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傳染病定義延伸文章資訊,搜尋引擎最佳文章推薦

1. 世界卫生组织

全球网站区域网站世卫组织区域办事处网站非洲美洲东南亚欧洲东地中海西太平洋Whenautocompleteresultsareavailableuseupanddownarrowstoreviewandentertoselect.عربي中文EnglishFrançaisРусскийEspañol世卫组织网站主页健康主题Alltopics»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资源实况报道图片事实出版物问答热门主题肝炎癌症狂犬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WorldHealthAssembly»国家Allcountries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区域办事处»非洲美洲东南亚欧洲东地中海西太平洋世卫组织与国家的合作»开展的工作特写故事DemocraticRepublicoftheCongo »WHO©来源 媒体中心Headlines »Timeline:WHO'sCOVID-19response » 突发卫生事件突发卫生事件»COVID-19大流行世卫组织的作用人道主义卫生行动突发事件防范和应对出版物新闻和特写有关紧急情况的特写后备合作伙伴在突发事件应对中的重要作用捐助方对世卫组织突发事件应急基金承诺捐款疾病爆发新闻Coronavirusdiseaseoutbreak(COVID-19)»WHO©来源WHO©来源关于世卫组织关于世卫组织»我们是谁我们开展何种工作我们在何处工作世卫组织总干事联系我们»理事机构»世界卫生大会执行委员会Betterhealthforeveryone »WHO©来源跳转到主要内容AccessHomeAlt+0NavigationAlt+1ContentAlt+2健康主题非传染性疾病 非传染性疾病,也称为慢性病,是指病情持续时间长、发展缓慢的疾病。

非传染性疾病的4个主要类型为:心血管疾病(如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癌症、慢性呼吸道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和哮喘)以及糖尿病。

 一般信息有关非传染性疾病的所有实况报道有关非传染性疾病的问答有关非传染性疾病的新闻特写关于非传染性疾病的10个事实健康生活方式在俄罗斯都市成为时尚有关非传染性疾病的更多特写世卫组织规划和活动非传染性疾病和精神卫生部门技术信息非传染性疾病全球监督框架2011年非传染性疾病国家概况非传染性疾病和精神卫生出版物和文件2010年全球非传染性疾病现状报告报告阐述了为抵御非传染性疾病不断增长的威胁,开展更强有力的应对行动所需的统计资料、证据和经验2013-2020年预防和控制非传染性疾病全球行动计划第六十六届世界卫生大会文件更多关于非传染性疾病的出版物相关主题癌症精神卫生慢性阻塞性肺病残疾烟草心血管病Youarehere:健康主题非传染性疾病



2. 非傳染病

1) 定義. 與傳染病相反,非傳染病並非因寄主受病毒感染所引起。

雖然部份非傳染病是自發性的(原因不明),研究人員已証明發病因素與非傳染病的關係,這些因素 ...以下「概念說明」旨在為探究與通識教育科課程相關的議題,提供概念化的參考觀點。

這些說明並非不可修改的定義性解說,亦不代表教育局的立場。

非傳染病定義香港的概況生活習慣因素3.1飲食3.2吸煙環境因素職業因素生物因素總結相關的概念說明參考資料延伸閱讀1)定義與傳染病相反,非傳染病並非因寄主受病毒感染所引起。

雖然部份非傳染病是自發性的(原因不明),研究人員已証明發病因素與非傳染病的關係,這些因素包括生活習慣、環境、職業及生物因素。

 回頁頂2)香港的概況非傳染病是香港的頭號殺手之一。

根據衛生署2004/2005年度報告,癌症、冠心病及糖尿病分別是香港排名第一、第二及第八位引致死亡的疾病,總共奪去了超過17,000人的生命,接近全港死亡人數的45%。

回頁頂3生活習慣因素某些生活習慣是常見的非傳染病的成因。

以下將以冠心病及癌症為例顯示生活習慣與患病之間的關係。

回頁頂3.1)飲食冠心病是因冠狀動脈內硬化斑塊累積而引起的。

冠狀動脈硬化斑塊由細胞殘骸、膽固醇及鈣質組成。

斑塊累積最終導致心臟血液及氧氣供應不足而無法滿足其新陳代謝的需求(Brubacker,Kaminsky,&Whaley,2002),結果導致心力衰竭及冠心病。

不健康的飲食是誘發冠心病的原因之一。

高膽固醇及飽和脂肪會增加血液內的膽固醇含量,並導致硬化斑塊的形成和累積。

相比血液循環系統內的膽固醇總含量,不同種類膽固醇的比率更為重要。

高密度脂肪蛋白(HDLs)與低密度脂肪蛋白(LDLs)是形成冠心病的重要元素。

如果人體內含有高百分比的高密度脂肪蛋白,動脈被膽固醇堵塞的機會率就會比較小(Donatelle,2006)。

研究建議在烤烘或煎炒食物時採用橄欖油,因橄欖油含有高百分比的多元不飽和脂肪,可幫助降低低密度脂肪蛋白水平及提高高密度脂肪蛋白水平(Donatelle,2006)。

除膽固醇外,低飽和脂肪的飲食亦會減少患心臟病的機會。

美國食物及藥物管理局(FDA)亦指出水果、蔬菜、穀物、燕麥以及歐車前子種籽外殼中所包含的可溶解纖維均有助減少患心臟病的機會(Anspaugh,Hamrick,&Rosato,2003)。

為向消費者提供充分的資料,世界上很多地方已強制推行食物標籤計劃。

提供食物的營養成份讓消費者能夠揀選最適合自己的食物。

此外,定期及適量的運動亦可減少低密度脂肪蛋白及增加高密度脂肪蛋白。

相反,缺乏運動則會影響心臟的功能(Brubacker,Kaminsky,&Whaley,2002)。

回頁頂3.2)吸煙吸煙是致癌的原因,因為吸煙令人體細胞的基因物質發生不可逆轉的異變,令細胞不受控制地生長。

正常細胞有其本身的監察及修補系統來處理受損的基因物質。

但是在某些環境之下,例如持續地接觸致癌物質,免疫系統最終會被破壞,錯誤的基因因此而得到保留並隨著細胞的持續分裂不斷繁殖。

癌症可在任何身體組織內發生,包括肺、肝、皮膚及神經系統。

2004年,癌症奪去了大約563,700名美國人的生命,當中以肺癌患者居多(Donatelle,2006)。

肺癌的形成與生活習慣有關,而吸煙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

科學家們相信,持續吸入氣態致癌物,令致癌物與肺組織直接接觸會增加患上肺癌的風險(Donatelle,2006)。

香煙中所含最惡名昭著的致癌物是焦油(流質渣滓),它是由煙草與香煙中的附加植物成份燃燒後所產生的(Kabat,2003)。

回頁頂4)環境風險因素除生活習慣因素外,環境風險因素與肺癌亦有很大關係。

在氡氣濃度高的地區生活或工作的人,其患上肺癌的機會率會較高(Catelinois,Rogel,Laurier,Billon,Hemon,Verger,&Tirmarche,2006)。

這是由於氡氣是由鐳衰變後產生的放射性氣體。

當人體吸入氡氣時,它會直接與肺組織接觸,影響並破壞當中的基因組織。

石棉是一種從前被發展中國家廣泛採用於建築業的纖維狀礦物,人體吸入後可導致癌症。

居住在含有石棉建築



3. 控制四大危險因素助防治非傳染性疾病

我國也呼應WHO「2013-2020年非傳染病防治全球行動計畫」,發展健康指標監測系統,實施監測非傳染病防治9大目標、25項指標,及檢查率或 ...首頁即時新聞生醫百問系列主選單  --  話題  --  生醫新知  --  基因科技  --  醫療保健  --  美容瘦身  --  產業動態  --  癌症百問  --  營養百問  --  生育百問  --  三高百問  --  生醫現場LiveVideo生醫商城評鑑結果  --  生醫評鑑團簡介  --  成為評鑑員  --  加入評鑑商品作者專欄展覽訊息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線上測驗  --  作者投稿最新文章控制四大危險因素助防治非傳染性疾病50歲後可能面對的毛病,肩膀關節卡卡舉不起來印度ApolloHospitals成為每日連續執行四次MitraClip的首間亞洲醫院養肝聖品鳳梨。

營養師:適量補充助肝臟解毒外國研究發現:遺傳研究發現“眼疾之謎”的隱藏部分不抽菸也會得肺癌,低劑量電腦斷層揪早期肺癌最佳利器,醫籲定期檢查加拿大葯監部門批准百悅澤®(澤布替尼)用於治療華氏巨球蛋白血症患者168斷食越減越胖?斷食≠節食,吃不夠身體狂存脂肪!Allergy:大口吸貓不是夢,真正的過敏兇手找到了老婆反覆性流產,竟因老公染色體排序異常水中銀公佈第41期卸妝產品「綠魚」安全購買榜單CMGH研究:ProAgio藥物可望預防乳腺癌及胰腺癌百濟神州宣布FDA已受理百悅澤®針對WM患者的新適應症上市申請讀取更多PreventionofChronicDiseases-awarenessoffourmajorriskfactorsSharetoFacebookSharetoTwitter讀過此文章的人也看了台灣促進合理用藥的經驗談抵擋地球暖化臺灣綠建築蔚為風潮打造健康城市奠定環境永續的基礎衛生保健設施的應急響應戰略非傳染性疾病(即慢性疾病),是一種持續且長期的健康狀況惡化或疾病,常見的四大非傳染性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慢性呼吸道疾病。

非傳染病對於人類健康所帶來的危害非常巨大,不僅如此,對於國家經濟上的影響有一定程度上的損失,近年來其影響程度已經遠超越傳染性疾病。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2014年全球非傳染病報告,全球因非傳染病所造成的死亡人數約佔68%,相當於每年有3800萬人死於非傳染病,且其中超過40%為70歲以下的過早死亡。

相較於過去,目前全世界對於非傳染性疾病漸趨重視,針對四大非傳染性疾病可整理出有四個主要的行為危險因素,分別為:抽菸、不當喝酒、不健康的飲食、缺乏運動。

菸害防制成效佳 接近2025年吸菸率降30%之目標我國在非傳染病防治,推動各項健康促進政策,提供以實證為基礎之預防保健服務,包括健檢、篩檢、戒菸等及支持建構健康促進場域(學校、職場、軍隊、醫院及診所、社區、城市),積極防治非傳染病四大共同危險因子。

我國也呼應WHO「2013-2020年非傳染病防治全球行動計畫」,發展健康指標監測系統,實施監測非傳染病防治9大目標、25項指標,及檢查率或疾病控制表現等過程面指標,並建立跨部會的非傳染病防治計畫,以降低民眾暴露於各種危險因子中。

經過我國國家政府與民眾共同的努力下,臺灣在非傳染病防治上有幾項重要成果。

在菸害控制上,落實世界衛生組織「菸草控制框架公約(簡稱FCTC)」,立法保障無菸環境、控制菸品價格課徵菸捐、提供戒菸服務、禁止菸品行銷活動等。

調查顯示,國人吸菸率由2009年的20%下降至2018年的13.0%,高中職學生吸菸率由2009年的14.8%下降至2018年的8.0%,國中生14-17吸菸率由2008年的7.8%下降至2018年的2.8%,顯示青少年和國人的吸菸率已逐年下降,並已快達成世界衛生組織於2025年吸菸率降30%之目標。

與WHO的GYTS(GlobalYouthTobaccoSurvey)調查結果相比,2018年臺灣國中生吸菸率(2.8%)低於美國(7.2%)、義大利(20.8%)、韓國(9.4%)等國家。

健康飲食政策及運動觀念提升 肥胖盛行率逐漸下降在健康飲食及身體活動的部分,推動母乳哺育,推動減鹽、減糖、減少飽和脂肪酸的攝取,並積極免除使用反式脂肪。

調查顯示,我國成人過重及肥胖盛行率從2005-2008年43.5%,下降至2013-2014年43.0%,國小、國中及高中學生過重及肥胖率皆下降,達成世界衛生組織2025年遏止肥胖盛行率上升之目標。

近年國人開始重視運動生活品質,逐漸養成運動的好習慣,成人規律運動比率也從2010



4. 【投書】WHA外一章:比傳染病更嚴峻的非傳染病,為何不受 ...

40年前WHO將天花(smallpox,死亡率高的病毒傳染疾病)從地表上消滅的光榮記憶未遠,許多人仍認為傳染病防制是全球健康的本質所在。

而 ...評論登入專題搜尋攝影書籤多媒體贊助議題訂閱搜尋搜尋書籤登入評論專題攝影多媒體議題讀者投書【投書】WHA外一章:比傳染病更嚴峻的非傳染病,為何不受重視?2018年5月24日,WHA開會狀況。

(圖/WHO提供)評論6/4/2018文、圖/鄭凱元(倫敦大學精神醫學博士生)醫療外交公衛WHO評論6/4/2018文、圖/鄭凱元(倫敦大學精神醫學博士生)醫療外交公衛WHO評論6/4/2018文、圖/鄭凱元(倫敦大學精神醫學博士生)醫療外交公衛WHO2018年世界衛生大會(WorldHealthAssembly,WHA)甫於5月26日落幕。

WHA是聯合國下全球健康主管機構世界衛生組織(WorldHealthOrganisation,WHO)的決議殿堂,大會的舉辦城市日內瓦在會議期間更會舉辦許多周邊活動,吸引來自各地的健康專家學者齊聚,儼然成為一場「全球健康週」。

今年獲得甚多討論的議題,除了近年來受到高度關注的「全民健康覆蓋(即「全民健保」)」外,「非傳染性疾病(non-communicablediseases,NCDs)」成為WHA另一個討論焦點。

這樣的注目對非傳染性疾病來說頗為新鮮,因為過去它一直受到全球健康界的相對忽視。

7成死亡與非傳染性疾病有關所謂非傳染性疾病(也常稱慢性病),即病程長且受到行為、環境、生理與基因等諸多因素影響的疾病,最常見的包括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慢性呼吸道疾病和精神疾病。

這些疾病對人類健康帶來巨大損害。

根據2017年公布的最新版〈全球疾病負擔報告〉(GlobalBurdenofDiseaseStudy),全球十大死因中有6個是非傳染性疾病、且佔據前3名,包括缺血性心臟病、中風與慢性阻塞性呼吸道疾病。

在造成最多失能以yearslivingwithdisabilities(YLD)計算,即疾病的嚴重程度對於日常生活及社交功能帶來多少影響。

的30個疾病中,也有26個都是非傳染性疾病,包含第1名的下背疼痛、第2名的偏頭痛、第3名的聽力損傷和第5名的重鬱症。

非傳染性疾病所帶來的健康損害不只非常巨大,還越來越糟。

與1990年相比,非傳染性疾病所造成的失能在不同經濟發展的國家都上升,且上升幅度遠超過傳染性疾病。

雖然有充足證據顯示非傳染性疾病問題的嚴重性,其在全球健康界卻長期得不到應有的關注:全球每年死亡人口中有超過70%與非傳染性疾病有關,但WHO卻只撥出不到3%的預算給這個領域。

對國家政府來說,非傳染性疾病更缺乏投資吸引力。

根據2016年美國華盛頓大學所做的統計,在全世界每年超過4,500億美元的健康援助款裡,只有不到2%用到非傳染性疾病上,這少得可憐的2%大多還是來自WHO和各個非政府組織(NGO)。

為什麼非傳染性疾病「不性感」?早在2011年,時任芬蘭國家健康福利研究院院長的PekkaPuska,就撰文嘗試理出非傳染性疾病受到全球健康界持續忽視的原因。

回顧歷史,全球健康的發源來自於19世紀國際交流興盛後,對疾病無國界的認知;因此100多年來,全球健康界的關注多放在會「跨越國境」的傳染性疾病。

40年前WHO將天花(smallpox,死亡率高的病毒傳染疾病)從地表上消滅的光榮記憶未遠,許多人仍認為傳染病防制是全球健康的本質所在。

而近年來在禽流感、伊波拉、茲卡病毒疫情興起下,包括美國等許多國家把傳染病視為一個國安威脅的全球健康安全(globalhealthsecurity)觀念更加劇,又讓傳染病更受注重。

另一方面,對很多經濟亟待發展的國家來說,投資健康議題最強的動機,其實是群體健康改善後可能對經濟生產力帶來的助益。

換言之,對這些預算有限的國家來說,投資健康部門必須很錙銖必較地,精選「經濟上會回本」的健康議題來投資。

然而非傳染性疾病的病程複雜、容易復發,使投資者望而生懼,對抗非傳染性疾病的經濟效益也一直缺乏堅強的實證基礎。

此外,對抗非傳染性疾病的有效手段與政策,直到更晚近才逐漸有所進展。

傳染性疾病致病往往原因明確,若能找到病原(細菌、寄生蟲等)並和有效的杜絕方式,多能有效的治療、甚至預防。

相較之下,非傳染性疾病的風險因子可說是無處不在,譬如行為(菸、酒、含糖飲料、坐姿、睡眠)、環境(空氣污



5. 衛生福利部於第68屆世界衛生大會發表我國非傳染病防治經驗與 ...

非傳染病近年來已快速成為全球重大健康威脅,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 2014年全球非傳染病報告,非傳染病佔全球死亡人數之68%,相當於每年有3,800萬人死 ...按Enter到主內容區:::104年衛生福利部新聞5月新聞首頁最新消息焦點新聞104年衛生福利部新聞5月新聞衛生福利部於第68屆世界衛生大會發表我國非傳染病防治經驗與成果資料來源:國民健康署建檔日期:104-05-27更新時間:104-05-27響應及支持世界衛生組織「2013-2020年非傳染病防治全球行動計畫」第68屆世界衛生大會(WorldHealthAssembly,WHA)於2015年5月18至26日於瑞士日內瓦召開。

非傳染病近年來已快速成為全球重大健康威脅,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2014年全球非傳染病報告,非傳染病佔全球死亡人數之68%,相當於每年有3,800萬人死於非傳染病,其中超過40%為70歲以下的過早死亡。

繼2011年9月聯合國邀集各國領袖召開非傳染病防治高峰會,將非傳染病列為優先重點防治項目後,本屆WHA之技術性會議(committeeA)亦將「非傳染病防治」列為討論議題,主要針對「2013-2020年非傳染病防治全球行動計畫」之實施進展、評估進展的過程指標及2016-2017年全球協調機制工作計畫進行討論。

我國以觀察員身份積極參與,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代表於該委員會中發言,我國在非傳染病防治,推動各項健康促進政策,提供以實證為基礎之預防保健服務,包括健檢、篩檢、戒菸等及支持建構健康促進場域(學校、職場、軍隊、醫院及診所、社區、城市),積極防治非傳染病四大共同危險因子(吸菸、不當飲酒、缺乏運動及不健康飲食)。

我國也呼應WHO「2013-2020年非傳染病防治全球行動計畫」,發展健康指標監測系統,實施監測非傳染病防治9大目標、25項指標,及檢查率或疾病控制表現等過程面指標,並建立跨部會的非傳染病防治計畫,以降低民眾暴露於各種危險因子中。

在非傳染病防治之積極作為,朝全球9大目標邁進國民健康署代表於會中分享我國在非傳染病防治的重要政策與成果:一、於菸害控制上,落實世界衛生組織「菸草控制框架公約(簡稱FCTC)」,立法保障無菸環境、控制菸品價格課徵菸捐、提供戒菸服務、禁止菸品行銷活動等。

調查顯示,我國18歲以上成人吸菸率自2009年21.9%,降至2014年16.4%,降幅達四分之一,已減少89萬吸菸人口,並已快達成世界衛生組織於2025年吸菸率降30%之目標。

二、在健康飲食及身體活動的部份,運用5A策略創造促進健康與營養的環境,讓民眾更樂於、也更易於採行更健康的選擇,包括:有得用(Available),健康的產品多,不健康的產品少;用得到(Accessible),健康的在周遭,不健康的被限制;喜歡用(Adorable),使健康的比不健康的更具吸引力或趣味;用得起(Affordable),使健康的變便宜或有誘因,不健康的變貴;習慣用(Adoptable),好用愛用,融入生活中長期採行。

此外,推動母乳哺育,推動減鹽、減糖、減少飽和脂肪酸的攝取,並積極免除使用反式脂肪。

調查顯示,我國成人過重及肥胖盛行率從2005-2008年43.5%,下降至2013-2014年43.0%,國小、國中及高中學生過重及肥胖率皆下降,達成世界衛生組織2025年遏止肥胖盛行率上升之目標。

成人規律運動比率也從2010年的26%,上升至2014年的33%。

三、建置完整的全國性資料收集及監測系統,除持續針對世界衛生組織所訂的9項全球自願性目標及25項評估指標進行監測,也建立與非傳染病防治有關之服務利用與績效表現(ServiceUtilizationandQualityPerformance),監測檢查率或疾病控制表現等過程面指標,以確認防治策略及服務提供的成效。

未來持續以降低非傳染病之過早死亡率為目標,並以提高健康餘命、縮小健康不平等為使命在人口快速老化及非傳染病威脅日增的時代,國民健康署未來將以提高健康餘命、縮小健康不平等為使命,實踐世界衛生組織2013-2020年非傳染病防治全球目標,在2025年將四大非傳染病(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呼吸道疾病)之過早死亡降低25%,並透過加強源頭預防之跨領域結合、推動e化傳播、提昇國民健康識能、強化人力與組織之專業效能等,提升服務的深度及廣度,以促進國民健康。

回上一頁本部簡介部長次長主任秘書行政組織本部單位及所屬機關使命願景及重大政策政策報導部徽設計說明最新消息焦點新聞真相說明公告訊息活動訊息招標資訊就業資訊便民服務部長信箱線上



6. 四大非傳染病

... 腎臟病預防與社區照護,非傳染病概論,非傳染病危險因子簡介,主要非傳染病防治作為-糖尿病與心血管 ...InfoPresseUrheberrechtKontaktCreatorWerbenEntwicklerImpressumNetzDGTransparenzberichtNetzDG-BeschwerdenNutzungsbedingungenDatenschutzRichtlinien&SicherheitWiefunktioniertYouTube?NeueFunktionentesten©2021GoogleLLC



7. 衞生防護中心

非傳染病及健康生活. 心理健康 · 心臟病 · 吸煙 · 肥胖 · 食物安全與衞生 · 高血壓 · 飲食與營養 · 飲酒 · 腦血管病 · 糖尿病 · 環境健康 · 癌症 ...SkiptocontentHealthTopics



8. 非傳染病

PolyUSkiptocontent關於本處本處的服務健康教育大學醫療保健處疾病預防校內其他服務預約服務現時健康教育活動過往健康教育活動健康資訊傳染病非傳染病健康及衞生更多資訊相片回顧非傳染病癌症腦血管病糖尿病心臟病高血壓肥胖FaLangtranslationsystembyFaboba本診所服務只提供予本校全日制學生及職員 本診所會為已獲確認畢業資格的學生提供一個月的服務寬限期 2021©版權屬香港理工大學大學醫療保健處所有TopOnlinebooking



9. 慢性非傳染性疾病

慢性非傳染性疾病(noninfectious chronic disease, NCD)簡稱「慢性病」,不是特指某種疾病,而是一類起病隱匿、病程長且病情遷延不愈、缺乏明確的傳染性生物病因 ...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跳至導覽跳至搜尋維基百科中的醫療相關內容僅供參考,詳見醫學聲明。

如需醫療服務或可靠意見,請諮詢專業人士。

慢性非傳染性疾病(noninfectiouschronicdisease,NCD)簡稱「慢性病」,不是特指某種疾病,而是一類起病隱匿、病程長且病情遷延不愈、缺乏明確的傳染性生物病因證據、病因複雜或病因尚未明確的疾病的總稱。

NCDs可以是長期和緩慢進展的慢性病,或者也可能導致更快的死亡,如某些類型的突發性中風。

NCDs包括自體免疫性疾病、哮喘等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心臟病、中風、癌症(大部分)、糖尿病、慢性腎病、骨質疏鬆、阿爾茨海默病、白內障等。

這類疾病在人群中不會傳染和傳播。

慢性非傳染性疾病(NCDs)正在全球範圍內快速增加,已成為全球的一個主要公共衛生問題。

根據世衛組織(WHO)2008年資料,全球5700萬例死亡病例中,有3600萬例由非傳染性疾病致死,占全球死亡總人數的60%以上,慢性病(NCDs)已成為全世界的頭號殺手[1]每年,至少500萬人死於菸草使用,約280萬死於超重,大約260萬的死亡由高膽固醇導致,750萬死於高血壓。

在2005年死於NCDs的3600萬的人中,有一半年齡在70歲以下,且半數為女性[2]。

目錄1誘因和危險因素2主要的疾病2.1癌症2.2心血管疾病2.3糖尿病2.4慢性腎病3NCDs影響全球健康4請參閱5附加閱讀6參考7外部連結誘因和危險因素[編輯]慢性病(NCDs)主要由職業與環境因素,生活與行為方式等暴露引起,包括年齡、性別、遺傳、空氣污染和抽菸、不健康飲食、缺乏運動等,導致高血壓和超重肥胖,進而增加慢性病(NCDs)風險。

世界衛生組織的在2002世界健康報告裡確定慢性病(NCDs)的5大危險因素,即高血壓、高膽固醇、吸菸、酗酒和超重肥胖。

由於慢性病(NCDs)是由可控的危險因素所導致的,所以多數是可以預防的。

據估計,如果消除主要的危險因素,80%的心臟病、2型糖尿病,及40%的癌症是可以預防的。

環境性慢性病(NCDs)是由個人、環境因素所引發的疾病,包括可避免的和不可避免的因素導致的人類疾病。

包括:實例包括:各種心血管疾病(CVD)吸菸導致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型糖尿病缺乏運動引起的慢性腰背疼痛食物缺乏引起的營養不良(例如,缺乏維生素C導致的壞血病)日光照射引起的皮膚癌主要的疾病[編輯]癌症[編輯]絕大部分的癌症與環境或生活方式相關,因此癌症基本上是屬於可預防的NCD[3]。

30%以上的癌症可以通過避免危險因素而預防的,包括菸草、超重或肥胖、缺乏水果和蔬菜攝入、缺乏運動、酒精和空氣污染等[4]。

心血管疾病[編輯]針對心血管健康的首個研究由JerryMorris於1949年使用職業健康數據進行,在1958年發表[5]。

所有形式的心血管疾病的誘因、預防和/或治療依然是生物醫學研究的活躍領域,每周有數百項科學研究被發表。

一個趨向已經出現,特別在2000世紀早期,大量研究揭示了快餐和心臟病的增加之間的關係。

這些研究包括那些由瑞安麥基紀念研究所、哈佛大學和雪梨心血管健康中心進行的。

很多主要的速食連鎖店,特別是麥當勞,已經抗議這些研究中使用的方法,並且以更健康的菜單選擇進行了回應。

一個較近的著重點落在標誌動脈粥樣硬化的低級炎症和它的可能干預之間的聯繫。

C-反應蛋白(CRP)是一種常見的炎症標誌物,已經發現有心血管疾病危險的患者它的水平升高[6]。

另外骨保護素與一種叫NF-κB的主要的炎症轉錄因子的調節有密切關係,其已被認為是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的一個危險因素[7][8]。

糖尿病[編輯]2型糖尿病大部分是可預防和易控制的,但難以治癒。

管理專注於保持血糖水平儘可能接近正常(「血糖正常」)而不出現多度的患者危險。

這通常與密切的膳食管理、運動和適當的藥物使用(胰島素僅用於1型糖尿病病例。

口服藥和胰島素可用於2型糖尿病病例)一起。

患者教育、認識和參與是至關重要的,因為血糖水平管理良好的人糖尿病併發症不太常見且不太嚴重[9][10]。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