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應障礙症兒童延伸文章資訊,搜尋引擎最佳文章推薦

1. 青少年期的適應障礙症-精神部

在兒童精神科的傳統上,因為把成長本身視為是需要適應的事情,因此有許多兒童、少年的行為和情緒問題都把它當作「適應障礙症」。

未來有必要以研究來賦予「 ...  青少年期的適應障礙症 作者:精神部人在成長的過程中,要面對自己內在的需要,要改變自己以適應外界的要求,要把過去和現在的情感、思考、知覺的經驗加以統合,在這個過程中,若面對某些內在或外在的壓力時,產生的情緒和行為的反應,超過一般人在類似的情況可預期的反應,已影響到個人的適應,而又沒有嚴重到可以診斷為其他更嚴重的精神疾病時就稱作「適應障礙症」。

在兒童精神科的傳統上,因為把成長本身視為是需要適應的事情,因此有許多兒童、少年的行為和情緒問題都把它當作「適應障礙症」。

未來有必要以研究來賦予「適應障礙症」更明確的定義和診斷要件。

  在個人內在因素方面,與生俱來的氣質不同,因此也產生因應壓力時不一樣的反應,譬如:活動量大、比較不規則的人,初次住校,學校要求規律的生活,就容易產生適應欠佳的現象;又譬如,比較敏感,面對需要改變的情況適應的速度緩慢的人,在搬家、換老師、換學校的時候,也可能出現比較多的適應困難,這些都是容易出現適應障礙症的個人條件。

  兒童和少年時期,外在的壓力大體上可分為失落重要的人或物、有長期不良的家人關係、家庭結構的改變、需要重大適應的社會變化以及急性傷害等五類。

其中就少年時期而言,又以親近的人死亡、父母離婚、兄弟姐妹出生、離家、返家,以及自己或家人有重大的傷害、疾病等,為最常見的壓力事件。

這些外在的壓力事件都需要少年去面對,假如調適的過程中出現超過一般人有的適應欠佳的現象,就可能達到適應障礙症診斷的程度。

  一般而言,青少年時期的適應障礙症可以用憂鬱、焦慮的情緒、行為、學習上的問題等來表現。

比起成人,少年的適應障礙症較常以顯現於外的行為問題,譬如:以學校適應欠佳、打架、偷竊等行為問題來表現的比較多,這和成人以焦慮、憂鬱和自我傷害的表現較多的現象有所不同。

在自我傷害的青少年,據研究只有百分之十至百分之十五合乎適應障礙症的診斷,這個百分率較成人的為低。

  少年的適應障礙症需要從個人及環境來瞭解適應的困難所在,並以支持的態度幫助渡過適應的困雜。

如果能將外在的壓力解除,常能迅速有效的去除適應障礙的症狀。

如果適應障礙的症狀持續了一段時間仍然沒有改善,或症狀十分嚴重,就要考慮其他精神疾病的可能。




2. 適應障礙的症狀和治療方法

適應障礙症狀 本病的發病多在應激性事件發生後1~3個月之內,患者的臨床 ... 或焦慮症狀,在青少年以品行障礙(即攻擊或敵視社會行為)常見;在兒童可表現退化 ...健康猴健康問答健康經驗疾病百科飲食百科疾病查詢適應障礙的症狀和治療方法適應障礙症狀本病的發病多在應激性事件發生後1~3個月之內,患者的臨床症狀變化較大,主要表現為以情緒和行為異常為主;常見焦慮不安,煩惱,抑鬱心境,無能力感,膽小害怕,注意力難以集中,惶惑不知所措和易激惹等,還可伴有心慌和震顫等軀體症狀,同時可出現適應不良的行為而影響到日常活動,病人可感到有惹人注目的適應不良行為或暴力衝動行為出現的傾向,但事實上很少發生,有時患者發生酒或藥物濫用,其他較為嚴重的症狀,如興趣索然,無動力,快感缺失(anhedonia)和食慾缺乏等則罕見,有報道指出,臨床表現與年齡之間有某些聯繫:在老年人可伴有軀體症狀;成年人多見抑鬱或焦慮症狀,在青少年以品行障礙(即攻擊或敵視社會行為)常見;在兒童可表現退化現象,如尿床,幼稚言語或吮拇指等形式。

患者的臨床相可有佔優勢的症狀群,也可以混合症狀群出現,下列諸類型可供臨床工作中參考(AmericanPsychiatricAssociation,1994):1.焦慮心境的適應障礙以神經過敏,心煩,心悸,緊張不安,激越等為主要症狀,有關焦慮性適應障礙(adjustmentdisorderwithanxiety)的病例報道不多,主要表現為緊張不安,擔心害怕,神經過敏,顫抖,可伴有心悸,窒息或喘大氣後感覺舒服一點,坐立不安,出汗等。

2.抑鬱心境的適應障礙(adjustmentdisorderwithdepressedmood)為成年人較常見的適應障礙,主要表現為心境不良,對生活喪失興趣,自責,絕望感,哭泣,眼淚汪汪,沮喪,嚴重時可有自殺行為,但比重度抑鬱為輕,常伴有睡眠障礙,食慾減退,體重減輕。

3.品行異常的適應障礙(adjustmentdisorderwithconductdisturbance)多見於青少年,主要表現為對他人權利的侵犯或對社會準則和規章的暴力行為,品行異常的表現有不履行法律責任,違反社會公德;如:逃學,礦工,打架,鬥毆,毀壞公物,粗暴對人無禮貌,亂開汽車,偷竊,離家出走,過早的性行為,打架和飲酒過量等。

4.情緒和品行混合的適應障礙(adjustmentdisorderwithmixeddisturbanceofemotionandconduct)臨床表現既有情緒異常,也有品行障礙的表現,對這類患者的診斷要謹慎。

5.混合型情緒表現的適應障礙(adjustmentdisorderwithmixedemotionalfeatures)表現為抑鬱和焦慮心境及其他情緒異常的混合綜合症狀,從症狀的嚴重程度來看,比重度抑鬱和焦慮症為輕,如有些青年入伍或求學從家中離開父母後,出現抑鬱,矛盾,發怒和明顯依賴表現。

6.未分型的適應障礙(adjustmentdisorderunspecified)這是不典型的適應障礙,如表現為社會退縮而不伴有焦慮或抑鬱心境。

(1)軀體性主訴的適應障礙:主要表現為有軀體主訴,如疲乏,頭痛,背痛,食慾缺乏,慢性腹瀉或其他軀體不適等,患者既不找醫生診斷也不順從治療;體格檢查無相應陽性體征,其他檢查均正常。

(2)工作抑制的適應障礙:主要表現為突然難以勝任日常工作和學習,工作效率下降,學習成績不佳,工作學習能力減弱,嚴重時不能進行日常工作,甚至不能學習或閱讀資料,也稱為能力減弱型。

(3)退縮型的適應障礙:表現為孤獨,離群,不參加社會活動,不注意個人衛生,生活無規律,在兒童表現為尿床,幼稚語言或吮拇指等形式,患者一般無焦慮抑鬱情緒,也無恐怖症狀。

適應障礙症狀表現多種多樣,起病通常在應激性事件或生活改變發生後1個月之內,除長期的抑鬱性反應外,在應激源和困難處境消除後,症狀持續時間一般不超過6個月。

適應障礙(adjustmentdisorder)一種主觀痛苦和情感紊亂狀態,常妨礙社會功能,在明顯的生活改變或應激事件(應激源)的適應期發生,這些改變或事件包括重大的個人發展方面的變化(上學,初為人父母,未能達到個人的理想目標,退休等),或可能影響個人社會關係完整性的事件(居喪,離別體驗),或影響社會支持系統及價值系統的事件(移民或難民狀態),但需指出,個人素質或易感性在發生本症的危險性乃至表現形式方面也起重要作用,本症的表現多種多樣,包括抑鬱,焦慮或煩惱,感到對目前處境無從計劃,不能應對,難以堅持,處理日常事務也有缺陷,常伴有情感和品行障礙(尤其青少年),病程至少1



3. 焦慮身體化症狀--談兒童的情緒障礙

在兒童的心理疾病中,情緒障礙(Emotional disorders)是很常見的,尤其是女孩, ... 頂多是在孩子生大病或家庭有特殊災難時,出現某種程度的適應障礙症而已。

首頁>>精神醫學部>>衛教資訊焦慮身體化症狀--談兒童的情緒障礙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臧汝芬最近在兒科會診,接觸到一些胸悶、肚子痛的兒童,他們因肚子痛經過各大醫院小兒科的身體檢查,卻發現檢查結果完全是正常的,此種焦慮身體化(Somatization)症狀表現之小病患為數不少,故在此針對兒童的情緒障礙做一介紹。

我們知道心理疾病的形成原因分三部份,一部份是遺傳基因,天生氣質,生產過程因素,一部份是個體之狀態,譬如心理、生理狀況;另一部份是大環境因素,譬如家庭氣氛、學校的配合、社區大環境的契合。

在兒童的心理疾病中,情緒障礙(Emotionaldisorders)是很常見的,尤其是女孩,多以焦慮的形式表現,男孩多以行為規範障礙來表達。

當我們以心理疾病形成原因來探討兒童的情緒障礙時,必須先回到兒童的氣質與父母給予孩子的過多要求與壓力來考慮。

普通一般的父母碰到好帶的孩子,大致上這孩子不會出現嚴重的情緒問題,頂多是在孩子生大病或家庭有特殊災難時,出現某種程度的適應障礙症而已。

但是,如果一個普通父母碰到一個磨娘精型的難帶孩子,或是一個正常小孩碰上一位情緒易焦躁的父母,那麼,孩子非常容易出現情緒障礙(Emotionaldisorders),試想像一位權威主義型的父母,給孩子的感覺是疏離、冷酷、被控制感,孩子容易出現自責、悲傷、不快樂、自卑、害羞、易哭鬧、畏縮的情緒障礙,或者一位情緒不穩、易責打孩子的父母,他的小孩在長期的忽略、責打、否定之狀況下,出現另一種形勢的的情緒問題,即叛逆、失控、衝動、暴力、偷竊、說謊等問題,我們知道雖然他表現暴力,其實孩子的心理是不平靜的,孩子心想,「反正我做什麼,你都罵我,那麼我又何必去表現呢?」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清楚了解自己的焦慮狀態,潛在的焦慮可以身體化的症狀表現出來。

譬如有學習障礙的小孩,會在每天早上起來,要上學前表示肚子痛,焦慮的身體化症狀,包括心悸、呼吸困難或呼吸加速,出汗、手抖、肌肉緊繃、噁心、拉肚子、頭痛、頭暈、昏倒,胸悶、胸痛。

心理上,小孩會覺得害怕、緊張、惶恐感。

在行為上會出現過度反應或拒絕反應,在處事上會出現在勉強的狀況下完成一件事或乾脆草草了事。

一般出現身體化症狀之病患,大多是先在一般內科,到處看診,一家換一家,始終檢查不出所以然來。

最後在偶然的情況下,才轉給專家診治。

過度的醫院流竄(Doctorshopping)其實對此種身體化症狀的病患之病情是不好的,因為到處看病只會讓病期延長,加強病患的生病角色,而無法去了解身體化症狀之後的潛因或焦慮因素。

家族治療大師米扭錢(Minuchin,1975)曾針對此種病患的家庭背景作過研究發現,這種身體化症狀之家庭互動有四大特徵,即過度保護、僵化的溝通,刻意避免衝突,界限不清楚,譬如父母本身有童年焦慮症或是過度擔心兒童的健康或安全,故無形中助長加強孩子的依賴心理,而孩子無法形成自主能力,可能父母會限制孩子參加外面的活動,刻意要求全家凝聚團結,或者父母在孩子成長的階段(Transitiontime)無法調整自己去配合孩子的成長;或者父母在婚姻關係上有裂痕,不求解決,而儘管要求子女改變來彌補婚姻中的缺陷感,因為他們害怕去面對裂痕而使婚姻破裂,所以家庭衝突永遠存在,只是隱藏在某一角落而已,也難怪生活在其中的孩子會出現許多身體化的症狀。

另外,焦慮也會以另一種強迫症的方式表達出來,生活中,我們不可否認某一些儀式化的動作或習慣,的確可以減輕焦慮感。

當焦慮在完美主義者身上出現時,當他發現自己不夠好,不夠完美時,為了解除或中和焦慮,會出現某些反覆性或儀式化動作來逃避焦慮,一般此種強迫症易發生在高年級兒童或青少年,一般易發生在安靜乖巧,有點完美主義者身上,有時會同時合併有焦慮、憂鬱等症狀。

以下就兒童的情緒障礙,一一列出目前精神疾病之分類:焦慮狀態畏懼症懼學症分離焦慮症過度焦慮症強迫症轉化症解離症身體化症適應障礙症合併焦慮症狀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如果你身邊有一個小孩有情緒障礙,請不要猶豫,可以找兒童心理科的專科醫師診斷與輔導之。

一般的處理方向有減少壓力來源:對於懼學的孩子,父母要了解孩子與老師,同學的互動,如何用行為增強的方法來減低孩子的拒學傾向。

個別輔導:試讓孩子想想,怕什麼?焦慮什麼?並教導孩子如何處理焦慮感。
<



4. 小二童遭體罰罹「類適應障礙」? 專家建議這樣解決

高雄市立凱旋醫院成人精神科主治醫師劉潤謙表示,「類適應障礙」就是輕微的適應障礙,主因都是遭受特定壓力,出現憂鬱、焦慮等身心症狀,只要去除壓力源, ...更新時間:2020/05/0810:48精神科醫師劉潤謙表示,找出壓力源,就可解除適應障礙。

資料照片類適應障礙諮商心理師精神科醫師壓力源體罰最Hot出版時間:2021/08/1619:57阿富汗總統流亡現鈔塞滿4輛車和1架直升機 多到裝不下忍痛丟跑道出版時間:2021/08/1620:00影片曝光│攀飛機逃離阿富汗 才升空中就墜落斃命出版時間:2021/08/1620:13獨家|從1人公司到窗簾大亨 他砸現金8888萬買台南最貴豪宅出版時間:2021/08/1622:07威力彩連40摃!下期頭獎上看21.5億元 今年最高出版時間:2021/08/1621:30童顏巨乳網紅釣台南21歲網友「跟我約會」 真相竟然是這樣出版時間:2021/08/1621:46末日景象|喀布爾機場現逃亡潮 千人冒險攀爬搶搭飛機離開阿富汗出版時間:2021/08/1618:05群體免疫是幻想 彭博:疫苗接種率達95%也實現不了出版時間:2021/08/1610:25張雅琴游完泳「素顏濕髮」照曝光! 粉絲認不出來驚呼:判若兩人出版時間:2021/08/1620:55快來對獎!17.5億威力彩獎號出爐出版時間:2021/08/1616:585歲女童哭喊「我不要吃爺爺」 媽媽大驚「不要亂講話!」結果神展開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