質這樣吃!這樣算!一次圖表攻略(懶人包)你的累,皰疹都知道–醫師的叮嚀病毒疣會傳染,該怎麼治療和預防?請醫師解答血糖多少才OK?糖尿病問題多,醫師圖文解說40+,你需要「活動度肌筋膜訓練」(動圖圖解)濕疹!到底是皮膚太濕,還是皮膚太乾?讓醫師來解答!腋下變黑、皮膚贅瘤,竟然是「胰島素阻抗性」(懶人包)醫師教你正確燙傷處置什麼是身上長釘子?粉瘤與疔瘡一次說給你聽這種痠痛不單純!早上起床關節僵硬緊繃,自體免疫性關節炎醫師圖解專家好文吃出健康關心血糖兒科皮膚科泌尿科掛號、領藥最方便!顯示更多動靜脈血管您不可不知運動專區樂活銀髮族免疫疾病名醫會客室心臟名醫會客室皮膚名醫會客室泌尿科名醫會客室抗癌營養專家這樣說吃出健康



6. 慢性腸炎急增持續「腸胃炎」 穿腸漏糞

不少人誤當慢性發炎腸道疾病為腸胃炎,直至出現嚴重併發症﹕膿瘡、腸 ... 袁柏泉說:「肚痛、肚瀉病徵持續一段長時間,排泄物中有血、有潺, ...BEAUTY&STYLE/FITNESSPASTARTICLES慢性腸炎急增持續「腸胃炎」穿腸漏糞慢性腸炎與感染無關知多啲:神秘小腸終現形多年無相處關係疏離母女隔夜仇?一碗湯破冰知多啲:發掘彼此獨特性傳遞關懷素得Smart:木耳炒豆腐纖維鐵質豐好zone動:龍捲風掃走腰背痛蒸氣鍋健康過火鍋?天使/魔鬼還看「蒸」選食物炊具推介:無火蒸煮快熟便捷吾生有杏:院長醫生周記(33)香港,您病得很重慢性腸炎急增持續「腸胃炎」穿腸漏糞文章日期:2016年02月15日Share(圖:劉焌陶)prevnext【明報專訊】腹痛、腹瀉,持續數周,最初以為是腸胃炎,求醫服藥後徵狀不減,發現大便帶血、帶潺,開始擔心是癌症來襲。

慢性發炎腸道疾病,過去是「洋人病」,近十年本地患者愈來愈多。

不少人誤當慢性發炎腸道疾病為腸胃炎,直至出現嚴重併發症﹕膿瘡、腸塞、穿腸,甚至瘻管穿越腸道、膀胱、皮膚,大便四溢,才驚覺事態嚴重,診治可能因此延誤。

「九十年代遇過一個疑似克隆氏病,但最終亦無法確診。

」養和醫院急症科專科醫生袁柏泉說,慢性發炎腸道疾病,過去較少見,「以前在醫院工作,多年也未遇過一個克隆氏病病人」。

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陳安安翻查瑪麗醫院資料,上世紀50至80年代,找到5個克隆氏病;但近年發病率急升,單是瑪麗醫院,發病率多了30倍,而中文大學研究報告亦指,發病率多十倍。

一般人對於慢性發炎腸道疾病,十分陌生。

袁柏泉說:「肚痛、肚瀉病徵持續一段長時間,排泄物中有血、有潺,而醫生檢驗大便樣本時發現多是血,如白血球,甚少病菌;若患者為老年人,則怕是癌症,若為年輕人則有可能是慢性發炎腸道疾病(InflammatoryBowelDisease,下簡稱慢性腸炎),建議照腸鏡『開估』答案。

」病徵隱蔽惡化才發現慢性腸炎分兩類﹕◆潰瘍性結腸炎﹕大腸表層黏膜發炎、潰瘍◆克隆氏病﹕影響小腸及大腸,潰瘍很深,可穿破腸壁「克隆氏病在確診上尤其棘手,徵狀不明顯,不一定會大便帶血,起初只出現腹痛、消瘦,未必人人都會求醫。

」袁柏泉說。

陳安安亦同意:「克隆氏病,30%影響大腸,30%影響小腸,40%影響小腸末端至盲腸位置;如果影響大腸,出現肚瀉、大便帶血等明顯徵狀,病人會主動求醫。

但若只影響小腸,徵狀較隱蔽,病人會肚痛、消瘦,往往睇好多次醫生,做很多檢查才確診,不少病人都是在出現穿腸、膿瘡等嚴重併發症,才發現患病。

」腸道收窄愈切愈短克隆氏病影響全層腸壁,一旦出現併發症,情况可以很可怕。

陳安安說:「併發症包括穿腸、膿瘡、瘻管(或稱瘺管,即因腸道潰瘍蝕穿附近組織,形成一條不正常管道,穿入鄰近器官)。

瘻管可於不同位置出現,由腸穿出腸、膀胱,甚至皮膚,使大便由皮膚流出,甚至產生縱橫交錯的肛門瘻管,很難治理。

」另外,腸道因發炎而收窄,引致腸塞,須以手術切除部分腸道及再接駁;但手術傷口難以癒合,接駁位置可能再次發炎收窄,又要重施手術,結果小腸愈切愈短,影響吸收,故克隆氏病偏向靠藥物控制。

一年內復發風險達50%以藥物治療克隆氏病,現時傾向較進取治療,陳安安解釋:「克隆氏病暫未有根治方法,且一年內復發風險達50%,現在傾向一開始用稍重的藥物,希望可以減少併發症和復發的風險。

」尤其是一發現時已是病情嚴重者,就用高劑量類固醇,配合免疫抑制劑,以避免併發症出現。

若已併發瘻管、肛瘻等患者,一開始就可能需使用生物製劑。

生物製劑有效令瘻管關閉、減低發作風險,但費用昂貴,每針一萬多元,每八星期打一針,持續注射,才能控制病情。

文:吳穎湘、陳雅君圖:劉焌陶編輯:洪慧冰■有片睇www.mingpaohealth.com/doc.htmRELATED慢性腸炎與感染無關知多啲:神秘小腸終現形ShareMORE多年無相處關係疏離母女隔夜仇?一碗湯破冰知多啲:發掘彼此獨特性傳遞關懷素得Smart:木耳炒豆腐纖維鐵質豐好zone動:龍捲風掃走腰背痛SHOWBIZNEWS娛樂LATEST即時娛樂CELEBRITYMOVIE/MUSICBEAUTY&STYLEBEAUTYFASHIONFITNESSCULTURE&LEISURECULTURETRAVELDININGFAMILYPARENT-CHILDHOTPICK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