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腸炎急增持續「腸胃炎」 穿腸漏糞 | 腸 有 膿

不少人誤當慢性發炎腸道疾病為腸胃炎,直至出現嚴重併發症﹕膿瘡、腸 ... 袁柏泉說:「肚痛、肚瀉病徵持續一段長時間,排泄物中有血、有潺, ...BEAUTY&STYLE/FITNESSPASTARTICLES慢性腸炎急增持續「腸胃炎」穿腸漏糞慢性腸炎與感染無關知多啲:神秘小腸終現形多年無相處關係疏離母女隔夜仇?一碗湯破冰知多啲:發掘彼此獨特性傳遞關懷素得Smart:木耳炒豆腐纖維鐵質豐好zone動:龍捲風掃走腰背痛蒸氣鍋健康過火鍋?天使/魔鬼還看「蒸」選食物炊具推介:無火蒸煮快熟便捷吾生有杏:院長醫生周記(33)香港,您病得很重慢性腸炎急增持續「腸胃炎」穿腸漏糞文章日期:2016年02月15日Share(圖:劉焌陶)prevnext【明報專訊】腹痛、腹瀉,持續數周,最初以為是腸胃炎,求醫服藥後徵狀不減,發現大便帶血、帶潺,開始擔心是癌症來襲。

慢性發炎腸道疾病,過去是「洋人病」,近十年本地患者愈來愈多。

不少人誤當慢性發炎腸道疾病為腸胃炎,直至出現嚴重併發症﹕膿瘡、腸塞、穿腸,甚至瘻管穿越腸道、膀胱、皮膚,大便四溢,才驚覺事態嚴重,診治可能因此延誤。

「九十年代遇過一個疑似克隆氏病,但最終亦無法確診。

」養和醫院急症科專科醫生袁柏泉說,慢性發炎腸道疾病,過去較少見,「以前在醫院工作,多年也未遇過一個克隆氏病病人」。

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陳安安翻查瑪麗醫院資料,上世紀50至80年代,找到5個克隆氏病;但近年發病率急升,單是瑪麗醫院,發病率多了30倍,而中文大學研究報告亦指,發病率多十倍。

一般人對於慢性發炎腸道疾病,十分陌生。

袁柏泉說:「肚痛、肚瀉病徵持續一段長時間,排泄物中有血、有潺,而醫生檢驗大便樣本時發現多是血,如白血球,甚少病菌;若患者為老年人,則怕是癌症,若為年輕人則有可能是慢性發炎腸道疾病(InflammatoryBowelDisease,下簡稱慢性腸炎),建議照腸鏡『開估』答案。

」病徵隱蔽惡化才發現慢性腸炎分兩類﹕◆潰瘍性結腸炎﹕大腸表層黏膜發炎、潰瘍◆克隆氏病﹕影響小腸及大腸,潰瘍很深,可穿破腸壁「克隆氏病在確診上尤其棘手,徵狀不明顯,不一定會大便帶血,起初只出現腹痛、消瘦,未必人人都會求醫。

」袁柏泉說。

陳安安亦同意:「克隆氏病,30%影響大腸,30%影響小腸,40%影響小腸末端至盲腸位置;如果影響大腸,出現肚瀉、大便帶血等明顯徵狀,病人會主動求醫。

但若只影響小腸,徵狀較隱蔽,病人會肚痛、消瘦,往往睇好多次醫生,做很多檢查才確診,不少病人都是在出現穿腸、膿瘡等嚴重併發症,才發現患病。

」腸道收窄愈切愈短克隆氏病影響全層腸壁,一旦出現併發症,情况可以很可怕。

陳安安說:「併發症包括穿腸、膿瘡、瘻管(或稱瘺管,即因腸道潰瘍蝕穿附近組織,形成一條不正常管道,穿入鄰近器官)。

瘻管可於不同位置出現,由腸穿出腸、膀胱,甚至皮膚,使大便由皮膚流出,甚至產生縱橫交錯的肛門瘻管,很難治理。

」另外,腸道因發炎而收窄,引致腸塞,須以手術切除部分腸道及再接駁;但手術傷口難以癒合,接駁位置可能再次發炎收窄,又要重施手術,結果小腸愈切愈短,影響吸收,故克隆氏病偏向靠藥物控制。

一年內復發風險達50%以藥物治療克隆氏病,現時傾向較進取治療,陳安安解釋:「克隆氏病暫未有根治方法,且一年內復發風險達50%,現在傾向一開始用稍重的藥物,希望可以減少併發症和復發的風險。

」尤其是一發現時已是病情嚴重者,就用高劑量類固醇,配合免疫抑制劑,以避免併發症出現。

若已併發瘻管、肛瘻等患者,一開始就可能需使用生物製劑。

生物製劑有效令瘻管關閉、減低發作風險,但費用昂貴,每針一萬多元,每八星期打一針,持續注射,才能控制病情。

文:吳穎湘、陳雅君圖:劉焌陶編輯:洪慧冰■有片睇www.mingpaohealth.com/doc.htmRELATED慢性腸炎與感染無關知多啲:神秘小腸終現形ShareMORE多年無相處關係疏離母女隔夜仇?一碗湯破冰知多啲:發掘彼此獨特性傳遞關懷素得Smart:木耳炒豆腐纖維鐵質豐好zone動:龍捲風掃走腰背痛SHOWBIZNEWS娛樂LATEST即時娛樂CELEBRITYMOVIE/MUSICBEAUTY&STYLEBEAUTYFASHIONFITNESSCULTURE&LEISURECULTURETRAVELDININGFAMILYPARENT-CHILDHOTPICK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