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鼻疽延伸文章資訊,搜尋引擎最佳文章推薦

1. 類鼻疽

類鼻疽[編輯] ... 類鼻疽(Melioidosis),又稱惠特莫爾氏病(Whitmore disease),奈特克里夫園丁病(Nightcliff gardener's disease),由類鼻疽伯克氏菌造成的人畜共通 ...類鼻疽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跳至導覽跳至搜尋維基百科中的醫療相關內容僅供參考,詳見醫學聲明。

如需醫療服務或可靠意見,請諮詢專業人士。

類鼻疽(Melioidosis),又稱惠特莫爾氏病(Whitmoredisease),奈特克里夫園丁病(Nightcliffgardener'sdisease),由類鼻疽伯克氏菌造成的人畜共通傳染病,但是人傳人的例子很少。

病原體可通過傷口,呼吸道,飲用污染的水傳播。

[1]類鼻疽伯克氏菌基因組中包括兩個複製子:1號染色體編碼管家基因,包括細胞壁合成,移動性和代謝。

2號染色體編碼細菌適應各種環境的功能基因。

1911年,AlfredWhitmore在緬甸首都仰光報導了世界首例類鼻疽病例。

參考[編輯]^Wiersinga,W.Joost;Virk,HarjeetS.;Torres,AlfredoG.;Currie,BartJ.;Peacock,SharonJ.;Dance,DavidA.B.;Limmathurotsakul,Direk.Melioidosis.NatureReviews.DiseasePrimers.0201,2018,4:17107.ISSN 2056-676X.PMC 6456913.PMID 29388572.doi:10.1038/nrdp.2017.107. 請檢查|date=中的日期值(幫助)外部連結[編輯]台灣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類鼻疽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類鼻疽&oldid=55269648」分類:細菌性疾病人名疾病隱藏分類:引文格式1錯誤:日期包含醫學聲明的條目含有英語的條目導覽選單個人工具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命名空間條目討論臺灣正體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查看閱讀編輯檢視歷史更多搜尋導航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說明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工具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列印/匯出下載為PDF可列印版其他專案維基共享資源其他語言العربيةDeutschEnglishEspañolSuomiFrançaisעבריתItaliano日本語한국어КыргызчаLatviešuമലയാളംBahasaMelayuNederlandsPolskiPortuguêsසිංහලSvenskaไทยУкраїнськаTiếngViệt編輯連結



2. 高屏地區出現類鼻疽死亡個案,疾管局籲請民眾及醫師提高警覺 ...

今年截至09月15日止,疾病管制局傳染病通報系統資料顯示:全國類鼻疽確定病例15例,雖未高於往年同期(97年確定病例數32例、98年38例、99年20例),但 ...:::首頁最新消息焦點新聞高屏地區出現類鼻疽死亡個案,疾管局籲請民眾及醫師提高警覺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建檔日期:100-09-15更新時間:100-09-15今年截至09月15日止,疾病管制局傳染病通報系統資料顯示:全國類鼻疽確定病例15例,雖未高於往年同期(97年確定病例數32例、98年38例、99年20例),但病例明顯集中於高屏地區。

另,8月27日南瑪都颱風襲台迄今,高屏地區已通報11例疑似類鼻疽個案,病例分別居住於高雄市楠梓區(8例,其中1例死亡)、大社區及彌陀區各1例,屏東縣恆春鎮1例。

疾病管制局表示,颱風所帶來的強風豪雨,將自然界土壤中的病原菌帶出地表,可能是造成人體感染的重要因素。

類鼻疽桿菌為土壤腐生菌,可在土壤、水池及積水環境中存在,會感染馬、羊、豬等動物以及人類。

主要的傳染途徑是由皮膚傷口接觸到受病原菌污染的土壤或水而引起感染,但也可能經由吸入、食入受污染的土壤或水,或吸入受污染的塵土而受感染的情形,一般情形下,並不會由人直接傳染給人。

潛伏期可短至2天,或長達數月或數年(以9天為發病高峰期),臨床表現多樣性,臨床從無症狀或局部皮膚潰瘍,到以嚴重肺炎表現,甚至是全身性敗血症、休克等。

接觸污水、土壤時穿著雨鞋或防水長靴、配戴防水手套及口罩等個人防護,是預防類鼻疽的重要措施。

相關文獻資料顯示,老年人、慢性疾病或免疫力較差的病人,具有顯著的發病風險。

我國於94年海棠及泰利颱風、97年卡玫基颱風、98年莫拉克颱風及99年凡那比颱風過後,均曾於南部地區(尤其台南市南區、仁德區及永康區與高雄市茄萣區、左營區及楠梓區等)發生類鼻疽疫情,其中逾8成的確定病例為糖尿病、高血壓、惡性腫瘤及心臟病等慢性病患。

疾病管制局表示該類慢性病史為類鼻疽致病危險因子,民眾及臨床醫師應提高警覺。

由於類鼻疽具有臨床表現的多樣性,且潛伏期長,若併發敗血症則死亡率很高,因此醫護人員若發現上述流行地區的民眾有未明原因發燒者,尤其是具有糖尿病等慢性病史者,應將類鼻疽列入鑑別診斷,並給予妥適的治療。

目前颱風季節已至,風災水災影響地區的居民,若有發燒等症狀者,務必迅速就醫,並告訴醫師居住地區或污水曝露史,以利醫師之診斷。

民眾如有傳染病相關問題,可撥打1922傳染病諮詢專線或參閱疾病管制局網站(http://www.cdc.gov.tw)。

本部簡介部長次長主任秘書行政組織本部單位及所屬機關使命願景及重大政策政策報導部徽設計說明最新消息焦點新聞真相說明公告訊息活動訊息招標資訊就業資訊便民服務部長信箱線上申辦服務專區表單下載諮詢服務專線政府出版品電子報訂閱專區相關問題Q&A常用查詢法令規章衛生福利法規檢索系統法規通報全國法規資料庫行政院公報資訊網反貪資訊網遊說法專區法規鬆綁衛教視窗宣導專區影音專區相關連結員工入口網



3. 衞生防護中心

Skiptocontent類鼻疽類鼻疽2018年11月22日病原體類鼻疽是一種由類鼻疽伯克氏菌引致的疾病。

它可以影響人類和動物,例如羊、豬、貓、狗等。

這種細菌廣泛存在於土壤和泥水中,特別是濕潤的黏土。

類鼻疽於東南亞(例如新加坡、泰國)和澳大利亞北部地區流行。

臨牀特徵類鼻疽的臨牀表現包括局部感染(例如皮膚膿腫)、肺炎、腦膜腦炎、敗血症或慢性化膿性感染。

視乎感染的部位,常見的病徵包括發燒、頭痛、局部痛楚或腫脹、潰瘍、胸痛、咳嗽、咳血及局部淋巴結腫大。

傳播途徑人類可能通過接觸受污染的土壤和水源(尤其是經皮膚損傷/傷口)、吸入受污染的微塵/水滴和飲用受污染的水而受到感染。

人傳人非常罕見,但可以透過接觸患者的血液或體液而傳播。

高風險群組有長期病患,包括糖尿病、肺病、肝病、腎病、癌症或免疫功能受損的人受到感染的風險會較高。

另外,從事農務,實驗室和醫護工作的人士也可能於職業環境中受感染。

潛伏期潛伏期通常為2至4周,但可以介乎1天至數年。

治理方法類鼻疽可以用抗生素治療。

一些慢性感染可能需要較長期的治理。

類鼻疽的死亡率約為40-75%。

預防方法現時沒有針對類鼻疽的預防疫苗。

市民應採取以下措施預防感染:避免接觸受污染的土壤。

進行有機會接觸土壤或泥水的活動時,穿著適當的防護衣物,例如佩戴手套,並穿上水靴。

接觸受污染的水或土壤後進行清洗或淋浴。

盡快清潔傷口,並以防水敷料覆蓋。

接觸土壤和進行園藝活動後,用肥皂和水洗手。

注意食物衞生,不要飲用未經煮沸的水。

外遊人士可透過戶外水上活動受到感染。

避免接觸可能受污染的水源(例如河流、池塘或湖泊)可減低受感染的風險。




4. 新起致命感染症類鼻疽

類鼻疽是由類鼻疽柏克氏菌(Burkholderia pseudomallei)所感染的疾病,此細菌主要存在於土壤或水中,人和動物都會感染,但不會人感染人,動物也不會感染人。

當 ...健檢專案健康促進最新消息線上預約報告查詢客服中心啟新電子週報      新起致命感染症類鼻疽 類鼻疽是台灣新興致命性的傳染疾病,目前不是法定傳染病,但仍被衛生署列為「應報告傳染病」。

類鼻疽是可以預防的,卻因為醫師與病患不諳此症,而錯過治療時機。

台灣每年有颱風、梅雨等雨季,給類鼻疽肆虐時機,加上現代人喜歡接觸鄉土、種植園藝,應多加強認識與預防,可避免感染及疫情擴大。

類鼻疽的致病因與傳染途徑 類鼻疽是由類鼻疽柏克氏菌(Burkholderiapseudomallei)所感染的疾病,此細菌主要存在於土壤或水中,人和動物都會感染,但不會人感染人,動物也不會感染人。

當皮膚傷口接觸到受污染的土壤或水,細菌便可入侵身體,但也可能經由吸入、食入受污染的土壤或水而感染。

類鼻疽的主要症狀 類鼻疽主要侵犯人體肺部,初期會出現發燒、寒顫、咳嗽、噁心、嘔吐、頭痛、腹痛、肌肉痛、肋膜炎、呼吸不順等症狀,因為症狀和感冒相近,而未能儘早警覺是類鼻疽病菌引起,而錯過治療佳機。

一但類鼻疽侵入肺部,會造成肺炎、肺部空洞,並快速地造成敗血症而死亡,死亡率高達四成。

類鼻疽的診斷與治療 鼻疽病菌可以採集病患的痰液、血液、傷口分泌等,作細菌培養。

一但確定是類鼻疽,若能早期以TMP-SMX抗生素合劑治療最有效。

類鼻疽的潛伏期 類鼻疽的潛伏期與傳染的時間,短可二天、數月或數年,也可能長達二十五年後才出現,美國打越戰的退伍軍人在數十年後出現類鼻疽病例,專家表示,健康人感染可能不會顯現,到了身體機能虛弱、免疫力降低或有慢性疾病時,病症就顯現而出。

類鼻疽的預防上年紀的人、體質差的人及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的人,應避免暴露在土壤或污染的水中。

皮膚有傷口的人避免直接接觸土壤或污染的水。

不宜光腳或赤手直接碰觸泥土,接觸污染的水時,應穿著防水裝備。

如果接觸土壤或污染的水之後,要立刻清洗乾淨。

遇颱風或雨季後,若需接觸土壤或污染的水時,更要小心防範。

如果你是農夫、園藝工作人員、建築工人,更要小心防範。

年輕時經常觸土壤或污染水的人,若有疑似症狀,要提高警覺並立刻就醫。

啟新電子週報保健知識+新冠肺炎+運動篇+飲食篇+指壓篇+保健篇+寶貝篇+銀髮篇自我健康評估+心理篇+親密篇+孕婦篇+兒童篇+症狀篇+日常運動篇+日常生活篇健檢服務個人專案體檢正確的健康概念企業健檢職場活力動起來學校體檢健康e起來保險體檢安心服務健康促進專業規劃健康訊息保健知識本站資訊僅供參考,若有身體不適的情況發生,仍應尋求專科醫師診治文章圖片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快速回覆,讓你健康,讓你問!我們重視您提供的任何問題與建議,歡迎利用線上諮詢,寫下您的訊息與聯繫方式,我們將由專人立即回覆您.



5. 新起的人畜共通致命感染症~類鼻疽

何謂類鼻疽? 類鼻疽是由類鼻疽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pseudomallei)所造成的臨床感染症,引致的病名就叫做「類鼻疽」(melioidosis) ...download前往主要內容區塊:::搜尋進階搜尋國軍高雄總醫院回首頁網站導覽EnglishRSS常見問答院長信箱雙語詞彙目錄認識我們PROFILE&INFORMATION醫療團隊MEDICALTEAM便民服務SERVICE衛教專區HEALTH聯絡我們CONTACTUS:::院刊院刊:::目前位置:首頁>院刊>94年9月第18期>文章內容94年9月第18期返回94年9月第18期新起的人畜共通致命感染症~類鼻疽因日前南部豪大雨,其所造成多位民眾感染事件的疫情,再次勾起去年也因得到此感染症而快速死亡的陸軍官校顏姓同學,當時曾因此怪病而喧噪一時。

根據疾管局統計,該局自民國89年即將此病納入監測,自民國89年至93年為止,類鼻疽共通報57例疑似病患,造成3人死亡。

文獻上報告之首件台灣地區病例出現於1985年,該名患者曾在菲律賓游泳時溺水;1997年則另有一名到緬甸旅遊而發病之個案。

其後,分別於1996及1999年之文獻中,也曾報告在南台灣出現三名本土性病例。

近年來,自此病被列為「傳染病個案報告單」之新增通報項目後,衛生單位已陸續接獲並證實有本土之散發性病例發生。

此次的疫情再次突顯此感染症應受到重視。

類鼻疽是台灣新興致命性的傳染疾病,目前並不是法定傳染病,但仍被衛生署列為「應報告傳染病」。

類鼻疽是可以預防的卻因為醫師與病患不諳此症,而錯過治療時機。

台灣每年都有颱風、梅雨等雨季,給類鼻疽肆虐時機,加上現代人喜歡接觸鄉土及種植園藝,應多加強認識與預防,即可避免感染及疫情擴大。

何謂類鼻疽?類鼻疽是由類鼻疽伯克氏菌(Burkholderiapseudomallei)所造成的臨床感染症,引致的病名就叫做「類鼻疽」(melioidosis),屬假單孢菌屬革蘭氏陰性桿菌,,此致病菌以腐生之方式,存在於特定的土壤或水中,許多不同的動物均可能被感染,包括羊、馬、豬、猴、囓齒類、鳥類等(但目前尚未證實這些動物為重要的傳染來源)類鼻疽的症狀及傳染途徑?病患常是因吸入受類鼻疽桿菌污染的污塵、污水嗆到,或經由皮膚傷口或呼吸道進入人體,再造成肺部或全身瀰漫性感染。

主要侵犯肺部,其他如肝、脾、腎、皮膚也有可能。

類鼻疽的潛伏期常因感染時期無法確定而不明,潛伏期從從3天到25年都有可能。

一般情形下,感染類鼻疽的人不會直接傳染他人,必定是從環境感染。

「類鼻疽」臨床症狀表現差異相當大,從不顯性感染到致病率極高敗血病都有可能。

傷患出現的症狀,可能從僅是皮膚傷口化膿、肺部感染,甚至是細菌跑到血液引發敗血症的嚴重後果,死亡率可高達40%至80%。

發病時,會出現惡寒、發熱、咳嗽、血痰、下痢、出血斑等。

類鼻疽的潛伏期類鼻疽的潛伏期與傳染的時間,短可二天、數月或數年,也可能長達二十五年後才出現,因此對於任何一個無法解釋之化膿性疾病(特別是空洞性肺病),且曾在東南亞等地方性流行地區有生活史或旅遊史的病人,皆應將此病列為其可能罹患疾病之鑑別診斷項目。

健康人感染可能不會顯現,到了身體機能虛弱、免疫力降低或有慢性疾病時,病症就顯現而出。

類鼻疽的治療治療方面,不管是急性或慢性類鼻疽,使用抗生素治療都能獲不錯的療效。

發病初期,若及時予以第一線抗生素治療,大多能治癒,但若病菌侵入血液時,則須使用第三代藥性較強的抗生素予以治療;倘若未能掌握治療時機,可能造成敗血症而死亡。

如何預防類鼻疽的發生應避免傷口直接接觸污水臺灣在地理上處於亞熱帶地區,氣溫和溼度皆高,而類鼻疽屬土壤菌,它棲息在約30公分深層的土壤下,所以濕土及污水的環境非常適合類鼻疽伯克氏菌的生長。

人和動物遭到感染是因暴露於受類鼻疽伯克氏菌污染之土壤或水源。

大多數的的病例都是經由破損的皮膚暴露於受污染的土壤或水源而被類鼻疽伯克氏菌感染。

細菌一旦侵入血液即會造成敗血症。

身體患有糖尿病、腎臟病、肝硬化及海洋性貧血伴有皮膚外傷者是感染類鼻疽的高危險群,應避免暴露於受污染的泥土或水中。

在流行地區中,皮膚有撕裂傷、擦傷或燒傷的民眾,若接觸到受污染的水或土壤,應儘快以水沖洗乾淨或使用鞋套或手套,以避免皮膚直接暴露於濕土。

病人不需要隔離,病人呼吸道及鼻竇分泌物之處理,如痰及傷口流出物



6. 類鼻疽

類鼻疽是由類鼻疽桿菌(Burkholderia pseudomallei)所引起,屬於革蘭氏陰性桿菌。

2000 年起,台灣將類鼻疽列為第四類的法定傳染病。

1984年以前,台灣並未有 ... 「慢性疾病」專刊2018.06第38卷1期執行編輯:盧柏樑 回首頁│搜尋引擎│高醫醫訊PDF文件│加入我的最愛│高醫網站 類鼻疽【回本期目錄】 感染內科李雋元主治醫師(107年6月)類鼻疽是由類鼻疽桿菌(Burkholderiapseudomallei)所引起,屬於革蘭氏陰性桿菌。

2000年起,台灣將類鼻疽列為第四類的法定傳染病。

1984年以前,台灣並未有類鼻疽的個案報告。

至1984年才發現首例境外感染的個案。

至1993年起,台灣的類鼻疽個案數開始增加,並出現了本土性的個案。

在2005年颱風過後,於二仁溪流域,發生台灣第一次的類鼻疽爆發性感染。

類鼻疽的感染主要是因為皮膚傷口接觸到受病原菌污染的土壤或水所引起,此外,也可經由吸入、食入受污染的土壤或水,或吸入受污染的塵土而受感染的情形。

以往在南台灣,尤其是台南市與高雄市,在颱風過後易有類鼻疽個案發生,例如2005年海棠及泰利颱風、2008年卡玫基颱風、2009年莫拉克颱風、2010年凡那比颱風及2011年南瑪都颱風災後,南部地區均爆發類鼻疽疫情。

推測是因為颱風帶來強風豪雨,將自然界土壤中的病原菌翻攪帶出地表與空氣中,進而透過呼吸或接觸的途徑感染高危險族群。

類鼻疽的潛伏期變異相當大,可短至2天,也可長達數月甚至數年(曾有報導美國士兵年老後類鼻疽發病,推測可能是年輕時參加越戰時,在越南感染類鼻疽)。

但類鼻疽感染後的平均發病高峰期為第9天。

此外,類鼻疽的臨床表現變異也相當大,從無症狀、急性肺炎、到嚴重的敗血性休克都可能發生;此外,也可能以慢性內臟器官或局部皮下化膿來表現。

老年人、具有糖尿病、高血壓、服用免疫抑制藥物等慢性病史者,皆為感染類鼻疽之高危險族群。

在南台灣,若於風災、水災影響地區的民眾,尤其是老年人或具有慢性病史者,產生不明原因敗血症或是肺炎時,均應注意有無感染類鼻疽的可能性。

此外,在帶有慢性病的個案,若出現全身多處臟器化膿性的病灶,例如:肝、脾、攝護腺,或腮腺等,也應想到類鼻疽感染的可能性。

   【回本期目錄】 高雄市三民區自由一路100號(地圖)│聯絡信箱│網頁維護:[email protected]高醫醫訊雜誌社 版權所有©2013KMUHAllRightsReserveda建議使用IE9.0以上1024×768為最佳瀏覽



7. 類鼻疽之照護

是由類鼻疽伯克氏桿菌(Burkholderia pseudomallei)引起的人畜共通疾病,主要流行於東南亞及澳洲北部。

此菌存在土壤、水池及積水環境中,會感染馬、羊、豬等 ...臺北榮總護理部健康e點通回首頁關於我們預約掛號English登入一般中大×全站搜尋搜尋登入類鼻疽之照護位置護理指導感染科主題類鼻疽之照護其他資訊瀏覽:170,最近修訂:2019-10-09回首頁列印日期:2021/02/05臺北榮總護理部健康e點通護理指導感染科×私密分享無法分享,系統已經關閉私密分享的功能×QRcode×選擇網頁檔案loading...確定取消×刪除提醒×loading...×類鼻疽之照護分享QRcode列印瀏覽:170,最近修訂:2019-10-09分享QRcode列印瀏覽:170,最近修訂:2019-10-09×××loading...×建立新版本一、什麼是類鼻疽?是由類鼻疽伯克氏桿菌(Burkholderiapseudomallei)引起的人畜共通疾病,主要流行於東南亞及澳洲北部。

此菌存在土壤、水池及積水環境中,會感染馬、羊、豬等動物以及人類。

潛伏期可短至2天,或長達數月或數年。

 二、傳染方式:經由皮膚傷口接觸到受病原菌污染的土壤或水而引起感染。

經由吸入、食入受污染的土塵或水而受感染。

一般情形下,並不會由人直接傳染給人。

 三、症狀:類鼻疽的臨床症狀表現差異相當大,從完全無病、無症狀到壞死性肺炎或快速致死性敗血症均有可能,可以分為急性或局部感染、肺部感染、急性血行感染和慢性化膿感染。

類鼻疽菌可能利用在宿主細胞內持續休眠的方式進行潛伏以躲避免疫系統,直到宿主因某先原因出現免疫低落的情形時,類鼻疽菌會再度活化,而出現類鼻疽疾病復發的情形。

急性或局部感染:經皮膚的傷口感染,產生結節、丘疹和膿疱的皮膚病變,合併有潰瘍形成。

急性感染時,可能會發燒和全身肌肉疼痛;化膿性皮膚感染時,會合併結節淋巴管炎和局部淋巴腺炎。

肺部感染:肺部類鼻疽的症狀,可從輕微的氣管炎到蔓延性壞死肺炎。

會有高燒(高於38.9℃)、頭痛、噁心、全身肌肉酸痛、明顯的呼吸急促和胸痛,無痰或有痰咳嗽。

急性血行感染:免疫力較弱的人,如患有愛滋病、腎衰竭和糖尿病,容易經由血循感染,造成敗血性休克,其症狀包括呼吸急促、嚴重頭痛、發燒、腹瀉、肌肉壓痛、定向力障礙以及腦、軀幹和四肢皮膚的化膿性病變。

慢性化膿感染:主要特徵是皮膚和多數器官的急性或慢性膿瘍,包括關節、內臟、淋巴結、肝和脾等。

有上述症狀並不一定是類鼻疽,因為類鼻疽尚需要很多檢查、檢驗來確立診斷,若有上述症狀,請至感染科門診就醫。

 四、治療:藥物治療:依症狀給予抗生素治療。

外科治療:有些膿瘍需外科引流。

慢性類鼻疽肺部感染,如果痰液細菌培養持續為陽性,可能需外科手術移除肺膿瘍或切除感染的肺葉。

 五、居家自我保健原則:身體虛弱抵抗力差的人,包括糖尿病及外傷者,接觸土壤或汙水時,請戴口罩、防水手套及膠鞋。

皮膚有撕裂傷、擦傷或燒傷的人,若接觸到受污染的水或土壤,應儘快清洗乾淨。

類鼻疽菌本身對多種抗生素具有抗藥性,因此返家後抗生素需服用完整流程,不可以擅自停藥,避免復發率的增高。

過量酒精會增加潛伏於體內類鼻疽菌復發的風險,因此應避免飲酒。

 參考資料Chen,C.Y.,Wei,Y.F.,&Chiu,C.T.(2019).Pulmonarymelioidosisassociatedwithorganizingpneumonia: Acasereport.ThoracicMedicine,34(2),64-70. Gibney,K.B.,&Cheng,A.C.(2019).Reducingthemelioidosisburden:publichealth,chronicdiseaseprevention,orimprovedcasemanagement?TheLancet.InfectiousDiseases,19(8),800-802.Singh,M.,&Mahmood,M.(2017).Melioidosis:thegreatmimicker.JournalofCommunityHospitalInternalMedicinePerspective,7(4),245-247.××複製檢核清單loading...×準備好了嗎?讓我們來牛刀小試一下。

請您試著回答下列



8. 類鼻疽

類鼻疽伯克氏菌(革蘭氏染色). B. pseudomallei 磷鎢酸負染,圖中可見. 4條鞭毛構造(資料來源: 臨床微生物電. 顯圖譜EM Atlas of Clinical Microbes).106年類鼻疽核心教材.pdf106年類鼻疽核心教材.pdf下載



9. 類鼻疽

茲將「類鼻疽」列為「傳染病防治法」規定之第四類傳染病。

類鼻疽由感染類鼻疽桿菌Burkholderia pseudomallei引起,屬假單孢菌屬革蘭氏陰性桿菌,此菌在 ...類鼻疽FacebookLine列印取得短網址回上一頁取得短網址×網址複製關閉複製行政院衛生署中華民國96年10月9日署授疾字第0960000892號公告「傳染病分類及第四類與第五類傳染病之防治措施」,自96年10月15日生效。

茲將「類鼻疽」列為「傳染病防治法」規定之第四類傳染病。

類鼻疽由感染類鼻疽桿菌Burkholderiapseudomallei引起,屬假單孢菌屬革蘭氏陰性桿菌,此菌在土壤、水池及積水環境中存在,會感染馬、羊、豬等動物以及人類,其引致的病名即稱為類鼻疽。

其流行地域為東南亞地區及澳洲北部的熱帶地域。

疾病資訊疾病介紹最新消息及疫情訊息新聞稿致醫界通函統計資料查詢國際重要疫情更多...重要指引及教材傳染病病例定義暨防疫檢體採檢送驗事項類鼻疽防治工作手冊類鼻疽核心教材感染防治更多...治療照護治療照護更多...宣導素材多媒體海報單張手冊廣播其他更多...研究出版圖書歷年研究計畫疫情報導更多...:::網站導覽隱私權保護資訊安全著作權聲明政府網站資料開放宣告雙語詞彙電子報署長信箱10050臺北市中正區林森南路6號MAP電話:02-2395-9825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全年無休免付費)聽語障服務免付費傳真:0800-655955國外可撥打+886-800-001922(自國外撥打回國須自付國際電話費用)Copyright©2019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Allrightsreserved.本網站建議使用IE10以上版本瀏覽器及以1920x1080解析度,以獲得最佳瀏覽體驗。

為提供使用者有文書軟體選擇的權利,本網站提供ODF開放文件格式,建議您安裝免費開源軟體(https://www.ndc.gov.tw/cp.aspx?n=32A75A78342B669D)或以您慣用的軟體開啟文件。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