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炎多久會好延伸文章資訊,搜尋引擎最佳文章推薦

1. 漫談骨關節炎

總之,骨關節炎不是不治之症,只要您將症狀清楚的告訴醫生,和醫生配合,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及運動,相信明天會更好!漫談骨關節炎骨科 蔡明賢醫師 骨關節炎是最常見的一種關節炎,主要病徵為關節軟骨退化,導致骨骼之間相互摩擦,造成劇烈疼痛、僵硬與行動不便,常侵犯五十歲以上的老年人。

何謂關節炎?主要症狀為何? 關節炎照字面解釋就是關節的發炎引起不適的感覺,臨床上來說,關節炎可分為許多種,如骨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細菌性關節炎等等,每一種關節炎的表現、症狀及好發部位都不盡相同。

而骨關節炎是關節炎中最常見的一種,是退化性的關節疾病,侵犯關節軟骨。

但實際上來說,發炎的情形並不多見,患者多年是以疼痛來表現,我們知道軟骨是構成關節的主要成分,它能吸收振動,減少關節運動的摩擦力,若軟骨被破壞了,就會造成關節的退化,引發骨關節炎。

病人主要的症狀除了疼痛之外,還有僵硬、腫脹、變形等,如果症狀久了,患者可能發生行動困難,上下樓梯不便,甚至需要靠柺杖或輪椅協助。

有哪些危險因素易造成骨關節炎?好發年齡?性別? 骨關節炎可大致分為三種,一是原發性骨關節炎,一是次發性骨關節炎。

原發性關節炎目前原因尚未明嘹,不過,醫學界認為可能和遺傳、基因及體重有關係。

患者通常大於50歲,而且女性多於男性,而次發性骨關節炎則多半是由一個已知的原因所造成。

如外傷後引起的關節破壞、痛風、骨頭缺血性壞死及重覆性的衝擊(像棒球選手)。

次發性骨關節炎的患者年齡多半小於40歲和原發性關節炎是有些區別的。

骨關節炎主要侵害身體哪些部位?X光片有何發現? 一般而言,骨關節炎主要侵犯常活動及負重的關節。

如膝關節、髖關節、手指指間關節、腰椎及頸椎等。

在X光片下,骨關節炎的持微包括關節面狹窄、變形、骨刺形成、軟骨下方硬化及退化性囊種形成。

病患該如何與醫師溝通他們的疼痛症狀? 對於骨關節的病患來說,疼痛常是最常見的症狀,所以如何讓醫師了解你的狀況,必須適當的描述患者自身的狀況,如疼痛已經有多久了,是幾年、幾個月、或是幾天?什麼時候最痛,是白天、晚上、還是睡前?什麼樣的姿勢最痛,是站者痛、蹲著痛、還是走路才痛?什麼情況會引起疼痛,譬如說坐著要站起來時最痛,痛的情況是"悶"的痛,還是一點酸痛,像針刺一樣痛,痛的時候有沒有伴隨其他的症狀,如局部紅、腫、熱等,痛會不會延伸到別的部位等。

 門診時常遇到患者從小時候開始說起,幾歲時不小心從樹上摔下來,右手有受傷,之後當兵的時候,背部有扭傷,前幾乎走在路上不小心踢到牆壁,現在是膝蓋很不舒服,當然,醫師都會耐心的聽完病患的抱怨,不過最好是能夠清楚的說明你目前的症狀,如此醫師才能下正確的診斷,為病患做最好的治療。

骨關節炎有哪些治療方式? 對於骨關節炎的治療方式,起初都是採取保守療法,也就是非手術性的治療。

持保守療法無致成病人症狀加劇,才使用手術當作最佳的手段,一般而言,保守療法包括1.藥物治療2.復健治療3.注射針劑1.藥物療法:a.類固醇:早期尚未出現非類固醇性抗消炎藥時,類固醇被大量使用於關節炎的患者,類固醇的止痛效果快速顯著,但是它的副作用也相當大,如骨質疏鬆症、傷口不易癒合、皮膚變薄、上消化道出血,甚至會加重某些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等,因此,目前大多數的醫生,都已停止使用,但對於某些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僵直性脊椎炎或脊椎外傷患者仍需使用類固醇以緩解病情。

b.非類固醇抗炎藥:這一群的藥物有很多,目前相當普遍,止痛效果也都不錯,但長期使用如有副作用,如消化性潰瘍、下肢水腫、腎臟功能的損傷等,故使用也需相當注意。

c.葡萄糖胺(Glucosamine):目前相當流行的一種藥,研究上發現葡萄糖胺可刺激關節內軟骨細胞合成醣蛋白,而且也有消炎止痛的效果,但是卻沒有非類固醇抗炎藥的副作用,大部分的患者也都反應良好。

2.復健治療:適度的運動增加肌肉的強度及應變能力,減少引發疼痛的活動,對於骨關節炎也是有很大的幫助,詳情稍後會再說明。

3.注射針劑:關節腔內注射玻尿酸(Hyaluronicacid)早已在日本及歐洲廣泛的使用於膝關節炎的患者,目前玻尿酸的機制尚未完全明瞭,不過它可以當作一種潤滑劑幫助關節活動,同時也可抑制一些發炎反應,對於關節炎的患者有減輕疼痛及改善功能的效果,而且也沒有副作用,國內目前已經引進此種注射針劑,一個療程是五週,一週打一針,但健保局規定注射玻尿酸時,不得開立口服止痛藥。

 當以上的保守療法都無效時,且病患的症



2. 僵硬、疼痛,退化性關節炎怎麼辦?(懶人包)

患者很容易誤以為「如果關節活動會磨損軟骨,那就都不要動好了!」其實這樣不對,關節不動之後,軟骨更難獲得營養,關節更不會健康。

那要 ...2018年3月25日星期日僵硬、疼痛,退化性關節炎怎麼辦?(懶人包)女人,白映俞,老年人,肌肉骨骼系統,男人,骨科,復健科,醫師退化性關節炎是超過一百種的關節炎之中,最常見的一種類型,影響了成千上萬的民眾。

想想看,車子開久了,輪胎會磨損。

我們每天走來走去,關節也會磨損,因此六十歲以上的者長,幾乎或多或少都有退化性關節炎的問題。

退化性關節炎起因於骨頭末端保護性的軟骨磨損破壞。

軟骨本來是用在減少關節活動時帶來的摩擦,是我們體內內建的避震器,可以緩衝。

當我們長期反覆使用關節之後,軟骨狀況變差,但軟骨不會重新長出來,也不會癒合,磨損之後硬骨變成硬碰硬,因此帶來痛、腫、關節活動度下降等問題。

軟骨磨損的原因主要是老化,年紀大的時候,軟骨組成的水分增加、蛋白質減少,長期使用後軟骨變得較不完整,但身體不會長出新的軟骨,且軟骨的破壞會刺激硬骨於骨頭邊緣長出骨刺,剝落的軟骨或硬骨會留在關節腔內,造成關節有更多不舒服感覺。

退化性關節炎可以傷害身體的各處關節,最常影響的部位是負責承受我們身體重量的幾處:膝蓋、脊椎、和髖關節。

手指頭與大腳趾也有退化性關節炎的機會。

退化性關節炎通常都是慢慢產生的,不是一夜之間就會讓你痛到不行,(痛風造成的關節炎就可能會突然發生)。

令人較值得欣慰的是,退化性關節炎問題就只發生在關節,不會像類風濕性關節炎、乾癬關節炎等其他類型的關節炎,不僅影響關節,還會影響身體其他部位。

退化性關節炎也不會引起發燒、貧血、體重下降等這些全身性問題。

退化性關節炎帶來的主要的症狀是:●受影響的關節可以是一個或多個,會有關節腫脹感。

● 在動作之間或動作之後感到疼痛,手壓在受影響的關節上時,也會感到疼痛。

● 早晨起床之後,或一段時間沒有活動之後,像是坐著看電視看電影三小時後,會感到關節很僵硬。

● 關節活動度變差,無法完全伸展關節,最經典的說法就是「蹲不下去,站不起來」。

● 使用關節時會聽到摩擦的聲音。

● 骨刺產生,脊椎長骨刺的話,會刺激到神經導致痛與麻。

既然是「退化性」關節炎,可想而知年紀大的長者會比較容易有這毛病。

在45歲以前,男生得到退化性關節炎的比較多;若是年紀到了55歲以上,女性得到退化性關節炎的比率就比男性高了。

更年輕的患者則可能是因為關節、骨頭受傷之後,或天生有脊椎變形,像是脊椎側彎這類問題才得到的。

體重過重的人也會比較容易得到退化性關節炎。

少數患者則是因為基因變異導致軟骨有問題而罹患了退化性關節炎。

若擔心是痛風的關節炎發作,很多人會想到要抽血驗尿酸數值;說到類風濕性關節炎,大家也會想到要抽血驗「類風濕性因子」。

那退化性關節炎呢?有沒有哪一種檢查可以直接確定診斷的呢?其實沒有。

醫師聽完患者敘述,檢查完關節後,若懷疑是退化性關節炎,可能會安排個X光片檢查受影響的關節。

其實X光看不出軟骨,但是如果軟骨磨損,硬骨與硬骨之間的距離就會拉近了,因此醫師可以根據硬骨與硬骨間喪失正常距離,以及硬骨長出骨刺,而猜測退化性關節炎。

但順帶一提,影像檢查的嚴重程度不一定與患者症狀完全相關。

有人影像上看來不嚴重,但卻飽受退化性關節炎的疼痛及活動受限之苦。

若是單純的退化性關節炎,通常不需要再多做什麼檢查,但如果還有其他需要排除的問題,可能還需要做核磁共振檢查,來看清楚關節附近的軟組織。

至於要不要抽血?抽血是可以用來排除其他問題,像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痛風這些的,但不是能抽到什麼東西確診退化性關節炎。

倒是當關節腔發炎腫脹時,醫師可以直接抽出關節腔裡面的積液化驗,看看有沒有感染、痛風等其他發炎問題。

當確定是退化性關節炎之後,可以用口服止痛藥、非類固醇消炎藥、局部塗抹的藥膏等藥物控制疼痛及發炎腫脹的情況。

但沒有藥物能夠治癒這種疾病,因此我們一定要做一點生活上的改變,來降低關節炎變差的機會。

首先,運動是很重要的。

患者很容易誤以為「如果關節活動會磨損軟骨,那就都不要動好了!」其實這樣不對,關節不動之後,軟骨更難獲得營養,關節更不會健康。

那要怎麼做呢?主要有兩個方



3. 肌肉發炎要多久會好?肌腱炎的症狀治療完整公開

反覆使用:長時間使用電腦的病人會造成扳機指(指屈肌肌腱炎)。

外傷:強烈撞擊、摔傷、壓迫也可能造成肌腱發炎。

疾病:類風溼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或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我知道了肌腱炎首頁健康百科骨、關節肌腱炎症狀病程併發症成因種類危險族群預防相關檢驗治療照護就醫準備部位分享什麼是肌腱炎?肌腱是用來連接肌肉與骨骼的帶狀纖維組織,肌腱如果過度使用或是施力不當,就可能發生肌腱炎,通常好發部位包括手指、手腕、手肘、肩膀、膝蓋、腳踝以及腳跟等,部分肌腱炎甚至有專有名稱像是媽媽手、扳機指、網球肘和高爾夫球肘等。

當肌腱急性發炎時,會出現疼痛,按壓患部時,疼痛加劇,有時患處會出現紅腫熱痛的現象,如果沒有妥善治療,可能演變成慢性肌腱炎,發炎的肌腱會開始產生疤痕組織,久而久之沾黏僵硬,影響活動。

肌腱炎雖然不會對生命造成威脅,但會對生活造成很大困擾,肌腱炎的治療方式很多,物理治療包括冷熱敷、雷射、電療等,輕微的病人可以用復健治療合併類固醇止痛消炎藥物,但如果病人的肌腱炎很嚴重,可能須採取手術治療。

肌腱炎症狀肌腱炎最主要的症狀是疼痛,按壓患部時疼痛加劇,有時合併紅腫、發熱等症狀。

肌腱炎進展肌腱受傷發炎的急性期會出現紅、腫、熱、痛等症狀,約維持1~2天,如果沒有適當休息或是治療,則可能演變為慢性肌腱炎,會出現包括沾黏、僵硬、麻痺、無力以及行動受限等症狀。

肌腱炎併發症肌腱炎大部分不會有併發症,但如果不妥善治療會造成慢性肌腱炎,會影響病人行動。

肌腱炎常見致病原因施力不當:使力過度或是激烈運動都會傷害肌腱。

反覆使用:長時間使用電腦的病人會造成扳機指(指屈肌肌腱炎)。

外傷:強烈撞擊、摔傷、壓迫也可能造成肌腱發炎。

疾病:類風溼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或是痛風病人也可能併發肌腱炎。

營養不良:營養不均衡,缺鈣以及蛋白質,肌腱纖維會比一般人脆弱,容易受損。

肌鍵炎種類肌腱炎根據發炎位置不同可以分成媽媽手、扳機指、網球肘、高爾夫球肘等,還有一種是鈣鹽結晶沉積在肩膀肌腱所造成的鈣化性肌腱炎。

肌腱炎高危險群家庭主婦長時間使用肌腱職業(運動員、使用電腦的上班族等)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僵直性脊椎炎病人痛風病人肌鍵炎預防重點如何預防肌腱炎工作時可以使用輔具以減輕負擔。

避免過度使用相同動作,適時休息。

運動過後,應適時伸展。

矯正不正確的姿勢與習慣。

補充營養,尤其是鈣質及蛋白質。

肌腱炎診斷方式診斷方式以病人自述症狀和骨科理學檢查為主,醫師可能會使用X光或是其他影像學檢查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

肌鍵炎治療在症狀發生初期,應該立即停止引起不適的活動,讓肌肉休息並給予冰敷,降低發炎。

接受物理治療,包含徒手治療、肌力訓練、熱療或是電療等。

在康復前使用護具固定,避免反覆受傷。

如果造成慢性肌腱炎,可能需要手術治療。

肌腱炎照護重點輕微的肌腱炎可以用痠痛貼布緩解,多休息減少使用患部,如果疼痛持續超過兩天,建議就醫檢查,以免病況惡化為慢性肌腱炎。

肌腱炎就醫提醒初期就醫階段,病人和家屬應該知道:對於病人的症狀,醫師認為的診斷是?需要做進一步的檢查?肌鍵炎是怎麼得到的?治療方法有哪些可選擇?不治療會怎麼樣?肌鍵炎還會繼續惡化?會對身體造成那些問題?生活需要注意那些事情?需要調整飲食或生活習慣?何時要複診或進一步檢查? 已經確診肌鍵炎,照顧者應該知道:有那些症狀平常要注意?需要長期服藥?未來有機會減少藥量或停藥?藥物副作用是什麼?服藥要注意哪些事?需要調整飲食或生活習慣?下一次複診或追蹤是什麼時候?疾病發生部位肌腱炎好發於手指、手腕、手肘、肩膀、膝蓋、腳踝以及腳跟等常常施力的部位。

看診科別復健科找醫院骨科找醫院參考資料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衛教資訊:肌腱炎簡介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衛教資料:肌腱炎—媽媽手&網球肘衛生福利部豐原醫院衛教資料:認識肌腱炎高醫醫訊:肌腱炎—過度使用,肇因於訓練不足MayoClinic:TendinitisHealthline:WhatIsTendinitis?請注意,並沒有任何一種或一組方法適用於所有病人,一般表格內建議的治療方法並非絕對不變,請您務必與醫師充分討論。

延伸閱讀半月板破裂半月板位在



4. 手變僵硬、關節腫痛類風濕性關節炎還有救嗎?該如何治療 ...

你的手指變形多久了?」醫師望 ... 類風濕關節炎好發於40至60歲的女性,是種自體免疫疾病,使關節慢性發炎,而持續發紅、腫痛。

類風濕關節炎的特點是「休息愈久、愈不舒服」,早上起床時關節會僵硬超過一個小時。

麻煩的 ...回首頁English免費訂閱電子報訂閱天下搜尋頻道分類財經貿易戰財經焦點財經週報投資理財產業製造服務金融科技國際兩岸四地東南亞亞洲歐洲美洲非洲紐澳管理管理行銷創新創業人才職場競爭力環境永續發展氣候變遷環境能源教育教育趨勢創新教育親子教養人物大師觀點CEO觀點人物特寫政治社會政治政策社會現場調查排行2000大調查兩岸三地1000大快速成長企業100強CSR天下企業公民標竿企業金牌服務業調查縣市調查2000大調查資料庫健康關係健康醫療兩性關係心靈成長時尚品味時尚精品旅行設計藝文影視運動生活運動生活重磅外媒經濟學人BBC中文網日經中文德國之聲路透社專欄作者多媒體數位專輯互動專題深度專題品牌專區數據圖表資料新聞數字說話圖表動畫調查報導聽天下重磅封面財經週報國際聚焦天下好讀記者開講好主管的12樣禮物創新突圍軍師四端看天下大數據,熱品牌天下書房天下影音雜誌策展企業突圍傳承接班數位轉型創新突圍經營管理Off學風格文化旅行美食特色頻道未來城市@天下[email protected]天下獨立評論@天下創新學院我讀網換日線天下影音微笑台灣粉絲專頁官方instagram官方Line最孤獨的球后觀眾散去,曾雅妮還在打:重點是退休時,沒有後悔健康關係健康醫療手變僵硬、關節腫痛 類風濕性關節炎還有救嗎?該如何治療?如果你的關節發炎,持續發紅、腫痛,早上起床時會僵硬超過一個小時,休息愈久、還愈不舒服,小心類風濕性關節炎找上門。

1388瀏覽數圖片來源:Shutterstock分享其他文照護線上天下部落格2020-12-131388瀏覽數「醫生,我的手好痛,每天起床都很僵硬,是不是血路不通?」王太太問。

「你的手指變形多久了?」醫師望著王太太明顯變形的手指問。

「這是因為我都用手洗衣服,才會變這樣啦。

」王太太說。

「恐怕沒這麼單純,」醫師說,「我先幫你安排一些檢查,你有可能是類風濕性關節炎喔!」類風濕關節炎好發於40至60歲的女性,是種自體免疫疾病,使關節慢性發炎,而持續發紅、腫痛。

類風濕關節炎的特點是「休息愈久、愈不舒服」,早上起床時關節會僵硬超過一個小時。

麻煩的是,如果沒有及時接受治療,發炎的關節將會漸漸變形、失去功能。

這樣吃藥夠不夠?臺北榮民總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劉志偉醫師指出,類風濕關節炎的傳統治療藥物有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類固醇、疾病調節抗風濕藥物(DMARDs)等。

近年來發展出來的生物製劑、小分子藥物能夠抑制異常活化的免疫細胞,穩定病情。

劉志偉醫師說,「患者常會問,我吃的藥好像跟其他病友的藥不一樣?」這是因為每位患者的病程、疾病活性皆不相同,醫師會根據疾病活動度來擬定個人化的治療策略,使用不同的藥物組合與劑量,而且會依照病情持續調整藥物,盡量能夠緩解病情、並減少藥物的副作用。

廣告使用的治療藥物並非一成不變,隨著腫痛關節數目、僵硬程度、整體健康狀況、發炎指標的變化,皆需適時調整藥物。

類風濕性關節炎得吃藥吃多久?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風濕免疫過敏科梁培英醫師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是由於免疫系統失調,而對自己的關節發動攻擊,導致慢性發炎反應。

疾病成因與先天體質及後天環境因素有關,女性患者約是男性患者的三倍。

因為是自體免疫的問題,所以藥物無法讓疾病消失,但可以控制疾病活動度。

根據研究,愈早診斷、愈早接受治療,能有較好的預後。

梁培英醫師提醒,若沒有好好控制類風濕性關節炎,關節可能在幾年內遭到破壞,讓手部功能大受影響,此外類風濕性關節炎還可能侵犯身體其他器官,像是影響心臟的心包膜炎、心肌炎,影響肺臟的肋膜炎、肺纖維化,還有腦中風、腎臟病變、心血管疾病等多種問題。

廣告梁培英醫師一再叮嚀,持續接受治療可以提升患者之生活品質,與類風濕性關節炎和平共存。

服藥期間該注意什麼?梁培英醫師解釋,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大多需要長期使用藥物,所以醫師都會交代一些日常生活中要留意的狀況。

傳統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能夠改善關節發炎、疼痛,不過也可能出現胃炎、潰瘍等,一般可以搭配其他藥物使用以緩解腸胃不適的狀況。

部分患者的潰瘍較厲害,可能有出血的現象,所以需要注意排便的顏色,若有解黑便,便要立刻就醫,檢查是否有上消



5. 關節炎4大類型介紹,認識常見症狀、發生原因

常見關節炎可分為:退化性、類風濕性、痛風性及僵直性脊椎炎,教你 ... 是滑液分泌發生異常,就會產生疼痛、腫脹、發熱、僵硬等關節炎症狀。

Skiptocontent疾病知識/骨頭關節關節炎4大類型介紹,認識常見症狀、發生原因由iHealth·2018-07-05生命中各個階段都可能會罹患不同類型的關節炎,有些是遺傳造成的,有些則是受到飲食影響,接下來將為大家介紹各類型關節炎該如何應對。

關節炎是如何造成的?關節是人體兩塊骨骼的連接區域,掌管人體運動行為(如屈膝、握拳)。

負責運動的關節中,大部分關節的結構稱為「關節囊(articularcapsule)」,外觀上像是一個包覆兩塊骨骼的包裹,當中有軟骨及滑液,軟骨為兩塊骨骼連接提供緩衝,而滑液就像是潤滑液,使骨骼運動得以順暢。

如果因為各種原因使軟骨過度磨損,或是滑液分泌發生異常,就會產生疼痛、腫脹、發熱、僵硬等關節炎症狀。

關節炎的種類有很多種,雖然許多類型的症狀相似,不過背後的致病原因卻有所不同。

常見關節炎的4大類型退化性關節炎退化性關節炎在人口老化快速的台灣是相當常見的疾病,隨著年齡漸增,關節囊內的滑液會逐漸減少,此時軟骨在缺乏潤滑及緩衝的情況下便會逐漸磨損,造成關節囊萎縮或骨刺生成等狀況。

危險因子有哪些?40-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是退化性關節炎的好發族群,尤其65歲以上的長輩更有超過五成的罹患率。

其中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病(比例約2:1),目前僅能透過藥物控制病情,情況嚴重者甚至得接受關節置換手術。

這種疾病不一定只鎖定年長者,若工作會過度使用關節(如長時間打電腦、搬重物等)、肥胖(為關節帶來較大的壓力)、關節曾有舊傷、遺傳因素,或是先天性關節構造異常,也一樣可能患病。

年齡女性肥胖職業外商基因好發位置對比類風濕性關節炎,此類關節炎的影響範圍更大,最常發作於膝蓋、髖關節、腰部、頸部、手指等處,除了早晨關節僵硬(持續時間少於半小時)之外,腫脹、疼痛或行動不便都是退化性關節炎的徵兆,嚴重情況下,患者的關節甚至會變形。

類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慢性疾病,目前僅能推斷基因、賀爾蒙、抽菸、環境(如大理石切割廠,人體易長期暴露於二氧化矽粉塵)等因素易使人罹患疾病,但真正的致病原因仍然不明。

由於患者的自體免疫系統異常,使免疫細胞與抗體因攻擊關節而產生發炎反應,而發炎反應會導致關節組織增生,進而破壞關節結構。

在台灣,約有10萬名患者(盛行率約0.4%)深受類風濕性關節炎所擾,男性與女性患病比例為1:3,又以30至50歲為好發期。

好發位置大多在四肢小關節(如手指、手腕、腳趾等),且發病部位往往是對稱的,也就是說如果右手手指有症狀,左手手指也會發病。

常見症狀初期症狀除了關節腫脹疼痛外,可能還會產生早晨關節僵硬(至少一小時)、倦怠、食慾不振、虛弱等現象;若是病情加重使骨骼、軟骨過度受損,可能導致關節僵直、變形,甚至無法活動。

不只可見的生理變化,類風濕性關節炎也會影響患者的心理狀態,造成焦慮、憂鬱、情緒低落等狀況。

當心併發症值得留意的是,發炎組織的細胞會隨血液流竄,使其他器官也產生發炎現象(如心包炎、心肌炎、角膜炎等),患者若因類風濕性關節炎死亡,有超過50%的患者死因為心臟疾病,除了上述心臟疾病外,患者的血小板也更容易產生破裂現象,引發心肌梗塞等疾病。

痛風性關節炎痛風較常發生在男性身上(男女患病比例為9:1),尤其肥胖、愛喝酒、愛吃海鮮或肉類等高普林食物等,這些族群都是高危險群。

如果體內尿酸量過高(空腹時血尿酸數值大於7.0mg/dL),或是人體代謝尿酸的能力異常,多餘的尿酸就會沉積體內形成結晶,而沉積的結晶就可能引起關節腫脹,嚴重時甚至破壞關節。

此外,如果尿酸結晶堆積在泌尿系統內,還可能形成尿酸結石,影響腎臟功能。

好發位置初次發作的患者常感到腳掌大拇指第一個指節有劇烈疼痛、紅腫發熱等症狀,其發病時間大多是午夜或凌晨時分,這個階段稱為「急性痛風性關節炎」。

僵直性脊椎炎僵直性關節炎和其他類型不同,較常發生在20-40歲的族群,尤其男性又比女性更容易患病(男女患病比例為2:1)。

僵直性脊椎炎目前推測可能與遺傳基因(例如HLA-B27)或細菌感染有關。

一旦罹患疾病,患者的脊骨會彼此逐漸黏合(椎間盤發生骨化現象),時間一久,脊椎便會變得僵硬且失去彈性。

發作位置起初,患者在晚間會感到腰部、臀部疼痛或僵硬,如此痛感雖可透



6. 讓關節變形又紅腫痛的– 類風濕性關節炎(懶人包)

就與其他的自體免疫疾病一樣,類風濕性關節炎剛開始可能不好診斷,其表徵可能會被誤認為其他疾病。

而這個病也不是抽一下血、或做單種影像 ...2018年1月1日星期一讓關節變形又紅腫痛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懶人包)女人,內科,白映俞,老年人,免疫系統,男人,青少年轉大人,骨科,健康好人生,醫師今天我們來看一個自體免疫疾病—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arthritis),這是免疫系統攻擊自己的組織與器官,引發慢性發炎而導致不適,雖然病名是「關節炎」,但其實這個病侵犯不只關節,連皮膚、眼睛,甚至心臟、肺臟、與血管都可能遭殃。

我們先來看看類風濕性關節炎造成的症狀是怎樣的。

首先患者最常注意到的就是關節又紅又腫又痛,早期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會從小的關節開始侵犯,像手指頭的關節或腳趾頭的關節,接下來就會慢慢進展到手腕、手肘、踝關節、膝蓋等處,也容易同時侵犯兩側的相同關節,像是兩隻手、雙側膝蓋、或兩側肩膀都同時有症狀。

由此可知,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特色是可以造成多個關節同時發炎。

(其他關節炎則不太一樣,例如痛風造成的關節紅腫熱痛常常會是以一個關節,像是單側腳的大腳趾這樣的表現為主)。

患者發病後可能於早晨起床時,或坐了很久沒活動後,就會感覺到關節僵硬。

還可能覺得愈來愈疲累,體重莫名其妙地下降,有時有點微微的燒,台語說「夯夯」這樣,但不至於發高燒。

每位患者病程進展不一樣,有些人是慢慢一年一年地變嚴重,也有患者剛罹患後病情就進展快速。

但患者多是有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症狀的數周至數個月後就好轉,但過了一陣子之後,症狀又很突然地全回來了!至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疾病呢?原來是我們自身的免疫系統出了錯,開始攻擊關節的滑膜。

滑膜的功用在於產生關節的潤滑液,增加關節的活動度。

當免疫系統的細胞從血液跑到關節滑膜去包圍、啟動攻勢後,會讓滑膜反覆發炎、變得更厚,到後來會逐步破壞關節附近的軟骨與硬骨,更使關節附近的韌帶變弱,關節喪失原有的形狀。

患者因而感覺到關節疼痛與紅腫。

(若為退化性關節炎,問題則出在硬骨與硬骨之間的軟骨被磨損殆盡,與分泌潤滑液的滑膜就沒什麼關係。

)至於免疫系統為何會出錯?開始攻擊自家器官組織呢?有幾種說法,有人推測是因為患者先有個病毒或細菌感染後,改變了免疫系統;有研究學者認為抽菸會讓免疫系統出錯;另外,荷爾蒙的變化亦有角色,舉例來說,女性患者懷孕時症狀容易改善,但生完後症狀卻常再度加重,代表荷爾蒙變化與我們的免疫系統辨識敵我狀況是有關的。

但與其他自體免疫疾病類似的是,我們還無法肯定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確切原因。

至於哪些人容易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呢?首先第一號危險因子是女性,女性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機會是男性的三倍(但臨床觀察裡,男性患者通常症狀較嚴重)。

類風濕性關節炎可以發生在各個年紀,年輕人也會得,老人也有機會,但通常以40到60歲發病最常見。

台灣較出名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是創立伊甸基金會、筆名杏林子的劉俠女士,她是於12歲時就類風濕性關節炎發作的!還有,抽菸會讓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發作機會上升,有菸癮者發病機會是無吸菸習慣者的四倍。

另外這個病也與家族史、體重過重等因素有關。

類風濕性關節炎久了之後,會帶來不少併發症。

像是肢體產生畸形,患者手指偏向小指方向,呈現不自然的形狀。

手部關節的反覆發炎也會帶來腕隧道症候群,讓手部有麻木感及刺痛感,甚至肌肉萎縮。

類風濕性關節炎除了讓關節受損之外,也有機會攻擊其他器官,大約四成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還會有超過關節以外的症狀,像是讓皮膚下有異常突起的類風濕結節,可以是位在手肘、前臂、手指頭,也可以長在心臟、肺臟裡。

長在肺部的類風濕結節雖然不是惡性細胞,但還是會讓患者咳血、肺部塌陷。

除了關節與皮膚外,類風濕性關節炎還可能侵犯眼睛、心臟、肺臟、血管、腎臟、唾液腺、神經組織、與骨髓等多樣器官組織。

類風濕性關節炎讓眼睛及口腔的潤滑液分泌減少,造成乾眼或口乾舌燥,也會讓眼白鞏膜處發炎,讓眼睛疼痛發紅。

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免疫系統也會去攻擊紅血球,導致貧血,但同時血小板的數量卻異常上升,增加血栓生成,而提高了中風、心臟病發等疾病的發生機率。

我們的心臟外包著一層組織,叫做心包膜,類風濕性關節炎會造讓心包膜發炎、增厚變緊,而影響到心臟的跳動。

類風濕性關節炎同樣會使肺臟外的肋膜發炎,讓患者每一次呼



7. 退化性關節炎

答復者 骨科/施國正, 2015/10/01; 退化性關節炎如果不是很嚴重可以用藥物 ... 要連續吃多久才見效? ... 還有我吃長素已二十多年了,要吃些甚麼藥品才會好呢? 常見問題-退化性關節炎共43筆,目前顯示第1~20筆#26708退化性膝關節炎閱覽次數 15987發問者 張小姐/女/(50~59),2004/10/04本人因患退化性膝關節炎,走路時膝關節疼痛,經骨科醫生診斷後,建議本人吃「維骨力」。

因健保也沒給付這項健康食品,經朋友介紹買了美國製造的MoveFree來吃,每顆含:Glucosamine1500mgChondroitin1200mg如果每天吃一顆,是否足夠?或太多?要連續吃多久才見效?安全的用法是否吃三個月停三個月?這類的藥品是否有副作用?懇請答覆,不勝感激。

張郁芬上10/4/2004答復者 骨科/楊正帆, 2004/10/06親愛的張小姐您確實尚未符合健保給付維骨力的條件一般維骨力的建議劑量是一天三次,每次一顆或一天兩次,每次兩顆無所謂安全用法本品在美國視同健康食品沒有副作用的疑慮 本則Q&A有幫助嗎?#87887退化性關節炎.腰部痠痛與"倒立機"閱覽次數 20146發問者 來旺/男/(70~79),2015/09/30你好:本人有退化性關節炎.目前正在做"玻尿酸治療"已是第四階段的療程....本人亦有腰痠痛的宿疾(左腰-正中腰肌椎骨).曾在雙和醫院復健科就診時照過x光.醫生說膝蓋有點變形-左膝稍向前突出支現象...目前情況是能走.但不能走太長遠.要休息後可再走.久坐後站起來甚為痛苦也無法自然蹲下(膝蓋會痛)------以上約略報告現狀..........偶然機會在運動器材店接觸到"倒立機"我有嚐試去試吊---雙腳固定後慢慢倒立.由90-120-180度的坐倒立.是有感到雙膝及腰部有一點拉伸的作用及舒適感(沒有頭暈現象).售貨的人員當然說一些好處.對我有幫助之類的話.因為我沒有看到相關的臨床實驗報導.所以為安全方面的考量想請教專業醫生的看法.這種倒立是否會造常傷害.?(效果不在此置評).骨科醫生病理狀況接觸面甚廣.藉此版面殷盼醫師能為我解惑.......不甚感激之至!答復者 骨科/施國正, 2015/10/01退化性關節炎如果不是很嚴重可以用藥物治療如果還無效可以考率施打關節內玻尿酸注射但不一定有效如果關節炎很嚴重又無法改善可能要考慮接受手術倒立機沒有實證醫學的證據因此不宜隨便採用本則Q&A有幫助嗎?#148256退化型關節炎??附x光閱覽次數 2543發問者 小花/女/(50~59),2019/07/25醫師您好,我媽媽今年58歲,前陣子膝蓋痛去醫院檢查膝蓋,有兩個醫師,一個說有退化性關節炎要做人工關節,另一位醫師說沒有退化性關節炎,想知道以目前的狀況,有沒有很嚴重?有沒有退化性關節炎或其他異常的部分x光照片網址如下:(可能要複製網址到另一個視窗才能看到,不好意思!)https://i.imgur.com/uO3R63p.jpghttps://i.imgur.com/cKcr3Er.jpghttps://i.imgur.com/dKxFip3.jpghttps://i.imgur.com/C2Nxuec.jpghttps://i.imgur.com/Dta0gBQ.jpghttps://i.imgur.com/VzQOWaE.jpg另想請問圈起來的部分是瘤嗎?還是甚麼東西?https://i.imgur.com/6mvxRcS.jpg先謝謝醫師了!答復者 骨科/李永恒, 2019/07/25您好:依照您提供的X光,令堂的診斷為第三期退化性膝關節炎關節炎。

目前尚未達人工關節手術的標準。

建議可注射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RP)或玻尿酸治療。

圈起來的部分不是瘤,是正常的增加骨,不必擔心。

本則Q&A有幫助嗎?#42632退化性關節炎閱覽次數 8013發問者 Ken/男/(30~39),2006/09/03陳主任您好!祖母罹患退化性關節炎,醫師建議置換人工關節,打退堂鼓。

嘗試針灸、打類固醇、吃膠原蛋白。

但再多偏方都沒效。

她膝蓋疼痛、不能蹲跪,無法久站,上下樓梯都有困難,也會發生坐久了站不起來的現象,起床走路時會有關節僵硬的感覺。

最近有新型的非類固醇止痛抗發炎藥物,能減輕關節發炎疼痛,同時軟骨素及葡萄糖胺可以刺激軟骨細胞增生。

請問有真的療效嗎?健保給付嗎?還有美容聖品--玻尿酸,也有製劑可以作為關節潤滑劑,是關節液的成分,可以潤滑關節,降低發炎反應,延緩開刀。

請問玻尿酸功能真的有效嗎?謝謝!Ken答復者 復健科/陳顯昌,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