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骨關節炎 | 關節炎多久會好

總之,骨關節炎不是不治之症,只要您將症狀清楚的告訴醫生,和醫生配合,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及運動,相信明天會更好!漫談骨關節炎骨科 蔡明賢醫師 骨關節炎是最常見的一種關節炎,主要病徵為關節軟骨退化,導致骨骼之間相互摩擦,造成劇烈疼痛、僵硬與行動不便,常侵犯五十歲以上的老年人。

何謂關節炎?主要症狀為何? 關節炎照字面解釋就是關節的發炎引起不適的感覺,臨床上來說,關節炎可分為許多種,如骨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細菌性關節炎等等,每一種關節炎的表現、症狀及好發部位都不盡相同。

而骨關節炎是關節炎中最常見的一種,是退化性的關節疾病,侵犯關節軟骨。

但實際上來說,發炎的情形並不多見,患者多年是以疼痛來表現,我們知道軟骨是構成關節的主要成分,它能吸收振動,減少關節運動的摩擦力,若軟骨被破壞了,就會造成關節的退化,引發骨關節炎。

病人主要的症狀除了疼痛之外,還有僵硬、腫脹、變形等,如果症狀久了,患者可能發生行動困難,上下樓梯不便,甚至需要靠柺杖或輪椅協助。

有哪些危險因素易造成骨關節炎?好發年齡?性別? 骨關節炎可大致分為三種,一是原發性骨關節炎,一是次發性骨關節炎。

原發性關節炎目前原因尚未明嘹,不過,醫學界認為可能和遺傳、基因及體重有關係。

患者通常大於50歲,而且女性多於男性,而次發性骨關節炎則多半是由一個已知的原因所造成。

如外傷後引起的關節破壞、痛風、骨頭缺血性壞死及重覆性的衝擊(像棒球選手)。

次發性骨關節炎的患者年齡多半小於40歲和原發性關節炎是有些區別的。

骨關節炎主要侵害身體哪些部位?X光片有何發現? 一般而言,骨關節炎主要侵犯常活動及負重的關節。

如膝關節、髖關節、手指指間關節、腰椎及頸椎等。

在X光片下,骨關節炎的持微包括關節面狹窄、變形、骨刺形成、軟骨下方硬化及退化性囊種形成。

病患該如何與醫師溝通他們的疼痛症狀? 對於骨關節的病患來說,疼痛常是最常見的症狀,所以如何讓醫師了解你的狀況,必須適當的描述患者自身的狀況,如疼痛已經有多久了,是幾年、幾個月、或是幾天?什麼時候最痛,是白天、晚上、還是睡前?什麼樣的姿勢最痛,是站者痛、蹲著痛、還是走路才痛?什麼情況會引起疼痛,譬如說坐著要站起來時最痛,痛的情況是"悶"的痛,還是一點酸痛,像針刺一樣痛,痛的時候有沒有伴隨其他的症狀,如局部紅、腫、熱等,痛會不會延伸到別的部位等。

 門診時常遇到患者從小時候開始說起,幾歲時不小心從樹上摔下來,右手有受傷,之後當兵的時候,背部有扭傷,前幾乎走在路上不小心踢到牆壁,現在是膝蓋很不舒服,當然,醫師都會耐心的聽完病患的抱怨,不過最好是能夠清楚的說明你目前的症狀,如此醫師才能下正確的診斷,為病患做最好的治療。

骨關節炎有哪些治療方式? 對於骨關節炎的治療方式,起初都是採取保守療法,也就是非手術性的治療。

持保守療法無致成病人症狀加劇,才使用手術當作最佳的手段,一般而言,保守療法包括1.藥物治療2.復健治療3.注射針劑1.藥物療法:a.類固醇:早期尚未出現非類固醇性抗消炎藥時,類固醇被大量使用於關節炎的患者,類固醇的止痛效果快速顯著,但是它的副作用也相當大,如骨質疏鬆症、傷口不易癒合、皮膚變薄、上消化道出血,甚至會加重某些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等,因此,目前大多數的醫生,都已停止使用,但對於某些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僵直性脊椎炎或脊椎外傷患者仍需使用類固醇以緩解病情。

b.非類固醇抗炎藥:這一群的藥物有很多,目前相當普遍,止痛效果也都不錯,但長期使用如有副作用,如消化性潰瘍、下肢水腫、腎臟功能的損傷等,故使用也需相當注意。

c.葡萄糖胺(Glucosamine):目前相當流行的一種藥,研究上發現葡萄糖胺可刺激關節內軟骨細胞合成醣蛋白,而且也有消炎止痛的效果,但是卻沒有非類固醇抗炎藥的副作用,大部分的患者也都反應良好。

2.復健治療:適度的運動增加肌肉的強度及應變能力,減少引發疼痛的活動,對於骨關節炎也是有很大的幫助,詳情稍後會再說明。

3.注射針劑:關節腔內注射玻尿酸(Hyaluronicacid)早已在日本及歐洲廣泛的使用於膝關節炎的患者,目前玻尿酸的機制尚未完全明瞭,不過它可以當作一種潤滑劑幫助關節活動,同時也可抑制一些發炎反應,對於關節炎的患者有減輕疼痛及改善功能的效果,而且也沒有副作用,國內目前已經引進此種注射針劑,一個療程是五週,一週打一針,但健保局規定注射玻尿酸時,不得開立口服止痛藥。

 當以上的保守療法都無效時,且病患的症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