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狀疱疹恐留後患神經痛虎視眈眈 | 神經節 病毒

過去一直認為水痘痊癒後可以終身免疫,但現已發現原來水痘病毒並未完全消失,而是以不活化的方式潛伏在我們身體內的某些神經節。

當免疫系統出了問題,免疫 ...最新消息News&Message首頁最新消息科室文章帶狀疱疹恐留後患神經痛虎視眈眈最新消息最新消息醫療新聞公告訊息獲獎專區感恩心曲影片專區帶狀疱疹恐留後患神經痛虎視眈眈2018/8/13文章分享首頁分享至FaceBook分享至Line相信許多民眾對於「水痘」並不陌生,這是一種由水痘帶狀疱疹病毒所引起的疾病,透過飛沫傳染,具有高度傳染力。

當人體初次被此一病毒感染,體表會冒出皮疹,皮疹特徵是會合併小水泡,可見於顏面部,軀幹,四肢等處,其他症狀還包括發燒、倦怠、頭痛等。

症狀大約持續數天至10日,也可能引發肺炎、腦炎、皮膚傷口的細菌感染等併發症。

帶狀疱疹引發的疼痛感很多樣化那麼,水痘與帶狀疱疹又是什麼樣的關係呢?過去一直認為水痘痊癒後可以終身免疫,但現已發現原來水痘病毒並未完全消失,而是以不活化的方式潛伏在我們身體內的某些神經節。

當免疫系統出了問題,免疫力下降,病毒就會再次活躍而造成體表的症狀,這就是所謂的帶狀疱疹,俗稱「皮蛇」。

當病毒再度活化,可沿著被感染神經的體表呈現帶狀分布,長出皮疹。

此外,受侵犯的神經損傷後會導致強烈疼痛,疼痛的性質非常多樣化,可如針刺、有燒灼感或是電擊般抽痛,即使只是輕微觸摸、穿著衣物,甚至吹風都能引發疼痛。

這種痛,有患者描述如蟲蟻爬行,也有患者說患部較為麻木及冷熱感覺異常。

其他可能合併出現的症狀則有疲倦、全身不適、腸胃失調、發燒、病發部位變硬(病發部位會反覆發作,通常是有大量神經的地方)與腫脹。

帶狀疱疹後神經痛可能會持續數年引起病毒活化的危險因子包含高齡、免疫力低下,以及出生未滿18個月就罹患水痘,而病毒如何滯留於人體或再次活化的詳細機轉,目前仍不清楚。

當帶狀疱疹發作,在2-4個星期內會逐漸痊癒,若體表症狀痊癒,疼痛卻持續存在,這種情形便稱為帶狀疱疹後神經痛,一般可持續3-6個月,有的甚至長達數年。

帶狀疱疹後神經痛的診斷主要依據的是臨床症狀以及病史。

它通常發生在軀幹的單一側,也有發生在顏面部的案例(若侵犯三叉神經的第1分支,甚至有失明風險)。

由於帶狀疱疹後神經痛主要發生在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因此需要針對免疫系統或是神經相關的疾病加以鑑別診斷,包括以基本的血液與尿液檢查來確認是否有糖尿病及其他自體免疫疾病,另可利用神經學檢查(各種感覺、反射、對疼痛與震動的反應)及神經電生理傳導檢查,與胸部神經根病變或周邊神經病變加以區別。

必要時,可對神經與皮膚做切片,以確認神經纖維處是否有病變產生。

帶狀疱疹急性發作應積極治療治療帶狀疱疹後神經痛,是疼痛處置中非常重要且棘手的課題,它所以被稱為「百痛之王」,主因在於其症狀會帶給患者極大的困擾。

另一方面,市售止痛藥及非類固醇消炎藥,治療神經痛的效果十分有限,若是在帶狀疱疹急性期無法善加治療,日後約有近3成的機率會發展成為帶狀疱疹後神經痛。

另有文獻指出,在帶狀疱疹急性發作時及早介入治療,可以有效降低日後出現神經痛的機率。

因此,一旦帶狀疱疹急性發作,務必要積極尋求正確的診斷與適當的治療。

帶狀疱疹後神經痛的治療對策目前對於帶狀疱疹後神經痛的治療方向,分為藥物治療、神經阻斷術與復健。

藥物治療第1線為抗癲癇藥物(Antiepilepticdrugs、Anticonvulsants,簡稱AED),包含Gabapentin、Carbamazepine、Pregabalin,它們對於神經發炎的神經痛具有較好的療效,但也容易有其他副作用(如:頭暈),需從最低劑量開始使用並視情況調整。

三環抗憂鬱劑(Tricyclicantidepressants,簡稱TCA)也可以作為第1線選擇,包含Amitriptyline、Imipramine。

嗎啡類的止痛藥則作為第2線選擇,因其對於神經痛的緩解程度不如前述藥物有效。

另外,以長效型藥物定時投藥,止痛效果會比需要時才投藥來得好。

至於外用藥,可以考慮5%Lidocaine貼布,此為局部麻醉藥,能減少周邊神經的活性。

治療疱疹病毒的抗病毒藥物Acyclovir,對於急性發作的皮疹有療效,5天以內投藥的效果最佳,但止痛效果較不明確。

神經阻斷術神經阻斷術是將局部麻醉藥與類固醇施打至與體表皮節對應的神經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