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癌延伸文章資訊,搜尋引擎最佳文章推薦

1. 如何避免「膽囊癌」的誤診

雖然在以往「膽囊癌」是一種罕見而難以早期診斷的消化道癌症,而一旦被確診為「膽囊癌」時,罹患者的生命也已所剩無幾了。

近十多年來,由於腹部超音波掃描 ...¦^­º­¶Âø»x>Àù¯g·s±´>­GÀù±M¿è ¦p¦óÁקK¡uÁxÅnÀù¡vªº»~¶E§»®¦Âå°|¨xÁx­G¸z¬ì¥D¥ôÃÓ°·¥ÁÂå®v¡@¡@ÁöµM¦b¥H©¹¡uÁxÅnÀù¡v¬O¤@ºØ¨u¨£¦ÓÃø¥H¦­´Á¶EÂ_ªº®ø¤Æ¹DÀù¯g¡A¦Ó¤@¥¹³Q½T¶E¬°¡uÁxÅnÀù¡v®É¡A¿©±wªÌªº¥Í©R¤]¤w©Ò³ÑµL´X¤F¡Cªñ¤Q¦h¦~¨Ó¡A¥Ñ©ó¸¡³¡¶W­µªi±½´yÀˬd¥H¤Î¹q¸£Â_¼h±½´yÀˬdªº¶i¨B¡A¬Y¨Ç¿©±wªÌ¤£¶È¦bµ·²@µLÁ{§É¯gª¬¤§¤U¡A¿zÀË¥XÁxµ²¥Û¡BÁxÅn泦סBÁxÅn¸~½F¡A¬Æ¦Ü¨Ï±o­ìµo©ÊªºÁxÅnÀù¤]¤£¦A¬O¤@ºØ¨u¨£ªºÀù¯g¡C¨Æ¹ê¤W¡A­ìµo©ÊÁxÅnÀù¦b¦­´Á¬OµLµ·²@Á{§É¯gª¬¤Îªí¼xªº¡A¦]¦¹¤]¨Ï±oÁxÅnÀùªº¦­´Á¿zÀ˲v§C¨ì¤j¬ù¤£¨ì¦Ê¤À¤§¤Q¡F¬Û¹ï¨Ó»¡¡A¥ç¨Ï±o¡uÁxÅnÀù¡vªº»~¶E²v°ª¹F¦Ê¤À¤§¤K¤Q¥ª¥k¡C¬°¤°»òÁxÅnÀù±`³Q»~¶E¬°Áxµ²¥Û¡BºC©ÊÁxÅnª¢¡B¨xÀù¡BÁxÅn®§¦×¡A¬Æ¦ÜÁx»WÁw¡A¦]¬°ÁxÅnÀù¥»¨­¥ç®e©ö¥H¥H¤W¯e¯fªº¯gª¬ªí²{¥X¨Ó«á¤~³Qµo²{ªº¡F¦ý¬O¡uÁxÅnÀù¡v¤@¥¹³Qµo²{®É¡A¨äÀù²Ó­M¥»¨­©Î³\¤w®û¼í¨ìÁxÅnÁu¡A¬Æ¦b¦b¦­´Á¤wÂಾ¨ì¾Fªñªº²O¤Úµ²¡]¦pÁxÅn©P³ò¡B¨xªùÀR¯ß©P³ò¥H¤Î¸¡µÄ«á²O¤Úµ²¡^©Î¾¹©x¦p¯ØŦ¡B¨xŦ¬Æ©Î«I¥Ç¨ìÁxÅnºÞ¡]ÁxÅn»PÁ`ÁxºÞ¥æ±µ³B¡^¡A¦Ó§e²{µLµh©Ê¶À¯nªº¯gª¬¡C¥Ñ©óÁxÅnÀù©ö©ó¦­´Áµo¥ÍÂಾ¡A¨Ï±o¯f±¡ªº¹w«á¸û®t¡A¦]¦¹¦p¦ó¦­´Áµo²{¡B¦­´ÁªvÀø«h§ó§Î­«­n¤F¡C²Î­p¤W¡A¦³¤T¤À¤§¤GªºÁxÅnÀù¿©±wªÌªºÁ{§É¯gª¬¤Îªí¼x¡A©Î³\»PÁxµ²¥Û¥H¤ÎºC©ÊÁxÅnª¢·¥¬°¬Û¦ü¡A¬Æ¦Ü¦b³o¥H«e³£³Q¥H·í°µ¡uÁxµ²¥Û¡v©Î¡uºC©ÊÁxÅnª¢¡v¨ÓªvÀø¡A¦]¦Ó©µ»~¤F¦­´Á¶EªvÁxÅnÀùªº¶Àª÷®É¶¡¡CÁxÅnÀùªº¨å«¬¯gª¬¦³¤W¸¡³¡«ùÄò©Êªº¯kµh¡B­¹±ý¤£®¶¡Bäú¤ß¡B¹Ã¦R¡B¥´ÜСB®ø¤Æ¤£¨}¡B¸¡µÈ¡B¸¡Âm¡BÅé­«­°§C¡B¤£©ú¼ö¡A¬Æ¦Ü¯ù¦â§¿ªº¶À¯nªí¼x¡A¬Y¨Ç­Ó®×«h·|¦b¥k¤W¸¡³¡Ä²ºN¨ì¡u¸~¶ô¡v¡F¦¹¥~¡A¡uÁxÅnÀù¡v¦b¥½´Á®É«h©Î³\·|µo¥Í¦å©Ê¸¡¤ô¥H¤ÎÁxÅn¸~¤jªº±¡§Î¡A¦ý¤@¥¹ÁxÅnÀù¿©±wªÌ¥X²{¶À¯n®É¡A¨äªvÀøªº¹w«á«h¸û®t¡A¦Ó¦¹®É¿©±w­ÓÅé¤]¤w§e²{Àù¯gªº´c©ÊÅé½è¤F¡C¦]¦¹¡A¦bÁ{§É¤W¬Y¨Ç¿©±wÁxÅnÀùªº°ª¦MÀI¸s¡A¥²»Ý­n©w´Á°lÂÜÁxÅnÀùªº»jµ·°¨¸ñ¡A¥HÁקK³Qº|¶E¡A³o¨Ç°ª¦MÀI¸s¥]¬A¦³¤¤¦~°ü¤k¡]¤×¨ä¬O¤j©ó45·³ªº¤k©Ê¡^¦³¤Q¦~¥H¤WÁxµ²¥Û¡]¤×¨ä¬Oµ²¥Ûª½®|¤j©ó¤T¤½¤À¥H¤WªÌ¡^¨Ã¦X¨ÖºC©ÊÁxÅnª¢ªº¯f¥vªÌ¡B¦s¦³«ùÄò©ÊµLªk§Ô¨üªº¤W¸¡³¡¯kµh¯gª¬ªÌ¡B¥k¤W¸¡¯kµh¤Î¸¡µÈ¦Ó¦X¨Ö¸~¶ô¬Æ¦Ü³h¦åªÌ¡B¶W­µªi±½´y¼v¹³§e²{ÁxÅn¾À¼W«p¡]¥¿±`ÁxÅn¾À«p«×¦b¤TÍù¦Ì¥H¤º¡^¦Óªí­±¤£³W«h¡A©Î¬O¸¡³¡X¥úÄá¼vÀˬdµo²{ÁxÅn§e²{¶t¤Æªº²{¶H¡A³o¨Ç­Ó®×³£¥²»Ý­n¥ý±Æ°£¬O§_¦³¿©±w¡uÁxÅnÀù¡vªº¥i



2. 存活率低、不易早發現的「膽囊癌」兩種人是危險族群

根據民國103年的癌症公報,膽囊及肝外膽管惡性腫瘤發生率排名於男性為第18位,在女性為第19位;而膽囊及肝外膽管惡性腫瘤的死亡率於癌症 ...親愛的網友: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IE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新聞網願景工程橘世代有設計售票網有行旅我的新聞udn/元氣網/癌症/其他癌症存活率低、不易早發現的「膽囊癌」兩種人是危險族群分享分享留言列印A-A+2019-08-2710:49照護線上白映俞醫師根據民國103年的癌症公報,膽囊及肝外膽管惡性腫瘤發生率排名於男性為第18位,在女性為第19位;而膽囊及肝外膽管惡性腫瘤的死亡率於癌症排名於男性為第15位,在女性則為第13位。

肝臟有眾多功能,其中一樣是分泌膽汁,肝臟分泌膽汁後,膽汁會沿著膽道流向膽囊,經過濃縮後貯存在膽囊內。

最常見的膽囊健康問題就是膽結石及膽囊炎,至於膽囊癌雖然並不那麼常見,但由於不容易早期發現,患者常到了膽囊癌比較棘手時才接受治療,預後並不好。

知名作家趙寧亦是因膽囊癌過世。

膽結石是膽囊癌最常見的危險因子,約有超過一半以上的膽囊癌患者是有膽結石的。

但這裡還是要強調,多數有膽結石問題的患者並不會得到膽囊癌。

但假使膽結石過大,或造成了膽囊的慢性發炎,就會升高膽囊癌的機率,像是當膽結石造成膽囊壁上累積鈣質沉積物,稱為瓷膽囊(Porcelaingallbladder)時,就與膽囊癌有更明確的關聯性了!既然膽囊癌的發生常與膽囊慢性發炎有關,膽道變異也就成了另一樣危險因子。

原本膽囊會由膽囊管接到總膽管,在總膽管進到小腸開口之前,還有一樣東西會加進來,就是帶著胰液的胰管。

然而這些管路之間如果沒接好,或是開口受到阻塞,導致胰液從胰管回流到膽管或膽囊,在胰液刺激下,膽道膽囊的細胞可能會因此增生病變,容易增加了膽囊生病的機會。

膽囊癌的女性患者較多,體重過重的人也比較容易罹患膽囊癌,這兩者可能與膽結石的產生有所關係。

還記得我們提到罹患膽結石的危險因子–4F嗎?forty(四十歲),fat(體重過重),female(女性),fertile(值生育年齡)這幾個因素。

體重過重與女性這兩個特性也較容易罹患膽囊癌,但多數膽囊癌年紀超過65歲。

因此也有研究認為,罹患膽結石20年後,可能會略為提高此人罹患膽囊癌的機率。

膽囊位於腹腔內較深處,身體觸診難以發覺膽囊是否長了癌症,目前亦無法用單一抽血檢查知道罹患膽曩癌,因此,患者通常都是到了膽囊癌範圍變大,造成了不舒服症狀才會就診,才知道自己罹患了膽囊癌。

至於膽囊癌的症狀,並不是很有特異性,跟一般的腸胃不舒服或膽結石症狀很類似,像是上腹痛、有時會噁心嘔吐、脹氣、食慾下降、體重下降。

可能會在右側腹部摸到腫塊,假使有黃疸症狀的話,代表膽囊癌已經造成膽道阻塞。

由於腹痛、腹脹這些症狀可能來來去去,一般來說患者很難早期發現自己生病了,但有少數患者是因為膽結石,接受手術移除膽囊,在病理檢查檢體時意外發現有膽囊癌!那在懷疑患者有膽囊癌時,醫師會怎麼安排檢查呢?還是要從抽血與影像檢查做起。

抽血可以了解患者的肝臟功能及黃疸指數,若是黃疸指數異常升高,就要小心是肝臟或膽道出了問題。

罹患膽囊癌時可能會讓癌症指數CEA和CA199升高,但其他癌症也有機會讓這些癌症指數升高,並不具有特異性。

另外很重要的是用超音波、電腦斷層、核磁共振等影像檢查方式觀察膽囊的型態,藉此結果評估是否有癌症的可能、目前疾病的進展範圍、是否需要切片及研究後續可行的治療方式。

講到膽囊癌的癌症分期,我們要先知道膽囊切面的分層,最裡面的是內上皮層,周遭包覆著結締組織,接著是肌肉層,周遭也有肌肉旁的結締組織,最外側則是漿膜層。

我們在評估膽囊癌的嚴重程度時,會依據癌細胞侵襲到的範圍而定。

●原位癌:癌細胞只位於內上皮層●第一期:侵犯到肌肉層,但沒有轉移淋巴結或其他器官●第二期:侵犯超過膽囊肌肉層,可達最外側的漿膜層,但沒有轉移淋巴結或其他器官●第三期:侵犯到膽囊最外層,並侵犯了肝臟、胃、十二指腸、或胰臟等鄰近器官;或是沒有侵犯鄰近器官,卻侵犯了附近小於三個淋巴結。

●第四期:膽囊癌侵犯超過四顆淋巴結,侵犯鄰近兩個以上的器官,或侵犯肝臟的大血管,或已經轉移到身體他處。

一般來說,發生在膽道的癌症,像是膽管癌或膽囊癌,其存活率都不是非常好。

若接受治療時為膽囊癌第一或第二期的患者,五年存活率約有



3. 膽囊癌:無聲無息的殺手

趙寧於2007年11月中第一次動刀,原本以為只是膽結石,術後發現為膽囊癌,且已經是末期;之後因癌細胞轉移,曾經接受區域擴大清除以及部分肝切除手術。

趙寧 ...選擇字級梅約聯合診所MeiyuClinic世界先進內視鏡中心EndoFuture全面性整合內視鏡室系統縝密推理誠心關懷梅約健康管理中心MeiyuHealthCenter關懷總在無時不刻NeverStopCaring醫學小百科醫學小百科HOME>醫學小百科膽囊癌:無聲無息的殺手日期:2012-04-25醫師:廖健仲(版權所有)案例:根據新聞報導,知名作家趙寧,於2008年9月因膽囊癌惡化病逝,享年66歲。

趙寧於2007年11月中第一次動刀,原本以為只是膽結石,術後發現為膽囊癌,且已經是末期;之後因癌細胞轉移,曾經接受區域擴大清除以及部分肝切除手術。

趙寧後來因為腹腔內腫瘤復發,導致腸阻塞,需進一步接受腸繞道手術,隨後接受多次化學治療及標靶治療。

治療期間,由於進食狀況不佳,及腫瘤引發疼痛,必須接受全靜脈營養支持及疼痛控制,體重爆瘦,病情惡化,轉入安寧病房治療,最後不幸逝世,留予後人無限不捨及感傷。

   行政院衛生署公佈2010年國人前十大癌症死因中膽囊癌位居全部癌症死亡之第十六位,其中佔男性癌症死因第15位,女性癌症死因第11位,每十萬人口死亡率為2.3人,因此其並非罕見的癌症。

事實上,原發性膽囊癌在早期常是毫無症狀及表徵,大約只有四分之一的病人可以早期發現,且膽囊癌易於早期發生轉移,使得疾病預後差,即便是第一期發現,其術後5年存活率約五成左右;至於末期(第四期)才發現,則5年存活率只剩2-4%。

因此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就更形重要了。

至於膽囊癌的臨床症狀包括右上腹痛、噁心嘔吐、食慾不振、體重減輕、腹部腫塊、黃疸、腹水…等。

而上述症狀也往往是嚴重膽囊癌的警訊。

造成膽囊癌的危險因子有:(1)膽結石及慢性膽囊炎;(2)年齡:大於60歲;(3)性別:女性為男性2倍左右;(4)膽道先天結構異常;(5)膽瘜肉(大於一公分,平坦無柄);(6)致癌物;(7)肥胖;(8)自體免疫疾病,如原發性硬化膽管炎(PSC)、潰瘍性大腸炎等。

其中膽結石是最常被提及與膽囊癌有關的危險因子,約75-90%的膽囊癌患者合併有膽結石,主要可能是結石對膽囊黏膜細胞長期刺激而造成癌化。

另外統計發現有膽結石的人罹患膽囊癌的機會比沒有膽結石的人高7倍左右,也因此大部分開始產生癌變的膽結石患者其各項檢查與膽結石症狀無異,故很難事先診斷出來。

正如趙寧教授,當時也以為只是膽結石而接受開刀,結果卻已是末期膽囊癌併轉移了。

另外還有一些情形也容易合併膽囊癌,如陶瓷樣膽囊(porcelaingallbladder),這是一種膽囊慢性炎症的終期,此時膽囊壁呈現廣泛鈣化,約有12.5%至62%的磁化膽囊病例會併發膽囊癌。

而膽囊癌之臨床診斷,除了身體檢查外,血液中的癌症指數篩檢(CEA、CA19-9)並未有高的準確度,而腹部超音波才是診斷的利器;若懷疑有膽囊癌,則必須加上電腦斷層攝影,以了解是否有轉移的情形。

另外核磁共振,血管攝影及膽道攝影也可提供更充分的診斷證據。

至於治療方式,對於第一、二期膽囊癌仍以外科手術切除為主;但較積極的手術切除方式,其相對預後也較好,如在膽囊癌發生率較高的日本,即便是第一期病患仍是以根除性膽囊切除術(radicalcholecystectomy)為主,故手術後5年存活率可達70-80%。

而第二,第三期的病患,術後常需合併化學與放射治療,以減少復發,但5年存活率仍只有28%及7-8%;至於已有遠處轉移的第四期膽囊癌,目前的治療成效都不盡理想。

基本上,膽囊癌是一種較容易轉移的腫瘤,越早治療,存活率越高。

若於原位癌(第0期)即發現,則手術後5年存活率可達八成。

故因此民眾如有上述危險因子或症狀時,應儘早至胃腸肝膽科就診檢查,必要時須接受膽囊切除手術,以絕後患。

梅約聯合診所 103台北市大同區長安西路88號  地圖TEL:(02)2555-7728 FAX:(02)2555-1728 E-mail:[email protected]您是第位访客MEIYUCLINIC.COPYRIGHT©2011ALLRIGHTSRESERVED



4. 淺談膽囊癌

但早期膽囊癌很難事先診斷出來,通常是在膽囊切除手術後,方由病理切片診斷出。

在膽道手術中,膽囊癌的發現率約在1%~2%間。

膽囊癌好發於60歲以上女性, ...淺談膽囊癌肝膽胰外科   張文燦主治醫師(97年7月)流行病學衛生署於2006年之分析指出膽囊癌佔全部癌症死亡之第十二位,佔男性癌症死亡之第十一位,而佔女性癌症死因之第九位﹐每十萬人口死亡率為3.2人,因此其並非罕見的癌症。

但早期膽囊癌很難事先診斷出來,通常是在膽囊切除手術後,方由病理切片診斷出。

在膽道手術中,膽囊癌的發現率約在1%~2%間。

膽囊癌好發於60歲以上女性,男女比率約1:3。

膽囊癌的危險因子(1)膽囊結石及慢性膽囊炎:平均約有75%的膽囊癌患者合併有膽囊結石,是因結石對膽囊黏膜細胞長期刺激而造成其癌化。

也因此大部分的早期膽囊癌其各項檢查結果都與一般膽囊結石症無異,因此很難事先診斷出來。

(2)陶瓷狀膽囊(ProcelainGallbladder):若膽囊壁鈣化而呈陶瓷狀,則其合併癌症的機會即高達`12.5%~61%。

(3)膽道先天結構異常:如總膽管囊腫及胰管膽管合流處異常者,皆會增加膽囊癌罹患之機會。

(4)致癌物:橡膠工業的從事者較易得膽囊癌,其他致癌物有methycholanthrene,aminoazotoluene,nitroamines等。

另外如自由基或脂肪之氧化物亦被認為是致癌物質。

(5)膽囊息肉狀腫瘤:膽囊息肉直徑大於一公分或其形狀為平坦無柄狀,或僅有單一息肉且增長速度相當快,或其超音波下顯示息肉與肝臟組織之回音相同,則此息肉合併惡性之機率大增到百分之三十以上。

(6)膽囊的腺瘤(adenoma)或腺肌瘤增生(adenomyomatosis)則被認為是為有轉變成惡性之可能,此外潰瘍性大腸炎或傷寒帶原者都會增加膽囊癌的罹病率。

膽囊癌之臨床表現膽囊癌之臨床表現通常不明顯,約80%患者是以右上腹痛來表現,而且與膽囊結石、慢性膽囊炎之症狀很難區分。

此外為噁心、嘔吐、體重下降等非特異表現。

若有黃疸(約佔30%~40%患者),則疾病已進入到末期。

膽囊癌之臨床診斷在實驗室檢查及腫瘤指標方面,並未有特異性的檢查可以作為依據。

而影像學檢查,若超音波懷疑合併有膽囊癌則必須加上電腦斷層攝影,以了解有無肝臟轉移或鄰近器官、淋巴結、血管及膽道之侵犯。

若有必要再加上內視鏡超音波及膽道攝影檢查。

膽囊癌的治療一般而言,若癌症僅侷限於膽囊黏膜層,則施行膽囊切除術即可。

若已穿透肌肉層,則必須再行膽囊週圍肝葉之楔狀切除,或行肝臟右葉切除手術,甚至合併胰頭十二指腸切除手術。

而若已侵犯到鄰近血管、膽道及肝臟,約僅15%~30%可以接受治療,對於其所造成之阻塞性黃疸,則以膽道引流或支架等保守療法行之。

結論膽囊癌,雖然不易事先診斷,但愈早期治療,存活率愈好。

第一期膽囊癌五年存活率約85%,第二、三、四期各為25%、10%、2%。

因此民眾若有上述症狀或本身有前述的危險因子,則應儘早到肝膽科或肝膽外科就診,必要時接受膽囊切除手術,以絕後患。

【回本期目錄】



5. 認識膽囊癌::台灣癌症基金會FCF

發生膽囊癌的原因至今依然不明,許多人提出各種假說,包括:膽石症之慢性刺激、膽汁滯留、感染原、炎性腸道疾病、或者原先良性腺瘤惡化而來等等說法,都未能 ...首頁台灣常見癌症腦瘤喉癌鼻咽癌口腔癌食道癌甲狀腺癌肺癌乳癌胃癌腸胃道間質瘤肝癌膽囊膽管癌胰臟癌大腸直腸癌攝護腺癌卵巢癌輸卵管癌子宮內膜癌子宮頸癌陰道癌腎臟癌膀胱癌皮膚癌多發性骨髓瘤淋巴癌血癌骨癌癌症預防蔬果彩虹579規律運動體重控制遠離菸檳定期篩檢防癌小博士主題癌症專區更多防癌知識常見防癌問題癌症e學苑(癌友服務)癌症的認識台灣十大癌症其他癌症自我照護管理醫療新知癌症照護癌症營養心理支持復健運動免疫治療身心靈康復課程北部課程南部課程跨院際講座病友支持團體肺腑之癌腸相挺笑顏逐開悅聲合唱團愛care之友午茶話療癌症病友補助營養品補助經濟補助交通補助居家喘息心理諮商癌症保險諮詢假髮租借專業諮詢服務線上諮詢抗癌鬥士數位教學平台直播小教室台灣藥物臨床試驗資訊癌友關懷教育中心關於基金會基金會緣起宗旨與目標服務項目組織架構最新消息媒體報導榮耀共享年度報告捐款與支持捐款方式愛心義賣募捐專區志工招募企業參與捐款芳名錄台癌資料館圖書出版其他出版會訊下載各項專業調查衛教手冊會員專區站內搜尋首頁膽囊膽管癌認識膽囊癌收藏文章友善列印收藏文章 膽囊癌GallbladderCancer文/消化醫學基金會王德宏教授一、背景:      膽囊癌是膽道系統最常見的癌症,根據行政院衛生署九十六年之統計,膽囊癌是台灣女性十大癌症死因的第八位,是台灣男性十大癌症死因的第十位,九十四年初次診斷為膽囊癌約有704多人。

發生膽囊癌的原因至今依然不明,許多人提出各種假說,包括:膽石症之慢性刺激、膽汁滯留、感染原、炎性腸道疾病、或者原先良性腺瘤惡化而來等等說法,都未能證實,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膽結石會導致膽囊癌的說法。

事實上,長期追蹤無症狀之膽石症患者,僅有不到1%之病人會罹患膽囊癌。

因此這項說法是否可信,仍有待證實。

此外,還有一些情形很容易合併膽囊癌:磁化膽囊,這是一種膽囊慢性炎症的終期,約有12.5%至62%的磁化膽囊病例會併發膽囊癌。

潰瘍性大腸炎病人發生膽道癌症之危險性為2%,約為正常人之五倍到二十一倍,這也是一種危險因子。

除此之外,近年來被提出來認為與膽囊癌相關的另一個危險因子是膽胰管合流異常。

二、症狀:      膽囊癌好發年齡在六十至七十歲之間,男女之比例與膽石症相似,男性與女性之比約為一比三。

雖然很多膽囊癌病人都有很長的患病史,但也有少數病人完全沒有症狀,是因為作超音波檢查時才被發現的,一般常見的是膽石症或膽囊炎症狀,也有一些末期病人會表現出癌症的症狀。

常見的症狀為右上腹痛或上腹痛、體重減輕、黃疸、厭食、嘔吐、噁心等。

有症狀之膽囊癌可分為五種表現方式:1.大多數的病人以慢性膽囊炎之症狀為表現,包括腹痛、噁心、嘔吐等。

2.約有1/3~1/4的病人以類似膽管癌或胰臟癌之方式表現,其症狀主要為黃疸、體重減輕、腹痛為表現。

3.約有1/4的病人發現時是以其他臟器(如肝臟、肺臟)之癌症症狀表現,這由於膽囊癌直接侵襲或轉移所致。

4.約有七分之一的病人是以急性膽囊炎為表現,其症狀為右上腹痛、發燒、畏寒、腹部壓痛、反彈痛等。

5.極少數以其他腸胃症狀表現,例如上消化道出血或潰瘍痛等。

6.有些病人完全沒有異常,是利用超音波等工具篩檢出來的。

三、診斷:      超音波掃描是診斷膽囊癌最佳工具,電腦斷層掃描也可以觀察到膽囊內之低緻密度腫瘤。

另外一些較具侵襲性的檢查,雖然未能直接觀察到膽囊癌本身,但可以看到膽囊癌侵犯到膽囊管或其他膽管之變化。

無論如何,最方便可行的超音波掃描在各國都是篩檢膽囊癌的第一線工具,它不具侵襲性,且能診斷大多數的膽囊癌,是目前最佳診斷利器。

四、治療:     膽囊癌的治療方式以手術切除為主,對於早期癌,手術切除膽囊後多半可以得到很好的結果。

反之,如果腫瘤已經侵犯到附近臟器(例如肝臟),則手術時不但要切除膽囊,也要作部份肝臟切除術。

已經轉移到其他內臟(例如肺臟、骨頭等)之膽囊癌可以作放射線療法或化學療法,但效果通常都很差。

五、預後:     膽囊癌的預後呈兩極化。

如果膽囊癌是在很早期被發現(例如無症狀的人作超音波掃描時偶然發現腫瘤,或者為了膽結石而切除膽囊時偶然發現有膽囊癌),則手術後的成績很好,多半可以存活五年以上。

反之,如果是進行到末期的



6. 好膽嘜走!一次搞懂膽結石、膽息肉、膽囊癌、膽管癌

一次搞懂膽結石、膽息肉、膽囊癌、膽管癌. 膽和肝臟一樣,平時都是沈默的器官,一旦出現疼痛不適,才讓人驚覺這器官的存在!好心肝會刊肝病資訊第78期出刊日:2017-04-15返回上一層好膽嘜走!一次搞懂膽結石、膽息肉、膽囊癌、膽管癌膽和肝臟一樣,平時都是沈默的器官,一旦出現疼痛不適,才讓人驚覺這器官的存在!其實跟膽有關的疾病並不少見,如何才能留住「好膽」?諮詢╱何明志(臺大醫院外科部主治醫師、臺大醫學院外科副教授)撰稿╱黃筱珮65歲的陳先生近日右上腹經常悶痛,尤其飯後更明顯,擔心是不是長了「壞東西」,到醫院接受腹部超音波檢查,原來是膽結石作崇,醫師建議他開刀切除膽囊。

他跟朋友老王一談起,沒想到老王說他前陣子也因為檢查出膽息肉去動了切膽手術。

陳先生才知道,原來這麼多人都有膽疾的困擾啊!要了解膽囊相關疾病,得先了解這個器官。

膽囊是像氣球一樣的袋狀器官,屬於膽道的一部分,位於人體的右上腹部、肝臟的旁邊。

廣義來說,膽道包含肝內膽管、肝外膽管以及膽囊。

成人肝臟一天可製造、分泌出500至750c.c.的膽汁,透過膽管流通儲存於膽囊,當食物進入腸胃後,膽囊收縮、分泌出膽汁注入腸道幫助消化。

膽最常見的問題就是膽結石、膽息肉,最嚴重的就屬膽囊癌、膽管癌了。

整體來說這4種疾病互有關聯、症狀類似,多以發燒、黃疸、腹痛表現,不容易分辨,若有不適症狀應就醫檢查,以對症治療。

若是高危險群應該定期接受健康檢查,有助於早期發現病情。

【膽結石】與膽汁鬱積有關膽結石是最常見的膽囊疾病,成因是膽囊沒能將膽汁排除乾淨,而使膽汁鬱積在膽囊中,時間過久,膽汁濃縮,在膽囊內形成結石。

一般來說,膽結石好發於女性,尤其是懷孕次數較多的女性。

另外,服用含有雌激素的藥物、有膽結石的家族史、60歲以上長者、肝硬化病人、飲食太過油膩或含太高的膽固醇、快速減肥、食物中的纖維含量太少,以及糖尿病、肥胖患者,都屬於高危險群。

一旦發炎疼痛或結石太大建議切除膽結石多半沒有明顯症狀,8成以上的患者有膽結石卻不自覺,通常是定期健檢或接受腹部超音波檢查時無意中發現。

一旦症狀發作,通常是右上腹或上腹部鈍痛,特別是在飽食之後、膽囊收縮時更易發生。

疼痛可能放射到右背或右肩胛骨,疼痛持續的時間約1~5小時,不會因為排便、姿勢改變、服用制酸劑或嘔吐而減輕疼痛。

有時會合併打嗝、嘔吐、腹脹等症狀,嚴重時因為結石塞住膽囊出口使膽汁無法排出,因而有膽囊腫大、發燒、黃疸、灰白便、甚至細菌感染引發敗血症等急重症。

有症狀的膽結石應該考慮手術切除膽囊。

沒有症狀的膽結石,只要觀察即可,每年發作產生不適的機率僅1%,以下情況建議切除膽囊:◎結石大於2公分。

◎膽囊沒有功能或膽囊出現鈣化,有這些現象的病人,是膽囊癌的高危險族群。

◎脊椎損傷,腹部沒有知覺的病人。

◎鐮狀細胞性貧血病人,無法分辨疾病造成的疼痛或膽囊發炎。

◎容易有手術併發症的病人,提早切除為宜:如肝硬化病人、兒童和糖尿病患者。

【膽息肉】良性居多若超過1公分建議切除膽囊「膽息肉」就是膽囊內長息肉,好發於肥胖、慢性B型肝炎帶原者、60歲以上、血清膽固醇濃度高、有代謝症候群的族群。

大多沒有症狀,除非部分脫落的組織阻塞膽管,才會造成發炎疼痛、急性膽囊炎、阻塞性黃疸和胰臟發炎等症狀。

膽息肉大多數為良性,最常見的是「膽固醇息肉」,通常小於1公分、大多為有細柄的息肉(sessilepolyp),常見為多發性,非單一顆,通常不會轉變成惡性腫瘤。

另外有一種屬於「發炎性息肉」,與膽結石有關,膽結石不斷刺激膽囊壁,造成黏膜增生,這種類型的息肉多小於1公分,轉變成惡性腫瘤機率低。

不過若當膽囊壁發炎反覆、上皮細胞不斷增生,也有可能變惡性,要加以留意。

一般觀察,如果息肉的底部寬、沒有柄,直接吸附在膽囊壁上,多數是膽囊壁細胞病變增生,較有惡性可能,且多數是單一顆。

如果是很多小小顆(小於1公分),有柄、類似女王頭那種形狀,良性的機率高。

膽息肉大多沒有症狀,通常是透過影像學檢查,如超音波、電腦斷層和內視鏡超音波等,或膽囊切除後的病理檢查發現。

如果膽息肉小於1公分,看起來不像惡性,也沒有症狀,可以追蹤就好,建議6至12個月追蹤一次超音波。

至於已有症狀、或息肉超過1公分、或合併有膽結石或原發性膽道硬化症的病人,以及合併其他惡性



7. 難以早期發現的– 膽囊癌(懶人包)

根據民國103年的癌症公報,膽囊及肝外膽管惡性腫瘤發生率排名於男性為第18位,在女性為第19位;而膽囊及肝外膽管惡性腫瘤的死亡率於癌症 ...2018年3月19日星期一難以早期發現的–膽囊癌(懶人包)女人,內科,白映俞,老年人,男人,防癌一把罩,消化系統,腹內癌症,醫師根據民國103年的癌症公報,膽囊及肝外膽管惡性腫瘤發生率排名於男性為第18位,在女性為第19位;而膽囊及肝外膽管惡性腫瘤的死亡率於癌症排名於男性為第15位,在女性則為第13位。

肝臟有眾多功能,其中一樣是分泌膽汁,肝臟分泌膽汁後,膽汁會沿著膽道流向膽囊,經過濃縮後貯存在膽囊內。

最常見的膽囊健康問題就是膽結石及膽囊炎,至於膽囊癌雖然並不那麼常見,但由於不容易早期發現,患者常到了膽囊癌比較棘手時才接受治療,預後並不好。

知名作家趙寧亦是因膽囊癌過世。

膽結石是膽囊癌最常見的危險因子,約有超過一半以上的膽囊癌患者是有膽結石的。

但這裡還是要強調,多數有膽結石問題的患者並不會得到膽囊癌。

但假使膽結石過大,或造成了膽囊的慢性發炎,就會升高膽囊癌的機率,像是當膽結石造成膽囊壁上累積鈣質沉積物,稱為瓷膽囊(Porcelaingallbladder)時,就與膽囊癌有更明確的關聯性了!既然膽囊癌的發生常與膽囊慢性發炎有關,膽道變異也就成了另一樣危險因子。

原本膽囊會由膽囊管接到總膽管,在總膽管進到小腸開口之前,還有一樣東西會加進來,就是帶著胰液的胰管。

然而這些管路之間如果沒接好,或是開口受到阻塞,導致胰液從胰管回流到膽管或膽囊,在胰液刺激下,膽道膽囊的細胞可能會因此增生病變,容易增加了膽囊生病的機會。

膽囊癌的女性患者較多,體重過重的人也比較容易罹患膽囊癌,這兩者可能與膽結石的產生有所關係。

還記得我們提到罹患膽結石的危險因子–4F嗎?forty(四十歲),fat(體重過重),female(女性),fertile(值生育年齡)這幾個因素。

體重過重與女性這兩個特性也較容易罹患膽囊癌,但多數膽囊癌年紀超過65歲。

因此也有研究認為,罹患膽結石20年後,可能會略為提高此人罹患膽囊癌的機率。

膽囊位於腹腔內較深處,身體觸診難以發覺膽囊是否長了癌症,目前亦無法用單一抽血檢查知道罹患膽曩癌,因此,患者通常都是到了膽囊癌範圍變大,造成了不舒服症狀才會就診,才知道自己罹患了膽囊癌。

至於膽囊癌的症狀,並不是很有特異性,跟一般的腸胃不舒服或膽結石症狀很類似,像是上腹痛、有時會噁心嘔吐、脹氣、食慾下降、體重下降。

可能會在右側腹部摸到腫塊,假使有黃疸症狀的話,代表膽囊癌已經造成膽道阻塞。

由於腹痛、腹脹這些症狀可能來來去去,一般來說患者很難早期發現自己生病了,但有少數患者是因為膽結石,接受手術移除膽囊,在病理檢查檢體時意外發現有膽囊癌!那在懷疑患者有膽囊癌時,醫師會怎麼安排檢查呢?還是要從抽血與影像檢查做起。

抽血可以了解患者的肝臟功能及黃疸指數,若是黃疸指數異常升高,就要小心是肝臟或膽道出了問題。

罹患膽囊癌時可能會讓癌症指數CEA和CA199升高,但其他癌症也有機會讓這些癌症指數升高,並不具有特異性。

另外很重要的是用超音波、電腦斷層、核磁共振等影像檢查方式觀察膽囊的型態,藉此結果評估是否有癌症的可能、目前疾病的進展範圍、是否需要切片及研究後續可行的治療方式。

講到膽囊癌的癌症分期,我們要先知道膽囊切面的分層,最裡面的是內上皮層,周遭包覆著結締組織,接著是肌肉層,周遭也有肌肉旁的結締組織,最外側則是漿膜層。

我們在評估膽囊癌的嚴重程度時,會依據癌細胞侵襲到的範圍而定。

●原位癌:癌細胞只位於內上皮層● 第一期:侵犯到肌肉層,但沒有轉移淋巴結或其他器官● 第二期:侵犯超過膽囊肌肉層,可達最外側的漿膜層,但沒有轉移淋巴結或其他器官● 第三期:侵犯到膽囊最外層,並侵犯了肝臟、胃、十二指腸、或胰臟等鄰近器官;或是沒有侵犯鄰近器官,卻侵犯了附近小於三個淋巴結。

●第四期:膽囊癌侵犯超過四顆淋巴結,侵犯鄰近兩個以上的器官,或侵犯肝臟的大血管,或已經轉移到身體他處。

一般來說,發生在膽道的癌症,像是膽管癌或膽囊癌,其存活率都不是非常好。

若接受治療時為膽囊癌第一或第二期的患者,五年存活率約有五成左右。

但在第三期以後,通常很難以手術完整治療,患者五年存活率可能不到一成。

膽囊癌患者若能接受完整的手術切除,是最有可能讓獲得治癒機會的



8. 超過65歲小心膽囊癌!這1惡習快改掉,可能致癌

一般來說,發生在膽道的癌症,像是膽管癌或膽囊癌,其存活率都不是非常好。

若接受治療時為膽囊癌第一或第二期的患者,五年存活率約有五成 ...超過65歲小心膽囊癌!這1惡習快改掉,可能致癌撰文:照護線上日期:2019年11月26日分類:最新文章AAA根據民國103年的癌症公報,膽囊及肝外膽管惡性腫瘤發生率排名於男性為第18位,在女性為第19位;而膽囊及肝外膽管惡性腫瘤的死亡率於癌症排名於男性為第15位,在女性則為第13位。

想要預防膽囊癌,有些危險因子是我們改變不了的,像是年紀逐漸變大,以及身為女性這些。

然而,我們還是可以注意維持適當體重,「體重過重」與很多樣癌症發生有關,絕對是預防癌症的重點之一。

 肝臟有眾多功能,其中一樣是分泌膽汁,肝臟分泌膽汁後,膽汁會沿著膽道流向膽囊,經過濃縮後貯存在膽囊內。

 最常見的膽囊健康問題就是膽結石及膽囊炎,至於膽囊癌雖然並不那麼常見,但由於不容易早期發現,患者常到了膽囊癌比較棘手時才接受治療,預後並不好。

知名作家趙寧亦是因膽囊癌過世。

  膽結石是膽囊癌最常見的危險因子,約有超過一半以上的膽囊癌患者是有膽結石的。

但這裡還是要強調,多數有膽結石問題的患者並不會得到膽囊癌。

 但假使膽結石過大,或造成了膽囊的慢性發炎,就會升高膽囊癌的機率,像是當膽結石造成膽囊壁上累積鈣質沉積物,稱為瓷膽囊(Porcelaingallbladder)時,就與膽囊癌有更明確的關聯性了! 既然膽囊癌的發生常與膽囊慢性發炎有關,膽道變異也就成了另一樣危險因子。

原本膽囊會由膽囊管接到總膽管,在總膽管進到小腸開口之前,還有一樣東西會加進來,就是帶著胰液的胰管。

 然而這些管路之間如果沒接好,或是開口受到阻塞,導致胰液從胰管回流到膽管或膽囊,在胰液刺激下,膽道膽囊的細胞可能會因此增生病變,容易增加了膽囊生病的機會。

 膽囊癌的女性患者較多,體重過重的人也比較容易罹患膽囊癌,這兩者可能與膽結石的產生有所關係。

還記得我們提到罹患膽結石的危險因子–4F嗎?forty(四十歲),fat(體重過重),female(女性),fertile(值生育年齡)這幾個因素。

 體重過重與女性這兩個特性也較容易罹患膽囊癌,但多數膽囊癌年紀超過65歲。

因此也有研究認為,罹患膽結石20年後,可能會略為提高此人罹患膽囊癌的機率。

  膽囊位於腹腔內較深處,身體觸診難以發覺膽囊是否長了癌症,目前亦無法用單一抽血檢查知道罹患膽曩癌,因此,患者通常都是到了膽囊癌範圍變大,造成了不舒服症狀才會就診,才知道自己罹患了膽囊癌。

 至於膽囊癌的症狀,並不是很有特異性,跟一般的腸胃不舒服或膽結石症狀很類似,像是上腹痛、有時會噁心嘔吐、脹氣、食慾下降、體重下降。

可能會在右側腹部摸到腫塊,假使有黃疸症狀的話,代表膽囊癌已經造成膽道阻塞。

 由於腹痛、腹脹這些症狀可能來來去去,一般來說患者很難早期發現自己生病了,但有少數患者是因為膽結石,接受手術移除膽囊,在病理檢查檢體時意外發現有膽囊癌!  那在懷疑患者有膽囊癌時,醫師會怎麼安排檢查呢?還是要從抽血與影像檢查做起。

抽血可以了解患者的肝臟功能及黃疸指數,若是黃疸指數異常升高,就要小心是肝臟或膽道出了問題。

 罹患膽囊癌時可能會讓癌症指數CEA和CA199升高,但其他癌症也有機會讓這些癌症指數升高,並不具有特異性。

 另外很重要的是用超音波、電腦斷層、核磁共振等影像檢查方式觀察膽囊的型態,藉此結果評估是否有癌症的可能、目前疾病的進展範圍、是否需要切片及研究後續可行的治療方式。

  講到膽囊癌的癌症分期,我們要先知道膽囊切面的分層,最裡面的是內上皮層,周遭包覆著結締組織,接著是肌肉層,周遭也有肌肉旁的結締組織,最外側則是漿膜層。

 我們在評估膽囊癌的嚴重程度時,會依據癌細胞侵襲到的範圍而定。

 原位癌: 癌細胞只位於內上皮層 第一期: 侵犯到肌肉層,但沒有轉移淋巴結或其他器官 第二期: 侵犯超過膽囊肌肉層,可達最外側的漿膜層,但沒有轉移淋巴結或其他器官 第三期: 侵犯到膽囊最外層,並侵犯了肝臟、胃、十二指腸、或胰臟等鄰近器官;或是沒有侵犯鄰近器官,卻侵犯了附近小於三個淋巴結。

 第四期: 膽囊癌侵犯超過四顆淋巴結,侵犯鄰近兩個以上的器官,或侵犯肝臟的大血管,或已經轉移到身體他處。

  一般來說,發生在膽道的癌症,像是膽管癌或膽囊癌,其存活率都不是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