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鼻疽 | 類鼻疽

類鼻疽是由類鼻疽桿菌(Burkholderia pseudomallei)所引起,屬於革蘭氏陰性桿菌。

2000 年起,台灣將類鼻疽列為第四類的法定傳染病。

1984年以前,台灣並未有 ... 「慢性疾病」專刊2018.06第38卷1期執行編輯:盧柏樑 回首頁│搜尋引擎│高醫醫訊PDF文件│加入我的最愛│高醫網站 類鼻疽【回本期目錄】 感染內科李雋元主治醫師(107年6月)類鼻疽是由類鼻疽桿菌(Burkholderiapseudomallei)所引起,屬於革蘭氏陰性桿菌。

2000年起,台灣將類鼻疽列為第四類的法定傳染病。

1984年以前,台灣並未有類鼻疽的個案報告。

至1984年才發現首例境外感染的個案。

至1993年起,台灣的類鼻疽個案數開始增加,並出現了本土性的個案。

在2005年颱風過後,於二仁溪流域,發生台灣第一次的類鼻疽爆發性感染。

類鼻疽的感染主要是因為皮膚傷口接觸到受病原菌污染的土壤或水所引起,此外,也可經由吸入、食入受污染的土壤或水,或吸入受污染的塵土而受感染的情形。

以往在南台灣,尤其是台南市與高雄市,在颱風過後易有類鼻疽個案發生,例如2005年海棠及泰利颱風、2008年卡玫基颱風、2009年莫拉克颱風、2010年凡那比颱風及2011年南瑪都颱風災後,南部地區均爆發類鼻疽疫情。

推測是因為颱風帶來強風豪雨,將自然界土壤中的病原菌翻攪帶出地表與空氣中,進而透過呼吸或接觸的途徑感染高危險族群。

類鼻疽的潛伏期變異相當大,可短至2天,也可長達數月甚至數年(曾有報導美國士兵年老後類鼻疽發病,推測可能是年輕時參加越戰時,在越南感染類鼻疽)。

但類鼻疽感染後的平均發病高峰期為第9天。

此外,類鼻疽的臨床表現變異也相當大,從無症狀、急性肺炎、到嚴重的敗血性休克都可能發生;此外,也可能以慢性內臟器官或局部皮下化膿來表現。

老年人、具有糖尿病、高血壓、服用免疫抑制藥物等慢性病史者,皆為感染類鼻疽之高危險族群。

在南台灣,若於風災、水災影響地區的民眾,尤其是老年人或具有慢性病史者,產生不明原因敗血症或是肺炎時,均應注意有無感染類鼻疽的可能性。

此外,在帶有慢性病的個案,若出現全身多處臟器化膿性的病灶,例如:肝、脾、攝護腺,或腮腺等,也應想到類鼻疽感染的可能性。

   【回本期目錄】 高雄市三民區自由一路100號(地圖)│聯絡信箱│網頁維護:[email protected]高醫醫訊雜誌社 版權所有©2013KMUHAllRightsReserveda建議使用IE9.0以上1024×768為最佳瀏覽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